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一件不幸的事,就是回避有教养的社会,忽视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思想,最后失去了这种活动的能力,牺牲了自己获得的和别人的尊严。
——诺贝尔
(一)
阿尔弗雷德一生也没有结婚,然而却也经历了几次比较难忘的恋情。
在青年时期,阿尔弗雷德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恋情。但后来姑娘因病离世,给阿尔弗雷德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此后的阿尔弗雷德便滋长了某种远离异性的习惯,推崇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与肉体关系绝缘的爱。
到了暮年,他依然梦想着这种崇高的爱情。那时,在他所写的一个剧本当中,他借圣母玛利亚的口说到:
“宛如昨天才发生的一样,我清楚地记得圣灵怎样赋予圣子以生命,没有床第之乐,可是那一阵愉悦只有在天堂才能享受。”
到了1875年时,阿尔弗雷德在发明爆炸胶之后,忽然产生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寓所后,他请人将寓所重新装饰了一番,并给空着的房间都配上家具。
当一切都装饰好之后,阿尔弗雷德忽然感到缺少一位有教养、懂应酬、办事干练、像女主人一样的女管家,最好还能够担任女秘书的职务。
可是,到哪里去请这样一位理想、称职的女性呢?
阿尔弗雷德首先想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虽然他去维也纳的机会不多,但每次去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喜欢那里欢快的气氛,而且那里的女性都比较有教养,尤其擅长外语。
于是,阿尔弗雷德就动笔写了一则广告。广告只有寥寥数语,简单明了:
居住在巴黎的一位有钱的、受过高等教育的老绅士想要聘请一名掌握多门语言的成年女子担任他的管家兼秘书。
1876年,33岁的贝莎·金斯基以阿尔弗雷德的秘书兼管家的身份,走进了阿尔弗雷德的生活。
贝莎出身贵族,举止优雅,气质不凡,而且很有学识。只可惜这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到了她这一代已经衰落,她不得不凭借自己的能力自谋生路。
当她看到广告上要求“掌握多门语言”、“成年女子”的条件与自己符合时,就决定试一试。于是,她就提笔给阿尔弗雷德写了一份文笔简洁、措辞恳切的自荐信。
没过几天,贝莎就收到了阿尔弗雷德的回信。在信中,阿尔弗雷德向贝莎介绍了自己的工作飘忽不定,必须四海为家,这可能会给她的工作带来相应的困难,同时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习惯和爱好。
收到信的贝莎显然比上一次更自信了,她马上又写了一封信,向阿尔弗雷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几次通信后,聪明的贝莎便整理出了巴黎这位“老绅士”的基本情况:
此人思路清晰,头脑灵活,语言也颇为风趣幽默;他的知识极其渊博,在哲学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应该读过不少书;他出生于瑞典,俄语是他的第二母语,但运用其德语、法语、英语等也极为娴熟。不过,从他的言语当中,也流露出一丝的忧郁与伤感,有点像诗人,又似乎有点厌世倾向。
与此同时,阿尔弗雷德对贝莎的才智也颇为满意。没多久,贝莎就收到了一封简明扼要的短信,询问她什么时候可以来巴黎任职。
这一次,贝莎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决定启程前往巴黎。
(二)
贝莎于一天清晨到达目的地巴黎,阿尔弗雷德亲自到车站去接这位未来的秘书兼管家。
当贝莎见到阿尔弗雷德时,颇感意外。因为她想象中的“老绅士”应该是一位慈眉善目、白发苍苍的老者,说不定身体还不算太硬朗;而眼前的阿尔弗雷德明明不过40岁出头,中等身材,满脸的络腮胡子,一双碧蓝的眼睛炯炯有神。
阿尔弗雷德也对这位漂亮的未来“女秘书”产生了好感,贝莎比他想象中要漂亮、端庄:明净的前额微微隆起,匀称姣好的鹅蛋脸,秀气而挺直的鼻梁,双唇红润,嘴角挂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好奇的微笑,真诚、友善,一看就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明智慧的女性。
两人见面后彼此并不感到陌生,对许多话题都有着共同的兴趣。贝莎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才华横溢、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居然对世人的肤浅、虚伪和轻薄感到刻骨的厌恶,他经常沉浸于自己的书籍和实验室当中,而且乐此不疲,仿佛这个小天地当中容纳了他全部的生活。
贝莎在受雇之后,曾将自己对阿尔弗雷德的看法写信告诉她的朋友们:
诺贝尔先生非常富有,在巴黎有一栋豪华别墅,他的生活起居从不受人干涉。他经常喜欢一个人驾车出游,从不愿意邀人同行,性情有些孤僻,并坚持他的独身主义。
但对于诗歌和小说来说,他很清楚:独学而无友,必定会孤陋而寡闻。所以,他需要能够共同研读交流的伙伴,凡是有文学家聚会的地方,他必定会前往参加,并洗耳恭听别人的见解。
我也会时常与他谈论文学,他特别喜欢雪莱的诗,并且深受雪莱和平主义的影响。
贝莎还发现,阿尔弗雷德的骨子中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他对人类的未来抱着一种乐观明朗的态度。更让贝莎吃惊的是,阿尔弗雷德发明的炸药居然在军事上被广泛地应用着,而他却在从事一项与此截然相反的发明:
“我希望可以发明一种物质或一种机器,它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将使人们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或许,这项发明可以使战争从地球上消失。”
阿尔弗雷德的话语得到了贝莎的热烈回应,因为贝莎本人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进展都了如指掌,而且观点深刻明晰。作为一名女性,尤其是贵族的女性,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这也给阿尔弗雷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对这位女秘书十分满意。
不过,细心的阿尔弗雷德渐渐发现,贝莎虽然单身,但却并非无牵无挂。自从来到巴黎以后,似乎有一桩心事一直在困扰着她,让她时常心神不宁。
在阿尔弗雷德的再三追问下,贝莎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心事。
原来,贝莎在维也纳时曾被当地一个有钱的男爵家聘请为家庭教师,负责教男爵家中的四个女儿。男爵家中有一个英俊的儿子名叫阿瑟,比贝莎小7岁,是个多才多艺的小伙子,尤其弹得一手出色的钢琴。贝莎被阿瑟的才华深深地吸引住了,而阿瑟也爱上了气质优雅动人的贝莎。两人很快就相爱了。
一开始,两人是瞒着男爵和男爵夫人的,但最终还是被他们知道了。此后,男爵夫人对贝莎十分冷淡。羞怒之下,贝莎便离开了男爵家。就在这时,她看到了阿尔弗雷德刊登的广告,便应聘来到了巴黎。
贝莎还告诉阿尔弗雷德,自从她来巴黎后,经常收到那些女学生的来信。她们告诉她,阿瑟现在情绪低落,整天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每每收到这些信,她都会非常难过。
听完贝莎的往事后,阿尔弗雷德沉默了良久,然后对贝莎说:
“事情既然注定没有结局,那么就不要让它再无限制地牵绊你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你完全可以开始全新的生活。”
终于,阿尔弗雷德鼓起勇气,向贝莎吐露了自己想要娶她为妻的念头。从接触贝莎的第一天起,她就让他遗忘多年的爱情死灰复燃了。
第二天,阿尔弗雷德要到斯德哥尔摩参加一个新的达纳炸药厂的开工典礼。起初他有些迟疑,不想在贝莎决定之前离开她。可是,他又觉得自己无权干涉贝莎的选择。
阿尔弗雷德抵达斯德哥尔摩的当天,就给贝莎发了一份电报:
“平安抵达,将于下周回巴黎。”
同一天,贝莎还收到了另外一封来自维也纳的电报:
“没有你我无法生活。”
看到阿瑟的这封电报,贝莎的心都要碎了。她当即决定返回维也纳与阿瑟见面,甚至没来得及向阿尔弗雷德道别。
登上火车后,贝莎给阿尔弗雷德发了一封快信,向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回到维也纳后,贝莎很快就与阿瑟结婚了。阿尔弗雷德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虽然深感遗憾,但也默默地祝福贝莎,希望她得到幸福。阿尔弗雷德觉得,在以后的日子里,贝莎与他之间应该不会再有交集了。
然而令阿尔弗雷德没想到的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位坚强美丽的女性会给他的思想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
在1887年前后,阿尔弗雷德意外地受到了贝莎的一封短信。现在,她已经是贝莎·苏特纳夫人了,夫妇二人此行是特意来巴黎看望阿尔弗雷德的。
阿尔弗雷德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贝莎与阿瑟结婚后,两人生活得十分幸福,这也让阿尔弗雷德很欣慰。
这一次,贝莎兴奋地告诉阿尔弗雷德,她现在已经是国际和平仲裁联盟的一名成员了。阿尔费德勒显然有些不解,因为他对于这个联盟了解甚少。而贝莎却一再热情地邀请他加入这个联盟来:
“您知道,帮助别人是我一贯的心愿,而这个组织无疑将使无数的人受益。它的纲领是制造公众舆论,建立一个国际法庭,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以达到杜绝滥用武力的目的。诺比尔先生,我相信这与您发明制造武器却希望世界和平的观念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够为和平事业尽一份力。”
阿尔弗雷德被贝莎的这一建议触动了:
“我?我能够做些什么呢?”
贝莎热切地想将阿尔弗雷德介绍到和平运动的阵营当中:
“您能做的太多了!在普通人的眼中,诺贝尔这个名字就意味着炸药、死亡、战争,而如果诺贝尔能够成为一名和平主义者,那么和平事业的影响就一定会更加壮大。”
1890年,贝莎的自传体小说《放下武器》出版了。在这部小说当中,贝莎对那些将战场上的牺牲和勇敢吹捧为人类美德的无稽之谈给予了猛烈的抨击,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看到这部小说后,对贝莎的呼吁十分赞同。他给贝莎写了一封信,高度地评价了贝莎的这部作品,并将她与著名的作家斯托夫人相提并论:
“我正在拜读您的小说《放下武器》……在废除奴隶制以前,曾经有一位女作家的名著问世,那就是比切尔·斯托夫人写的。但愿您的杰作诞生之后,上帝能够允许战争从人类的世界中消失。”
贝莎的作品一出版,阿尔弗雷德就认真地拜读了。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而是仅仅从文学角度进行了欣赏。
1892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了一次国际和平大会,贝莎热情地邀请阿尔弗雷德前来参加。但令贝莎失望的是,直到大会开幕,阿尔弗雷德也没有出现。
大会进行了几天后,有一天,忙碌了一上午的贝莎正在旅馆房间的阳台上闭目养神,想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这时,服务员进来说,有位先生要见她。
贝莎以为一定是大会的工作人员来找她,可是随着那一声声坚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熟悉的声音也跟着传进了贝莎的房间。
贝莎又惊又喜,慌忙从椅子上跳起来,因为她知道,这个来的人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诺贝尔先生,您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就来了呢?”她不由自主地嗔怪起阿尔弗雷德。
“贝莎,我为我的冒昧向你道歉,希望我没有打扰你。其实我这次来找你,是希望你能够满足我的一个小小的要求。”阿尔弗雷德向贝莎说明了他的来意。
原来,阿尔弗雷德此行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这次大会的情况,但他不想暴露身份,也不想正式参加会议,他希望贝莎能够安排他在底下偷偷听一听就行了。
听到阿尔弗雷德对大会产生了兴趣,贝莎很高兴。她很快就给予阿尔弗雷德肯定的答复:
“我完全可以满足您的要求,诺贝尔先生,相信您如果出席会议的话,一定会对我们的和平事业产生深入的了解。”
接着,她将前一阶段大会的进展情况详细地向阿尔弗雷德做了介绍。
接下来的几天,阿尔弗雷德出席了会议,认真地旁听了代表们的讨论。他们的热情与思想让阿尔弗雷德感到震惊,同时也深受感动。
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深入,大会结束后,阿尔弗雷德邀请苏特纳夫妇陪伴他在瑞士的苏黎世住了一段时间。在与苏纳特夫妇的进一步交流中,阿尔弗雷德对和平事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并开始严肃认真地思考起人类未来的命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