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调与同行的关系上,胡雪岩可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对于“同行相妒”这种现象,胡雪岩表现出了比一般人高明的见解。他认为,同行相妒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这些人没有看到同行相互合作而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事实上,单个商人的知识和能力总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靠自己独闯天下,往往难以取得成功,即使偶尔获得利益,也是不会长久的,最终还是会走向失败。他坚信:“同行不妒,什么事都能办成。”
因此,为了清除同行相妒的危害,给自己的生意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胡雪岩很注重与同行进行良好的沟通,在与同行建立交情当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圆融处世技巧 。
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他并不是见钱就抓,而总是将与同行的人情看得比眼前的利益更为重要,时时注意避免与同行发生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从不侵占同行的利益,不抢同行的饭碗。这是一般的商人难以做到的。
胡雪岩开阜康钱庄之初,当时在同行里,尤其是信和钱庄对此颇有疑虑。当初,由胡雪岩牵线,信和钱庄代理了浙江海运局的公库。这是一笔很大的生意。现在胡雪岩自己开了钱庄,这笔生意岂不归了胡雪岩,信和害怕胡雪岩的钱庄挤对自己的生意。
胡雪岩了解到这一点后,为了打消老东家信和钱庄的顾虑,马上特意声明:阜康钱庄不会挤对信和钱庄的生意,阜康钱庄开辟的是个新领域,凡是浙江海运局的钱款仍旧按原来的约定由信和钱庄经营。胡雪岩的表态,让信和钱庄吃了一颗定心丸,信和钱庄的经理张胖子欣喜万分,认为自己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合作伙伴。
就这样,信和钱庄不仅顾虑顿消,而且马上转变了态度,对阜康钱庄真心实意地表示支持,愿意与其合作。在胡雪岩以后的经营生涯中,信和钱庄也确实给了他很多帮助,这多半归功于当初胡雪岩没有抢夺信和钱庄的生意所结下的那份情谊。
胡雪岩不抢同行盘中餐的做法,很快赢得了同行们由衷的好感,使他在商界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人缘,他做起任何事来都事半功倍,如鱼得水。
胡雪岩的这一做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吃肉来我喝汤。”这也是他驰骋商场的法宝之一。
每一个从业者最初创业的时候,都期望能分同行的一杯羹,虽说跟同行竞争,抢他的生意是名正言顺的,但这样就会在无意中和同行结下怨气,即使当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可是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出乱子,犹如为自己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隐患无穷。一旦你的经营发生危机,由于结怨众多,大家很可能对你落井下石,变本加厉地对待你。即使人家不报复,当你的经营中有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也会对你袖手旁观,使你孤立无援。
香港有个年轻的房地产商李明捷,便得了这样一个教训。他唯利是图到了极点,决不放过见到的每一次赚钱机会。为此常常抢同行的生意,甚至对自己父亲的项目也不手软。并扬言:“商场无父子。”
起初,他在父亲的房地产公司任职,当副总裁。有一次,他将父亲给他办事的10亿美元,仅在该办的项目上花了一点,便将大部分资金用去股票投机,赚了一大笔钱,于是便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并从父亲那里挖了二十几个精兵强将。后来又把父亲的一个项目先下手为强,抢了过去自己做。于是和父亲闹翻了脸,父子间结下了怨仇。但父亲考虑到是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太计较,没有将父子间的冲突公开于社会。
就这样,通过不择手段抢夺同行甚至父亲的饭碗,到处投机,李明捷的公司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物极必反,这个不放过任何一次投机机会的商人,在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中,跟随一个世界投机大师索罗斯大炒港元、套汇,准备再发一次狂财。如果他们这次投机成功,香港经济将陷入瘫痪,就像东南亚的金融风暴过后东南亚的经济萧条一样。面对这样一种情况,香港特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商人联合起来进行反投机,要保卫香港的经济安全。在汇市上经过5天与投机家的激烈较量,终于挫败了投机家们的阴谋。而这结果,使跟随投机的李明捷一下子资产亏尽,还倒欠银行8亿港元,企业到了破产的地步。
李明捷到处求救想摆脱困境,这时,他人缘差的恶果便显现出来了:不但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而且不少人对他落井下石。平时被伤透心的父亲也对他漠然置之,不想援手。最后,李明捷的公司成了别人的,自己的别墅、轿车被政府没收,连人也进了监狱。
同行间存在的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合作。一个高明的经营者应当抛弃“同行相妒”的短浅眼光,将眼前的利益看淡一些,与同行亲密沟通,精诚合作,去追求长远更大的利益。
在这方面,李嘉诚像胡雪岩一样,是一个与同行关系处理得很好的大商人。
李嘉诚从开始工作以来就一直念念不忘开创自己的事业。终于有一天,他告别了塑胶公司的老板,自立门户。但在与老板的饯别中,李嘉诚明确表示:“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家塑料厂。当然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即使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绝不会带走你的一家客户,绝不用你的销售网络销售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从此,李嘉诚便一言九鼎。在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后,有不少李嘉诚原来在塑胶公司发展的客户要转来与他合作,但都被李嘉诚无一例外地谢绝了,并且一再强调他原先打工的那家公司的实力和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他们往来。李嘉诚的用心使这些客户很感动,于是他们大部分又继续与原来的塑胶公司合作。
1973年,由于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香港塑胶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原料大危机,已经是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毅然挂帅救业。同时将自己公司的库存原料拨给原来的塑胶公司,把自己的“恩公”从倒闭的边缘救了回来。
由于李嘉诚不抢同行的饭碗,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并相互帮助,在同行中赢得了很好的人缘,可以说到处是朋友,自己的事业也才越做越大,长盛不衰。
同行一起做生意,分歧和争论是免不了的,但多为对方着想,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