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选取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看了人再用”。但他的这一个看人的眼光,内容却是特别的丰富:既有长相、身长、胖瘦的察言观色,又有专业素质、生活习惯、社会关系方面的背景考察。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多视角的考察,才能全面地把握一个人的优劣短长,然后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胡雪岩做了许多大生意,手里已不缺精于某一行当的专门人才,他缺的是拥有非凡“外场”能力的人才——即善于应酬,能在外面跑业务的业务员。有一次,阿巧姐把自己的弟弟福山推荐给了胡雪岩。这天,胡雪岩在苏州的主管周一鸣把福山给胡雪岩带来了。
胡雪岩首先看了福山的相貌:一个年轻后生,长得高大白皙,极其体面。那张脸生得很清秀,且带点脂粉气。进而又听了福山的说话,感觉到他苏州话中的脂粉气更浓。胡雪岩心里十分高兴,这样的人在外面肯定会有吸引力。
接着,胡雪岩又问了福山一些情况,了解到福山已在一家布店当了三年学徒,在算账方面顺溜,于是又出了一个题目考福山的算盘。只见福山五指如飞,将算盘拨得清脆流利,仅凭那“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声音,就已经知道是个好手。待福山报了结果,自己又拿算盘复算了一遍,一点不差,甚为满意。
不过,胡雪岩还要再考验一下他,才能委以重任。这时,正好胡雪岩的两位朋友刘不才和袭丰言到了苏州,趁闲时去当地一个叫山塘的有名“堂子”吃花酒去了。于是,胡雪岩又问福山:“你苏州城里熟不熟?”
“城里不熟。”
“那么,山塘呢?”
“山塘熟的。”福山答道,又问,“先生要问什么地方?”
“我自己不去,想请你去跑一趟。我有两个朋友在那里,一个姓袭,一个姓刘,你看看他们在那里做什么?回来告诉我。”胡雪岩顿了一下,又说,“你不要让他们知道,有人在打听他们。”
“噢!”福山很沉着地答应着,站起身来,似乎有些踌躇,但最终很快地走了。
胡雪岩这种考察人才的眼光很特别,在一般人看来,要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学徒到清朝时的“红灯区”去找人,总是不太合适。连周一鸣都觉得不妥,担心福山太小,会掉进花街柳巷的“迷魂阵”。
胡雪岩却认为周一鸣的担心大可不必,并对其解释说:
“我看他那个样子,早就在迷魂阵里闯过一阵子了。我并不是为难他,而是要看看他对那方面到底熟不熟。少年入花丛,总比老了入花丛要好。我看人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讲究少年老成,可我要求的是不光年纪轻,还要有能力,有经验。因为只有什么事都经历过,看过之后,到了紧要关头,才不会掉入别人的‘迷魂阵’。”
这番见解,周一鸣不曾听说过,一时无话可答,仔细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不过,周一鸣又替福山担心说:“他身上没有什么钱,就是找到那里,那种门槛怎么跨得进去?”
“这就要看他的本事了,不去管他。”胡雪岩说。
随后,胡雪岩又和周一鸣谈了一些其他的事。这时,福山回来了。看见胡雪岩,汇报说:
“刘老爷在那里推牌九,拥了一屋子人,都是那里的娘姨、小大姐;袭老爷一个人在那里喝酒。”
胡雪岩听了笑着说:“一个酒鬼,一个赌鬼,到哪里都一样。”
“福山,”周一鸣问,“你是不是亲眼看见的?怎么晓得是他们两位?”
“那里有个相帮,我认识,”福山脸一红,说,“我托她们领我进去看的。”
这就见得胡雪岩说他“在迷魂阵里闯过一阵”没有错了。胡雪岩对福山夸奖了两句:“你倒蛮能干,在外面自己会想办法,很好,很好!”
接着又问:“湖州,你去过没有?”
“没有去过。”福山刚受了鼓励,充满信心地说,“不过没有去过也不要紧,胡先生有什么事,我去好了。”
“你替我去送封信。”
经过这么一番多视角的全面考察,胡雪岩才正式起用了福山。
按常人的眼光,年轻人闯入“红灯区”,那肯定是要学坏的。这样的人再有才,也不能重用。可是胡雪岩却认为闯过那种地方是一种长处。对福山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只有经过、看过,有了经验后,才能不觉得惊奇,到了紧要关头,才不至于掉入“迷魂阵”,这比没有经验要好得多。胡雪岩这种考察人才的眼光源于他所需人才的特殊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商界,这种思路是很有启示性的。
要选择特别之才,就得用非常之法,非常的眼光,只有勇于革新选才方式,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才能得到你真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