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必然放纵自己,前者易成事,后者必败事。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掌握“自省”与“自律”之道,才能真正地成就自己。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善于调剂这两方面的智者,他相信一个人反省得越多,控制得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阅读精要”
“自省”与“自律”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而在学问与道德的修养上追求自省与自律尤属难能可贵。曾国藩为人所称道的不仅是他的丰功伟业和他屡败屡战的执著,还有他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克始克终地做到自律与自省。现在如果有人大谈个人修炼会认为过于老套。但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更高的期待,被修炼就必不可少。慎独和居敬是曾国藩以个人修炼而自强的两大通道。
(1)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慎独,是宋明理学家最重要的修养方法。《礼记·中庸》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也要加以检束。曾国藩在临死前两年,对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慎独。他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亦)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就是真诚,真诚就是快乐。难怪孟子说,反问自己是真诚的,就是最大的快乐;难怪荀子说,没有比真诚更好的养心方法了。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如是说。
(2)把敬人敬己作为修炼课
曾国藩崇尚居敬,是宋代理学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朱熹注:“言自处以敬。”朱熹还说:“学者工夫唯有居敬穷理二事。”敬,就是严肃认真。曾国藩说:“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程颢、程颐、朱熹)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可见曾国藩对“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下过一番切实的工夫。早年,曾国藩与朋友交往时,多次谈到对“敬”字的体验。好友吴竹如告诉他:舍“敬”字别无下手之方,总以严肃为要。他自己也深知“敬”字是吃紧下手处。然而每天自旦至夜,瑟间赫喧(《诗经·淇奥》:“瑟兮间兮,赫兮喧兮。”郑玄注:“瑟,矜庄貌;间,宽大也;赫,有明德,赫赫然;喧,威仪容止宣著也。”)之意曾不可得,行坐自如,总有放松的意思,及见君时,又偏觉整齐些,是非所谓掩着者耶?《论语》曰:“望之俨然。”要使房闼(家族)之际、仆俾之前、燕怩(亲密)之友,常以此等气象对之方好,独居则火灭修容。切记!切记!此第一要约。能如此,乃有转机,否则堕落下流,不必问其他矣。那么曾国藩是如何理解“敬”的呢?他说:内而专修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平天下,敬之效验也。程子谓上下一干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毕至,聪明睿智,皆由此出。曾国藩对敬字还有一番特别的体验。朱熹是居敬而穷理,曾国藩是主敬则身强。他认为,恭恭敬敬就能强身健体,他常常感到,一天不敬不静,就会疲劳困乏。他说,庄重恭敬日益强大,安逸放纵则日益减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虽然自己年迈体弱,可是一遇到坛庙祭祀的时候,或者战事危急的时候,人不知不觉就会精神抖擞起来。“神为之悚,气为之振”,这充分说明恭敬可以强身健体。如果无论人多人少,不管事大事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那么身体之强健,是毫无疑问的。
曾国藩以大乘的“内圣”法行世,深得古代圣贤之精髓和开明君王的治世之道。以经时济世的儒家礼学为依托,他的人格修养、道德学问自有特殊的造诣,绝不是当时一般的汉学家、理学家、文学家所能比拟的。后来,他因战功闻名于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