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九、除弊推新、惟理独尊的杨廷和

个人档案

姓名:杨廷和

字:介夫

号:石斋

生卒:1459―1529

享年:71岁

谥号:文忠

著作:《杨文忠公三录》、《石斋集》

名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杨廷和像

杨廷和,明朝中叶著名宰相。大器早成,12岁为举人,20岁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身仕四朝,先后担任宰辅14年,其中任首辅9年。为官期间,多有建树:明武宗亲征之时,他留守京师,镇静持重,为朝野推崇;武宗归天,他拥立世宗即位,革除前朝弊政;嘉靖初期,极力推行新政,深得民心。但终因“大礼仪”得罪皇帝,后辞官归老,不久又被削籍为民,直至隆庆初年才被平反昭雪。

巧对句语惊四座路曲折终成首辅

明天顺三年(1459),杨廷和出生在四川新都,父亲杨春是湖广提学佥事。可以说,杨廷和生长在书香门第。小时候的杨廷和就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而扬名乡里。成化二年(1466)中秋,杨春邀了几位好友,在家中饮酒赏月。八岁的杨廷和在一旁玩耍。时至深夜,酒意已浓,杨春举杯而起,笑道:“众位,杨某不才,偶得一句,恳请赐教。”说罢,抿了一口酒,吟道:“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在座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官员,听完此句,不禁称绝。之后,他们开始低头沉思,搜肠刮肚地寻词觅句。但过了许久,也无一人能对得上来。杨春面带微笑,抚须自酌。这时,杨廷和在一旁道:“父亲,儿能对上此句。”苦苦思索中的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这个八岁的孩子身上。

杨春不禁大怒,道:“竖子无礼!此乃何地?岂容你这小儿信口雌黄?”

众人纷纷解劝:“杨大人息怒。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令郎高才,也不为意外,姑且听之,再作计较。”

杨春稍稍平息了一下怒火,道:“你说来听听。”杨廷和开口即道:“父亲的上联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儿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话音刚落,众人皆拍案叫绝,纷纷称赞杨廷和乃神童是也。

其中惟有一个秀才不服,认为这是杨家爷俩早已串通好,要在众人前炫耀的,遂站起身道:“杨大人教子有方,青出于蓝,晚生实在钦佩。我这里还有一联,不知令郎可有雅兴指教?”

欣喜之余,杨春未听出秀才的弦外之音,他满面春风地说:“犬子斗胆,各位见笑。君既有意,犬子敢不班门弄斧?但‘指教’二字,君也太过谦了。”又转头对杨廷和说道:“还不请先生指点!”

秀才摆摆手,端起酒杯,口中吟道:“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此对可谓绝难,众人顿时鸦雀无声,看杨廷和如何对出。杨廷和抬头看了看月亮,随口吟出:“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童音刚止,四座皆惊。那秀才将杯中酒一口饮下,大声说道:“妙句天成,我当为此浮一大白!”随后,他向杨春深施一躬:“令郎乃千古奇才,晚生实感汗颜。令郎日后定会高居人上,杨氏一门将为名门望户,晚生在此,提前为杨大人道贺!”

杨廷和奇才之名,从此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整个新都。而杨春也对这个儿子更加器重,精心教养,以冀荣杨氏门楣。

杨廷和没有辜负他的少年才名,成化六年(1470),12岁的杨廷和参加乡试,即高中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20岁的杨廷和与父亲一同参加会试。结果,他高中进士,父亲却名落孙山。虽然杨春后来也考中了进士,但终究落在了儿子后面。

杨廷和风度翩翩,性格沉静,思虑周密,文章简洁流畅。他好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边防事宜以及一些法家学说,蔚然有国家公卿之望。考中进士后,杨廷和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三年后,他请假回乡娶亲。婚后回朝,授官检讨。

弘治二年(1489),杨廷和进宫修撰《宪宗实录》。纂修完成后,被升为侍读。不久,改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讲读。之后,杨廷和修《会典》,越级升至左春坊大学士,充任日讲官。正德二年(1507),杨廷和由詹事进入东阁,专门掌管诰命敕书。但由于在进讲时指摘斥责奸佞小人,得罪了当时专权的大太监刘瑾,改官应天吏部左侍郎。杨廷和不愿吃哑巴亏,不失时机地给刘瑾送去大礼,同年五月又升为应天户部尚书,三个月后被召回朝廷,晋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第二年,杨廷和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修成《孝宗实录》。次年,加官光禄大夫、上柱国,调升为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当时刘瑾蛮横残暴,独揽朝纲,为了顾全大局,杨廷和与李东阳只能暂时忍让,对局势稍作调和补救。不久,太监张永揭发刘瑾的罪状,专权七年的宦官刘瑾被杀。杨廷和又论功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晋升大学士,授其一子为中书舍人。

正德六年(1511),刘六、刘七在河北领导农民起义,战火直燃京师。武宗急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吏部尚书杨一清向武宗推荐右部御史马中锡,武宗表示赞同。但杨廷和却有异议,上奏道:“马御史乃文官出身,手无缚鸡之力,焉能统兵征战,担此重任?此去,马御史必败无疑。”然而昏庸的武宗却懒得再去费脑筋,只是懒懒地说道:“朕意已决,众位爱卿毋须再议。就让马御史辛苦一趟吧。退朝!”杨廷和还想再奏,但武宗已经打着哈欠离开了朝堂。杨廷和长叹一声,摇头道:“此举将断送马御史和众将士的性命啊!”果不出杨廷和所料,马中锡出征后,采取诱降的策略,结果被起义军识破,马中锡被杀得大败而归。

杨廷和采纳学士陈霁的建议,推荐彭汉为总制,调发各边防出兵镇压。起义平定后,朝廷特例给他加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李东阳退休,杨廷和为内阁首辅。

辅朝政力劝昏帝扶新君革除弊端

正德九年(1514)正月,乾清宫发生火灾。杨廷和借上天示警之名,上表奏请武宗下“罪己诏”,希望武宗能够把心思用到治理朝政上,他和众多官员一起请求武宗在某日早朝之后去祭祀太庙,并且要求武宗保证每天都上朝视政。随后,杨廷和又在早朝之时,向武宗提出了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等十余条利国利民的奏议。但武宗将杨廷和的一番苦心,都付诸东流之水,他连一项奏议也没有采纳,还是优哉游哉地当他的荒淫天子。

杨廷和见状,心灰意冷。这时,杨父辞世,杨廷和便借为老父奔丧之名,向武宗告假。武宗总算没糊涂到不要国家的地步,他知道朝中缺少不了杨廷和,于是没有批准。直到杨廷和第三次上书告假,武宗才不得不允。然而杨廷和到家没几天,武宗又一纸诏书要将他召回北京。杨廷和无奈,只得又连续三次告假。服丧期刚满,武宗又立即将他召回。

一次,武宗扔下朝政,跑到宣府打猎,一去十数日,仍没有回来之意。杨廷和多次派人请武宗回銮,武宗却连句话都没有。无奈之下,杨廷和与大学士蒋冕日夜兼程赶到居庸关,想去关外把皇上给拉回来。武宗一听到杨廷和亲自来了,马上命令守将谷大用将关门紧闭,任杨廷和说破了喉咙,就是不开门。没有办法,杨廷和只得返回北京。

明武宗像后来武宗终于玩够了,他择定了吉日,准备起驾回朝。这时,他又突发奇想,让众臣在他回去的时候,每人手里拿一面旗,列队站在城门两侧迎驾。旨意传回北京,杨廷和认为此举既不合礼教,又不利于皇帝修德,便对先遣大臣说道:“此礼乃民间风俗,用以迎接亲朋好友。皇上乃万乘之躯,我等臣子岂敢以俗礼亵渎圣上?”武宗不甘心让一个臣子左右,便又多次下旨,软硬兼施,让杨廷和遵旨行事。但杨廷和铁了心,就是不肯。武宗知道自己拗不过杨廷和,可朝中又缺少不了这位能臣,最后只得作罢。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武宗突发奇想,非要御驾亲征不可。杨廷和与朝臣虽然极力劝阻,可武宗一句话也听不进去,还给自己加上了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督府、太师、镇国公等称号,并任安边伯许泰为威武副将军、左都督刘晖为将军前驱,让杨廷和与大学士毛纪留守北京。

出师之前,武宗让杨廷和起草“大将军征南敕谕”。杨廷和本来就认为皇帝自封“大将军”不合宗法,现在又要自己撰写檄文,怎肯答应?于是便借故不写。武宗的面子有些挂不住,找个理由将杨廷和骂了一顿。杨廷和提出辞官,武宗当然不予批准,杨廷和就告病休假。直到八月,武宗南征,杨廷和方上朝理政。

武宗一走就是一年多,好在最终扫平了叛逆,抓获了宁王朱宸濠。这一年多时间里,杨廷和主持朝政,大小事情,均一身处理。他镇静自如,公正严明,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一生“耽乐嬉游,昵近群小”的荒唐皇帝武宗朱厚照终于结束了他的一生。留给国家的,却是一个烂摊子。

武宗无嗣,皇位的继承就成了头等大事。按理说,应该“兄终弟及”,可孝宗除了武宗没有其他的皇子。皇太后命令众臣商议此事。一时之间,朝堂纷争一片,但也想不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这时,杨廷和压住了朝堂的纷乱,他举起一本《皇明祖训》,徐徐道:“兄终弟及乃我大明祖训,谁敢言其谬?兴献王(朱??)长子(朱厚?),乃宪宗之孙,孝宗之侄,大行皇帝(指武宗)堂弟,依照祖训,理当尊其为君。”

群臣听罢,纷纷点头称是,然后让中官进入后宫请示皇太后。不一会儿,中官传来皇太后的懿旨,就遵行杨廷和的建议,并由他来草拟遗诏。

为防止京师因皇帝驾崩出现混乱和危机,杨廷和以先帝遗诏的名义命令太监张永、武清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士,分守在皇城内门、京城门以及南北要害的地方。厂卫、御史各自率领他们的下属守卫一方。并且传下遗命,各地入卫京师的边防军都给以重赏,让其散回;革除皇店,为衙门办私事的官校全部归还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的各位朝贡使节也都给赏赐并遣回国;豹房番僧和少林僧、教坊司的乐人、南京快马船等各种不符合常例的事物全部停罢;各地进献的妇女放出宫,遣散回乡;停罢京师不急的工程事项;收宣府行宫的金印还内库等等。

当时,平虏伯江彬在京师附近要害地方拥有重兵,同党都督佥事李琮狠毒狡猾,劝说江彬乘此良机谋反,不成功就逃往塞外。江彬犹豫不决。杨廷和很快得知了这个情报,他想以皇太后的懿旨将江彬召入京师,之后逮捕并杀掉他。在与蒋冕、毛纪及司礼监太监温祥商议后,杨廷和决定让司礼太监魏彬去执行此命。但魏彬过去和江彬关系密切,迟迟不肯执行。杨廷和便在题写表彰大行皇帝的铭文中详细述说了江彬谋反的罪状。大太监张锐又极力游说说江彬没有罪,杨廷和当面斥责了他。蒋冕道:“此事已迫在眉睫,当今日了之。”大太监陈严也支持杨廷和。温祥、魏彬等进宫报告皇太后,但二人走后却许久没有音信,直到后来陈严报告,江彬已经被捉并处死了,杨廷和才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总理朝政近40天,兴献王世子朱厚?才到京师即皇帝位,即嘉靖皇帝明世宗。明朝御林军腰牌杨廷和草拟了新皇帝登基的诏书。这时,平时总是借武宗之名打压杨廷和的几个文书房官员忽然到内阁来,说是想要删去诏书中几件不合宜的条款。杨廷和道:“过去诏书有与你们的意见相违之处时,你们就称是皇帝旨意。现在,你们说的也是新皇帝的旨意吗?我们朝贺皇帝登基以后,当一同奏明皇帝,问问谁是想要删削诏书草稿的人。”那几个文书房的官员就无话可说了。

杨廷和颁布的诏书几乎把正德时期败坏的朝政全部纠正剔除了。计有:裁减淘汰锦衣卫各卫、内监局旗校、工役共148700人;削减漕粮1532000多石;斥退了大多数宠幸宦官、皇帝义子、宫内传旨升迁的官员、自己乞求升迁的官员及由于宠幸而得官职的官员。

一时间,朝廷内外都称赞新皇帝是圣人,颂扬杨廷和的功劳。而众多失去职位的人对杨廷和却恨之入骨。杨廷和上朝时,甚至有人在胳膊底下夹着刀子等候在他的轿子旁准备刺杀他。世宗于是下诏让京营士兵100人保卫杨廷和出入。世宗开经筵听讲儒家经典学说后,杨廷和主持经筵进讲事宜。世宗纂修《武宗实录》,杨廷和充任总裁官。

杨廷和此时已担任一品官满九年,兼领取大学士的俸禄,受到敕书表彰,并被加上柱国。世宗对其甚为倚重,杨廷和更加想要施展抱负,有所作为了。

奸臣和宦官钱宁、江彬虽然服罪被杀,而同为宦官的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人的案件却很长时间没有判决。杨廷和向世宗奏道:“如果不处死这些人,就会国法不正,公道不明,祖宗神灵不安,百姓心里不服,祸乱兆头不能平息,太平治世不能真的形成。”

世宗深为赞同,立即下旨将张锐等人处死并查抄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之后,杨廷和又上疏世宗敬重上天警诫,遵守祖宗训令,兴隆孝道,保重身体,爱护民众,勤奋学习,慎重命令,分明赏罚,委任专一,采纳直言,亲近善士,省财用。由于杨廷和所言大多切实可行,世宗便下诏遵行他的意见。

杨廷和改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嘉靖初期,政府的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张廷玉在《明史》中称赞杨廷和:“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汉朝名相)、韩琦(宋朝名相)殆无以过。”明代考据学家焦?也称:“(杨廷和)有宰相之才,虽姚崇(唐朝名相)何以过之?”对于杨廷和的功绩,连世宗也连连称赞。杨廷和死后,世宗曾向大学士李时问起太仓积粟情况,李回答:“可支数年,由陛下初年诏书裁革冗员所致。”世宗很有感慨,说:“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大礼仪”失君信任罢官职晚年凄凉

杨廷和草拟的武宗遗诏中曾说:“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论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谁知这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四个字“嗣皇帝位”,在朝中竟掀起了滔天波澜,也断送了杨廷和的大好前程。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二日,世宗到达北京城外,进城的礼仪就成为第一个问题。礼部员外郎杨应奎、郎中俞才照皇太子即位之礼拟定仪注,即由东安门入,宿文华殿。世宗看过后,对身边的兴献王府长史袁宗皋说:“遗诏是让我来做皇帝的,不是皇子。”杨廷和请求按既定的皇太子礼仪行事,然而世宗以遗诏为依据,不同意如此行事。最后,太后不得不命杨廷和等人先实施“劝进”的程序,这就是先在形式上确认世宗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世宗入京,朝见太后、武宗皇后,御奉天殿,即皇帝位。

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上,世宗小胜。但是,接下来的“大礼仪”,却牵动着整个嘉靖初年的政局。

过了三天,世宗派遣官员议定祭祀生父兴献王的仪式。杨廷和从典籍中查出了汉朝定陶王、宋朝仆王的事例交给尚书毛澄,道:“应以此为据,尊奉孝宗为皇父,称呼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王,母妃为皇叔母兴献太妃,自称为侄皇帝署名,另外立益王第二子崇仁王为兴献王,供奉兴献王祭礼。有不同意见者都乃奸佞小人,理应斩首。”但进士张璁对侍郎王瓒说,皇帝入继帝统,不是做别人的后代,应尊生父为皇父。杨廷和怕他干扰议事,立即改调王瓒至南京任官去了。

同年五月,礼部尚书毛澄汇集朝廷大臣的意见上报,都与杨廷和说的一样,世宗很不高兴,他每次召见杨廷和,都从容赐茶慰谕,想要让他改订,杨廷和却仍旧不肯顺从世宗的意图。于是世宗命令朝廷群臣再议。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一同上奏说:“过去朝代入继的君主,追尊生身父母,都不合乎典礼。只是宋朝大儒程颐的《濮议》是最正确的义理,可以被万代效法。至于兴献王的祭祀,虽然由崇仁王主持,以后陛下的子孙逐渐增多,仍然让第二子作为兴献王的后代继承人,而改封崇仁王为亲王,那么天理和人情,就可以两全其美,没有缺失了。”

世宗更加不快,命令广泛查考典籍仪礼,一定要搜求到最恰当的办法。杨廷和、蒋冕、毛纪又道:“三代以前,没有谁比舜更贤明的,没有听说他追尊生父瞽叟。三代以后贤能没有比得过汉光武帝的,也没有听说他追尊生父南顿君。只要皇帝效法这两位君王,那么道德上没有瑕疵,尽心父母的孝道也能发扬光大了。”毛澄等人也接连坚持上奏。世宗却把奏疏留下不发。

七月,张璁上奏说,应当尊世宗生父为皇帝,按皇帝的仪礼祭祀兴献王。世宗连忙派遣司礼太监拿着奏疏给杨廷和看,并说这一主张遵循祖训,依据古礼,宜予听从。杨廷和看罢,道:“秀才哪里懂得国家大事?”仍不从。

不久,世宗在文华殿召见杨廷和、蒋冕、毛纪,交给他们自己亲笔所写的敕书,令尊奉他的生身父母为皇帝、皇后。杨廷和仍旧不同意,并封还了世宗的亲笔诏书。群臣都坚持以前的看法。世宗也仍旧坚持不予接受。此事就又搁置了。

九月,世宗生母兴献王妃到达京师,世宗自己制礼仪使其从中门进入皇宫,拜谒太庙,又一次申明要加称兴献王、兴献王妃为皇帝、皇后。杨廷和道:“汉宣帝继承孝昭皇帝以后,他的生身父母死后根据生平事迹给的称号是‘悼考’、‘悼后’;光武帝继承元帝,给父祖在章陵建立宗庙,都不曾追尊。今日如果加上‘皇’字,和先皇先后孝宗、慈寿并列,是忘记了自己所继承者而偏重生身者。重个人私恩而丢弃国家大义,臣等不能承担此责任。”并请求罢官离职。朝廷大臣一同直言规劝的有一百多人。最终,世宗只得称孝宗为皇父,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妃称本生父母,没有称之为皇帝、皇后。

杨廷和先后封还世宗的御批四次,坚持上奏将近三十次。世宗每每想起多有记恨。左右的人因此乘机说杨廷和放肆,缺少做臣下的恭顺之意。科道官曹嘉看到这是一个讨好世宗的机会,于是建议弹劾杨廷和。世宗虽为此轻责曹嘉,以让杨廷和安心,然而内心的主意已定,那就是一定要驱逐杨廷和。不久,世宗论策册的功劳,封杨廷和、蒋冕、毛纪为伯爵,每年赐俸禄1000石,杨廷和坚持推辞。后改为任用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杨廷和又推辞。皇帝以为赏赐太轻,增荫一个四品京官世袭,杨廷和再次推辞。此时正好到了四次考满之期,世宗又越级拜杨廷和为太傅。这次,杨廷和又推辞了四次才作罢。

后来世宗要举行大量的斋醮祭礼活动,杨廷和援引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为例,极力劝说,但世宗这次并不接受,他派人督促织造,还催促内阁撰写敕书。杨廷和等人拒不遵行命令,并极力陈述百姓困苦、财用竭尽。世宗之意甚决。

杨廷和极力争执道:“臣等和满朝文武大臣、言官的话不接受,只听从两三个奸恶谄媚小人的话,陛下能够只和他们共同治理祖宗传下的天下吗?况且陛下认为织造是历朝旧有的惯例,但不知道洪武以来不曾有,而是从成化、弘治时期才开始搜刮百姓的。宪宗、孝宗爱护百姓,节省财用的善政不只一件,陛下却不效法,唯独仿效不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陛下即位的诏书中,把太监得到宠幸的途径几乎全部废除阻塞了,天下正在传颂陛下的圣明德行,现在忽然发生这件事,怎么能取得天下人的信任呢?”

世宗听后,虽然表面上说自己考虑不周,但最终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这样,“大礼仪”事件令杨廷和与皇帝之间的矛盾初见端倪,后来他屡犯龙颜,二人矛盾日趋尖锐。杨廷和自己也很清楚,长此以往,说不定哪日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他屡次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世宗先是假意挽留了几次,嘉靖三年(1524)正月,便听凭杨廷和退休离去。随后,世宗又假惺惺地给赐玺书,按照以往惯例给予杨廷和车马俸禄并护送其回乡,重又给予其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

杨廷和离朝以后,世宗终于让内阁议定称孝宗为皇伯父而称自己的生父为皇父。杨廷和的儿子修撰杨慎率领群臣在皇宫门外伏地哭泣力争,被廷杖且贬职到云南。不久王邦奇弹劾杨廷和及其次子兵部主事杨琼、女婿修撰金承勋、同乡侍读叶桂章。他们都被关入锦衣卫监狱,后经审讯,未找到犯罪事实,方才被释放。

嘉靖七年(1528),《明伦大典》纂修完成,世宗下诏给阻止大礼的大臣定罪,说杨廷和错误地主张《濮议》,诈称自己是皇帝老师、策划决定皇帝即位的国家元老,依律当斩首。念其拥立之功,加恩将其削官为民。

次年六月,杨廷和在凄凉中辞世,享年71岁。直到隆庆元年(1567),朝廷才恢复了杨廷和的官籍,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廷和作为四朝重臣、两朝首辅,其功绩可谓突出。在武宗昏庸、宦官擅权、奸佞横行的正德朝,他能够冲破重重困境,“镇静持重”、“补苴匡救”,兢兢业业,支撑危局;又在嘉靖朝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直触龙颜,维系封建礼制,正、嘉两朝,他除弊推新,锐意改革,虽然改革因他的被迫离职而未能深入,但还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的改革开启了先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