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年4月20日,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小城布劳瑙。它位于奥地利和德国南部边界,依山傍水,非常美丽。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是一个私生子,13岁时离开家乡,流浪到维也纳。他曾学过鞋匠手艺,后来参加并通过奥地利海关考试,成为一名海关关员。阿洛伊斯·希特勒忠于职守,勤勉努力,颇得上司和同僚的好感,终于在 1875 年获得布劳瑙海关检查长的职位,这对于一位来自落后山区的私生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荣誉。阿道夫·希特勒的母亲,克拉拉·希特勒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妻子,原是她丈夫的一个堂侄女,比丈夫小23岁,因而,对他俯首听命。
阿道夫·希特勒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出生时,父亲已经 52 岁。由于前三个孩子先后夭折,所以,克拉拉·希特勒对他们的第四个孩子阿道夫·希特勒十分娇惯和宠爱。她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在六岁时夭折,另一个是一生下来就有生理缺陷的保拉。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固执严厉,是一个十分威严的家长。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母亲。幼年时,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阿道夫·希特勒曾在德国巴伐利亚的帕骚市、奥地利的林茨、兰巴赫等地生活和读书,后来在林茨郊外的利昂汀读完四年制小学的最后一年。小学阶段的希特勒学习用功,遵守纪律,成绩尚好,当年的小学老师对他印象颇佳。希特勒自认为具有绘画天赋,幻想将来成为艺术家,但他的父亲一心想让儿子将来走他的路,当公务员、做官。
岁时,父亲送他到林茨市的六年制中学就读。进人中学后,希特勒的学习很吃力,成绩极差,同学们一开始也瞧不起这个带有浓厚乡音的孩子。他只对历史课感兴趣,有位历史老师大谈德意志民族昔日的光辉和未来的使命,使希特勒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这与他后来成为一个狂热的德国民族主义者不无关系。正当此时,希特勒的父亲因脑溢血碎然死去,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14岁的希特勒成了家中惟一的男子汉,他不再受制于父亲的高压管制,母亲对他没有任何约束力,他现在可以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可支配家庭事务。16岁时,他以健康不佳为由,说服母亲,中辍学业,回到林茨。1905一1907年,希特勒依靠父亲的一点积蓄和养老金,过着自由闲散的日子,他或是阅读,或是作画、听歌剧,沉浸在将来成为大艺术家的梦幻里 1906 年春,希特勒来到维也纳,在这里逗留了四个星期。他意识到若要在绘画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维也纳这个艺术之都接受教育和熏陶。1907 年夏,希特勒竭力说服母亲同意他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这年 10月,他带上一年的学习和食宿费用来到维也纳,参加了入学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并被告知他的绘画技巧平平。希特勒神情沮丧,他没有回家而是独自留在维也纳,闭门谢客,埋头读书,有时出入歌剧院,或茫然地在大街上闲逛。年底,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希特勒返回林茨,不久母亲去世。从此,希特勒不再有任何牵挂。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希特勒于 1908 年又重返维也纳,9月中旬,他再次报考“国家艺术学院”。这次考试要求交两幅原先的绘画,由于希特勒拿不出像样的作品,甚至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取得。希特勒长期以来一直想做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他心灰意懒,失望之极,感到前途灰暗。希特勒一时还不甘心流人乞丐或失业者的队伍,便在一家建筑公司当了临时小工。他以前从未做过重体力活,又不愿与工人混在一起。他特别厌恶工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为了反驳工人,希特勒阅读了许多政治书籍,参加各种政治性集会,因与工人们常常发生冲突,最后被工人赶出了建筑公司。
希特勒失业了,他一度真的沦为流浪者和乞丐,排队领取救济食品,沿街乞讨,晚上睡在公园的板凳上。圣诞节前,希特勒和一群流浪者寄宿在一家犹太人开办的收容所,向同伴们吹嘘他是一位读过好多书的画家。有一位名叫哈尼施的人建议他画画谋生。于是,1910年初,他们俩搬到维也纳二十区的单身汉公寓居住。希特勒负责画城市风景画、广告和制作明信片,哈尼施负责到市区兜售,或与小商小贩、书店洽谈生意。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当时名作的临摹画。希特勒的生活因此而得到一些改善。他后来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时感叹道:“对许多人来讲,维也纳是个尽情享受的天堂,……但对我来讲,它却是我一生中最悲哀的时期。”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希特勒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一个反犹太人的极端狭隘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并不安心当个街头小画家,在基本填饱肚子之余,便把其余的时间花在阅读书籍方面。这一时期,希特勒读了许多反犹太人的书、杂志和宣传品,对维也纳的反犹太分子非常崇拜,以至于,他一看见犹太人,“闻到他们的气味就感到恶心,希特勒反民主的专制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他认为,民主是不可思议的“怪物”。民主政策是“懦弱的政策”、“愚蠢的政策”,它“违反了贵族原则”。在希特勒看来,一百个愚夫也比不上一个聪明人。希特勒强烈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它是犹太人学说,它否认了国家和种族在社会中的作用,发誓必须将它加以铲除。希特勒对政党问题也给予特别关注,他研究政党的组织策略和手段,政党活动成功的秘密。他的结论是,政党必须得到群众的支持,而要掌握群众,就必须依靠宣传工具。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只有靠说话的神奇力量才能打动群众。所有伟大的运动都是人民运动,都是人类热情和感情的火山迸发”1913年,希特勒离开维也纳,迁居到德国的慕尼黑。在这里,他重操旧业,靠兜售城市风光画为生1914年6月发生了萨拉热窝事件,8 月德国对俄国宣战,一场世界大战开始了。希特勒对此热烈欢迎,甚至有些欣喜若狂,并决心“为德意志的生存而战”。他在 C 我的奋斗》中这样写道:“当时的那种时刻对我本人来说就像是一种奇迹,把我青年时代的怨愤一扫而光”希特勒被一种异乎寻常的亢奋情感所支配。他双膝跪地,衷心感谢上苍,让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希特勒立刻上书巴伐利亚国王恳求准许他加人军队,结果被获准作为志愿军参加了巴伐利亚步兵团。希特勒当过传令兵,随时需要将团指挥官的命令送达战斗部队。他经常出现在前沿阵地,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任务,有时还自告奋勇地代替别的传令兵去传送信件,曾经数次侥幸逃脱死神的召唤,并因此而产生了天将降大任于己身的信念。因作战英勇,希特勒获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并被m升为陆军下士。按说,希特勒在军队里干得不错,但其军阶却一直是个下士,没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而。一是上级认为他不具备指挥才能,二是作为一个军人,他的姿态不十分端正。希特勒总是歪斜着脑袋,行军时步子拖拉,在军官而前立正时脚后跟总也站不到一条线上。整个战争期间,希特勒一直是激情满怀。1918年6月,他因俘虏了四名法国士兵,又获一枚一级铁十字军章。然而,这时的战争态势已渐明朗。8月德国战败,1月基尔港水兵哗变引发了一场革命—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在革命中,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往荷兰。社会民主党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组成以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新政府被迫派代表在贡比涅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代帝国受过,从此被称为“十一月罪人”。希特勒是在野战医院疗伤时获悉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的。当时,他顿觉天昏地暗,整个世界似乎已经倒塌,他痛苦欲绝地将头埋在被子里泣不成声。
正是从那时开始,他下定决心要当一个政治家,掌握国家的命运。
1918年月月底,年近30岁的希特勒奉命前往他所属的补充营去报到。这是因为,以艾伯特为首的新政府需要依靠皇帝的旧军队来维持统治,对付来自左派的威胁。1918年6月德国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条约取消了德国的义务兵役制,只允许其保持 10 万人以内的常备军。为了使这支人数有限的军队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军队中的领导层一方面延长士兵的服役期限,另一方面要保证这支军队必须十分忠实可靠。为此,当局在军队中设立了侦察兵,希特勒是第一批被选中的侦察员。希特勒和他的战友一起接受了特种训练。
在当侦察员期间,他的演讲才能受到上级的重视,并奉命去一些团体演说。希特勒对自己这方面的表现也感到十分惊喜。“现在机会突然奇迹般地出现了,过去我一向无意识的靠纯粹的直觉认为我当然应该具有的东西一下子被证实了—我是擅长演说的。”当时在慕尼黑,“右翼”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希特勒接受了一项任务,去查明几个右翼团体和小组的情况,就这样,希特勒可以说以一个特务的身份结识了当时尚很弱小的德国工人党。德国工人党是由一位慕尼黑钳工安东·德雷克斯于 1919 年初创建的。党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大杂烩。党的背后有不少国家主义社会团体和军界中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希特勒看来,党的领袖们缺乏战斗精神,党的活动经费靠党员们的党费和贷款来维持,捉襟见肘。但当有一天,希特勒在事先并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被接纳人党时,他却接受了,并坚持要求担任党的主席团的委员。从此,希特勒满腔热情地投人了党的工作。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颇具煽动性的演说,使很多人深受感动,一些人为了听希特勒演讲甚至肯花钱购买人场券。希特勒在演说中蝎力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煽动他们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对“十一月罪人”以及犹太人的仇恨。希特勒的演说开门见山,通俗易解。他的演讲内容、语言才能及其雄辩的论据很快便名闻遐迩。安东·德雷克斯在党内力排众议,任命希特勒为党的宣传委员。希特勒一旦大权在握,便迫不及持地抓紧安排党的工作。他租来办公室,安装电话,参与起草新党纲。在 1920 年 2 月的一次集会上,希特勒宣读了新党纲,也就是在这次集会上,德国工人党正式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党纲以极其简明的形式概括了对党员的各项要求,这些条款作为该党惟一正式的纲领一直保留到1945年。
除犹太人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党纲中得到了许多诱人的许诺。党纲的核心内容是宣传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国家主义和所谓的“社会主义”。它把反对“凡尔赛和约”和反犹主义相结合,给那些对前途感到黯淡的小资产阶级所遭受的不幸作出一个简洁的解释:“犹太人”、“凡尔赛和约”和“十一月罪人”是万恶之源。从实践来看,希特勒在掌握了国家权力后,便开始了反对“凡尔赛和约”的政策和消灭犹太人的运动,但对国家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如没收资产、实行国有化以及土地改革等,却只字不提。1920年3 月,希特勒被革除军职。他只好依靠从政治施主那里得到的捐款为生,但却得以将全部精力投人党的工作。党刚更换名称不久,希特勒便着手筹划党旗和党徽。党旗以黑、白、红为底色,标志是一个己字,字几个世纪以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是日轮的象征。己字、褐色衫以及口呼万岁的抬臂礼成为纳粹党的标志,给党员们一种神圣的庄严感,使他们感到自己属于一个生死与共的团体。1920年12月,希特勒买下了《人民观察家报》,从此党便有了自己的机关报。这时,希特勒认识了一位名叫埃卡特的记者。此人对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宏论顶礼膜拜。他帮助希特勒纠正语法和端正表情仪态,并介绍希特勒与慕尼黑市民中的头面人物认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希特勒结识了罗姆,并与之建立起友谊。罗姆是行伍出身,在战争中被A升为一名上尉。罗姆把希特勒引荐到具有“爱国主义意识”的军官和政治家中去,并介绍同僚加人希特勒的政党。192 年间,赫尔曼·戈林和鲁道夫·赫斯进人了希特勒的圈子。戈林的父亲是位外交官〔戈林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著名的空军飞行员。
他之所以加人该党,是因为这个党是“要革命”、“要行动”的。戈林与旧军官和上层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人与希特勒和纳粹党一拍即和。赫斯出身商人家庭,他一直在寻找心目中的领袖人物,并时刻准备着为其效劳。他认为能领寻德国恢复昔日光荣的人必须是一个铁腕式的独裁者,这个人应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友人。赫斯认为希特勒正是他理想中的人物,便死心塌地地跟随了他。
1921年1月,协约国决定德国的战争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德国人群情激愤,希特勒抓住这一时机,决定在皇家马戏院举行抗议集会,这里可容纳六千以上听众。党内其他委员有畏难情绪,认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召集如此多的听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结果,这场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希特勒的演说吸引人们纷纷涌向马戏院。慕尼黑的资产阶级报纸把希特勒吹嘘成英雄,他由此而成为慕尼黑资产阶级的宠儿,他们情愿用金钱支持希特勒和他的政党。后来一些大企业家也对他解囊相助。由于罗姆的努力,军队也向他提供武器。警察局则负责平息一切对希特勒战斗队的不满情绪。甚至其他地区的警方也对极右分子的暴力活动明显加以纵容。希特勒的羽翼愈加丰满起来。接着,他以退出纳粹党相威胁,要求担任党的第一主席,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因为此刻希特勒已经成为关系党的存亡的关键人物,党的主席团只好认输。1921年7月29日,希特勒“当选”为党的主席,自诩为纳粹党的元首。不久,原来专门负责在希特勒集会时维持“秩序的战斗队被称为“冲锋队”,队员一律穿“褐色”衣服,所以也叫“褐衫队,(”)成为希特勒的“御林军”,罗姆担任了冲锋队队长。冲锋队员们人夜后在建筑物的墙上刷标语,贴广告;与持不同政见的对手厮打殴斗;在吹奏乐的伴奏下列队通过大街和乘着敞篷卡车驶过乡村,以壮军威。
它不仅只维持纳粹党的集会,而且去破坏其他政党或团体的集会。在魏玛共和国初期的危机年代里,冲锋队曾参加或制造过多起暴力暗杀事件。
192-1923年,纳粹党的势力从慕尼黑向其他地区发展,党员人数猛增到550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群众性政党,并开始涉足国家的政治生活。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不履行战争赔款为借口,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区,造成鲁尔危机。很多人成为这样一场灾难的受害者。希特勒把发生这场灾难的原因同样归罪于魏玛共和国、凡尔赛和约和犹太人。实际上,造成中产阶级贫苦的真正原因是前帝国及其战争政策。德国的鲁尔斗争使德国耗尽血本,1923年9月德国新总理结束了这场斗争,并准备与法国人设法和解,保守派和极右派团体又发起了一场愤怒的抗议运动,集中发生在巴伐利亚邦。希特勒的《人民观察家报》连篇累犊地发表措辞激烈的反政府文章。政府遂派国防军的冯·洛索将军和巴伐利亚的全权代表冯·卡尔执行取缔该报的任务。两人拒绝执行,政府罢免了冯·洛索的职务。
他们一直图谋复辟巴伐利亚王国,但要达到目的必须借助慕尼黑国家主义战斗组织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慕尼黑的各种国家主义组织实现了联合。这一组织打着鲁登道夫将军的招牌,但其领导权实际上却由希特勒操纵。鲁登道夫追求的目标是建立起军人专制的政权,而希特勒对复辟国王统治和建立军人政权均不感兴趣,他的目标是建立由自己统治的专制政权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实际上解除了德国武装。德国上下派系林立,政见分歧。各反对派都对批准条约的共和国不满。这对于年轻的野心家阿道夫·希特勒来说,是其施展抱负的天赐良机。但他深知,当时,纳粹党尚未壮大,不可能通过政治运动手段夺取政权,便试图像墨索里尼那样,发动武装政变,乱中夺权。1921年,发生了鲁尔危机,国内形势混乱。1923年秋,巴伐利亚的危机达到了顶点。希特勒便加快了夺权的步伐,但几次预谋均遭流产。一天,希特勒从一则公告中得知,应慕尼黑一些企业团体的邀请,当地长官卡尔将在一家名叫贝格勃劳凯勒的大酒店举行的集会上讲话,并有其他两位显贵列席。在希特勒看来,这是将三巨头一网打尽,用枪逼其与纳粹党一同“革命”的好机会。1923年月8日,当该邦长官卡尔对三千名市民发表演讲时,希特勒的冲锋队包围了酒馆,他拨开众人走进大厅,跳上一张桌子,拿出手枪对着天花板开了一枪,卡尔的讲话戛然而止,听众的目光转向枪响处,卡尔吓得不知所措,从台上退了下来。希特勒取而代之。“全国革命已经开始!”“这个地方已被武装人员占领,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国政府已经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军队和警察正在 x 字旗下向市区挺进。”巴伐利亚的三个最高官员被希特勒劫特到一间屋子。希特勒用手枪逼着他们与他合作组建新政府,同他一起宣布革命,他可以在新政府中让他们担任重要职位,并威胁说,谁要不干,“就别想活”。这三位长官终子从惊恐中缓过神来,他们对希特勒表示轻蔑。政变未能按预期计划进行,希特勒感到很沮丧。但他灵机一动,冲到大厅向人们宣布,三巨头已同意同他一起组成新政府,“巴伐利亚政府已经改组”,“十一月罪人政府和总统已经被撤换”,新政府子今天在慕尼黑宣布成立。他的谎话居然奏效,人们听说三位官员已经同意与希特勒合作,便欢呼起来。这时希特勒派人接来了赫赫有名的鲁登道夫将军。虽然,他对希特勒的政变阴谋并不完全知情,但还是答应希特勒,说服三位长官,老将军的劝说使他们有所退让。希特勒为此而喜不自禁。会议宣布结束。这时,希特勒被迫离开去处理一件急务,等希特勒返回时,三个长官已溜之大吉。
月9日,希特勒和鲁登道夫率领三干名冲锋队队员从啤酒店出发,向慕尼黑进军,企图占领政府的重要机构,不但来能得逞,相反却遭到奉命赶来的政府军的镇压。他的忠实追随者里希特和戈林受了重伤,纳粹党有十几人当场毙命。希特勒是第一个飞奔逃命的人。他逃到朋友的乡间别墅藏起来,两天后被捕。其余的大部分反叛头目均遭逮捕。纳粹党的政变闹剧以失败而告结束。然而,被捕受审并未使希特勒悲观。在接下来举行的公审大会上,希特勒以其滔稻不绝的诡辩和民族主义热情打动了许多听众,全世界各大报纸在报道这一事件时,都在第一版登载了他的大名,结果,被告摇身一变竟成了拯救德国的英雄。政变失败了,但希特勒一点也不气馁,在监狱等候审判时,他分析了政变失败的原因,同时又在考虑如何建成一个纳粹国家。希特勒的诡辩博得不少人的同情。1924年4月1日,希特勒被判五年徒刑,法庭同时宣布在他服刑六个月后就有资格申请假释。事实上,九个月后,希特勒便走出了监狱。不过,此时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纳粹党及其报纸已被取缔,希特勒被禁止在公共场所演讲。
他本人甚至险些被驱逐出境,遣送回奥地利,希特勒的党徒也已作鸟兽散。
在希特勒关押期间,共和国也渡过了它的危机时期,经济开始复苏,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1924 一 1929 年)。1924 年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德国赔款问题“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间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得到通过并开始实施。
该计划将德国支付赔款和美国等国家为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相结合;注重赔款的近期有效支付,并未规定德国的A"款总额,只是规定了近五年内德国每年应支付的赔款额。“道威斯计划”实际上减轻了德国的经济负担,加快了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 1929 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这一时期,德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它改善了同协约国的关系。1925年1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七国在瑞士小城洛A诺开会,通过了“洛迩诺公约。这标志着德国在一战后首次获得与其他大国平起平坐的资格。1926年9月,德国参加了国际联盟,并成为它的常任理事国。德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在上述情况下,希特勒本该就此销声匿迹,就像其他政客,在共和国危机四伏时名噪一时,而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样。但希特勒却不同,他的内心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使命感,他发誓一定要成为德国力挽狂谰的“英雄”。
啤酒店政变只不过是一出拙劣不堪的改治闹剧,但它却使希特勒从一个不起眼的陆军下士一跃而成为德国的著名人物。希特勒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爱国志士和英雄。因而,纳粹党后来称其为伟大的传奇。此后每年,包括在二战期间,希特勒都要在月8日晚回到慕尼黑的这个啤酒馆里来,与跟随他参加那次政变的老战友叙旧。1935年希特勒当上总理后,令人将在那次政变中毙命的16位党徒的尸体挖出来,改葬于英烈祠中。
希特勒从政变的失败中悟出一个道理,即不能通过政变,而只能通过合法道路夺取权力,也就是利用共和国宪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谋取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于是,从 1925 年起,希特勒又开始重建纳粹党,党员人数翻了几番,经费来x也日益充足,希特勒又赢得了他的大部分支持者。1925年4月,希特勒建立了“党卫队”,规定其队员必须经过严格挑选,血统要纯洁,要对希特勒宣誓效忠 1926 年 5 月,纳粹党在魏玛开会时,希特勒隆重地把1923 年暴动时染有血迹的战旗授予党卫队。党卫队队长几经更迭,从 1929年1月起,希姆莱被希特勒选中,当上了党卫队队长。希姆莱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大量发展队员,使党卫队成为纳粹党的中坚力量。党卫队名义上隶属于冲锋队,但希特勒宣布,冲锋队领袖无权对党卫队发号施令。党卫队穿黑色制服,佩带镶有黑边的己字臂章,因而也叫黑衫队 1928 年国会选举时,纳粹党已获得全部选票的2.90126699年德国政府接受了关于赔款问题的扬格计划。虽然这一计划又一次体现了德国的要求,但德国的国家主义者仍掀起了一场反对新计划的轩然大波。运动的领导者是德国国家主义人民党主席胡根贝格,此人曾在克虏伯庵下担任过经理,当时领导着一家庞大的新闻—电影康采恩,手中握有大笔金钱,在大企业主中有很大影响。希特勒抓住这一良机,进行迎合形势的宣传活动。借此达到与胡根贝格结盟,并争取到大工业界的财政支持的目的。胡根贝格一伙则希望把希特勒作为一名可加利用的吹鼓手,于是双方开始通力合作。德国国家主义者搞跨扬格计划的目标并未达到,但希特勒却在此过程中满载而归。他与德国国家主义者的结盟,使纳粹党摆脱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并从大工业集团那里捞取了大量金钱。希特勒的各种观点受到新闻媒体的详细报道,且此后可继续得到胡根贝格的新闻界在宣传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