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中印两国开始逐渐将边界分歧搁置一边,致力于发展双边经贸合作。这为改善中印关系迈出了重要坚实的步伐。印度也认识到了修复在周边邻国的地区大国形象的重要性,提出新的睦邻政策,其核心内容即印度愿意向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要求对方付出对等的回报,从而让南亚地区处于一种良好的互信中。印度的这种新睦邻外交客观上有利于中印关系的发展,中印两国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中印谋求建立边境军事互信措施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在国内尚有一些人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时隔34年之后印度总理首次访华,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李鹏总理同拉·甘地举行了会谈,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等会见了拉·甘地总理。两国领导人就中印边界问题举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李鹏总理阐述了中国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并强调指出,互谅互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合情合理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为此,双方决定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经贸、科技联合小组。中国对某些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祖国活动表示关切。拉·甘地总理重申,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印方不允许这些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
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访华。在访问期间,拉奥说:“进一步发展印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就是这次访华的目的。”会谈结束后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这一文件表明中印双方在历史遗留下来的十分复杂的边界问题上都采取了务实和灵活的态度。这也是双方对过去的反面经验进行总结的结果。在这个协定中,中印双方除了重申“两国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解决”和“双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外,最关键的规定是双方承诺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这不仅有利于中印两国中印两国从容地解决边界问题,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且对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和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在会谈中,李鹏总理重申了中国政府对西藏问题的立场,拉奥表示将信守在这个问题上的承诺。1995年8月,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第八轮会谈和副外长级磋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双方在落实两国签署的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协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即同意于年内撤除中印边界东段距离最近的4个哨所,以便双方军队脱离实际接触。双方同意在两国边防当局和军事机构之间加强来往,在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
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访问印度,两国政府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根据这一协定,双方认为,中印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双方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两国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严格尊重和遵守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必要时,双方将在对实际控制线有不同认识的局部地区共同核实实际控制线的走向;双方同意协定所提及的实际控制线地区采取包括裁军在内的多项信任措施。协定的签订为中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能保证中印边境地区长期和平与安宁,大大减少了在这些地区产生偶发事件的可能,而且在亚洲范围内也树立了新的安全模式。
1998年5月,印度进行核试验,并以“中国威胁论”为其核试借口,先是一再耸人听闻地散布“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后又无中生有地诬蔑“中国侵占了印度38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使中印关系严重受挫。事实上,90年代在印度国内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从侧面反映了这段时期中国比印度取得更大的建设成就,正面则反映了中印两国互信的起点仍然很低,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战略上潜在作战对手。中方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此后,印政府反华言行有所收敛,并通过各种渠道与中方接触,寻求修复两国关系。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维护大局的外交指导方针,重新走上了积极推进中印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2002年,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组举行了第14轮会议,中印边界问题外交和军事专家小组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双方主要就如何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和建立信任安全措施的实施办法等交换了意见。两国外长还就反恐与第三次安全合作举行了对话。
二、瓦杰帕伊访华及其政治意义
2003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问北京,为印度总理访华作准备。同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瓦杰帕伊总理这次访问是在印总理拉奥1993年访华之后事隔10年进行的,是新世纪印度在对华关系方面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此访是近3年来中印关系明显改善和稳步发展的结果,又肩负着进一步推进两国关系的使命。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和瓦杰帕伊总理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于6月23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在《宣言》中,双方充分肯定目前两国关系的进展及其意义;认为中印之间存在着发展睦邻关系的共同愿望和广泛的共同利益;确认了进一步推动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全面规划了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目标;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达成了共识;在双方相互关切的问题上增进了理解,并取得了进展。两国总理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明确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指导原则以及各领域合作的目标。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将对中印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双方领导人还就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同意从双边关系大局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有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同时,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双方也有了新的突破。过去,在两国的联合公报中,印方只承认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而不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在西藏归属问题上采取了暧昧的立场。中印《宣言》中很值得注意的一条,是印度首次在西藏问题上明确表态:“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可以说,这的确体现了双方希望解决历史问题的真诚意愿,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关于边界问题,中印双方同意各自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这表明双方已决心加快中印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的过程。国际舆论对印度总理访华结果作出了积极评价。俄罗斯《新闻时报》认为,访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法国《回声报》说,中印准备搁置分歧,加强经济合作。日本《东京新闻》称中印《宣言》使两国进入了对话与合作的新时代。
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进入新世纪,面对国际形势带来的各种挑战以及两国各自的发展需要,中印两国都更深切感到应当加强信任与合作。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对印睦邻友好政策,努力做增信释疑的工作,大力推动两国互利合作,为中印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