身处现在的商场之中,首要的就是打通市场和渠道。而一个企业想要在这片商海中有属于自己的地位,那他首先就要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打通相关的销售渠道,这是至关重要的。
早在1989 年,史玉柱就将自己仅有的100 万元全部投入到《计算机世界》上做广告,特别是当年最后一个季度,广告做得铺天盖地。当时在IT 行业,媒体的分类化趋势还没有形成,互联网的时候还没有到来,《计算机世界》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效果也因此出乎意料。M-6401 月销售额竟攀升到了500 万元。在1990 年的前三个月,史玉柱就已经挣了3.000 万元。
在当年的10 月份,史玉柱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子,就是这一个点子使得他的销售额超过了WPS。因为在当时软件业还是“广告+销售”这种比较单一的模式,不是特别重视渠道,史玉柱就发起了一个连锁会议,表明自己与经销商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史玉柱抵挡住其他人的反对,下了一个决定,以订购 10 块巨人汉卡就可以获得来往的路费为条件,邀来全国各地的电脑经销商 200 余人,共聚召开全国巨人汉卡连锁销售会议。
此举在当时,几乎他的所有合作伙伴、朋友都反对,但最后的事实很快就证明了史玉柱的远见,当时的会议总投入才不过几十万元,但却为巨人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参会的人后来大多成为了史玉柱的汉卡代理商。
后来软件界都知道了这种现场订货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始于史玉柱。
在后来的 1992 年 10 月,当时在珠海的度假村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巨人电脑连锁会议,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脑盛会。那年巨人汉卡销量一跃升至全国同类产品之首,M-6403 的年销量是28 万套,产值1.6 亿元,实现利润39500 万元。短短几年期间,史玉柱几乎成了电脑软件业的领跑者,他的产品在汉卡市场的销售额,当时甚至超越了汉卡市场的先行者联想集团。
这就是史玉柱用他自己的方式去抢占市场、打通渠道的结果,因此成就了当时的巨人。
当时的巨人集团副总裁王建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用电脑进行文字、文本编辑和排版处理的系统一经出现,其汉化工作被史玉柱看到了,但是更被北大方正、四通以及金山等公司看到了,他们出品的华光轻印刷系统、4S 系统、WPS 系统,背后有资源支持。”既然史玉柱的产品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也不能在技术上领先于其他系统,那么为什么史玉柱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凭借这一款并不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呢?
只因为当时的史玉柱为了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把价位定得很低,这就是他与其他产品相比的优势。因为在当时开发一个产品成本很高,所以要购买一个系统需要几万元,有的甚至需要几十万元,而史玉柱的产品售价只几千元。
应该说,价格优势是史玉柱取得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能让这个因素发挥作用的,还是经商热潮带来的包装印刷需求。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二轮经商热潮中,出现了大批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意识,也明白“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一个企业虽好但是不包装的话就不会被人所知,大部分企业都知道产品需要包装,需要宣传。这样的需求为印刷业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于是大大小小的印刷厂应运而生。
印刷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印刷厂的大量出现,自然带动了对印刷排版系统的需求。这个时候,史玉柱产品的价格优势就彰显了出来。巨人在1991 年到1992 年间的高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广大的市场,给了巨人良好的发展空间。
除了印刷业爆炸式的增长外,史玉柱的成功还得益于当时中国电脑技术的落后。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90 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在计算机方面纷纷采取了对华禁运的政策,因此当时国内的电脑技术相对落后,对中文的支持还不是很成熟,由于处理器和内存等方面的限制,电脑还不能支持软字库,必须借助外挂设备,这也是史玉柱的M-6401 为什么要制作成“汉卡”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个时代持续的时间非常短。随着 1993 年 17 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对华禁运取消,当时电脑硬件、软件技术突飞猛进,中文支持已经不再是一个瓶颈。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微软的Office 办公软件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排印需求。这个时候,不论是汉卡还是装在汉卡里面的M-6401,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于是史玉柱就把自己的目标转向了别处,从汉卡到保健品再到现在的《征途》,虽然这些产品相差甚远,但是史玉柱首先会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渠道。也正是因为如此,史玉柱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一个接一个的商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