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科学家要取得成功,必须天长日久地连续奋斗,勤固然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仅靠勤奋就能保证学习得好吗?世界上勤奋、刻苦的人并不少,成才者却寥若晨星。所以,我们还要强调学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做到适时地进行工作、学习的调换和注意劳逸结合。俄国卓越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以生活的规律而闻名的,他活了87岁,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地从事了60多年的研究工作,常常一天工作10小时,这和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工作时,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休息时,他专心在花园里消遣、听音乐、阅读小说;并保证一天睡足8小时。这大概由于他是一个生理学家,更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和科研工作关系的缘故吧!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看同一科目的书籍,那么,每当打开书本,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背外语单词,时间久了,可增强记忆效果。就像每到吃饭时间,人的唾液和胃液照例要分泌一样。所以,什么时间做作业、预习、复习,什么时间阅读课外读物,什么时间听广播、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星期日怎样安排,都要尽量固定。除特殊原因外,准时完成计划。
日本学者田崎仁所著的《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中,许多观点、方法和建议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从合理利用时间方面,作者提出了如下观点和做法:
学习时间越长越好吗?不,因为学习效率并不是靠量(时间)而是靠质(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超过晚上12点的学习自然是无效率的,通宵学习则是效率最差的学习方法。关键问题是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学,以及用什么方法学。“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学习”,这是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们所推荐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法则之一。
1.有效利用时间学习的九做十不做:
(1)把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分开;
(2)先从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事情做起;
(3)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时间表;
(4)正确地使用空闲时间;
(5)要把学习用具放在手头,以便随时取用;
(6)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胡思乱想;
(7)要真正钻进去,养成埋头苦干的习惯;
(8)要掌握阅读和书写的正确方法;
(9)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作息时间。
2.为杜绝时间的浪费,学习时改掉下列习惯:
(1)脑子里想别的事;
(2)心神不定;
(3)找东西;
(4)不时喝茶和上厕所;
(5)写日记、写信和看信;
(6)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
(7)被电视、收音机的节目分了心;
(8)被别人的活动和欢笑声分了心;
(9)闲谈;
(10)打盹。
请抓紧点滴时间,好好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