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建中二年六月,郭子仪病逝,丰寿85岁。诏赠太师,陪葬肃宗建陵,赐谧“忠武”,备极哀荣。其武略勋业,唐人盛誉;其威名声望,朝吁敬服。但以曾诬杀利官张谭,物议薄之。
建中二年(781)仲夏,郭子仪病重。德宗派舒王(李谊)持诏书前往汾阳王府慰问。舒王头戴远游冠,身穿绛纱袍,以飞龙禁军300骑为护从,排列亲王仪仗。但因代宗驾崩未过三年,没有鼓吹奏乐。舒王是代宗次子昭靖太子的儿子,德宗养为己子。舒王徘行居诸王之长,凡军国大事,德宗多让其亲历实践,增长才干。郭氏子弟集于家门之外,迎拜舒王。此时,郭子仪已不能起床,只是以手叩头,谢思而已。
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寿终正寝,享年85岁德宗闻报耗,停朝五天,深切哀悼。下诏追赠郭子仪为太师,敛以衷冕之服,灵拖陪葬肃宗建陵(陕西礼泉武将山),赠绢3000匹,布3000端,米麦3000石,一切丧葬所需,由国库供给。同时下令朝中大臣,按次序前往郭子仪灵堂吊唁祭奠。原来的陵墓制度规定,一品官员的坟高一丈八尺,德宗特下诏命,郭子仪的坟再增高一丈,以表彰他的盖世功绩。依照朝廷谧法,赐予郭子仪“忠武”溢号,灵位附祭于代宗庙廷,享受国家祭祀。
按照唐代溢法制度规定,凡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之后才有资格享受朝廷赐予溢号。“忠武”为复字溢。“忠”字的杨义包括:危身奉上、危身惠上、让贤尽诚、危身赠国、虑国忘家、盛衰纯固、临患不反、安危不念、廉方公正。“武”字的涵义包括:克定祸乱、威强睿德、开土拓疆、帅众以顺、折冲御侮。唐代受赐“忠武”溢号者,在郭子仪之前有赠司徒、鄂国公尉迟敬德,其后有赠太尉、西平郡王李晏。
郭子仪出葬之日,德宗在文武官员陪同下,登临皇城西面的安福门,哭送其灵枢西出安远门。可谓备极哀荣。
古代人臣之道,以修齐治平为最高的伦理准则。文臣死于谏,武将死于战,名垂青史,虽死犹荣,享誉千古。郭子仪去世后,德宗皇帝对他盖棺论定,予以祟高赞扬,称誉其乃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若神。于国家多难之秋,翼扶肃宗,再造区夏。国有祸患,劳其勘定;边有寇扰,藉其驱除。绥靖河东,镇抚军心;出师径阳,说降回纭。安定社租,功高古今;抗御侵略,名震夷狄。统帅征镇,历年二纪;公台鼎臣,四朝柱石;身膺族锥,藩翰万里。忠贞悬于日月,宠遇冠于人臣。功大不伐,身高更安;名比姜尚,位赠太师;勋烈德贤,福禄寿考;盛业持久,段而弥光。
唐朝及后代史官记载议论郭子仪生平事迹,皆交口称扬,谓其权倾天下,功盖一代,国家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君上忌惮,候悻膺毁,始终勤谨惕厉,朝闻命而夕就道。位极人臣,侈穷人欲,富贵寿考,家族繁衍,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无有缺憾。评价其统帅才干,谓自平叛战争伊始,与李光弼声名相齐,世称“李郭”。虽然威肃谋略不及光弼,而宽厚得众却有过之。在平叛战争中,朔方军将士转战子黄河南北,关内、河东等地,声威远播。郭子仪任兵马副元帅,指挥若定,朝野敬服。代宗广德元年(763)平定河北后,以安史降将为诸镇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势。田承嗣为魏博节帅,坐镇魏州(河北大名),专横跋雇抗礼朝廷。郭子仪曾派使者前往魏州,田承嗣向西下拜道:“我这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好多年了,今天专为郭令公跪拜。”大历十一年(776)五月至十月间,汁州(河南开封)军将、都虞侯李灵暇据州反叛,凡公私财赋经过汁州的,全部劫取。惟有郭子仪的封币(封户所缴赋税)经过时,未敢扣留,并且派兵护送出境。
郭子仪善于收罗使用人才,他魔下将领和幕府僚佐中,有数十人以军功封王封侯或以才能升迁将相高位。对这些贵为王公的旧部下如李怀光、浑碱等辈,郭子仪颐指气使,如同对待家兵一样。不仅他本人,就连他的妻妾也是如此。每当郭子仪在京城期间,时常有部将受命出镇,清早前来郭府拜辞,而郭子仪的妻子王夫人、爱姬南阳夫人、李夫人等正在对镜梳妆,便指派这些朝廷命官去打洗脸水或者拿佩巾,在旁侍候,就像使唤仆人一样。
金无足赤,人无完美。郭子仪仕途生涯60余年,自然难免失误之事。史载其曾听信谗言,诬杀张谭(昙),招致物议。
朔方节度判官张谭性情刚正,语言直率,郭子仪认为张谭轻傲,心中颇为不悦。再者,张谭常单独求见郭子仪,奏告同僚之间的是非曲直,而这恰与郭子仪宽厚恕下的作风相违。郭子仪无论出镇在外或人京居家,常以声色自娱,每当在宠爱的姬妾住处饮酒奏乐时,便下令守门者谢绝宾客,部下有事也不让进见。而张谭遇到这种场合,偏偏不避忌讳,强迫守门者通报求见,弄得郭子仪大扫兴致。
后来,张谭又因事请求罢去郭子仪任命的官员,致使郭子仪勃然发怒,将其关押人狱。孔目官吴暇受郭子仪信任,借机落井下石,构陷张谭。郭子仪遂以煽动军心,图谋不轨上奏朝廷,将张谭处斩。掌书记高9曾极力劝阻,但郭子仪不予理睬,并上奏将高9贬为猜氏(山西临猜南)县。事发之后,郭子仪幕府官佐中有不少人心生畏惧,借故或托病辞谢离去。至此,郭子仪方才省悟,愧海道:昊唯误我厂将其逐出幕府。又将那些辞谢离去的僚佐,全部举荐给朝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