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名水,晶莹明透。在饮茶没有成为大众化生活习惯的古代,它伴随着有些读书人度过寒窗生涯。在茶灶荧荧的火苗中,在茶盏碧绿的水影里,也映照出古代知识分子的不同际遇、心态和境界。
唐代的李绅,青年时在惠山结庐读书,他赞美二泉水:“人间灵液,清鉴肌骨,含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后来他中元和进士。这位以《悯农》诗二首蜚声文坛的无锡人士,仕途坎坷,一次为宗室李锜所囚,几被处死;一次卷入“牛李党争”,被贬为端州司马。最后他终于走出逆境,出任淮南节度使,成为朝廷倚重的重要官员,病死扬州。晚年他多思乡怀旧之作,孤独而消沉,全无封疆大吏的威势和“官腔”,他在《上家山(惠山)》一诗中写道:
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
况复白头人,追忆空眺望。
在淡淡的乡愁之下蕴涵着空虚、落寞和疲惫,反映出他洞察世情后对漫漫仕途的厌倦,在无休止的人际纠葛之后所留下的是心灵上斑斑伤痕。
卷入朋党之争的北宋苏轼,仕途更为坎坷,多次大起大落,但他却活得潇洒自如。他每到江南,就沉醉在多情的山水之间,撇开烦恼、忘却不幸。他多次来惠山品茗,并留下七律一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这首诗浪漫洒脱,颇有超然物外的精神。但最后他引用了西晋孙登无语、阮籍怅归的典故,透露出像东坡居士那样明智之士,心灵深处也并非没有浇不灭的块垒。可见旧时从政文人确实活得很累!然而尽管如此,旧中国的读书人仍旧看重仕途,这是因为中国历来是官本位社会,官民悬殊不啻天渊,荣华富贵毕竟魅力无穷。这样,就愈加显示出陆羽这一类读书人的可贵。陆羽“学而优不仕”,漠视功利,逃避征召,一心论茶,于804年病逝于苕溪,活到71岁。他有诗名留下的不多,有的只有目录而诗句佚失,但他却留下了足以传世的《茶经》,开我国茶道研究之先河。他生前寂寞,但死后老百姓却公认他为“茶神”,是制茶卖茶行业的祖师爷,这种民间的“封谥”,十分富有喜剧色彩。
在陆羽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茶道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及,我国的种茶饮茶,堪称世界之最。从宫廷的“琼林毓瑞”、“玉叶长春”,到路边凉亭的大麦茶、茶梗汤;从京城豪华茶楼,到三家村口的简陋茶棚;粤闽一带,把“功夫茶”看成高品位的待客之道;在川西平原多如牛毛的小茶店中,人们喝茶、“摆龙门阵”是生活中的“必修课”;而在江南,却几乎是“无山不种茶”,从而将旖旎水乡装点得更加清朗、秀丽。
这是陆羽生命的延续和展伸,一位远避尘世的隐者,到处播种茶道,用毕生心血浇灌的星星茶芽,结出了明妍的文化奇葩。茶道流向日本、流向朝鲜、流向东南亚、流向西欧和北美……。这也许是当年远离庙堂“处江湖之远”的陆羽所始料不及的。
伴随着缕缕茶香,“茶圣”陆羽的名字传遍华夏城市,清洌甘醇的惠山泉水千年流倘。历来到惠山的茶客,不仅喝茶解渴、闲坐消遣,还可以从江南淡茶中调节心态、缓解郁结、试尝空灵、品味人生,去寻觅属于自己的情趣和寄托。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晚年在《水龙吟·惠山酌泉》中写道:
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吴娃点黛,江妃拥髻,空濛遮断。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龙吻春霏玉溅。煮银瓶,羊肠车转。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鸿渐重来,夜深华表,露零鹤怨。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
这首词描绘的是惠山秋色,二泉品茗。斜阳轻抹,烟树迷离,流泉从螭首石雕中汩汩流出,载满瓶罐的水车,沿着绿荫密盖的羊肠山路嘎嘎而过,仿佛看到陆羽翩然而至。泉水晶莹清洌,纯净芳醇。细啜慢饮,一洗游子心头烦躁,不禁产生化鹤归辽、沧波棹舟的悠悠思绪。
§§石湖畔的苦吟——南宋诗人范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