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之商榷
陈之长 盛彤笙
近年我国畜牧兽医界,有一极大矛盾现象,即畜牧兽医教育之振兴,未能与畜牧兽医事业之推进取得同一步骤平行发展是也。自国府成立以来,朝野人士对畜牧兽医之重要,已渐有进一步之认识,犹以战事起后政府鉴于畜产畜力与国防外贸军服民食关系之密切,故对畜牧兽医事业之提倡亦更趋于积极,虽在军需浩繁财政困难之今日,仍不惜筹拨巨款,兴办各种家畜改良增产防疫之工作,新兴畜牧兽医事业机关,有如雨后春笋,突呈活跃蓬勃之象,其经费亦常在数十万与百万以上,此诚我全国同志所馨香祷祝额手称庆者也。
因各方事业之长足进展,遂使人才之需要亦更见其迫切,不独原有之畜牧兽医专家,早为各方所争聘无余,即各校之少数毕业学生,在毕业前数月,亦多为各机关预约一空,后至者且不免向隅之感。甚有一机关之内,不独高级技术人员常悬虚席,即下级干部亦多无法罗致者,因之各种工作,无法推进,此诚目前一极严重之问题也。
查畜产不独内供人民衣食器用之需,且为对外贸易之大宗出口,自来即占全国输出总值四分之一以上,若能改良繁殖,且不难使其产量增加倍蓰(音x佾,五倍之意)。预见抗战以后,外债代偿,百废待兴,对于外贸资源之需要亦必更切,则畜牧事业之拓展盖为必循之途径,此种伟大工作之推进,更非有大量人才不克负其重任,若吾人此时不储才备用,则将来事业发展之困难,必将十百倍于今日。当可断言,此吾人对于目前之畜牧兽医教育,不可不加以密切之注意也。
今试一检阅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之现况,则觉其脆弱沉寂,难与事业之发展相适应。各大学及专科学校虽纷纷有畜牧兽医系组之设立,然大都经费支拙,设备不敷,教学实习,难困极多;若将此种困难情形诉之教育行政当局,则多因全国学校院系纷杂,牵制太多,且教育部农业教育委员会中竟无一畜牧兽医专家列席,故虽以畜牧兽医教育之特殊重要,亦未能享其应有之注重,取得应有之地位,不独无法扩充设备,大量造就人才,甚且维持现状勉支残局,亦不可得。至于各畜牧兽医事业机关,则鄶知向各校预约学生,增聘人员,而于学生之如何训练,人才之如何培养,类皆漠不关心,鲜加注意;偶有请其补助少量之经费以为充实教学设备之用者,则虽拥有巨款之机关,亦多吝不肯助,常遭拒绝,殊不知教育工作乃一切事业之基础,不于创办事业之前振兴教育,已嫌本末倒置,先后错乱,况当用人迫切之际,尚不思速补亡牢,根本改进教育,则将来之困难,真不知将伊于胡底也。
综上所述,可见值兹抗战建国民族复兴之关键,对于畜牧兽医教育实有作一详细检讨,加以彻底改进之必要。考畜牧兽医学术之范围原极广博,先以畜牧而言,其内容盖包括各种家畜及家禽之选种、育成、饲养、管理以及畜力之利用,产品之制造等,在外国各大学中多斟酌当地情形,设立下列各种学系,分别教学:
(一)畜牧学系 专攻役用家畜、肉用家畜及毛用家畜之育种、饲养、管理及产品之利用等。
(二)家禽学系 专攻家禽之育种、饲养、管理及产品之保藏运销等。
(三)乳牛学系 专攻乳牛之育种、饲养、管理及牛乳之生产、乳酪乳脂之制造等。
(四)羊毛学系 专攻羊毛之改良、剪取、漂洗、分级、纺织等。
(五)畜产制造学系 专攻各种畜产品之制造加工等。
(六)动物营养学系 专攻各种家畜营养之改良、饲料之调制及缺乏营养疾病之预防等。
至于兽医学术之性质,与其谓其近于农学,毋宁谓其近于医学,其内容之广博或且过之;在欧美各大学中,均专设学院,单独教学。以欧洲各大学为例,兽医学院常与神、哲、法、医等学院平行而为构成五要素之一,下再分设生物、医化、解剖、生理、药理、细菌、病理、内科、外科、产科、乳肉检查、寄生虫、卫生等系,其与兽医教育之重视,由此盖可概见。
回顾我国情形,则畜牧兽医教育,多附于农学院之下,或设一系,或设一组,以与国外大学相较,规模诚难比拟,此种办法缺点甚多,今略举数端于次:
畜牧兽医两科性质本不相同,教学方法亦异,今强将其纳入一系,合并教学,结果学生不能依其兴趣之所近展其个人之特长,往往志在畜牧者,强其必习兽医,性近兽医者,反使必习畜牧,削足就履,戕贼个性,既不合教育之原则,又不适社会之需要,此其弊一;
畜牧兽医学术范围至为广博,已如前述,故国外各大学不独将其分院教学,且修学年限均在五年以上,学生经此长期之训练,对各种学科方得彻底之了解。今将其并于一系,令学生于短短四年之时间,兼习两种功课,草草修完162个学分即告毕业,生吞活剥,一知半解,杂乱肤浅之弊盖不可免,此其二。
畜牧兽医分科极为精密,在国外各大学中常设教授一二十人,副教授讲师助教数十人,分任各科教学研究之责,如此方得各展所长,各有所专,功课之充实,训练之严格,庶可无懈。今我国以畜牧兽医附于农学院之下,多因受其他各系之牵制,不能聘请多数之教员,其能有教授五六人之上者已属少见,甚且一系之中,鄶有教授一二人,勉强支持系务,结果多数课程不能开班,或虽开班而无实习,学生未曾得到充分之训练,自难望其有优异之成绩,以担负繁重之任务。加之经费短少,图书仪器无法添购,故不能招收多数之学生,训练大批之人才,每年毕业者寥寥无几,不足以应目前之急切需要,此其弊三。
以上所举,乃其荦荦大者,已可见畜牧兽医教育附于农学院之下,困难太多,发展不易。吾人如欲保障牧医事业之成功,奠定牧业之永远基础,实非先谋畜牧兽医教育之改进不可。改进之道缘何?即从农学院下解放畜牧兽医学系,使成独立之机构,俾得自由发展之机会是也。查畜牧兽医专校之倡设,国民参政会数次大会,均有议案通过,可见已为全国人民之普遍要求,实不容再加忽视;近闻中华兽医学会及畜牧学会又曾建议政府,请就各地环境之需要,将原有较完善之一二畜牧兽医学系加以扩充,成立畜牧兽医专科学校一二所,或为独立学校,或仍附设于大学之下,总的师资经费不受其他院系之牵制,教学研究可循自由之途径发展,庶可提高程度,大量造就人才,其所提办法,可谓缜密精当,盖创制之始,吾人亦殊不愿故意张大,一蹴即就学院之设立也。我全国同志,对于本业之发展,关怀素切,尚望戮力一心,为学会之后盾,一致要求政府采纳此项建议,使畜牧兽医专科学校之设立,可以早日实现,则牧医教育与牧医事业之前途庶有望乎。
《畜牧兽医月刊》第九期
1943·9
(二)《国立兽医学院校刊》创刊词
盖闻人文丕兴,实由学术之共鸣;是以先秦呈百家之大观,希腊臻一时之鼎盛;中世纪后,西方则斯文堕废,号称黑暗时代;东亚则定于一尊,循至各家湮没。其后欧洲文艺复兴,凡诸学科,乃恢复其畴昔之光华而益精进以灿备,近世自然科学之突飞猛进,良有以也。
原夫科学之发达,由于分工,文化之交响,盖亦由斯;而人类之进步,莫不自粗而精,自疏而密焉;分工细则其学也专,精而密则其交融也和;学专而文化昌明,和谐而矛盾以去,人类文明之幸福基于此,科学真谛之原则亦肇于斯。
自然科学之声光电化,动植舆地,其传入我中国也较早;而凡此诸学,其在欧美之植基,固匪伊朝夕矣;取法于人,必自其新,迎头追上,始克有济,然则新兴格致之学,倘亦为我国人之所乐闻乎!
兽医科学,其列自然科学之词林,史实较浅,迨夫成熟,已迄十九世纪之末叶,实为并世各种科学之较新兴者,递入我国,为学府之科系,越二十年已;若云科学之阙新且近者,则其为学弥精而弥笃,则斯学之设,亦其俦夫。
大地资源,阙分上下,地上产业,端赖人工培植,曰动物性之繁育,曰植物性之栽培;凡现代国家,胥以是二种生产,等其比值;然则家畜之于人类经济生活,亦綦大矣。抑有进者,兽医科学之对象,固不仅囿于治兽,其于人医学上直接间接之贡献,迥非浅鲜;矧使细菌学科,卓然于生物范畴中跻动植而鼎立,为近世界学术焕其异彩,昌大科学之领域。懿欤敻矣!
民国三十五年秋,政府以西北畜牧生产事业,有待于兽医科学者綦夥,乃于兰州剏立兽医学院,俾肩兹重任。国步方艰,疮痍未复,库帑弥拙,而个人承乏斯校,适逢此时,溯其缔立,盖仅二襈也,而中间筚路蓝缕,惨淡经营,虽经同仁艰苦努力,然距预期之理想与进度尚远。以最新诞生之宏舍,承启最新之学术,而其遭遇之艰厄,方之国内外大学,殆罕其俦。
间尝以为学府之必要条件有三:完备之图书仪器其一,良好之师资其二,优美之学风其三,重辅以宽敞之校址,恬适之环境,庶克有济;悬的以求,凡个人智能所达,靡不悉力以赴,成败利钝,所不计及,道远任重,有志竟成;耿耿信念,所以自失,藉亦以与我同仁同学共勉;生于忧患,不我欺也。
方校刊轫创之际,追述所怀,庶明乎本院之性质使命与前途,藉乾惕焉。斯刊之设,要在报导教学研究各项消息,载录我校措施与动向,辄用检讨策动于吾人,并兹乞教就正于高明。敬希校内同仁,远方同道,常赐珠玑,不吝指示;俾本刊得继续茁长繁滋,克达其所负之理想任务,则幸甚!
《国立兽医学院校刊》第一年第一期
1949·1·1
(三)释本院信条第十条
———勉全体员工同学
本院曾于去冬制定信条十则(全文见后),作为我们工作的理想和前进的目标,其中第十条原文如下:
我们相信环境愈艰苦,我们更应该
有同心协力披荆斩棘的创造精神。
兹谨将这条文的含义略加阐明,期与全体同仁同学共同信守,互相勉励。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事事落后的中国,兽医教育还是一种新兴的科学,兽医工作也还是一种新兴的事业。任何一种新兴事业,它的远景虽充满着无限光明,但它的过程却常须经历无比的困难,更何况是在这难虞的时代,和交通困难,物质条件缺乏的西北!
但是,任何一种事业的创造原无神来的奇迹。爱迪生说得好,所谓天才创造,至多只有百分之一得自神来,其余百分之九十九要靠汗水。所以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世间只无不可克服的困难,不可创造的事业。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太史公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艰苦的环境,有时反可助我们学问事功的成长,只要看我们努力的程度如何罢了。
再看本期校刊中罗仲愚先生所辑兽医名人小传,叙述威廉蒂克大师之缔造爱丁堡兽医学院,其披荆斩棘,艰苦卓绝的精神,是如何的值得我们的敬仰和效法!因为他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信守,终得使爱丁堡兽医学院成为今日世界最优良兽医学府之一,人才辈出,遍传宇内。回顾我们今日的环境虽然艰苦,经费虽然困难,但比之当年的蒂克大师,却已优越得多了,追念先贤,我们能无奋勉!
而然,我们对于困难的环境,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去应付它呢?我认为最要莫过于下列各点:
第一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环境的问题。我们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既极复杂,又常充满着各种矛盾;我们应当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它,研究它,以求出其症结所在,并提出假设,用实验的方法去试行解决,这样,我们的经验必将日益丰富,能力必将日益坚强。
第二我们要以自主的态度去改变环境。环境中有些部分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还有些部分虽非我们自己所造成,却是我们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除了适应环境中不能改变的部分之外,必须常常以自主的态度去转变环境中能改造的部分,以期合于我们的目标。
第三我们要以作战的态度去克服环境的困难。环境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有时很顽强,有时却神出鬼没,不可捉摸;所以我们在心理上必须时时提高警觉,在行动上必须力求迅速确实,有时宜稳扎稳打,有时宜出奇制胜,才能克服环境的困难,而不致被迫向环境投降。
第四我们要用艺术的态度去欣赏环境的曲折。环境之艰苦处即是曲折处,亦即是兴味处。如世态有炎凉,人情有冷暖,有时一事之来如迅雷震耳;有时一物之去如云散天青,若能以艺术的态度去欣赏,则任何困难的环境都可以视作一篇惊险的小说,一首委婉的史诗,一幅幽邃的图画,一章哀怨的乐曲,不独不觉其苦,反而可以算是人生愉快的经历。如“颜回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就是最能以艺术的态度来欣赏人生和克服困难的例子。
以上所述,虽为个人应付环境应采的态度,但实亦可应用于任何团体组织。世变方殷,疮痍满目,前途正还有更大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们,希望大家更加团结,提高奋斗的情绪,以同心协力披荆斩棘的创造精神,来克服一切困难,缔造我们的学校,以期将兽医学院四个大字辉煌地写在中国大西北的地图上,写在世界学术之林的史页上,愿全体同仁同学共勉之!
《国立兽医学院校刊》第一年第二期
1949·5·1
(四)新时代中应有的新努力
今年十月一日是本院成立三周年的纪念日,适值兰州初获解放,全国的解放即在目前,政协隆重举行和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这许多划时代的大事接二连三地在中国演出,在世界演出;中国人民从此摆脱几千年的封建枷锁,自作主人,掌理国事;中华民族从此解除一百年来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堂堂地站立起来了,以光荣的自由独立的姿态出现于世界,这真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不是一个平常的时代!而我们恰好在这样一个时候举行我们的校庆,也就具有特别不平常的意义!
在这以前,我们全院的员工同学虽然也曾同心同德,不避艰苦,辛勤努力地工作了三年,建立了本院目前这个初步的基础,在快解放的时候,我们又曾用尽种种方法和借口,抗拒了伪当局给我们的迁移命令,将校产保全了下来,完整的交献给了人民;但是,回顾我们三年来的工作,除了上述建立了一点基础,保存了这一点基础,训练了一些学生之外,究竟和人民大众有过多少一点接触?替人民大众做过多少一点事情?仔细地分析一下,用人民的天平评价一下,我们实在不能不惭愧,不能不内疚,更不能徒以“环境不允许”的理由来掩饰我们的失职!
因此,在今年的校庆纪念日,面对着这样一个崭新的形势,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民的世纪,我们应当反省,应当自责,尤其应当勇于改正错误。
要改正错误,首先要改正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脑筋。我们兽医学院同事同学们的职责,正如本院信条中所列举的,原在服务农牧同胞,解除他们的痛苦,增进他们的幸福;但是,不幸我们自己多半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因此我们都不免带有小资产阶级的缺点(例如高傲、褊狭、自私等),带有封建制度的遗毒,带有旧社会的坏影响和坏习气;这些特性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自以为高高在上,皎皎独立,不容易和人民接近,不能向人民靠拢,因此就难于以兄长般的亲切,手足般的情谊,来和农牧同胞打成一片,真心真意地为他们服务。今后要做一个新社会里的新人,非要彻底摆脱这些旧影响,根绝这些坏习性,扫除这些恶渣滓不可。要达到这一个目的,除掉要加紧学习新的理论来改造我们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之外,尤其要以实践来配合理论,不使理论成为空言,而这实践正是最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希望同仁同学们相互勉励,相互规劝,更希望同仁同学们常给我这个关在象牙之塔里做了几年校长,四体不勤的人以督责。有了这一个基本的改造,我们才能谈到进一步的工作。
随着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疑的即将掀起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和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以作为全国唯一兽医学院的本校而论,在这两个建设高潮中间,都是负有极重大的使命的。
从教育方面说,我们的学校将不再是为统治阶级装饰门面,为旧社会作花瓶的机关了,也不能徒以每年训练了一班大学毕业生为己足;必须将畜牧兽医的科学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农村和牧野,使每一个农牧同胞都真正能受到它的实惠。同时针对农村牧野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各种研究工作,来替农牧同胞解决实际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把提高和普及相互区别而又相互结合起来。在这一方面尤其要配合政府的民族政策,注意到边疆的游牧民族的利益,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从经济方面说,我国原来拥有极丰富的畜产资源,可惜技术落后,缺乏整理和改进,所以畜牧生产事业至今还停留在半原始的状态;如何组织牧民,化游牧为定牧;改良品种和饲养管理,增加产量;防治疾病,保障畜产的安全;发展畜产工业,提高畜产品的经济利用;使每个同胞都能有乳卵肉食的营养,毛呢皮革的衣着,来享受近代人应过的生活,这实在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可以贡献于祖国的伟大工作。
这些工作在过去反动政府统制之下,我们即令有此理想,也无由实现,有此抱负,也无由施展。现在,许多先烈替我们开辟了一条坦途,一个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权产生了,客观的条件具备了,剩下的就是看我们自己如何努力了。同仁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吧!一个富强康乐高度文明的祖国的远景正在召唤着我们!
《国立兽医学院校刊》第一年第三期
1949·10·1
(五)和新生谈谈畜牧兽医
———兼送兽医系第二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一)
本院的任务是培养畜牧兽医的高级建设人才和研究畜牧科学,因此,进入本院的新生将要分别学习畜牧学或兽医学。畜牧学的目的乃是讲求家畜的饲养、管理、繁殖、改良以及畜产品的产销制造等等,兽医学的目的则是研究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卫生的改进等等,二者都是以家畜为其主要对象的。
我们为什么要在家畜身上费上这样许多心思去研究他们呢?原因是家畜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太密切、太重要了。以人类的日常生活来说,我们穿着的皮、革、呢、绒,食物中的肉、卵、乳、酪,无一不要靠家畜的给养;我们汉族的住室虽然取材于畜产品者较少,但是许多兄弟民族的棚帐幕包则完全是用家畜产品建造的;还有我们耕作、运输和旅行时用以拉犁、輓车和骑乘代步的动力,以及日常用具中以骨、角、毛、羽制成的各种器皿,也无一不要靠畜力畜产的供应;从上面这几个主要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家畜对于我们衣、食、住、行、器用各方面的关系是如何的密切,人类是不能一日脱离家畜而单独生存的;至于在许多游牧的兄弟民族,畜产更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富源,畜产常占国民经济中的极大比重。我们中国的畜牧事业虽然停留在极原始的状态之下,但估计畜牧事业的收入已占国民经济的15豫耀18%,今后若稍加改进和发展,提高到25豫耀30%是不太困难的。又从对外贸易方面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我国畜产品的输出常为出口总值的22豫耀24%,恒占各种出口货物的首位;这些出口的畜产品主要是皮毛、猪鬃、肠衣和蛋品,作为家畜主要产品的乳肉,因为我们的工业幼稚,加工和保藏较难,是很少出口的;将来若再向这两方面稍加发展,我国畜产品在出口贸易和换取外汇的地位上是更将提高的。除此而外,家畜中的军马、警犬和传书鸽等对于国防上的贡献,就更不是金钱所能计算的了。
在中国的畜牧事业中间,西北陕、甘、宁、青、新五省又占着特出的地位。西北家畜的数字,估计羊和骆驼约各占全国的三分之二,马、驴、螺约合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牛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这是因为西北水牛很少的原故),仅有猪和家禽两项,前者因为宗教关系,后者因为西北沼泽缺乏,为数较少,猪约占全国3.7%,家禽约占全国2%。在西北的总面积中,约有一半可作牧地,比起已耕地来要超过二十倍,比起可耕地来也要超过十倍以上。西北人民的收入,一般约有40%是从畜牧而来,在兄弟民族聚居的地区如新疆省,则在70%左右,在纯牧区几乎是100%,由此可见西北畜牧事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在西北五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了。
(二)
畜牧事业虽然占着我国国民经济中间这样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的畜产距实际的需要还是相差很远的。从食这一方面来说,我国每年所产的各种肉类、蛋类和乳类,若平均分配给全国人民,每人每隔三四日才能得肉一两,每隔二十日才能得蛋一个,而乳类就更少得可怜,每人全年才能得两斤半左右,即每日平均不及四西西。从衣这一方面来说,全国每年所产羊毛,每人约仅能分得三两,除去其中的刚毛和两型毛,剩下的细毛还不够织一双手套!由此就可见我们的畜产品还只能算是极其贫乏的。我们每年之所以还能有那样大量的皮毛蛋品出口,完全是我们广大人民节衣缩食的结果,无怪我们绝大多数同胞终岁难得一次肉卵之食,毕生难见一寸毛呢之衣了。
即使这远不敷需要的少量畜产,因为内外战争的破坏和反动政府的摧残,还有着下降的趋势。以西北为例,近十年来青海的家畜减少了40%,宁夏的马减少了70%,骆驼减少了53%,羊减少了30豫耀40%,别省别区很多也有类似的现象,因此就使农牧人民的生活蒙受了严重的威胁,国家的财富遭到了很大的损失。解放以来,这种衰败的趋势虽然已经基本遏止,但是全国家畜每年因冻饿和各种疾病而死的还非常之多,因此欲求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还有待我们作很大的努力。
在为害家畜的各种疾病当中,首先是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致的损失最大。据抗日战争以前的估计,我国家畜因几种主要传染病的损失,每年即在六亿元以上,折合现行币制,约值人民币十万亿元。至于各种寄生虫的为害,因为比较分散、隐蔽和缓慢,常为一般人所忽略,因此也没有注意去估计它们所致的损失。但在别的国家,寄生虫所致的损失常在传染病以上,例如美国1941年的统计,全国家畜全年因各种较重要疾病的损失约为四亿一千八百万美元,其中直接因寄生虫所致者即达二亿九千一百余万美元,几占总数的70%(见美国农业部1942年年鉴页116),间接因寄生虫所致的损失尚不在内。我国各地近来报告家畜寄生虫害者日多,其所致的损失,即令不比传染病更多,至少也当与传染病相等。
在这些家畜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间,还有四五十种是可以传染于人类的,重者可以引起死亡,轻者也足以削弱人类的健康,例如炭疽、鼻疽、疯狗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无钩绦虫、有钩绦虫、棘球细粒囊胞虫等寄生虫病就是最显著的例子。我国各地城乡居民因受家畜或家畜产品的传染而患炭疽者时有所闻,受疯狗病的传染而死者也屡见不鲜,至于受无钩绦虫和有钩绦虫的寄生者就更普遍了。由此可见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畜牧兽医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从事兽医工作的人,不单可因减少家畜死亡而间接增进人类的幸福,也可因扑减这些可传于人类的疾病而直接裨益人类的健康。
此外,我国各地,尤其西北各地家畜每年冬春之交因为冻饿而死者,其损失也是非常可惊的。举最近的一个事实为例:今年冬春之交宁夏盐池县一带的绵羊,因为气候严峻,饲料缺乏,饥寒交迫,再加上内寄生虫之为害,在二十四万多头绵羊中竟死去三万余头,一次损失即在人民币二十亿元以上,尸横遍野,白骨嶙嶙,当地农牧人民创痛深巨,悲号泣涕的情形,惨不忍闻(根据本院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主任许绶教授由宁夏寄回的报告)。在西北其他地区和个别年份,家畜因冻饿和寄生虫所致的春季死亡,尚有高达30豫耀40%的,其亟待防制的严重情形就更可想见了。
(三)
从整个国家来说,畜产是一宗重要的财富,从人民的生活来说,畜产品又是最好的衣食资源。任何人都了解,用毛呢和皮革所作的衣服鞋帽,要比用布褐所做的温暖舒适美观耐用得多,在食物中间,家畜家禽以及它们所产的乳卵,乃是人类最好的养料,其品质远远超过其他的食物,因为肉卵乳酪中的动物性蛋白质对于我们人类的身体的营养价值,要比植物性的蛋白质高得多。事实证明,凡是以动物性产品为主要食物的民族,身体要比以植物性产品为主食者健康得多,我国各兄弟民族和汉族人民体况的对比,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除此而外,动物性食品对于人类智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在“从猿到人”中便已很明白地指出了:“肉类食物在差不多完备的状态下包含着为身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这种为脑髓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输送到了脑髓里去,脑髓就因此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形成起来了……假若不肉食,人就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家畜产品虽然是人类最好的衣食原料,但如前节所述,我国同胞每年每人所能享用的还只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就使我们广大人民的生活,一直停留在非常困乏的阶段,我们民族的健康尤其蒙受了很不利的影响。现在人民革命事业已经在广大的国土上获得了胜利,革命的目的原是为着改善我们生活,使大家不但能过足衣足食的日子,而且要能过美衣美食的日子,因此发展畜牧、增加畜产、防治家畜疾病、增进人畜的健康,不但已成为我们今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经济任务,也将为整个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务,是需要我们来大力推进的。
我们要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是具备着极其优越的条件的。首先我们有着亿万勤劳的农牧人民,他们有着传统的爱护家畜的美德和几千年饲养家畜的丰富经验,翻了身之后尤其渴望改进农牧技术,热烈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其次,我们有着广大的草原和牧地,据估计仅长江以南便尚有六亿亩以上的草地可资放牧,几达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至于东北、内蒙古、尤其西北的牧地面积就更加广大,虽然其中很多地方还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但是只要加以初步的改良,就不难使育载家畜的数量提高一步。再就中国的耕地来说,目前我国的粮食产量不但已经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得剩余来接济印度和其他的邻邦,因此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已经没有增加的必要;将来耕作技术和种子肥料不断的改进,单位面积的产量还要增加,粮食作物的栽培面积还可以缩小,而最好的利用这些结余下来的耕地和还未开垦的荒地的方法,莫过于学习苏联先进的牧草轮作制,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一方面可以保持水土,增进地力,一方面可以发展畜牧,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享用。(参阅本校刊任继周先生“用牧草轮作来改进中国的农业”一文)。最后,自从人民政府成立以来,从中央以至地方无不对发展畜牧事业寄予极大的重视。以西北为例,彭德怀主席在迭次的报告中都会指出,西北的经济建设当以发展农业和畜牧为主,习仲勋副主席也曾昭示,民族工作和畜牧事业是西北最重要的两大实际问题。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之下,还特别设立了有史以来全国的第一个畜牧部,主持整个西北的畜牧改进事宜和兽医防治工作,就充分可以表示政府对于西北畜牧事业的重视,也为西北畜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无际的前途。
然而,我们目前也不是完全没有困难的,其中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的缺乏,大大地影响了整个畜牧兽医事业的推进。为着减少这一方面的困难,作为全国唯一兽医学院而分设有畜牧、兽医两系的本院就蒙受了政府极大的注意,虽然在财政极端困难之中,仍然不忘尽力扶助本院的发展,以期培养更多的畜牧兽医建设人才,各位新同学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进入本院来开始畜牧兽医科学的学习,准备将来献身于人民畜牧兽医建设事业的。
我们愿意向各位同学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因为诸位所择定的正是一项最能报效祖国和最为人民所需要的伟大事业。出身农村的同学们当能意识到蕃硕壮健的家畜和质量丰美的畜产品是如何地为农牧同胞所迫切欢迎;稍知民间疾苦的同学们也不难了解,当家畜患病死亡的时候,农牧同胞是如何地痛苦,如何地渴望防治;广大人民的营养又是如何地亟待改善,生活是如何地亟待提高;而我们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者正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贡献国家和服务人民,积累国家的财富,减少人民的损失,我们能说这不是一桩造福人类社会的伟大事业吗?
我们的事业虽然是一种极其伟大的事业,但却也是一种极其艰巨的事业;首先,畜牧兽医科学乃是一种广博精深的学问,学习这两项科学的人除须具备相当的文化水平和科学基础之外,还须要有坚强的学习毅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那在攀登上不畏险阻的人,才有希望攀到光辉的顶点。”其次,学习这两项科学的人将来学成之后,多半是要到环境极其艰苦的农村和牧野去工作,去和自然作无情的斗争的,因此,比相当的文化水平和科学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担当祖国和人民所给予我们这项无比光荣的使命的。要缺乏这样的决心和高贵的品质,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畜牧兽医工作者的。
同学们,你们既已选定这项职业而进入这所学校,充分表示你们正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和有志的青年,让我们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人民的畜牧兽医事业而奋斗到底!
《西北兽医学院院刊》第三年第三期
1951·7·1
(六)应当树立“大畜牧业”思想
我国发展畜牧业的潜力是很大的,现在远远没有地尽其利、物尽共用。对于发展畜牧业,我觉得下列两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还有待澄清和统一。
一种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所谓“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论点。这几句话,前两句是正确的,而“宜牧则牧”的提法,只有部分真理。这实际上是一种把畜牧业排除在林区和农区之外,只将它局限于牧区或者草原区之中的论点。世界上只要是植物能够生长的地方,就能够饲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例如森林,只要不是苗圃和幼林,只要地上同时还长有适口的青草,就能放牧牲畜,其中疏林地带作为牧场的价值,甚至比好的草原还高。而放牧的牲畜反过来又可以为森林施肥,促进树木的生长,做到林牧两利。至于作物区,除轮作和套种的饲料以及牧草和绿肥作物可以喂养牲畜之外,农产品加工之后的糠、壳、麸、渣、糟、浆、饼、粕,无一不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至于草原和草山之可以放牧牲畜,水域之可以饲养水产,更是普通的常识。甚至城市周围,也可以利用残羹剩饭以及屠宰下脚料和食品工业的废料来发展养猪、养鸡和奶牛等事业。由此可见,畜牧业是无处不相宜的。尤其是作物区更是一个最大的畜牧业基地,目前我国95%以上的肉和100豫的蛋都是靠这里供应的。所以,我们除应树立“大农业”和“大粮食”的观点之外,还应当树立“大畜牧业”的思想。也只有在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把畜牧业重视起来,发展起来,“大农业”和“大粮食”的目标才能达到。
二是那种害怕人民“胖”起来的思想。有这样一些议论,说什么要保持我国人民的优良膳食传统呀(实际上是一种吃素菜饭的传统),不要走外国人的弯路,要提防我国人民过于肥胖起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呀,等等。持有这样观点的同志,至少是离开中国的实际远了。目前我国人民平均全年不过24斤肉,许多地方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食肉量还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假如按照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常规速度发展下去,到2000年,全国每人每天才不过能吃到一两四钱带骨肉,每三天才能吃到两个鸡蛋。那么,我们首先应当为广大人民担心的,绝不是什么肥胖症和心血管病的问题,而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仍然不足的问题。
一旦这两个认识上的障碍澄清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在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前途是十分广阔的。畜牧业的关键是饲料问题,而节约和开拓饲料来源的途径是很多的。首先可以把每年直接用作燃料烧掉的两亿来吨秸秆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经过处理提高其营养价值,先作为牲畜的饲料,再用牲畜的粪便制造沼气,然后用沼气渣来肥田,其肥效比厩肥还好。其次,可以推广轮作和套种各种牧草和绿肥作物,同样先用它们作为饲料,再用牲畜的粪便经过沼气的阶段来肥田。此外,我国现在每年还将一百来亿斤的各种油饼直接作为肥料埋进地里,各种油饼蛋白质在30豫耀40豫之间,这无异于直接将30亿斤耀40亿斤蛋白质埋进地里。在我国的蛋白质并不富裕的时候,这实在是一种不能容忍的浪费。这样大量的油饼,其中无毒者可以直接作为牲畜的饲料,有毒者经过脱毒以后也可以作为饲料。仅仅上述三项结合起来,就已经是粗饲料、青绿饲料和精饲料三者兼备,可以喂养的食草牲畜的数量是很多很多的。这都只是一些简单的农牧结合措施,既不需要多少投资,更不用引进技术和设备,就可以收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效果。
除此而外,北方三十几亿亩的草原,改良的潜力甚大。南方的大面积草山,只要换种上适口的牧草,就可以生产大量的畜产品。还有内陆水面和沿海滩涂的利用,每年抛弃的大量小鱼、小虾、小蟹、小蚌的收集加工,单细胞蛋白和其他蛋白饲料的研制,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发展等等。
与世界畜牧业发展先进国的水平相比,我国的畜牧业改进的可能性更大。例如品种的改良,杂交优势的利用,饲养管理和经营方法的改进,畜牧机械的逐步采用,抗灾防病措施的贯彻,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各路军马,齐头并进,到本世纪末,将我国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从现在的14%提高到40%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到那个时候,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才真能得到改进,蛋白质的需要才能趋向于满足,营养水平将会显著提高,体质将大为增强。
原载1981·6·11《人民日报》
(七)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农业格局
盛彤笙 任继周
一、对高原土壤侵蚀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少见的巨大水土流失区之一。它所流失的黄土不仅染黄了一条河———黄河,而且染黄了一片海———黄海。整个华北平原也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这一现象向我们揭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说与黄土的形成同时发生,这是一个地质过程。何况黄土高原现在仍在缓慢地上升。它随着与海平面黄土高差的加大,水土流失的势能也相应增加。可见水土流失的地质过程,并未出现减退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面临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是个涉及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何况黄土本身又有极易侵蚀的种种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黄土高原有农业丰产的种种条件,也包含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切不可等闲视之。
但是我们并不悲观。既然土水流失与黄土的形成同时发生,而黄土并未因此而停止它的发育。可以设想,即使在土壤侵蚀这一因素的参与下,它仍然经历了从增长到剥蚀的发展过程。从土地资源的演替过程来看,黄土高原的生态平衡经历了三个阶段:1)黄土的增长大于剥蚀的阶段;2)黄土的增长与剥蚀速度相当,相对稳定的阶段;3)黄土的增长小于剥蚀阶段。控制第三阶段的发展,使它向第二阶段转化,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恢复生态平衡。
最近石山同志揭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我国1978年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的困难县共377个,它们较集中地分布在十一个省区,而黄河两岸占了很大的比重。号称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片面追求粮食生产,除少数水土保持较先进的地区外,都在毁林毁草盲目开荒,种“闯田”,搞“游耕”,甚至在陡坡上种“挂画田”。30年来,水土流失有增无减,每年流失的肥力相当240万吨纯氮肥,3200吨纯钾肥。这一数量,仅以氮肥计,相当于1979年全国氮肥总产量的27豫,为1979年增产氮肥的1.8倍。如果把磷、钾肥也计算在内,为全国化肥总产量的四倍左右。比化肥更宝贵的土壤有机质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的。黄土地区的土地资源正在如此巨大规模地付诸流失,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世界上三个著名的人类文明发源地,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前两个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所淘逝。只有黄土高原,以其惊人的土地资源的深厚蓄积支撑到现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我们起步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时候,土壤侵蚀的不祥的阴影已经笼罩在黄土高原上空。
二、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土地分配状况是:林地占7豫、农田占15豫(因统计不够精确实际数字应大于此数),而草地高达75豫(因统计不够精确实际数字应小于此数)。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为19.5亩。这在我国可以算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土地利用差别很大。延安地区林地为全区平均值的4援4倍,为甘肃中部的6援7倍。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延安地区为全区平均值的2倍多,为甘肃中部的3援5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人均占有土地全区差别不大,一般为3耀4亩。这可能已经达到在黄土地区可垦土地的最大限度。
应当指出,现在的林地面积,因受了农田与草地的侵占而大为缩小了。以延安为例,据刘胤汉统计,宜林地为54豫,而现在只有林地30援8豫,减少了23援2豫,其中大约有6援5豫为农田所占,16援7豫为草地所占。
这一土地分配状况,对于水土流失有重大关系。由于目前观测资料不足,难以作出精确推算,我们仅以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73年部分资料加以粗略估算。当降水量为346毫米时,林地冲刷量为1,则草地为15援2,农田为49援5,休闲地竟可高达112援5.据此,我们可以粗略看出,当前黄土高原的沙泥来源,每年来自林地的不过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来自农田的泥沙量为40豫~60豫。
因此,我们在考虑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时,在积极恢复与发展林地的同时,应该首先抓农田,如果把它作为治理重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25毅以上的坡地应以退耕还林为主,而大约30豫的耕地则应种植多年生牧草,建立人工草地。
关于草地,一块建植良好、发育成熟的多年生草地,防止冲刷的能力在黄土高原的条件下并不亚于林地。它与林地相比,其水土保持性能不相上下而各有特色。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地区,草丛对雨水的吸附能力与林相似,而对表土固结防冲能力与林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根系缜密,且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粒之形成,这是草地对水土保持的特殊有利条件。与农作物比较,草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更为强大。如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狗牙根,比玉米的保土力强272倍,保水力强1029倍;比小麦保土力强670耀800倍,保水力强230耀250倍,不仅如此,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饲用作物相比,其保持水土能力也远为优越。因为多年生牧草的根量远较一年生牧草为多,如草地早熟禾的根量约比黑麦草多3倍,比燕麦多7倍,与固结土壤关系密切的根系面积也分别大3~4倍。由于多年生草地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能力,所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英、德等国都在大平缓的丘陵地区伐去森林,建立牧场,从未发生水土流失问题。而我国黄土高原的多年生草地居然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完全是管理不善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考虑到草地占到黄土高原土地面积的绝大份额,所以加强草原建设、控制水土流失,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应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三、发展畜牧业是保护和利用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任何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只有采取农业生物学措施并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才是有成效的。前面分析了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状况,应在造林的同时,大力抓好农田种草和天然草原的培育。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发展畜牧业的任务。黄土高原正是蕴藏了巨大的畜牧业生产潜力的地方。
1.对发展畜牧业特别有利的水热条件
我国处于东南季风区,每年温度较高时,也是东南季风来临,带来太平洋的水汽,降水较多时候。由于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可使较少的降水量发挥较大的生物学效益。
但是,由于对水、热资源的特点认识不足,利用不当,反而造成了我国的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生产的困难。
如以干燥和湿润的分界线K值1援18(注1)为标准,可以看出在生长季内,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无论较湿润的东部或较干旱的西部,6月初以前K值都在1援18以下,处于水分不足的状态,而美国则相反。对于一年生作物来说,从3月中到6月初,正是它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6月初以后,K值虽然增高到适于植物生长的程度,但这时一年生作物,尤其是夏季作物长势已成定局,对这一良好水热条件已难充分利用。因此,尽管我国黄土高原水、热条件较为和谐,但对作物生产仍然形成十年九旱的不利局面。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从生长季节高于1援18K值的天数来看,延安是65豫,西峰镇为70豫,定西为87豫。这一状况,对于生产茎叶为主的牧草是有利的。因为牧草不仅在春旱消除后具有较强的补偿生长的能力,在秋季也可较充分利用有利的水热条件,继续制造有机物质与作物比较,其有效光合时间约可延长15—30天。如苜蓿在黄土高原区至少可割3茬,亩产青草可以从千斤达到近万斤。以所生产的营养物质计,其日光能利用效率可为粮食作物的3倍。以草为食的家畜,在秋末冬初时期,因天气凉爽,牧草丰足,家畜的基础代谢相对降低而增重迅速,直到枯草期来临后两个月才达到增重高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秋高马肥”。
现在可以看出,在多数作物停止生长以后,牧草还可延长15—30天的生长期,枯草期来临以后,家畜仍可利用暖季牧草能量积累优势转化为动物产品,并达到增重高峰。因此,畜牧业的能量与物质转化旺盛时期,可比作物生产延长2—3个月,从而增进能量收益。这是对水、热资源的很大节约。
2援有可供畜牧业发展的生产潜势
无论农田、林地或草地都蕴藏了一定的生产潜势。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农业生产中分为农区、林区和牧区。但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这种认识虽是有根据的,但不够全面,因为任何有植物生长的土地,都有可能而且应该力求进一步把植物产品转化为动物产品,即使是在农作区畜牧业产值也应该不比作物产值为低。在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中可作饲物的植物有机物大体约为当地天然草地的20豫耀50豫的饲料生产能力,有时甚至不比天然草地要低。美国针阔混交林植树9年以后,就可以放牧牛羊而不致对树木造成损害。特别是疏林牧地,甚至比纯净草地更为家畜所喜好牧食。林地经过适当放牧(当然不是过重放牧)可以减少为害树木的野生动物对树木的损害。现在美国将100万英亩林地划分为1.1万个放牧单元,放牧了约2000万羊单位。现在我们过分强调封山育林,绝对禁止放牧,不仅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林木本身也未必是有益的。
在农作区,它所蕴藏的畜牧生产潜势更大。现有耕地中,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约有30%的农田应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地。这样的人工草地面积虽然不大,但生产能力较高,可以得到相当黄土高原区现有天然草地2辕3的饲料生产能力(注2)。另外,更重要的是农作物地上部分,约一半为籽实,一半为茎叶,籽实中又有25豫(粮食)、70豫(油料)的皮壳糠渣可以作为饲料(注3)。因此,作物可以为人类直接食用的部分,不过光合作用产物地上部分的25%,而75%以上不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部分,可通过家畜转化为畜产品。它所创造的价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豫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在并不与人争食的条件下取得的畜产品。可见,有人认为只有在粮食过关后才能发展畜牧业,根据是不充分的。也有人根据生态系统中“十分之一法则”(注4),认为初级产品(植物性食品)直接作为人的食物能量转化率较高,而由植物产品转化为畜产品,动物本身要消耗90豫的能量,因此得出结论说发展畜牧业不合算。这是假定把人要吃的粮食作为饲料,再转化为畜产品。但草原生态系统的理论却是主要地利用人所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有机物,经食草动物转化为畜产品,以增加日光能的利用率。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否则,能量与物质循环,到植物产品就中断了,这种不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将浪费可用能量的大半,即75豫左右。这样的农业格局,即使采用了各种现代化手段,它也只能得到应该得到的25豫左右的产值,它的劳动生产率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
在草原区,当然是以生产畜产品为主要目的。当前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一般只有当地农田生产水平的6豫左右。按这一比例折算,在目前占土地总面积75豫的草原上,只能提供相当作物区的5豫左右的生产能力。但是加强科学管理,特别是试行季节畜牧业,在不对生产手段作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就可大幅度提高其生产能力,近期可提高5倍,远期可提高10倍以上。假如提高5倍,可以得到相当作物区的25豫的生产水平。
现在可以算一笔账:作物区畜牧业产值可以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豫,草原区达到25豫,两者共计畜牧业产值可达到农业总产值的75豫,林区的畜牧业产值还未计算在内。这不正是目前英、德等国的农业格局吗?这样的农业结构,称之为“以牧为主”看来是恰当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黄土高原上畜牧业产值达到这样的比重,并不是抑农、林,扬畜牧的结果,而是在田、林、草都适当发展的前提下,把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程妥善设计,亦可到渠成,取得畜产品的丰收。
3.当前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中的漏洞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上。东部接子午岭林区。气温较湿润,年降水量为593援2毫米,全县12万人口,38万亩耕地(人均3援2亩),其中农作物31万亩,苜蓿3援5万亩,休闲地3援5万亩,83万亩草地(人均6援9亩),120万亩林地(人均10亩)。1978年底,有大家畜2.4万头,羊10万只,猪5万口。全县粮食亩产261斤,苜蓿亩产干草千斤。全县畜牧业产值约为农业总产值的15豫。如把休闲地改种苜蓿,全县可得7万亩苜蓿地。
合水县农业用地及其能量受益(淀粉当量,万)
(员)天然草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为农田的6豫
(圆)以20豫林间草地计
这样一种土地利用结构,其收益以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淀粉当量计,可以看出口粮收益仅为17豫左右,而饲料收益为83豫,这既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之所在。但是现在畜牧业产值不过15豫,能量空耗达70豫左右。
在这样的地区种苜蓿或其它相应的豆科牧草,在黄土高原区其经济收益可为农田的3倍。因此,只要在草田轮作中有1/3土地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它的经济收益就可以达到与作物产值相等的水平。可见在这些地区种植牧草,不仅能量收益是合算的,经济上也是有益的。
再举一个甘肃中部干旱地区静宁县靳堡生产队的例子。这个队位于六盘山以西,年降雨量仅300多毫米,为干旱黄土丘陵区。全队198人,792亩农田(人均4亩),215亩人工草地(人均1援1亩),218亩天然草地(人均1援1亩),79亩林地(人均0援4亩),现在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占15豫,比应占比例(68豫)减少53豫,可见浪费能量过半。
从以上举的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不论土地较宽广,气候较湿润的合水县,还是较为地狭人稠、气候较干燥的静宁县靳堡生产队,目前的农业体系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畜牧业这个能量转化的有力武器,都浪费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大量的能量。这一浪费前者达2辕3,后者也在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