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知识与多元化文明不但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而且还能让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当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之后,我们也就不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将会包容来自其他各方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
亲爱的儿子,我在哈特先生的来信中,总是能看到他夸赞你的语言。而就在最近的这次来信中,我更是感到欣慰。因为哈特先生提到:你在罗马的那段时间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尝试着进入意大利人的社交圈,而不是积极加入那些妇女们宣扬的英国集团。这一点足以证明现在的你已经完全具备了自己的判断力,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你送到国外去的目的了。能看到你的进步,我真的非常高兴!
丰富见识永远都不会错,就像多了解一下其他各个国家的人民与文化,就要比单纯地只了解本国的人民与文化要好的多,这样会让你感到满足。因此,我希望你不管到哪一个国家,都要保持这种积极学习,开拓眼界的能力。尤其是在巴黎,不管它是由30个还是300个以上的英国人构成的某个集团,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不太习惯与法国人交谈,只喜欢在自己的圈子里交流、交友。
其实,那些长期旅居于巴黎的英国贵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大同小异。例如,他们每天都会很晚起床,起床之后只和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国家的人共用早餐,而且仅仅一顿早餐,就可能要花掉他们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饭后,他们会选择乘坐马车前往宫廷、安巴利德念大厦或者是圣母院开始他们的参观。不一会儿,又前往咖啡厅,之后,又是一场准备了晚餐的小型酒会。酒会结束,他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剧场。剧场内,只见他们个个身着质料高级的手工制作服装,慵懒地占满了剧场的前排座位,等节目结束,他们会一起再次回到之前的那家小酒馆,再次喝得酩酊大醉。偶尔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醉酒乱说话,同伴之间会发生一些小争执,争吵厉害的时候可能还会上街打架。往往胡闹的结果就是被当地的警察逮捕起来。
像他们这样奢靡的生活,原本就不懂法语的他们,就更加无暇学习法语。也许正是他们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他们急性子的毛病。即使回到自己的祖国,也不能很好地收敛自己,而对于之前已经很是匮乏的文化知识也没有丝毫进步。尽管如此,他们还不时地炫耀自己是留学归来,肆意地乱讲法语,或者随便穿一些带有法国民俗风味的服饰。然而,却恰恰因为他们这样不伦不类的搭配才显得他们更加愚昧无知。如此,他们国外的留学生活反而成了虚度光阴。
所以,孩子,我希望你不要像他们那样重蹈覆辙,但愿你在法国的这段期间,能尽可能地与法国人建立良好的友谊。那些学识丰富的老绅士可以做你的榜样,但你也可以与更多的年轻人交朋友。
以我的观点看,你若每到一个国家,能够很自然地将“外国人”这件外衣脱掉的话,就一定能够清楚地看到所到之处的真实面目。你如果去某地旅行,如果只是在当地逗留1周或者10天,那就如同候鸟的暂时停留。一般短暂的停留根本无法体会到那种深刻的乐趣,更不用说与当地文化与人民的进一步亲近了。因此,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交朋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能在某个国家停留几个月,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在那里,你有足够的时间与当地的人相识、相知,久而久之,那种陌生感就会随之消失。
这也许就是旅行的乐趣。你要记住:每到一个地方都尽可能地让自己做到“入乡随俗”,接受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然后按照当地的生活方式融入其中,用心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乐趣,这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融入当地文化的所有收获,都不可能是你只进行30分钟的短暂访问所能获得的。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类所具备的特质基本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具体的表现而已。因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而不同,但是各地都会按照原始形态保留自己的不同形式,因此,必要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详细了解。
孩子,你是否知道有一种被称作“野心”的情感,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只是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满足或者得到。又或者,每个人都想按照原始的礼节尽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原始情感,每个人都拥有。然而,究竟该如何将这种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也可能受当地文化的影响。例如同样的鞠躬行礼,在英国是最尊敬的表现;然而,到了法国,却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例如对皇帝的敬意,一般都以鞠躬来表示。但是有些施行专制君主制的国家却必须伏身跪拜才显得尊重。这种不同地域却代代相传的仪式被人们越来越重视。
礼仪文化的学习根本不是件易事,即便是非常聪明的人在看完书籍或者听完别人的讲述,也未必能准确无误地示范出来。很多礼仪的标准动作都必须通过亲眼目睹,实际操作才能准确地做到。
总之,送你出国,不单纯是要你学会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或者参拜礼仪。最重要的是希望你能每到一处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方法,总结经验。无论到哪里,都不要纯粹的以观光为主要目的,而应通过一些表面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看清内涵。希望你能通过与当地人建立起来友谊,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及礼节,然后能够快速地掌握当地的语言。做到这些,也就不枉我对你的煞费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