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人员状况
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能力,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得以实现。近几年,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视,我国在R&D方面的投资规模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不断扩大,有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获得的自主创新成果也日渐丰富,对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走向核心技术逐渐获得突破的阶段,一大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脚步也越来越快。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人员和投资都稳步增长,研发人员的数量从1995年的37.6万人增加到了2005 的76.0万人,研发资金从141.7亿元增加到了1250.3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1.01倍和7.82倍;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全社会的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1995~1998年,该比例从40.6%降低到了35.8%,这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营困难是密切相关的;然后从1998年的35.8%上升到2005年的51%。这种变化反映出了在自主创新的经费投入中,大中型企业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这正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内在动力。
二、制造业研发投入和人员状况
在整个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加强,列出的是2004年和2005年制造业各行业研发人员和经费的情况:
2004年和2005年的制造业研发人员是56.98万人和66.94万人、经费投入为892.77亿元和1184.40亿元,表现出了大幅增长。就具体行业而言,有如下特征:
从研发人员的数量来看,2004年超过万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16万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24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5.04万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77万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3万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75万人,专用设备制造业3.43万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0万人,医药制造业1.99万人,纺织业1.98万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6万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9万人;2005年超过万人的行业除了上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外,金属制品业的研发人员从0.74万人增加到1.13万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唯一超过10万人的行业,而且在研发人员的排名中,可以看出高科技行业和重化特征的行业以及设备类的制造业,是研发人员密集的行业,这与它们的行业特点以及技术密集的生产特点是吻合的。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研发人员的数量超过万人而且不断提高,说明纺织业在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同时,注重了自主创新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国的纺织产品遍布全球的背景下,随着贸易摩擦的增加,仅从生产成本低的角度参与国际化竞争,不仅不能利用好国际市场扩大的机遇,反而会由于产品质量等级低以及技术含量低遭受更多的反倾销制裁等贸易壁垒,因而更多地需要在自主创新上寻求新的竞争优势。总之,研发人员的大幅增加,在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些行业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能力提高的趋势。
从研发投入来看,2004年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6.21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7.4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93.43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8.6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7.69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50.9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34.65亿元,医药制造业28.18亿元,纺织业25.32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87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05亿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58亿元,饮料制造业11.81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25亿元;2005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的行业除了上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外,金属制品业的研发投入从8.40亿元增加到15.44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从7.94亿元增加到12.12亿元,橡胶制品业从9.94亿元增加到12.12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从8.48亿元增加到11.98亿元。研发投入过百亿元人民币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76.6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3.71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6.89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8.06亿元。可见,从研发投入来看,不仅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和设备制造以及冶金石化等行业的研发投入在稳步提高,一些劳动密集的行业如纺织、食品以及造纸等行业的研发费用也提高到10亿元以上,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行业的市场环境转好、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增强等因素有关,也与政府提倡和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逐步实施推动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有关。
三、制造业新产品的产销状况
2004年和2005年,制造业新产品产值从20392亿元增加到2507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从20260亿元增加到23804亿元,其中出口从4824亿元增加到5495亿元,在一个侧面反映出自主创新的市场化程度在提高。2004年,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都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到2005年除上述产业外,还增加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从绝对值看,最大的几个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它们的新产品产值分别是5897亿元、5272亿元、2627亿元和151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是5855亿元、4578亿元、2490亿元和1439亿元。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反映出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传统制造业。可见,制造业的新产品销售情况基本上和研发投入相吻合。在出口方面,除了上述几个行业的出口金额都在百亿元以上外,纺织业的出口金额较高,2004年和2005年分别是232亿元和229亿元,说明传统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会明显增强,经过20世纪90年代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纺织业在加入WTO后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仅继续依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在推出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方面也有了较大进展,其新产品外销比例也分别是其销售收入的41.5%和35.9%。
四、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分布状况
2004~2005年,制造业参与自主创新的数量从6133个提高到6476个,参与比例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连续两年超过300个企业参加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纺织业。从参加自主创新的企业数量,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的参与程度的差别,纺织业的数量多于其他重化工业行业,一方面说明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高,另一方面也与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多有关系。从所占比例看,2005年制造业参与自主创新的在30%以上的行业有10个: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可见,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制造业是参与自主创新程度比较高的行业。
五、制造业的专利申请状况
2004~2005年,制造业的专利情况增长幅度较大,专利申请数量从40925件增加到53843件,发明专利从13547件增加到17983件,发明专利拥有数量从17102件增加到21870件,分别增长了31.6%、32.7%和27.9%,反映出制造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的势头。从具体行业分布看,发明专利拥有量2005年超过1000件的行业有8个,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拥有量分别达到了4737件和3023件;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在100件以下的行业有5个,分别是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后两个行业的拥有量只有44件和43件。发明专利的拥有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拥有情况,说明不同行业的核心技术拥有程度差别较大,衣、食、住、行类的传统制造行业的劳动力密集特征决定了在技术创新中的能力相对欠缺,基本上不具备核心技术。因此,在高科技领域和传统制造中加大获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很有必要,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的速度,对提升制造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