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对待下面的员工,无论亲疏,都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对员工是一种无声的激励。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下来,人们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感情的圈子,如骨肉情、战友情、同学情、同事情、爱情、乡情等等。
企业家要警惕为情所困。
在一个企业里面,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面对一般的员工,还要面对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人可能是叔侄,可能是七大姑八大姨,也可能是与这些人有亲密关系的人。
企业可以提供工作机会,但企业不是福利院,也不是老干部活动中心。来企业工作,都必须创造价值,都必须遵守制度。
在工作面前,人人平等。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不容易。处理不好,就会有人说“认钱不认人”,就会有人说“钻进了钱眼里”,等等。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遇在一起吃饭,连个敬酒的人都没有。
但企业的生存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如何端平一碗水,是对企业家管理能力的严峻挑战。
一是加强教育。
越是有亲密关系的人,期望值越高。这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铁的定律。
随着关系亲密度的高低,期望值会逐渐由大变小。一个人可以张口向父亲要一辆小汽车,可以张口向叔父要一辆摩托车,可以张口向表姐要一辆自行车。向刚认识的人要一根甘蔗,还要思考半天。
有亲密关系的人来企业工作,他们希望有一个好的工种,希望有一份好的薪水。还希望上班的时候能看电视、打电话、织毛衣、外出购物。还希望出了问题能从轻发落。
因为他们的心理状况不一样。他们是有特殊关系的人,就要享受一些特殊待遇。谁叫咱们是亲戚朋友呢!
批评其他员工的话,减一半分量,放在他们身上,他们就会受不了。谁叫咱们是亲戚朋友呢!
有的企业家说,遇到这些人,干脆发一笔钱,让他们去养老。千万别放在企业里,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这也是说的气话。发钱给父母兄弟可以揉揉肚子,发钱给姐夫就会心疼。谁挣钱都不是太容易。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曹操在这方面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的办法就是提前打预防针。
中国有句老话,叫“先薄不为薄”;还有一句老话,叫“丑话说在前头”。其实,都是打预防针的意思。
提前进行预防教育,人们就有了心理承受能力,就不会把手伸得太长。
曹操就经常给他的儿子打预防针。
曹操的二儿子曹彰,少善骑射,膂力过人。因长得须发皆黄,曹操常称之为“黄须儿”。
曹彰武艺高强,最喜领军打仗。曹操曾对曹彰说:“你不喜欢读书,却天天拉弓射箭,不过是匹夫之勇,怎么能成名成家呢?”曹彰大大咧咧地回答:“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率几十万军队,纵横天下。干吗要去做学问呢?”曹操便考问曹彰:“你觉得怎样才是一员合格的大将?”曹彰斩钉截铁地说:“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听了哈哈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领兵反叛曹操。曹操特意让曹彰领兵五万前去讨伐。
临行之际,曹操对曹彰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曹彰领兵到代北,横刀立马,身行战阵,很快就完成了平叛任务。
父亲是企业家,儿子是企业的员工。进了家门,可以喊“爸爸”,可以懒得给父亲盛饭。但进了企业的大门,还是调整一下身份为好。
如果儿子记不住,当父亲的就要常提醒提醒了。
二是恩怨分明。
亲疏无别,就是要求在亲与疏之间,不搞差别,不区别对待。
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用亲近的人是对的,用关系疏远的人也是对的。
诸葛亮在用人上,就是量才使用。他用李严的儿子就是一例。
李严是有罪之人,而且罪行严重。他身为尚书,却捏造假情报,让诸葛亮把几十万大军,从祁山前线撤回汉中。他唯一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掩盖自己没有筹够军粮的失职行为。
不能按时筹交军粮,可以提前说明原因,可以请求领导再想其他办法,但绝不能拿军国大计开玩笑。
诸葛亮把李严本兼各职全部撤销,废为老百姓。
但筹办军粮不是一件小事情。
士兵上阵打仗,奋勇杀敌,饿着肚子是不行的。必须拿一个得力的人来接李严的班,这方面再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诸葛亮决定把这个重任,交给李严的儿子。老子出了问题,不能牵涉到能干的儿子。
诸葛亮身边有许多心爱的中下级军官,他可以随便提拔一个起来充任。
但任命干部不是分帽子,想戴在谁头上,就戴在谁头上。最关键的一点,要看谁戴着最合适。
三是法不容情。
要想亲疏无别,要想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制度办事。
亲疏无别,不仅仅要求在利益分配上无差别;在很多情况下,是要求管理者在执行制度上无区别。
企业有甲、乙两个员工同时迟到,按制度罚甲二十元,乙有亲戚关系只罚二元。
这样罚款以后,首先是甲、乙二人都不满。甲说,凭什么罚我二十元罚他二元,太偏心了。乙则说,还是亲戚呢!哪里还有一点亲戚的情分,竟然下毒手罚款。
其次,是广大员工不满意:这工作没法干了。干得再好,也不会有出息。眼睁睁着看人家的亲戚们沾光,咱们算什么呀。
接着,是大家都不满意。
如果制度在亲与疏面前有了伸缩性,那么,企业的工作就有了伸缩性,企业员工的心理就有了伸缩性。
什么都有伸缩性,当然企业的产品也会有伸缩性。8cm的螺钉,生产出来以后,成了7cm、9cm大小不一的螺钉。最终,这个企业非垮掉不可。
制度要有刚性。只能对事,不能对人。
吕蒙就因为这一点,才受到大家的拥戴。
吕蒙原没有文化,他也不重视知识的重要性。在孙权手下任大将的时候,孙权屡次让他注意学习,他都推说工作忙,抽不出时间。
后来,孙权说,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当好一个管理者呢。吕蒙想想也是,就把书挂在马肚子上,一边打仗一边学习。
吕蒙学得最到位的,就是按制度办事。
吕蒙带兵攻下荆州以后,心里特别高兴。
荆州虽然拿下来了,但关羽和士兵们的家属都还在这里。他们要把矛头从对付曹操的襄阳撤回来,还得有一场死战。
吕蒙决定瓦解关羽那些荆州兵的斗志。
吕蒙下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处置。
吕蒙下令之后,就带着随行人员,在荆州城里巡回检查。那天,大雨滂沱,有很多士兵冒雨而立,坚守岗位,吕蒙大为宽慰。快到城门口的时候,吕蒙见一士兵到老百姓家里拿了一顶斗笠,盖在自己的盔甲上。吕蒙让随行人员,把那个士兵绑了过来。
那个士兵是吕蒙的老乡。
吕蒙说:“你虽然是我的老乡,但你违反了规定,也应当执行军法。”
那个士兵哭着说:“我取斗笠也是怕淋湿了盔甲,并不是为了遮蔽身体。望您看在同乡之情,从轻发落吧。”
吕蒙说:“我知道你是为了保护盔甲,但不能因此妄取民间的物品。你这样明知故犯,我也救不了你。”说罢,就让执法人员把那个士兵推出去斩了。
因为毕竟是老乡,吕蒙在掩埋那个士兵尸首的时候,也滴下了痛心的泪水。
如果老乡取一顶斗笠从轻处罚了,那么,其他士兵取一根扁担也必须从轻处罚,取一把铁锹也必须从轻处罚。因为都可以找出“因公”的理由,还可以找出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还会要求领导给予表扬。这样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