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熟性
中国文化早熟的特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显现出来了。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早产的婴儿,它是在还未足月的时候就出生了。
马克思认为,处在原始时代的人们就像是被孕育着的婴儿,还在母体中未出生,进入文明时代才意味着他们的出生。他曾说过:“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另外,古罗马也是正常的儿童。而古希腊、罗马如何成为“正常的儿童”呢?是因为他们是在“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即原始父系氏族公社的军事民主制时代,经历了“铁器时代”以后才进入文明社会的,而中国的情况刚好比人家早了两个阶段。
一般来说,在“铁器时代”之前还有一个“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合称“金属时代”,都是考古学上的名词。古希腊、罗马是在经历了“金属时代”以后进入阶级社会的,而中国则是在石器时代发展的最高峰的时候进入文明社会的。换句话说,中国人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进入文明社会的。此时,中国人连青铜器都很少见到,更不要说铁器了。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太好了。中原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松软、灌溉方便等诸多优良的自然条件,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早熟、早产。
文化的早熟既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成果,比如古代生产力发达、无神性等,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因素,比如王权发达、发展后劲不足等。近代中国的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文化早熟造成的。
二、多样性
前面已述,由于地理的广袤,中国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从一开始发生就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文化遗迹都显现出些许独具的特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和红陶、龙山文化的黑陶,都是原始文化多元、多样性的体现。
另外,从神话传说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黄帝、炎帝、蚩尤、伏羲和女娲的事迹实际上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族群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尽管他们的一部分由于战争兼并而统一于黄帝族群,但活动于中原周边地区的那部分则仍旧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征。而即使在黄帝族群内部,不同的氏族部落,也因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各异而显现出不同的文化风格。这种文化的多元、多样性,随着以后文明的进展而不断深化,直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文化仍然具有这样的特点。
虽然中国原始文化已经具备了早熟性和多样性的特征雏形,但实际上,从总体情况上来看,此时中国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面貌并没有显露出来,或者说尚没有鲜明地展现出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极为缓慢,在经历了至少二三百万年的时间后,才从粗糙的打制石器发展为磨制石器。所以,尽管各地区的人们也会因为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体现出一些不同的文化风格,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同小异的,显现不出太多的特色风貌。比如:火的使用都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而且最初使用的火都是来自于天然,以后发展到钻木取火、燧石取火等;弓箭的发明都是在中石器时代,样式都差不多,使用方法也差不多;制陶术则都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在技术上也没有太大差别,陶器的器形几乎一样。甚至最初的文字符号都很相似。例如,在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面绘制的“T”、“L”等符号,有人认为是汉字的起源,但也明显像是西方文字的字母。原始宗教的发展也同样如此,都是从多神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最后出现至上神崇拜。
由于在原始时代,世界上任何民族在文化上都表现不出太大的差异,所以如果这个时期有外星人来地球考察,他们会感到大失所望的。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论什么地方的人,生活方式几乎都是一样的:人们或赤身裸体,或用树叶、兽皮遮羞;或一群一群地追逐野兽于平原草地之上、山麓森林之间;或围绕着捕到的猎物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发生战争的双方都是手持石器、木棒相互砍砸、击打,甚至直接用拳脚相殴,战作一团,毫无章法,胜利果实由摇摇晃晃站起身的人较多的一方获得……诸如此类,基本一样,毫无二致。
中国文化也同样如此。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与其他民族一样,由于受生产力因素的限制,尚难以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产生日后文化差异的基础是存在的,如地理环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等等。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幼稚时代——夏商时期
大约在公元前22世纪末或公元前21世纪初———还有人认为是在大约公元前23世纪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和继之而起的商朝一共统治了1000年左右的时间。夏商文化与原始文化交接,仍处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原始文化用人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以前这个阶段来形容的话,那么夏商文化则是处在上幼儿园的阶段,也即一个人从三四岁到五六岁的样子,其特征必然是充满了幼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