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生命是企业的话,只有把你的生命力给了企业,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才能不受生命和自然规律的限制,否则我们只是一个企业的过客而已。
——黄光裕
在创业的征途中,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资本并不重要,敢想敢做是创业的前提,拥有超人的胆略才能在创业路上乘风破浪。有人曾问黄光裕的发财秘诀,他说,只有不断去拼,去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才能发财。
黄光裕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而自己能走到今天,只是因为自己用心,敢于大胆尝试。别人做事之前可能要有七分把握才做,而自己是有三分把握就做。黄光裕的奋斗故事激励着现在大多的中国人,去努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
在黄光裕的字典里,做买卖就是打仗,而且不允许临阵退缩。既然定下来就一定来,不能说看到暴风雨这么大,我们就撤退。黄光裕曾在一次扩张受阻时这样说。
在商战中,黄光裕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愈战愈勇,是因为他有猎豹般的行动力。黄光裕说: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再去实施。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
他认为,有三分把握就做只是一个口语化的说法,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
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行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
就拿国美曲线并购大中、北方电器、三联商社来说,国美当初并购大中、北方电器、三联商社所需资金超过42亿元,加之回购所需,总计要超过6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额的资金流动,很容易令业界产生联想。令人玩味的是,国美在并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果断令人惊讶,如三联商社2008年2月14日拍卖当日成交价格较三联商社2月13日收盘价高出105.6%,而未经任何审计拿下的大中电器,报价比苏宁高出8亿元。对国美而言,志在必得的东西无论以多大代价都要将其拿到手,或许这是黄光裕的性格使然。
黄光裕讲话喜欢用拼这个字,他说他最喜欢听的歌就是爱拼才会赢。不光我爱听,所有国美人都爱听。黄光裕强调这是国美的企业精神。
黄光裕身上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遇到困难百折不回。坚持是黄光裕对自己性格最大的肯定,也让黄光裕从草根走到今天。
在国美从弱小到强大的整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诱惑,但是,无论是在发展低谷,还是在事业高峰,黄光裕一直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挫折时不气馁,辉煌时也不飘飘然、忘乎所以。有的人是朝三暮四,自己是锲而不舍。
时光倒回七年,1999年,正是家电行业大低谷的时候。
有人向黄光裕提出,现在老百姓家里,电视、冰箱、洗衣机什么都有了,家电产品还有得卖吗?当时,家电零售市场很多人都觉得到头了,没什么发展了,甚至国美的中高层人都是这样的声音。只有黄光裕坚持这个市场还是有空间,而且未来发展会很大,并为此付诸了行动。
我当时把国美统一了名称,准备做大,并且按照全国的布局管理模式来做。很多人都觉得就我一个人在说,在显,没有人支持。
黄光裕对此倍感委屈和无助,那时候不是一个纯粹的定力问题,也不只是想找一个听众那么简单,而是真的希望有人可以跟着我一起坚持,并肩作战。
当时建立一个部门的时候,黄光裕会有意识地将规划内容往长远考虑,比如三分是为现在,七分是为了未来。但很多人都觉得没必要,认为他是没事找事。
现在看来,当时如果不坚持,不把握好全国扩张,就没有今天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了。
现任国美采销中心总经理李俊涛提起此事,依然记忆犹新:1999年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在寻找全国连锁,时机一直都不到位,当时还没有成功的连锁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直到1999年12月圣诞节,国美才进入上海。当年的国美在北京也不过十来家小店面。无论是百货业还是家电零售业,大家的利润都很低,产品货源渠道也不规范,很多同行1999年基本生存不下去了,转行的很多。黄总依然坚持做零售,不做批发,定位很明确,方向很清楚,做好终端客户。
李俊涛最后说,黄总的性格非常执著,认准的事情就去执行,不到最后一刻不能决定成败。
一定、应该、必须、要求,黄光裕经常使用这些词语,表明他似乎驾驭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一种性格内在的坚持和顽强;否则,也无法让国美从生死边缘发展到从不为资金发愁,发展为具有强大杀伤力和生命力的家电业连锁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