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进退有度掌控风险的大度充容精神的又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无为而治胜有为。这一精神的秘诀源于《老子》的思想。
中华国学名著《老子》里有这样一句名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说,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这是一句充满大智慧的哲言圣语。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然而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归黄泉。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江南有个大家族,老头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了一大堆儿子。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老了,不久将去西天,他不禁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该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而儿子却有一大群,到底交给哪个儿子好呢?”
老头子一时犹豫不决。但是,为了争夺管家权,儿子们却争斗开了:或相互攻击,或邀功争宠,最后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间,只有一个儿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头子端菜送饭,倒尿熬药,从未参与争斗,似乎他不是老头子的儿子似的,没有参与管家的权利。
老头子看到这一切,渐渐明白了,心想:“如果把钥匙交给这群争权夺利的儿子中的一个,这样一个大家业很快就会挥霍一空。因为这群争权夺利的儿子,只想凭祖上的家财过花天酒地的生活,怎能保护这份家业,发展这份家业呢?并且争来争去,造成家里不和,更会加快家业的毁灭!”
最后,老头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家产的儿子。
无为而治胜有为,不争而胜是为上。在争夺家产的事情上是如此,在商场上也是如此,胡雪岩就深谙此道。他认为,在商场上应避免与对方直接相争。虽然商人重利趋利是千古不变的常理,但是如何获利却是千差万别的。在商场上最怕的莫过于与对方展开恶性竞争,最后彼此都元气大伤,被第三方乘虚而入,造成“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局面。因此,胡雪岩虽然驰骋于商场,却时常注意以不争为上。
有一次,胡雪岩听说有一批军火质优价廉,便亲自去与洋商谈判,以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地位和影响,必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笔军火生意做成了。但随后他得知,这一笔军火早已被另一名军火商与洋人谈好,价格比自己的低,只是在那位军火商还没有付款取货时,被自己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了。
为此,胡雪岩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随即便找到那位军火商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那位军火商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力,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为难自己,不好开列条件,只推说这件生意既然让胡雪岩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似乎就这样轻易地给解决了。但是胡雪岩却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军火商把这批军火“卖”给自己,同样以外商的价格,这样那位同行就吃了个差价,而不需要出钱,更不需要担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军火商。那军火商见胡雪岩如此侠义,从此对他十分敬佩。
胡雪岩是个商人,商人行事自然以获利为出发点。胡雪岩虽然重利、好利,却讲究获利取利的方法,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如苍蝇闻着臭鸡蛋就一哄而上。一般商人获得的是蝇头小利,而胡雪岩获得的却是富甲天下的大利。因此一般庸商与大商人的手段高下就在此分别。
做生意应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事事与人争,该放手就放手,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