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天窗一、出身之谜
二郎神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民间关于他的出身传说也甚多。探寻这个神话英雄的出处,是一个传说、神话与历史交织的有趣历程。其中来自人间、由人而神的大多是由于治水。
1.随大禹治水之功臣。
传说,在上古时,诸龙失管,天下大水,天帝命禹率众治水。开始时,禹没有经验,往往劳繁而功微。后有高人指点,先驯服一条“孽龙”,命用龙尾划出许多条水道,令诸水导入大海,水患遂解。屈原有诗曰:“应龙入海,何地何画”,说的正是这个传说。“二”字古音lie,近“孽”字音nie,龙字又与郎音近,上古无文字,事迹皆口耳相传,故人们将“孽龙”传说成“二郎”。
2.古蜀国治水功臣李冰的第二子。
当时协助李冰修筑都江堰,助父斩蛟锁龙,筑堰平患,出力至多,积劳成疾,升天化神。《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都江堰功小传》也记载道:“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今都江堰的二郎神庙中的像就是他。该庙的二郎神像原为坐像,右脚搁在左腿上,人称这是“二郎腿”的起源。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庙修整,神像改为立姿,手握一耒铲(古农具),类似一个修水利的民工。
3.并非是李冰的第二子,而是其手下的两个副官,即“二侍郎”。
都江堰庙原名“二侍郎庙”,后人们误作“二郎神庙”。此说有实据,1974年都江堰水中曾出土三个石像,一是李冰,背有“××太守李×”字样;另两个有“××侍郎……”字样,下款刻有“二侍郎庙”等模糊字样。
4.晋代襄阳太守邓遐。
邓遐斩沔水蛟除患,乡人立庙祠祀,因邓遐曾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太平御览》卷六二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遐为襄阳太守,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自挥剑,截蛟数段,流血丹水,勇冠当时,于是后遂无蛟患。”
5.隋代嘉州太守赵昱。
赵昱和邓遐经历类似,也是在任内斩蛟定患,后又显灵平定水灾。当地民众感其德,立庙灌口,奉为二郎神。亦称为灌口二郎。宋王《龙城录》记载:“赵昱,隋末拜嘉州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及舟男属一万人,夹江岸鼓吹,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
以上基本都是历史有可考的,在神话中,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就更是纷繁芜杂。
传说,二郎原为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第二子,名独健。此子曾率天兵救唐明皇于危难之中,否则,那李隆基在安史之乱时,也随杨玉环而去了。这一个说法很有趣:第一,说他为杨玉环在天之弟,故原姓杨,那次晚了一步,救姐不了,就救姐夫;第二,说他本是明皇之小舅子,人们又误传为玉皇之小舅子;第三点特有意思,外国神话中,毗沙门天王原为天竺国的神,其第三子就是闹东海,抽龙筋的哪吒。在外国传说中,哪吒画图是一副洋人相,在中国就变成了挂红肚兜的小孩,而毗沙门则成了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后来的托塔天王李靖,而李靖又被传作李冰。
在《封神演义》,说二郎助姜太公讨伐暴纣,长有第三只眼——通天眼,有七十二种变化。自此二郎又成了除暴安民,降魔伏妖的第一战神。走遍中国大地,处处可见二郎神庙,水患多处,说是治水之神;火患多处,说是制火之仙。甚至《聊斋》里的冤魂也找二郎。在《聊斋志异》中,冤魂席方平为父申冤反而受无罔之罪,绝望时居然想到:“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可见二郎神在众人面前是颇有正义感的神仙。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把杨戬的身世道了个一清二楚。
杨戬出场时威风八面,前呼后拥,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是他的兄弟,一千二百的草头神是他的手下。“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是他的派头。他对李靖笑说:“小圣来此,必须与他斗个变化,列公将天罗地网,不要幔了顶上,只四围紧密,让我赌斗。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只请托塔天王与我使个照妖镜,住立空中。恐他一时败阵,逃窜他方,切须与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神情举止目中无人。见了齐天大圣还口中张狂:“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王二郎是也。”可立刻就被大圣揭了老底。大圣说道:“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二郎神杨戬在民间传说中,是玉皇大帝大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所生的儿子。由于触犯天条,玉帝暴怒,将杨戬的母亲压在桃山下。杨戬自幼在人间长大,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时艺成下山,得以劈山救母,但玉帝居然派了十个太阳将杨戬的母亲晒化了。杨戬为了复仇,指天骂帝,挥三尖两刃刀大战十太阳。金乌神被杨戬连砍倒九个,每砍倒一个,杨戬就搬来一座山压在那个太阳身上。剩下的那个金乌神只好一路向西逃走。杨戬穷追不舍,但他当时还不会腾云驾雾,只会简单的爬云上天以及涨身成巨人等神通,由于赶到西海却过不了海,于是他把三尖刀变大,挑起两座大山来当过海的垫脚,继续追日!(这就是后来“二郎担山”一词的由来)后来被西海龙王三公主截停,追赶不及。杨戬想起母亲死得太惨,心灰意懒,经过灌江口时便住了下来。杨戬的血统使他具有人与神的双重关系,使杨戬在以玉皇大帝为中心的神权关系中处在一种新的变动之中,杨戬由此不再把自己的本质局限在道德之域或自然状态,而是置于一种原罪与拯救的定性上。他为了证明自己,必须反抗,颠覆玉帝给自己的地位。而在当时的神权政治中,最好的证明方法莫过于重列仙班。这也应该是他母亲的意愿。那么参加由姜子牙领导武王伐纣的革命,就是通往神仙之路的途径。
这也是为什么杨戬助姜子牙伐纣的原因。
二、通天之能
在《封神演义》中,杨戬无疑是最具人气的角色。他没有雷震子的古怪相貌,没有哪吒的冲动,没有黄天化的骄傲,更没有土行孙的陋习,这位英俊潇洒、聪慧过人、神通广大、谦逊稳重的青年,在封神中几乎是完美的化身。虽然书中有没有具体交代过杨戬的年龄,但无论如何从道家的修行和辈分来看他都还是属于年轻人的。相比于同辈的玉虚门下弟子,杨戬则显示出与其道行不相称的成熟和稳重。可以说他对姜子牙乃至整个西歧而言,都是最关键的一人,其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那些千年修行的上仙。这不仅仅身怀九转玄功,七十二变化,更重要的是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作为玉虚宫第三代弟子的领军人物,作为姜子牙最信任的师侄,杨戬肩头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他不能像其他师兄弟那样随心所欲,也不能像普通武将那样只须遵令就行,更多的时候是要帮助师叔出谋划策,能人所不能,甚至在全军陷入危难时要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样的压力中,在对每件事情都需深深投入的情况下,杨戬从来没有犯过看似愚昧可笑却往往难以避免的“当局者迷”的错误。就拿两次瘟疫来说,面对全军覆没的危机,比起急得上窜下跳手足无措的哪吒,杨戬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和机智简直令人有些害怕。
如果说哪吒的个性像一团火的话,那么杨戬的个性则像一汪水。水是平静的,内敛的,应了“柔能克刚”的道理。正是因为这样冷静沉稳的性格,再加上那与众不同的道术,使得杨戬成为子牙门人中不曾真正败过的唯一一人。在姜子牙封神之后,杨戬也被封为昭惠灵显王,称英灵小圣。但即使杨戬归为仙班,但他从来不认玉帝为舅,也不听天庭号令,是个听调不听宣,能请不能派的自由地仙。
杨戬有自己的苦衷,出身庶门不是他的错,他还是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吴承恩形容他是:“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毕竟是英明神武,从不被玉皇大帝承认的外甥到天庭小圣,其中杨戬走过了一个坎坷磨难的道路。“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正是杨戬一生经历的写照。这条路其实是杨戬自己“戬灭”自己的人性,发觉神性的过程。
人与神的不同,在杨戬身上体现最深。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神仙,在归列仙班后,又成了卫道士。
首先是为了维护玉帝的地位,擒拿齐天大圣。杨戬和孙悟空的斗法在武王伐纣时就已经开始了。
杨戬剪除梅山七怪时,就和一个猿猴妖袁洪交过手。袁洪变化多端,曾化为怪石。而杨戬随即变化一石匠,手执锤钻,上前锤他。一物降一物的斗法延续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时候。在花果山前的孙悟空虽然不是原来的猿猴怪,但杨戬降服他的手法如出一辙。
一上来孙悟空就输了,杨戬的康、张、姚、李、郭申、直健四太尉、二将军,撒放草头神,杀得孙悟空的猴子猴孙抛戈弃甲,撇剑抛枪。孙悟空慌了手脚,为了逃,就接连变化。而杨戬也跟着变,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降他。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居然被逼得无处可藏,只好变做一只花鸨。花鸨是苍鹰的一种,被看作是鸟中至贱至淫之物,无论是和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杨戬为了表示自己的立场,邪正不两立,故意什么也不变,取下弹弓把孙悟空打下。在与杨戬的缠斗中,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击中,哮天犬趁机咬住,终于被擒。孙悟空最终被如来降服,五百年后与唐三藏取经,终修正果。而杨戬依旧独来独往。
哪吒、孙悟空和杨戬在中国神话中都曾与天庭或以龙王为代表的权贵进行过斗争。最具反抗精神的无疑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立齐天大圣。哪吒也曾在天庭门口揭龙鳞。杨戬也曾指天骂帝,分庭抗礼。虽然三者最后都走上了妥协之路;但道路各有不同。哪吒在李靖的金塔的威慑下,三度改口不认父亲;孙悟空有唐三藏的紧箍咒才被迫走上西天之路。而杨戬的紧箍咒则是他的血统。正是因为他的血统,杨戬才走上反抗之路,也正是他的血统,杨戬也成为以玉帝为代表的传统势力的维护者。
杨戬原来是半人半神,他的追日行动正如远古传说中夸父追日一样,闪耀着人性光芒。《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的干云豪气在杨戬身上同样有所体现,人间有了“二郎担山”,杨戬折断了的三尖两刃刀被炼成了铁瓦。但杨戬追日之后呢?却是消极地躲在灌江口,做逍遥派去了。
三、人性的灭亡
在中国传统神话中,仙女与凡人生爱情并结为夫妇,但仙女的行为触犯了仙界禁律,受到仙界执法者的干预,导致这场人仙婚姻的解体。这是中国一大类古代民间神话传说的一个标准版本,包括《牛郎织女》与《宝莲灯》,再加上杨戬的父母等无不是此类。但杨戬从一个受害者,最终却蜕变成另一场悲剧的迫害者。
什么是人性?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人性只能反映在他特定的生存境遇之中,脱离了人的具体的生存境遇,人性的这把锁永远都是锈的,要打开它很难。而在中国神话中透露出的人性的光辉、逐渐淡去的过程,在杨戬身上都有体现,因为他首先就是个人。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部分内容是根据传说,而传说和神话是交结在一起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夏禹这些古代的英雄和领袖,既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也是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这一类的神话故事多得很,如燧人钻木取火,伏羲仿蜘蛛网而造打鱼捕兽的网、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稼穑,夏禹治水,等等。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一部分以能工巧匠为主角,对他们的智慧大加称赞。在这里人性透露的是劳动创造的美。
治水的鲧和禹体现的是人性中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鲧窃天帝的“息壤”以堙洪水,结果天帝派人把他杀了。可是鲧的肚子里生出禹来,继承他的治水大业。禹历尽千辛万苦,三十岁还没结婚,婚后四天便又去治水,终於治水成功。“愚公移山”的故事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苦干和坚毅的精神。
人性中的反抗因子在中国神话中更是层出不穷。哪吒、孙悟空等等不胜枚举。“牛郎织女”肯定是最古老的恋爱故事中的一篇。以后文人所写的神话故事中,人神、人狐、或人鬼真诚相爱的情节很多。这些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压迫下人们对真正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在魏晋以后的志怪小说中,劝善惩恶成了中国神话中重要的主题。可能是受儒家关于仁义道德的教导和佛家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的影响,许多文人创作的故事都有人皆应做好事,不应做坏事的寓意。例如董永是个勤劳、诚恳、又孝顺父亲的好人,所以天帝就派仙女来帮助他。而那些做坏事的人、神、鬼、怪,到头来都自作自受,没有好结果的。这些特点,也许可归结为一个总的特点:中国的神话,不论远古的还是后人创作的,都富于人情味、人性。许多神、鬼、狐、怪都被描写得有人的气质和人的感情。他们多数很善良,如好人一样地善良;少数很凶恶,如坏人一样地凶恶。在许多故事中,神怪和人有割不断的联系。他们变成人,渴望和人在一起过人的生活。总之,中国的神话创作者通常用描写人的方法来描写神,或者说把他们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他们人性。所以我们在读神话的时候,往往觉得神怪并不可怕,而是可爱,甚至可佩;并不觉得他们高不可攀,而是感到他们和我们相似,可以互相理解。这大概是古代神话至今仍有极大的魅力的缘故吧。
可以说,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在这点上,杨戬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很像。在《西游记》中,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在心理中这种不尽合理却根深蒂固的对自由的向往。
《西游记》中包含着两个基本的主题。第一个主题关系到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在小说中表现为孙悟空从无法无天、绝对自由的状态到受到禁制、皈依佛门正道的过程。不过孙悟空表现得更多的是难以拘束的一面,这可以说作者在感情上对人性向往自由的一面有更大兴趣。第二个主题是所谓“历险记”式的,它在古今中外的虚构性文学中最为常见,这种故事除了便于展开离奇的情节,也寓涵着人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完善和幸福的意义。在小说中,它表现为孙悟空、唐僧等人西天取经的过程。通过孙悟空这个神话英雄,寄托了人们的生活理想。而且,正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它比现实题材的小说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拘束”是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破石而生,他学会了高强的本领,能七十二变,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闯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闹冥司一笔勾掉生死簿上的姓名。于是他在花果山上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这是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是在神话中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的人对于自身处境的幻想。此后天宫里的统治者对他不放心,玉皇大帝听了太白金星的主意,招他上天做个弼马温。他本来也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打出天宫,回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剿失败,只好认可他自封的尊衔,于是他又“喜地欢天”,在天宫里快活。等到他得知王母的蟠桃会居然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吃兜率宫金丹,回到花果山。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
之后孙悟空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大决战,只是在西天如来、东海观音、太上老君加上天宫力量的联手镇压下,终于遭到失败。他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有意要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的统治秩序发起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但当他为维护自由而进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五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与孙悟空相比,杨戬虽然有“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之名,但没有孙悟空的斗争性强。
当然,人性的实际处境不能使每一个神在这一方向上发展,孙悟空的失败,多少具有一种象征意味,即恣野的人性不可能不受到现实力量的约制。由于受到现实力量的制约,杨戬也就成了个悲剧英雄。黑格尔认为,悲剧冲突是戏剧行动的推动力量,“因为冲突一般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充分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而杨戬最大的悲剧来自他兼有至高无上和平凡人的血统。杨戬之不幸,是他惑于对“自我”的无知,迷失方向,但求速成。自以为灭感性,便是神性。人与神的这种双重关系,使人在神权关系中处在一种新的动变之中,人由此不再把自己的本质局限在道德之域或自然状态,而是置于一种原罪与拯救的定性上。
杨戬辅助姜子牙伐纣,这是一个从人性到神性的过程,也是个“戬灭”人性的过程。从《封神演义》中看杨戬,并没有过多地论及他的出身,笔墨只是在冲锋陷阵中偏好杨戬,塑造出一个战神的形象,而不像哪吒一般可爱,性格不复杂,甚至不如土行孙形象鲜明。
在《封神演义》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部叛逆者的历史,是一部诸侯造反的历史,也是一部子孙反抗父辈的历史。闻太师斥责姜子牙虽乃昆仑名士却不谙事体。闻太师说:“今天王在上,你不遵君命,自立武王;欺君之罪,孰大於是?收纳叛臣黄飞虎,明知欺君,安心拒敌;叛君之罪,孰大於是?及至问罪之师一至,尚不认罪,擅行拒敌,杀戮军士命官;大逆之罪,孰加於是?今吾自至此,犹恃己能,不就降服,竟自与兵拒敌,巧言饰非,真可令人痛恨!”在闻太师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则国将不国。而姜子牙答曰:“太师差矣!自立武王,固是吾国未行奏请,然子袭父荫,何为不可?况天下诸侯尽反成汤,也是欺君不成?只是人君先自灭纲纪,不足为万姓之主,因此皆背叛不臣,此其过岂尽在臣也?”为武王辩解道:“君不正臣投外国亦是礼之当然。今为人君,尚不自反;乃厚於责臣,不亦差乎?”闻太师要维护的是既得利益者的秩序,姜子牙要颠覆它,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新秩序,所以最后要封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并要求恪守弘规,毋使私妄,建立一套自己的系统。
杨戬作为姜子牙的门徒,参与了周武王的革命,他是反叛者,一旦革命成功后,他又成了新秩序的建立者,新的既得利益者,有义务维护这个秩序,应坚决地阻止其它试图推翻这个秩序的新的势力。无论是齐天大圣还是自己的外甥沉香。
悟空是石头蹦出来的猴子,没有家族权威的羁绊,他的童年就是顽劣生事的童年。学得七十二变诸般本领后,那么造反的矛头首先对准的就是更大的家——神仙世界的统治者,他大闹龙宫和天宫,去阎罗殿将自己除名,表明他原本是一个彻底的自由身,无论最高统治者玉帝也罢,还是手握生死的阎王也罢,种种的权威都该打倒。而哪吒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母都是有身份的人,他的叛逆之路更艰难,更不为世所容。他从挑战父权开始,进而挑战王权。直至以剔骨还父、寄身莲藕的决绝,清算和父母最后一点“债务关系”。对于杨戬而言,反抗家族和反抗朝廷更是一回事,因为他是玉帝的妹妹下凡与民间男子的私生子。他是高贵家族的弃儿,他的母亲因犯了天条被玉皇压在桃山下面。他的“劈山救母”其实隐含了他回归体制内的因子,他反抗家族、反抗天庭就是为了救出生他的母亲。无论是野孩子悟空,还是私生子杨戬,抑或是主动和高贵门第决裂的哪吒,最后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归宿:回归体制内,当年的叛逆少年修成正果,成长为父母和朝廷都倚重的忠臣孝子。当他们被招安后,最大的贡献是去围剿那些和他们当年一样的叛逆者,如哪吒奉命去捉拿不听话的孙猴子;猴子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出来后,就以杀他当初的同道者——诸多妖魔鬼怪为第一要务。这是中国所有叛逆者的宿命,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家族与朝廷这两端巨大,而在家与朝之间,民间社会的空间极小。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只能生活在两大权威的阴影下:家庭和朝廷,二者之外,你无处可逃。而且这两种权威互相强化与维护。父母教儿子,最崇高的使命是“精忠报国”,作朝廷之忠臣,而统治者喜欢“孝治天下”,不肖之子是没有作“忠臣”的资格。朝廷不但默认家族对其成员有处置的“自由裁量权”,甚至不惜动用国家机器来维护这种家族权威。就如哪吒那样,你成功地还了父亲的债,但朝廷出手,依然将你拉回来,让你重新作李天王的儿子,那个比家更大的“家”,你根本挣脱不了;杨戬救出了母亲,母亲却又被残忍迫害致死,最后抗争的结果是:皇族的名分得到了承认,以后自然是飞黄腾达了,而母亲的仇就不再报了;而那个无家可归的孙猴子,为了保证他对玉皇大帝、如来佛的忠诚,给他找了个家,让懦弱无能但朝廷百分之一百放心的唐三藏作他的师父,并给予三藏充分的授权——念“紧箍咒”。
三个叛逆者最后回归了体制,除了死亡外,在中国这是他们惟一的出路。中国的父母和历代统治者,也一再确认家国的同构同质,以表明自己对子民有着天然的处置权。古语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孝子。也就是说,衡量是否是孝子要看他有没有一颗时时刻刻“孝顺”的心,而不是对父母的回报,你对父母无论做多少回报,都偿不了父母生养你的“债”,而当政者也以这种父母的角色出现,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朝廷、政府给你的,你只能尽忠报恩,而且必须时时怀着一颗“忠心”,君可以负臣,当政者可以负老百姓,但臣不能负君,老百姓不能负当政者。雍正皇帝曾经就对臣子们说,关键看你们的心,你们有一颗忠心,无意办了错事,朕也不责怪。
在古代中国,父母、当政者大多是这样对待子女和百姓的。当政者也乐于把自己打扮成养育一切的父母,父母虽然打你们,骂你们,那是为你们好。你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杨戬身上的悲剧在他的下一代继续重演,在元杂剧《沉香太子劈山救母》中刻画了一个为了维护天条而不择手段的杨戬。
华山之上,时有恶瘴伤害生灵。玉帝的第三个女儿,常以宝莲神灯排除瘴雾受万民敬仰,称为三圣母。采药人刘彦昌敬仰圣母之德,圣母爱慕刘彦昌济世之行,不惧天条与刘遂缔良缘。三圣母的表兄二郎神听说后,居然浑然不记自己也曾是“天条”的受害者,横加干涉,被圣母用神灯逼退。一年后,圣母生子沉香。二郎神乘圣母欢度生子百日,命哮天犬盗去宝莲灯,擒获圣母,压于华山之下。这时候的杨戬竟然采用当年玉帝压其母的方法炮制,简直应该唾骂。沉香被霹雳大仙救去,授以武艺,十五岁时,大败二郎神,斧劈华山,救出圣母。
一个母亲是玉帝的妹妹,一个母亲是玉帝的女儿;一个被压在桃山,一个被压在华山。在前一个悲剧中,杨戬是受害者,而在后一个悲剧中杨戬自觉成为迫害者玉帝的帮凶,并将自己的母亲曾受过的伤害施加于他人身上,这是一种变态的施虐行为。
正是由于杨戬如此不光彩的一面,所以在人间杨戬也渐渐失宠,战神的位子让给了义薄云天的关云长,甚至手下败将孙悟空也被封为斗战胜佛,杨戬自己只好依旧“阿Q”般隐居在灌江口。
韩信是谋反死的吗()
韩信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司马先生这样写,可能倒也心安,因为真的被砍死了,一切也都坦然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光宗耀祖,随他去吧,杀人者给于被杀者总要定个罪名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莽的悲剧()
今天我们看待历史已经摆脱了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不会再以一家一姓的得失来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曹操被史学家翻案,恢复了他政治家、文学家的本来面目,文艺作品中也以正面的英雄形象出现,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是,王莽却没有曹操的幸运,仍然被钉在“耻辱柱”上,以奸诈、虚伪的面目定格在人们心目中。
失荆州,谁之过()
在流传的这些故事中,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这件事了,一代名将也因此落得个身首异处、含恨九泉。后人在评价这件事上,大体都认为关羽“刚而自矜”,盲目骄傲自大,对孙权、吕蒙的阴谋严重估计不足,属于“大意失荆州”,似乎败走麦城就是因为关羽自身的性格所致,属于咎由自取,但是,历史的真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吗?是不是还有谁应该为这场战争中关羽的惨痛失败担负一些严重的责任呢?
旧时王谢:怎一个酷字了得()
“酷”这个字虽然是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但酷的人和酷的事可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在古代,这样的人和事绝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魏晋时期的王、谢家族,而王、谢家族中最酷的代表人物当数王徽之和谢道韫。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
中国古代每朝每代都有忠臣良相,也都有奸佞小人。这一干奸臣贼子,到头来无一不遭到万人唾骂,青史遗臭。他们为害的程度不同,丑恶的面目有别,手段高低也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奸相,虽然“名气”没有赵高、秦桧大,但他几乎用尽了奸臣所能想到的卑劣手段,几乎集中了小人所有丑恶表演于一身,可称历史上第一阴谋家。他就是唐玄宗年间的宰相李林甫。
他为什么能获得皇族的封号()
相传,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相传,他风流潇洒,四处留情
他是清兵入关以后唯一一个异姓王
他统兵作战,百战百胜
他奢靡无度,重赏重罚,史称威福将军……
珍妃真相()
本文之所以拿这个苦命的珍妃说事,是想告诉大家,历史并不只是江山美人的浪漫,也没有那么忠奸分明的简单,甚至包含了诸多琐碎、丑陋、复杂。我们需要拿出勇气、运用理智,清醒地看待历史。只有这样,历史才能真正成为可供我们借鉴的精神资源,而不只是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当我们能够以勇气、理智来面对历史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加能够以勇气、理智来面对今天的生活。
十大良相()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宰相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政治结构中,处于统治阶级的上层;在社会结构中,也是一般文人向往的最高政治理想和道德典范。因为人人当国君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造反作乱才能从一介平民窜上皇帝的位置。而当宰相却是很现实也合法的事情。
十大昏君()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所提出的:“荒荡不经,其事几平令人难信。”这样看来,昏君的判断标准就是君王不但是昏聩无能的,而且是常人不能理解和想象的。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红颜祸水”()
首先要声明的是,“红颜祸水”这个提法绝无贬低或歧视妇女的意思,只不过是借用了历史上一个从男性角度出发的相对狭隘的称呼。这称呼所指的女士,美自不必说,是为“红颜”;又因为这美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社稷的兴亡,是为“祸水”。但是今天客观来看,美丽就可以误国吗?
三千年前的“新新人类”—哪吒()
这个“新新人类”是正义的化身。他有血有肉,有胆有识。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壮志,来济人之急,扶人之危,是青少年的典范,是信仰者的重心。
由人而神的杨戬()
二郎神是我国神话中第一得力之战神,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战神,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民间关于他的出身传说也甚多。探寻这个神话英雄的出处,是一个传说、神话与历史交织的有趣历程。其中来自人间、由人而神的大多是由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