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岁时,读了蔡东藩先生所著的历史系列书籍。从《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到《清史演义》和《民国演义》,与罗列数字的历史年表相比,那些故事好玩儿多了。读过这些,再回头去看历史年表,也容易记住些。高阳先生的历史小说读来也是好玩。历史上的人物本来就是鲜活有趣的。
围棋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故事:
南北朝时期任昉的《述异记》中写到:“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奕。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岁。”此可谓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名篇。
在日本围棋史里,本能寺之变占据了重要的一节。1582年6月1日,应织田信长之邀,日海(即算砂名人,本因坊门开山鼻祖)与鹿盐利玄于将军的行辕京都本能寺对弈。两人棋逢对手,局势变幻莫测,中盘下出了三劫循环,棋局只好以无胜负结束。诡异的棋局,冥示了诡异的变故。日海与利玄离开本能寺后的当晚,织田信长部将明智光秀突然叛变,率兵围攻本能寺,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抵挡,于本能寺自尽,结束了他英雄的一代。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亦因此而起。
数年后,织田信长的遗臣丰臣秀吉夺得天下。秀吉是寂光寺主持日海的围棋弟子,掌权后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开始了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日海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创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开创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亦好弈,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家康完善了职业棋士制度,其中包括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和御前棋赛(御城棋)等,自此日本围棋兴旺发展。
而在中国,北洋巨头段祺瑞喜欢下棋,在他执政时期,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给当时的围棋国手们。他请来了日本本因坊秀哉、濑越宪作等高手指导,促进了中日围棋交流,推动了中国围棋的职业化发展。
濑越宪作先生作为吴清源老师的老师,支持天才少年吴清源东渡日本,为近代日本围棋注入了新的活力。之后读卖新闻社社长正力松太郎全力打造“现代围棋擂争十番棋”品牌;吴清源、木谷实携手共创新布局。而在十七年的擂台上,吴清源老师以一己之力,独挑全日本各路豪杰而不败,创下了神话般的战绩。
《读卖新闻》在各大商场、车站等人多的地方挂大棋盘,直播比赛进程,请著名棋手讲解的同时,还请爱好围棋的作家们以生花妙笔写观战记,其中包括获得“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除了观战记,川端还专门写了吴清源的故事在报上连载。棋谱的解说和围棋明星故事,使《读卖新闻》的发行量大增,并一举奠定了日本棋界报社赞助新闻棋战的格局,至今不变。
濑越老师后来收了关门弟子曹薰铉老师,之后韩国围棋腾飞,形成了当今中日韩三国鼎立,世界围棋兴盛的局面。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中享有盛誉,其中《笑傲江湖》中武侠高人风清扬的武功更是为人津津乐道。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崇拜的吴清源老师的性格搬进了武侠人物故事。读者还发现了郭靖木讷憨厚正直的个性简直就同林海峰老师本人一样等等。这些都同金庸先生本人就是棋迷、同棋手们相熟、着迷于棋界故事有关。
精彩的故事虽然很多,但是搜集起来可没那么容易,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很多工作。本书作者孙耀东先生勤奋读书,收集了大量围棋资料,用心写成了这本《黑白博弈》。书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故事,还有许多棋迷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原爆下的对局”、“中日围棋擂台赛”、“应氏杯”和“中韩争霸”等,描写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以小说或编剧的写法来写历史常常会有此效果。这是有益的尝试,也将对更多的人了解围棋、传播围棋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