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世漫画之沉浮
漫画又称讽刺画,乃绘事中简笔而注重意义之绘画。其“漫”字,与漫笔、漫谈中的“漫”字用意相似。漫笔、漫谈在文体中是随笔、小品文,而漫画是画中之随笔、之小品,一般亦随意取材、篇幅短小,通过写实、比喻、象征、假借、夸张、点睛诸法表现精粹内容。在我国,漫画至今有近百年历史。最早可推至清朝末年,陈师曾在上海刊行的《太平洋报》上有即兴随意之作,小形、着墨俭省而意趣颇浓。惜战火频仍,尘封烟袭,刊物散失,难窥全貌。只是鲁迅、郑振铎氏所辑《北京笺谱》内,搜集陈氏类似漫画之作,尚能看到初期漫画之余韵。到了1925年,丰子恺有画刊载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自此及今八十多年间,我国漫画后来居上,蔚为大观。漫画家们以创造性的精神、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造诣,发扬光大了漫画这门绘画艺术,尤其是漫画更多地贴近和反映现实,使得漫画作品显示出这一期间的人间相和世间相,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揭露和讽刺了旧中国的腐败和黑暗,反映了民族争取解放的画卷,宣传了民主思想和时代风貌,抒发了个性的艺术品位,这样使得漫画成为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诞生后,甘肃漫画作者继承中国漫画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性、战斗性传统,积极配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蓬勃开展,创作出许多漫画,通过报纸刊物、展览橱窗向广大群众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当时比较活跃的漫画家有陈伯希、米瑛、杨丁东、裴广铎、马笑君、耿汉等。
1957年的“反右”使不少漫画作者蒙受不白之冤。从此,漫画园地在极“左”氛围的笼罩下,除“风马牛”的虚假题材漫画风行一时外,基本上是群芳凋零,景象凄凉。到了文革期间,漫画艺术更是被逼上了绝路。
“四人帮”粉碎后,漫画艺术枯木逢春。以兰州漫画家为主力的甘肃漫画家们运用手中的漫画武器,对“四人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在兰州的街头上出现的大批漫画前,常常挤满观看的人群。这些漫画作品(包括所配的诗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漫画创作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1987年4月,甘肃省漫画研究会应运而生,由马笑君任会长,苏朗、裴广铎为副会长,朱光荣为秘书长。研究会成立后,立即发动漫画家搞创作,并于1987年5月举办了“甘肃省首届漫画展”。同年8月,又邀请了全国著名漫画家缪印堂亲自来兰州授课,举办全省性的漫画创作讲习班,着手培养中青年漫画作者。
1992年8月,研究会换届,更名为甘肃省漫画学会,苏朗任会长,曹昌光、朱光荣为副会长,朱志勇任秘书长。从此甘肃漫画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们多次举办大型展览。1987年5月、1992年8月、1997年5月,先后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第一、二、三届漫画展,共展出省内各地作品390多件。1997年8月,甘肃省漫画学会牵头还与有关部门合办了计划生育、绿化与环境、破除封建迷信等内容的专题漫画展,并在嘉峪关、金昌、武威、临夏、玉门、榆中等地市县以及厂矿企业巡回展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他们在兰州举办了首届西北五省漫画联展,还协同省工商银行《城市金融报》、《兰州晚报》等单位联办了有多省、区参与的多种漫画展览和漫画大赛。学会为培养新生力量,经常性地举办漫画创作讲习班,发挥群体优势,组织创作交流和漫画技法切磋,集思广益,促进漫画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超过了5000幅。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建国后漫画创作最繁荣的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漫画艺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漫画作品。“文革”劫后余生的漫画作者不过两三个人,现在已扩展到近50人,并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作品在题材的选取、立意的斟酌、褒贬的分寸、构思的奇巧等方面都日趋成熟。他们以幽默的视角观察现实,凝炼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佳作,赢得了专家和群众的共同喜爱。有多幅作品入选中国漫画展、全国漫画佳作展、七届、八届全国美展以及在日本大宫市举办的五届国际漫画展等。在此基础上,兰州漫画家又集体创作了《金城迎新世象图》,见报后被广大读者誉为“改革开放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邀请首都漫画家联手创作、出版了《中国储蓄漫画选》、《啼笑皆非》、《情不自禁》、《漫画丝绸之路》的敦煌卷(中、日、英三种文本)等系列作品。《漫画丝绸之路》生动形象地宣传了甘肃历史文化,受到广泛好评。
漫画新风更可人
2004年9月中旬,甘肃省漫画学会与臻瑛轩画廊联合举办的“甘肃省首届水墨漫画作品联展”在兰州市隍庙红红火火地举办了一个星期。众多的参观者不但欣赏到了漫画家们新近创作的40多幅水墨漫画作品,也真真切切地认识了一直活跃在全省的漫画家苏朗、朱光荣、李鼎元、朱志勇、魏友贵、马艾敏等。大家又是请他们表演,又是邀他们为自己画漫画像,又是与他们探讨有关漫画的诸多问题,展出场地上简直天天就像过年一样,有时排队的群众就能达到上百米长。
开展当日,几位漫画家的水墨漫画作品就受到了观者的诸多好评。同时,一部分书画同行也对几位漫画家的联展作品给予了肯定,一致评价水墨漫画在甘肃的问世,是我省诸多漫画名家潜心画艺的一个思想结晶;他们的创举为甘肃漫画界的绘画艺术衍生了新的派支,进一步丰富了甘肃漫协的漫画绘画艺术。可以预见,水墨漫画在甘肃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水墨漫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漫画艺术品种(流派),其技法是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融合到漫画之中,使漫画更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过去,漫画大多是服务于报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漫画的多种功能被逐步开发和利用,它的宣教功能和娱乐特性,已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如今,漫画也开始像国画及其他艺术品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供喜好者挂贴于居室,以随时品味和遣性欣赏。
几位漫画家谦虚地说,因为是初次尝试,难免在选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存在不足与瑕疵。将画作展示给观者,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得到观者与喜欢绘画艺术的朋友们的批评、指正,以期兰州的水墨漫画创作有更大的进步,有更绚烂的发展。几位漫画家尽管是探索性的尝试,也是创作的水墨漫画首次“亮相”,但他们笔下绽彩,风格迥异,令人会心一笑的同时,更能收获一份难得的对身边美好生活的细节解读与真谛感悟。综观几位漫画家的作品,苏朗是造型简洁,寓意深刻;朱光荣是形象生动,自然谐趣;朱志勇是刻画细腻,风趣幽默;李鼎元是笔墨洗练,意蕴悠长;魏友贵是夸张变形,笔简境重;马艾敏是取石攻玉,豪放快意……
他们的这次展览非常成功,在美术界、文化圈内传为美谈。大家说,兰州有这样一些思维活跃、思想进步的中老年漫画人,他们默默耕耘,勤奋创作,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作,为陇原人民带来了欢笑。展出的作品,每一幅画作都能丰富观者的心情和心境。
漫说几位漫画家
裴广铎先生是一解放就投身党的新闻工作的画家和美术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版画、速写、素描、插图、风俗画等。近些年来,他更习惯以漫画这种更为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他的情感。其思想性、艺术性更趋于成熟,画笔下蕴含着强烈而机智的讽刺与幽默。他参与筹建和主持了甘肃省漫画研究会。在此期间,他创作的《哥俩好》、《心病》、《纪念照》、《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等佳作,取材于生活,其细致观察勾画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引起了书画家的关注,在漫画艺术上的生动的造型,夸张的神态,潇洒大胆,以描绘精、气、神取胜,绝俗而出奇,看他的漫画作品似陈年老酿,回味无穷。
他的漫画,受丰子恺影响颇深,尺幅小品,融画、诗、词并用,凝古人诸法,独出机杼,颇有韵味,写意与超脱性相融,画龙点睛之笔独殊,难怪黄胄称赞裴老:“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朗同样是在《甘肃日报》当编辑、做记者恪尽职守四十余年,现在早已退休的老画家。如今他执着地成为一名漫画“专业”画家了。他说:“我爱读、爱画漫画,我看到在读者目光的大海中,漫画最凝眸。在这由太多的遗憾而构成奇异多彩的人世间,漫画可以最清晰地照到世俗的影子。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假设命运或是编织妙情,都迅速、深邃而多棱面的用其潜台词和读者交谈着人生的真谛。在创作与审美活动中,欣然得到感情释放的快慰和精神感悟的升华。”
20世纪60年代,他的版画在国内颇有声誉。粗犷、质朴、浑厚而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1962年,他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套色版画《黄河渡》在全国美展一炮打响,当时他才二十多岁。《黄河渡》及其变体画被选入刚刚建成的中国美术馆展出时,得到我国美术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著名老版画家力群在全国学术刊物《美术》上盛赞他创作的人物“这是真正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形象,他们的神采将永远鼓舞着人们前进”。这摄泥土之芳香、凝生活之精华的力作,在推荐到东欧各国巡展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接着,他带着对大西北真诚和炽烈情感创作的《煦风吹不尽》、《丝路的风》、《奶站笑浯》、《风霜起高峡》、《无字的歌》等许多版画精品,连连入选全国美展或送往出国参展和被收藏。后来,由于青光眼疾的折磨,他没有更多精力刻印版画了。二十多年前,苏朗笔锋一转开始了在漫画艺术领域的开拓。苏朗常说“宁肯光着脚走路,也不要穿别人抛下的鞋”,这是他追求真、善、美艺术崇高法则的心灵自白。对艺术的真诚和感悟,使他又取得了不凡的成功,十年间他创作发表了上千幅内容新颖、思想犀利的漫画作品。他的《神不守舍》摘取了中国美协颁发的中国漫画创作最高奖“金猴奖”;《影子部队》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迷彩》获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特别近十年来,作为甘肃省漫画学会的会长,他不仅自己创作颇丰,还把该学会建设成为在全国创作、研究活动颇有影响的一个学术团体。
朱光荣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从漫画研究会成立到更名为甘肃省漫画学会,他一直是脚踏实地的从事漫画创作与研究的骨干。2001年第三届会员大会上,他被推选为会长,朱志勇、李鼎元、魏有贵为副会长。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在朱光荣的带领下继续为甘肃漫画的群众性、艺术性和战斗传统而努力。朱光荣是来自基层的多面手。他在国画、年画、连环画、版画等领域颇有建树,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各类样式的作品,尤其受到黄胄、董辰生等军旅画家善画速写的影响,常年坚持速写,曾获得全国速写佳作奖(是甘肃省唯一的获奖者)。改革开放以后,他调入甘肃科技报社,遂与漫画结缘,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表了400多幅漫画作品。其中《间苗》、《孙子“兵”法》、《“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宝葫芦的秘密》等连续14次入选参加全国美展和全国性大展,20多次获省级以上的各种奖励,两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民间俗语,人物刻画生动有趣,颇受观众欢迎。近年来,他又致力于水墨漫画的创作,为使漫画进入寻常百姓家而辛勤耕耘着。
他是地道的兰州人,小时因病辍学后,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自幼随清末兰州著名画家曹蓉江得意门生的其祖父李海洲、外祖父罗敬尘习画。在他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国画、连环画、年画等,近几年他另辟蹊径,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漫画,在国际上频频获奖而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重视。观赏他的作品,可用一位美学家的话来概括:“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里的“我”就是蕴涵在鼎元漫画作品中的国画风格、中国气派。即运用国画技法,使漫画布局虚实、疏密、聚散得当,巧留空白,给观赏者以“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回昧。他讲究笔法,皱擦勾点丝丝不苟;他用墨自如,五墨六彩淋漓尽致;设色谨慎,浓淡相宜雅而不俗,
他的水墨漫画创作,遵循了国画“意在笔先”的传统方式,其立意构思即在研墨时:以形形色色的世间万象为素材,待到胸有成竹时,才展纸落笔。创作中又将国画传统技法,以及它追求神似的特点揉合起来,依据主题对描绘对象大胆取舍,从而收到“笔意不减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他恪守传统文化的那份执著,鲜明的创作个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他的水墨漫画作品有着隽永、脱俗的意境,简约、宁静、哲思的意形结合,又加重了作品本身的分量。可以说是李鼎元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以漫画形式向世界推广,并被接受。他的作品屡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便是例证。他的作品《播》所以成为15年来第一次在土耳其获得大奖的中国画家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以漫画特有构思来强化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力度,而成为典范。
画家曹昌光是另一位褒贬皆在漫画中的画家。他从小在羲皇故里天水接受浓烈的传统文化熏陶,自小就对民间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西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上学时,他一直坚持学画,从而成为美术系的“旁听生”,假期里三去甘南草原写生,其勤奋不亚于专业学生。1984年他调至兰州后,省城强烈的文化气氛使他激动,又再次激发了他的美术创作欲望。由于他所学的专业,工作环境和乐观的天性,以及对社会的热情及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他的漫画作品不断出现在国内,甚至国外的报刊和展览中。
文化品位的追求是他漫画的一个特点。曹昌光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思考,注重从博大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使其作品视野开阔,蕴含丰富,品味其作自然有回味悠长之感。这种文化品位还体现在昌光先生漫画创作中对中国画古典技法的借鉴与追求上。他从意趣、布局、气韵、造型、用笔、敷彩、题款等诸方面拉开了与国外漫画作品的距离,使其作品独具中国特色,他的这种努力已经引起国内美术界的注意。他以艺术家所特有的敏锐的洞察力,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捕捉题材,精心构思,用漫画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语言,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上任》、《干部病房》、《留得青山在》、《保镖》、《洋为贵》、《持续性开发》、《六十大寿》等佳作中,可见曹昌光在鲜明的褒贬、忧虑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
漫画为心灵的医术。让欣赏者在愉悦的心情中反省觉悟,不管是善意讽刺与刻意批评,均应让欣赏者回味无穷,有所思悟,并且在会心的一笑后得到心灵上的洗礼。
近年来,兰州漫画家在全国多次获得褒奖,其中有:集体创作的《陇上情》获全国好新闻漫画二等奖;曹昌光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宋旭升获人民日报体育漫赛二等奖;裴广铎获首届全国报刊漫赛二等奖;朱光荣获全国新闻铜奖;李鼎元多次在国际漫赛中获奖,其中最高奖次为土耳其漫画赛大奖;马艾敏、朱志勇获亚太经社会50周年漫展奖;苏朗的作品《神不守舍》获全国美协中国漫画金猴奖;《影子部队》获全国黑白漫画大赛一等奖和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以及中国新闻漫画佳作奖;《迷彩》获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后又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
2005年夏天,甘肃省漫画家协会的画家们,又一次同兰州尕老汉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牵手举办了新一年度的漫画展览。这些思维活跃、思想进步的中老年漫画家,默默耕耘,勤奋创作,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画作,为陇原人民带来了欢笑和思考。同时漫画家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大趋势,扎根生活,直面社会的风貌与探索精神,也在兰州书画圈内以至全社会一时传为美谈。
§§书法
甘肃有着令人羡慕的书法渊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陶文符号,滥觞于青铜刻辞,便是书法灿烂历史文化的端绪。西汉名将李陵书法有“神品”之誉;东汉书家张芝享“草圣”之称。汉唐以来,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等举世瞩目,为书学增添了宝贵的汉代墨书资料。历代名人墨迹,遍布三陇,一代又一代书法家星光灿烂,留下了无数杰出的书法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