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使蒙古
1950年7月,符浩被任命为驻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政务参赞,同时又是以代办身份第一批赴乌兰巴托筹划建使馆事宜的几个先行者之一。
临行前的一天下午,符浩等人接到通知,说周总理要接见他们这批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这是符浩第一次单独面对面地与总理谈话。
在外交部亚洲司同志的陪同下,吉雅泰大使、符浩参赞、德拉格尔一等秘书以及符浩的夫人焦玲乘车从西北门进入中南海,而后径直开到周总理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西花厅。
进入大厅,大家的心情既激动又有些紧张,甚至一时不知坐到哪里是好。周总理笑着让大家坐在一个大沙发上,自己坐在旁边的一个小沙发上。总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潇洒英俊,又很文雅谦虚。总理的热情亲切,很快就使谈话在相当自然的气氛中进行着。
“吉雅泰同志”,周总理望着吉雅泰,亲切地说,“你从苏联回来,懂得俄文;又是蒙古族,懂得蒙文;又在蒙古乌兰巴托多年,熟悉情况,很好,工作方便!”说着,周总理认真地审查了将递交蒙古人民共和国元首的国书,并对其中的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
“出国有思想准备吗?会不会抽烟?”总理转过目光,对符浩说。
符浩照实回答:“出国的思想准备有,但去蒙古没有想到。”
总理笑了笑说:“有什么困难吗?”
“不懂外文。”
“学过俄文吗?”
“正在学。”
周总理亲切而又严肃地说:“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为什么要你们来干?毛主席说,你们不会跑!”他顿了顿,然后说:“外交是新的工作,对我们党来说也是新的工作。外交工作授权有限,要经常请示报告。蒙古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近邻,又是兄弟国家。你们要谦虚谨慎,要同人家讲友好,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学习人家的语言,要遵守外事纪律……”
接着,周总理又抽出焦玲的简历,看了看,对焦玲说:“你会穿旗袍吗?”未等焦玲回答,又自言自语地说:“在青岛上学,可能穿过旗袍!”焦玲告诉总理,她在青岛时还小,没有穿过旗袍。周总理对她说,要做好“夫人”工作,也要搞一部分内部工作一这些都是新的,要好好学!总理谈话和蔼而亲切,使人如沐春风。
当符浩等起身告别时,总理半开玩笑地指着他说:“已经是外交官了嘛,怎么还穿军装?”符浩意识到,穿了十几年的军装,现在是该换一换了。
此后,符浩永别了心爱的戎装。他谨记周总理的教诲,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
2.在中印边界谈判中
1952年秋,符浩调回国内任亚洲司专员。1953年夏,朝鲜停战后,他被派驻开城,担任志愿军遣俘代表团顾问。1955年6月又调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
1955年9月,符浩被任命为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于是,符浩夫妇便到了这个南亚最大的国家,一共工作了六年半,其间经历了许多已经公开了的和尚在保密中的事件。但是让他最难以忘怀的则是中印边界问题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