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新股民买入操作要点

  古人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其中的“无能”是自忘其能,无所挂碍的意思,本是好事但也可能绑缚人,让人为其所累。这番话是对修行者而言,对于投资者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无论做任何事,心态往往会影响人的判断与抉择。

  其实,作为一个新股民本身就不需要存在任何的压力,既无利润计划,也无还款压力。不能因为股市而影响生活,也不要把股市当作负担;不要对股市寄予过高的期望,也不能对行情总是缺乏耐心。

  在股市中,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改变环境,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自己。

  忘记虚幻的目标

  中小散户究竟是多花钱买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司的股票,还是少花钱去发掘有潜力的成长股,或是一朝咸鱼翻身的垃圾股?买入有竞争优势的公司股票的重要性有多大?

  许多股民买入股票时抱有这样的心态,认为凭自己的眼光能发现下一个可口可乐、下一个微软、下一个IBM,从投资成长股而获得巨额收益。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关注股价已低于估值的可靠的公司,购买有投资价值的绩优股,而不是盲目购买垃圾股。就像择偶一样,婚前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出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盲目地嫁人,妄图婚后把对方改造成适合你的,因为这种行为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同理,如果眼光还是停留在垃圾股上,换句话说,投资建立在虚幻的目标上,必然会导致充满风险的投资。例如:股价如果下跌50%,要想赢利,只有股价翻倍才行。

  一家公司刚刚起步时,想要预言它是否会快速成长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很可能和真实世界中一家多变的公司一样以失败告终,炒股人也会因此而蒙受损失。

  小的成长股是经过长期持有之后收益最差的那类股票。达特茅斯大学肯尼思·弗伦奇教授经过研究发现,从1927年起,持有小公司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是9.3%,同期大公司股票价值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0.7%,这两个收益率之间是1.4%的差值。如果用1000美元投资,按年收益率9.3%计算,持有30年其收益是1.4万美元;按年收益率是10.7%,持有30年其收益将达到2.1万美元。

  此外,很多小公司除了挥霍资金之外,没有任何经营业绩,最终会走向破产。例如,1997年到2002年,纳斯达克每年有8%的公司被终止上市,大约2200家公司的股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投资与打网球有相似之处,需要尽力避免最一般的错误,否则不可能获得投资回报。

  许多刚入股市的投资者自认为可以看得懂股市变换规律,想到市场上去挖掘出别人没发现的,唯有自己独具慧眼发现的好公司好股票,结果却总是失败。虽然很多证券专业人士在各种场合一再提醒投资者:“不要买入垃圾股,不要买题材股、概念股,要选择有投资价值的绩优股。”但是大多数散户股民却仍在犯此类错误,买入垃圾股的大多是新进股市,什么都不懂就开始操作的投资者。他们有的是因为盲目跟风,有的是因为垃圾股便宜,有的则是想刀口舔血冒险投机。事实上,这样获得炒股成功的人士是很少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垃圾变黄金的概率极小,何况即使能变黄金也不是因为资产注入了就立刻可以变成的。企业经营是很复杂的,很难说重组后业绩就会一飞冲天。市场上不缺少聪明人,也几乎不存在需要所有人都能去发掘的金子,既然如此,我们就该选择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公司。有的股民不买绩优股的理由或许是“价格高了点”——好东西当然不便宜,比如茅台;或许是“公司是好公司,可是股性不活跃”,股价不活跃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好公司,比如曾经的万科、招行,价格总有一天会反映公司的盈利的。最重要的是你要选择股票价格低于公司价值的股票。

  垃圾股的宿命终将是一蹶不振,而不会一蹴而就,广大中小散户股民的观念改变只会在不断地受挫中逐步产生。看清越早,遭受的损失就会越小,再次重复提醒一下,希望广大中小散户股民能少受垃圾股的烦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垃圾股常有,而能够获得较大收益的增产垃圾不常有。新股民需要记住的是:垃圾股不一定会成为成长股,小的成长股也许到头来并没有你所期望的收益。如果你没有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还是留在远处,不要靠近,否则最终定会让你大大的失望。

  不要手持多种股票

  对于股市的投资者而言,是手持多种股票好还是选择几个股票进行攻防,是每一个股民买入时都会考虑到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股票数量的选择,取决于股民自身的能力,以及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有些误导股民的观点武断地认为,如果想获取高收益,持股应当以10种以上最佳,而手中闲散资金较大的,可以选持20种股票。理由是这样做的话,即便是选股失误,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按照这种分析方法,从表面上看,假设某股民购买20种股票,那么进行资金的风险分配的话,每只股票占了5%的风险。听起来,是不是很保险?是不是风险比较低的投资组合?

  但是,我们将这种理论的风险分配放入股市实际操作中来看看是否可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铁一般的定律,如果只能纸上谈兵,那么肯定是不能实施的。

  假设一个人有6万元的话,每一万元钱买其中的一只股票,6万元买6种股票,为了清晰地展现,假设在理想的和不受市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这样看来,是不是还是觉得这种方法比较保险?这个亏了那个赚了,不可能全部都跌吧,说不定还能全部大涨一番然后大赚一笔,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后来的盈利,根本无法避免之前的亏损,也就是说,后面的盈利都补贴了之前的亏损去了!

  股市的操作中,不可能出现这样刚刚好的互补类型的操作方式,往往是多数盈利少数亏损,或者多数亏损少数盈利,如果是前者的话,投资者自然感到窃喜,除了补贴了亏损,说不定还能小赚点呢!可是假如是后者呢?股民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又应当如何做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了解市场的风险,这句话一直为广大股民而熟知,然而,面对着股市上下翻动的数字之后,相当一部分股民,往往无法保持平和的心态,容易被市场所迷惑。

  (2)手持多种股票必须量力而行,一般来说,手中掌握3种股票是最有利的,当然,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但是股民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力以及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千万不可盲目投资。

  (3)手持多种股票时,每一种股票的背景也就不尽相同,股民必须保持清晰而理性的头脑,对股票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将股票进行统一安排,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007年年底以后的股市,一直到如今,大小非解禁,印花税降低,股市仿若晴雨表,今天红了明天绿了,股票的价格起起伏伏,如同中国南方的六月天,说变就变,投资者介入股市,就必然要面对市场的风险打击。

  手里抓一个糖果,相信我们都能牢牢地握住,那么抓两个三个呢?也可以吧?但是抓一把呢?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犹豫,一把糖果是多大?没有概念的,手大的人和手小的人,是不是也要考虑?如果把这个问题思考得更细致点?糖果的大小形状是不是也要考虑?

  股市也是这样,千变万化的股市,终其一生也是无法研究透彻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明天的信息,而明天的信息往往又是对股民的今天有着极大的前沿性的预测,一个股票的价格起伏如同抓糖果一样,两个也可以,三个也可以,多了呢?物极必反,要逐一了解的话,不仅不容易实现,而且也会觉得不胜其烦,烦躁的心情会影响判断力的发挥。对于买入时所持股票的数量,一定要量力而行,过多的股票握在手中,会让股民顾头顾不得尾!

  切忌太浮躁、太自以为是

  买入后的浮躁一般分为两种表现,一种是过于胆小的浮躁,不仅输不起,而且还赢不起,有了一点账面利润就心慌起来,非要卖掉才心安。另一种是过于胆大的浮躁,不分时机,凡股皆抢,不论价位,生怕错过每一次赚钱的机会。而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浮躁,有时竟会出现在同一位投资人身上。

  有这样一位股友,当初投资上海股票,460元价位买入一支国字系的股票,到500元出头就慌忙出手。后来又踏入深圳股市,16元买进某股,24元不到又卖掉了。有人弄不明白:你一天到晚奔来奔去忙个啥?他袒露心迹道:“股票这东西害死人!套牢、亏本会害怕,赚了钞票也会害怕,而且还会害怕得更厉害点。每天等行情就像等宣判一样,今天不知明天事。想来想去,赚一点已是蛮好了。”应该说,在这一阶段,这位投资人还是十分胆小怕变的。但后来不知怎的,他却变得大胆起来,股市全面放价那天即冲进去,以280元价位一口吃进某只能源股,加上他原有的30股,共计200股。第二天,收盘价升到287元,有朋友告诉稳妥点的话,周一可抛了。他竟反问道:“这么急干啥?我想窜到400元是没问题的。做股票胆子不能太小,我过去就是吃胆小的亏,否则早就像别人一样,几十万元赚到了。这次一定要好好捞他一把。”

  没想到当初因胆小坏事,这次却因胆大坏事。周二股市全面回落,本来一次赚钱的动作,却因贪心而变成了赔钱。虽说这种赔钱只是暂时的,但把赢面变成了输账,总是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由胆小变得胆大的呢?

  首先是自我感觉上的变化。刚做股票时,由于他自觉是位新手,对市场感到十分陌生,类似于走进一家从未走进的黑屋,吃不准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会有何种变故,又常听人说股市风险莫测,因此有点害怕,能够安全回来已是上上大吉了,更何况还捞了一票。但几次探路之后,感到股市不过如此,自觉有了了解,这种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也就逐渐消失了。这是从胆小到胆大的基本原因。

  其次是比较基准的变化。刚做股票时,投资者总习惯于以自己的过去作为比较基准,因此对钱的大小认识起点较低。平时只有千来元的月收入,而股市中短短几天就可获得高的收益,无疑已是暴发了,喜出望外的心情和要保住这笔难得的意外之财的心情都会使投资者躁动不安,产生尽快收手的念头。即使作横向比较,大多也局限于同自己经常相处的,生活境地差不多的人。而随着赢面的扩大,原先喜出望外的兴头就会减弱乃至消失,眼界会越来越高。同时,经常与股市中人接触,满耳听到的都是赚了多少多少万元,眼里看到的是人家出手就是十万元、几十万元、对钱的大小概念就发生了变化,以千计算已属小儿科,赚到万字头上也只是小鱼一条,小虾几只。这时,如投资人不善自持,不能合理选择参照系,欲望便会无限膨胀,过去的谨小慎微就会变作极度的懊恼,一种不愿再错失机会,尽快迎头赶上的念头便会像烈火一样炙烤自己的内心,使自己变得浮躁,变得贪心。纵观股市,大凡从胆小到胆大的投资者,几乎都是沿着这个心理轨迹演变过来的,这几乎已成新兴股市中投资者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了。

  但股市投资是不能浮躁的,胆小的浮躁会失利,胆大的浮躁会亏本,相比之下,后者的危害性更大。要克服这种浮躁现象,首先就得克服股市短视症。两个极端,曲虽异,工本同,都与短视有关,过于胆小是因为只想到眼前潮起潮落,看不到股市犹如川流不息的江河,后浪推着前浪走。过于胆大急躁是因为只想到过去或眼前机会得失,想不到在潮起潮落的股市中,还有更多的机会在等待着每一个投资人,考验着每一个投资人。眼前的大赢家可能会成为后来的大输家,而现在的小鱼小虾,只要游得得法,可借助长期复合增长,波动前进,成为最后的大赢家。除此之外,要克服浮躁,还得掌握合理的比较基准。人比人,气煞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整天同赚得多的人比,恐怕赚得再多也不会有多少满足,多少快意。

  如果市场形势大好而且自我感觉良好时,你就离失败不远了。正如打棒球一样,一连串的击中后,就会紧跟着击不中。连续成功的赢利会冲昏一个人的头脑,降低一个人的警惕性,因为这时候,自满已经悄悄地潜入你的身体了。每个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在一段持续的盈利后,一定要采取一些谨慎的步骤。之所以许多新手不理解这些,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当长时间获利之后,市场环境将会发生变化。设想一下,一个交易者连续5天获利,这时市场已经强势上涨了5天,很明显这个市场短线已经竭尽全力,需要一个2~3天的休息期,这个时候的市场已经不是开始交易时的市场,它有了不同的特点,股票也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了。而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股民却没有意识到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还正准备提高筹码,冒着损失所有辛苦得来的收益大赌一把,却不知再向前走一步,就是深渊了。

  短线投资者要克服这种连续获利后,自以为是的心理,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一、减少交易股票数目的一半

  如果你每次交易2000股的话,就减到1000股。事实上,很多人做得恰恰相反,因为已经经过了一连串的获利,往往会更加自信地提高交易的数目,增加赌博的筹码。但是如果你这样做只会使以往获得的一系列胜利以失败告终。往往赌桌上的人就是为小筹码获利,大筹码损失而懊悔。

  二、减少交易的频率

  如果一天交易6次,就改为一天交易3次,这种方式适合当你已经预感到运气即将改变,不会再顺风顺水的时候。如果你经过思考后判断还有进一步获利的可能,那么最好采取第一种方法,因为人的确有时候,是要走运就一直会走运,我们不是要阻止或减缓你进一步获利的权利。

  提示:措施一使用的最好时机是你在连续4到5次获利的交易后;措施二最好在连续获利后又连续遭到2次损失后使用。

  不过,有些散户不能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往往对利润的追求过于贪婪,以致炒股的过程充满了压力。而一旦招来损失时,心中便充满了痛苦。要摆脱痛苦,就必须学会轻松地炒股票。炒股就是炒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股票的涨跌不急不躁,炒股票其实就是在考验人的思维,你的思维正确,就能在股市中赚钱。

  §§第四篇 如何运用资金与投资组合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