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都离不开一个“志”字,正所谓“志在必得”。而“志”既需要“立”,更需要“砺”,即在磨砺中强化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打开人生通道。曾国藩一生功德都是在“修身砺志”中完成的,他立大目标下大力气,对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以“咬牙走下去的”态度待之,这是一种改变自己的硬汉气度。
“阅读精要”
古往今来,立志一向被认为是成事的前提。但事实是立志者众,遂志者寡,究其原因,不过是志之不坚,持之无恒而已。而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不仅在于他能立志,更在于他能“砺志”。自己不立志一切都无从说起小志导致人生小波动,大志决定人生大改变,但无志绝对会让人生一塌糊涂,除平庸而外还是平庸。也就是说,立志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大资本,只有在骨子里树立了自己的志向,才会找准人生方向,才能以一股大气势向自己人生的目标不断挺进。
(1)立志是一个人成事之根本
大多数人天天谈志向,但一落到实际上,往往还是一个严重缺乏志向的人。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通病。你要想成就自己一生目标,就必须像曾国藩一样真正以立志为本,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人生行动。曾国藩就曾为己志未立而心神不宁:“自从去年12月20日后,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本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立志是一个人成事之根本。任何人欲成就大事业,就必须要先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宋文帝讲做人应“慨然立志”,王夫之讲“传家一卷书,惟在汝立志”。还是曾国藩的同僚胡林翼说得好,他说:“人生绝不该随俗浮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惟其如此,我们应自立自强,努力做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的事情,上以报国,下以振家,不负此昂藏六尺之躯。”他所以说得好,是因为他说得全面、朴实,说得我们可以做到。当然说得和曾国藩最为接近的是王阳明,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王阳明的“根”和曾国藩的“本”说的就是一个意思。曾国藩不仅为无志而忧,更为有志而叹:“人苟能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后汉书》中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有大抱负,才有大动力,大毅力,大魄力,也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境界。所谓大抱负不是好大喜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放眼天下,志在四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激发锐意进取之力
曾国藩在20岁以前,虽然跟随父亲勤奋读书,但并没有大的志向。道光十年(1830年),其父曾麟书觉得自己的才质不及儿子,自己所知的尽已教完了,于是便将其送到衡阳汪觉庵先生处进行学习。一年后,又回到本县涟滨书院肄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国藩眼界大开,激发了他锐意进取的精神。为痛下决心,他毅然将原字伯涵改为涤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涤”就是“涤其旧污之染”,“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在诗歌中曾国藩常常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期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感春六首》中,他写道:荡荡青天不可上,天门双螭势吞象。豺狼虎豹守九关,厉齿磨牙谁敢仰?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丹心烂漫开瑶池,碧血淋漓染血仗。要令恶鸟变音声,生看哀鸿同长养。上有日月照精诚,旁有鬼神瞰高朗。太华山顶一虬松,万龄年代无人踪。夜半霹雳从天下,巨术飞送清渭东。横卧江干径千里,盘坳上有层云封。长安梓人骇一见,天子正造咸阳宫。大斧长绳立挽致,来牛去马填坑欲。虹梁百围饰玉带,螭柱万石拟金钟。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他坚信终有一天,自己会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巨材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曾国藩并非生下来就有宏图大志,他的志向也是后天慢慢培养的结果。而且其立志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无志而忧,到“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再进一步升华为“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但是曾国藩一生的事业就由此而奠定了,曾氏的志向是其一生功业的“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