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固出发,沿着黄河西行,过河口南车站,走不了多久,就是黄河南岸通往八盘峡的公路。顺着公路往前,就会在路边上看到一个古代渡口遗址,这里就是汉代青石津所在地。
在路边上有一个形如骆驼的石碑,碑上镌刻着“汉代青石津遗址”。站在岸边的公路上,脚下就是一大片白里泛青的石头。这一大片青色的石头无言地证明,这里就是黄河古渡——青石津。青石津似乎是因这里的青色石头而得名。沿着岸边的一条陡而窄的小路,人们就能走到那片青石头上。在阳光照射下,石头苍凉而并不冰冷,坚硬中透着温暖,如同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大石头上用来插木桩的石孔仍然完好无损,无知的孩童在黄河边玩耍,一切似乎与2000多年前一样。
青石津北岸为八盘山,现在叫张家台;南岸为青石山,故亦称此峡为青石峡,渡口称青石津。
金城渡是今天西固区境内的黄河上众多渡口的总称,它和芮城风陵渡、河套的君子渡、靖远的鹯阴口被人们称为黄河四大古渡。金城古渡不仅仅只有青石津一个渡口,它涵盖了从八盘峡到钟家河一线的各个渡口,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渡口群,云遮雾绕的历史让人难以区分具体的名称,只能笼统地将这一带的黄河古渡口称之为金城渡。古代交通落后,数万大军云集此地渡黄河,必定从许多渡口过河,这样才能加快行军速度,这也是西固出现渡口群的主要原因。
自古青石渡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书》记载,西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曾率万余名骑兵,由此过黄河,出击羌人。《三国志》中也载,蜀国大将姜维讨伐魏国,围攻狄道(今甘肃临洮),魏国从河西调来军队解围,也是从这里过黄河的。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从这里走过,然而能让人记住的并不多。历史长河也和黄河一样,前浪推后浪。人们知道赵充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而其他的人大部分已被时间所湮没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异常繁华。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八月,前秦灭前凉,兵分两路,北渡黄河,都是从这一带过黄河的。当时,前秦军队兵分两路,一路由苟苌率领从石城津渡河;一路由梁熙、姚苌、王统、李辩率领从青石津渡河。可见所谓的青石津、石城津、金城津等名称只是对整个渡口群中具体地点的称呼。《周书》中曾经提到“西魏废帝元钦,曾统帅锐骑三万,讨伐吐谷浑”,也是从这一带过黄河的。
为了确保军队商旅渡河,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西固城一带设立了金城县。它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大军渡河,确保黄河渡口安全而设立的。驻守黄河渡口群的士兵,再加上汉代以金城县城为依托的防御体系,就构成了一道严密地封锁黄河渡口的防线。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金城渡在古代是何等地重要。它被人们称为黄河四大古渡之一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