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原名1904年生,湖南人。1934年8月参加红六军团西征,时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在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下,他率部转战湘南、湘西南,一路浴血奋战。10月7日,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甘溪遭敌军重兵突然袭击,龙云率所部第五十二团被敌切断,与主力失去联系。他指挥余部与敌军激战,于17日突出重围,向白沙方向转移。由于敌人追堵,他被迫率余部转向晏家湾一带,准备经川岩坝北上印江,寻找红二军团。当进至黑滩河一带时,又被敌重兵包围。他率领战士们在困牛山区殊死战斗3昼夜,弹尽粮绝,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牺牲。龙云率200 余人突出重围,经石阡县的国荣、中坝、镇远县的都坪,于25日进至石阡与岭巩两县交界的龙头坳(今岭巩县龙田区)。与黔军金祖典团遭遇,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俘。在敌严刑审讯下,龙云坚贞不屈。后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得知龙云真实身份,即由岭巩押送到镇远。贵州省主席王家烈为向国民党西路军“剿共”总司令何键邀功,将龙云押送湖南。在长沙,龙云被何键杀害。年仅26 岁。
红一军团第一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原名1908年生,湖南浏阳人。1931年12月红五军团成立后,被任命为第十三军三十九师政委。1933年5月该军团的红三十八师、红三十九师合编为红十三师,他仍任政治委员。因参加广昌保卫战有功,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初,调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委。同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和团长钟学高率红五团随军战斗。在江西瑞金附近的桃江歼灭余汉谋部守敌一个团,保证了红一军团迅速从王母渡和古陂之间渡过桃江。11月21日,他又率部抢占湖南道县县城,保证了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潇水。11月27日,在红军开始抢渡湘江的战斗中,他率红五团从道县出发,作为先头部队抢占全州以南的渡口。但这时何键部已抢先进占全州,于是,他当机立断,改变攻打全州的计划,迅速率部抢占全州以南的脚山铺。脚山铺离全州30里,离南面红军控制的渡口50里,守住脚山铺,就可以保障红军渡口北翼的安全。他率部占领脚山铺后,立即组织部队连夜挖掘战壕,构筑工事,准备阻击敌人。天刚蒙蒙亮,敌人10 多架飞机开始向脚山铺进行轮番轰炸,接着,敌军刘建绪部和薛岳部分四路向脚山铺的红五团阵地进攻。易荡平亲到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率部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第二天,敌军不仅加强正面的轮番进攻,还以部分兵力迂回两侧,战斗越来越激烈,红五团的伤亡越来越大,然而他临危不惧,激励战士誓死守住脚山铺,为红军主力渡江争取时间。特别是在团长钟学高身负重伤后,他一人挑起指挥之责,并坚持了5个昼夜,没有在阵地前后退一步。经过这样5天5夜的浴血奋战,虽然他身上已多处负伤,脚也被打断了,然而他仍在阵地顽强地抗击敌人。当中央和军委纵队即将全部安全渡过湘江的消息传来时,他和战士们沾满泥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激动得大声呼喊:“大功告成,死而无憾!”接着,在一阵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大批敌人向阵地涌来。这时,易荡平命令身边的指战员迅速撤退,由他来掩护。警卫员想要背他一起走,他拒绝了。为了不当俘虏,他用手枪朝自己胸膛开了一枪,实践了他“死而无憾”的誓言。时年26 岁。
红三军团第十团团长沈述清原名1910年生,湖南益阳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第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团长。突破湘江时,红十团在光华铺阻击战中,设防阻击桂军,伤亡400 余人。
11月28 日,红十团作为前卫,在团长沈述清和团政委杨勇率领下,抢渡湘江,接替红四团防务,迅速架起浮桥。并在光华铺以南至塘市一带构筑工事,以阻击由兴安北进界首的桂军。29日,四师又两个团西渡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铺的渡河点。因中央纵队行动缓慢,离渡口还有40 公里,而桂军主力却已北上协同“追剿”军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湘江各个渡口。于是,先期控制渡口的红军不得不全力同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展开一场顽强的阻击战。
29日晚间,桂军一部迂回到东岸渠口偷袭渡口成功,并部分越过渡口至西岸,红十团接到阻击任务后,命1个营从光华铺往回打,2个营在西岸对桂敌实施反包围,双方在黑夜中展开近战,都有重大伤亡,但29 日凌晨时分,仍有部分敌人占据着渡口。面对这种情况,红十团团长沈述清与政委杨勇、二师参谋长杜中美简单商量后,说:“只要我们三个还有一个活着,就不能让敌人扰乱我军渡江行列。”这是命令,也是誓言。
11月30日,在离红三军团指挥部三官堂5公里左右的光华铺,一场保卫渡口的战斗打响。三军团四师奉命在此阻击敌人。是役,红四师阵亡1000多名将士。红十团团长沈述清亲率2 个营勇猛冲向渡口,与敌多次进行拉锯式的反复冲杀,近距离肉搏,几番殊死较量后,偷袭之敌被大部消灭,小股往兴安逃窜。为将敌彻底“逐出光华铺地带”,保证渡口安全,沈述清立即组织部队反击冲锋,在率部追击的过程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4 岁。
烈士牺牲后,来不及掩埋,就地放置在现场附近煤窑里。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兴安县在距县城15 公里处的公路旁,建起了一座圆柱形的红军墓,并立碑以志纪念。
红一军团第二师参谋长、继任红十团团长杜中美原名1898年生,陕西兴平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第一军团第二师参谋长。湘江之战中,原率二师在湘江西岸坚守脚山阵地,与湘军艰苦作战。11 月28 日晚间,红三军团四师十团接替红四团防务,因光华铺阵地的重要性,二师参谋长杜中美留在红十团,与团长沈述清、政委杨勇共同执行阻击任务。30日惨烈的光华铺阻击战,红十团伤亡重大,团长沈述清壮烈牺牲。但战斗还在继续,红四师马上任命正在红十团指挥的二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并指示红十团一定要将残余之敌完全驱逐到光华铺以南。杜中美受命于险恶时刻,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前沿阵地,指挥部队追击逃敌。在留下第三营坚守光华铺阵地,简单交待营长“要提高警惕,防止敌人再次偷袭”后,杜中美便赶往第二营。在率部占领的山头阵地上,杜中美长长舒了一口气:“渡口终于又回到了我们手中”。并交待二营长“你们一定要与一、三营紧密配合,坚决挡住敌人!还要注意……”,话音未落,敌对面阵地上射来的几梭子弹击中了他,杜中美壮烈牺牲,时年36 岁。几个小时之内,红十团连损两位团长。两位团长牺牲后,都来不及掩埋,直到近50 年后,广西兴安县建红军墓,碑文上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政委程翠林原名1907年生,湖南浏阳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政治委员。他与师长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任务,长期与追敌频繁作战,与红五军团其他属部一道完成了突破敌3道封锁线的殿后任务。湘江大战,三十四师奉命接应并掩护八军团渡江,担任全军的后卫。八军团战斗力较弱,行进中又走错了路,落在了全军的后面。三十四师一方面让一○○团强行军接替三军团六师的红树脚阵地,阻止桂军的北进,掩护军团主力和八军团到来后渡江;一方面陈树湘率一○一团随后跟进,程翠林率一○二团在后面担任掩护,接应八军团。从11月26日到12月2日,水车阻击战,新圩阻击战,红三十四师死死顶住8 倍之敌,全师血染湘江,牺牲巨大,从6000人锐减到了不足1000人。12月1日在掩护红军主力全部渡过湘江后,红三十四师却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突围的过程惨烈异常,国民党各路人马联手向三十四师进行疯狂攻击,全师仅突围出200余人,回师湘南后全军覆没。12月2日,程翠林在宝盖山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 岁。
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原名1905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第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他与政治委员程翠林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任务,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因为全军行进缓慢,无法摆脱追敌,第三十四师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兵不卸甲、马不解鞍,紧张到了极点,危险到了极点。在惨烈的湘江之役中,1 1月2 6日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阻击十数倍于己的尾追之敌,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过湘江。他率领全师与优势敌兵殊死激战四天五夜,付出重大牺牲,全师由原来的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红三十四师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从界首渡江无望。12月1日,三十四师只得翻过宝盖山,准备从凤凰嘴渡湘江,部队到达新圩,遭敌阻击。12 月2 日,在湘江边的新圩、文市之间的红三十四师阵地,弹片啸叫,血肉横飞。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红军三十四师阵地猛攻。此时,红军阵地,鲜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整个山头变成了紫褐色。陈树湘率部拼死奋战,约700余人冲出包围圈。陈树湘与参谋长王光道商量后,决定余部兵分两路回师湘南。陈树湘率400余人向道县退却,多次与民团作战,9日进入道县空树岩时,已只余200兵力。10 日,在牯子江抢渡沱水时,与江华保安大队展开激战,陈树湘腹部中弹受重伤。他躺在担架上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时,身边仅存的一位连长刘达清点人数、弹药情况时报告说:“尚余战士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子弹103发……”此时,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决定改变由长征原路退却的行动,命令部队由江华的界牌再返回道县,向癞子山进军。12 日,部队到达驷马桥附近的洪东庙隐蔽,不久被敌发现,敌火力密集,陈树湘不幸被俘。敌见俘获了一名红军师长,大喜过望,准备抬送陈树湘往敌“追剿司令部”领赏。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 岁。
陈树湘,践诺了他要“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原名1903年11月生,湖南衡东人。1933年起任红六军团五十三团团长,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0月26日在四川省酉阳县南腰界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决定主力部队迅速挺进湘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同时留下一支队伍,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原六军团政治部主任段苏权任政委,留在黔东地区,策应主力东进行动。该师下辖4个独立团,共700多人,主要是红六军团的部分干部和伤病员,以及沿河、印江、松桃等县的地方武装,武器装备十分落后。而敌军有20 几个团,约4 万兵力。独立师要面对的是50 多倍于己的强敌。
在这种形势下,王光泽率部昼伏夜行,东穿西插,从南腰界出发向西迂回,于黔东甘家堡、枫香溪一带,在敌军驻防薄弱的地方有时分进合击,有时分头出击,迷惑敌人。从10月28日到11月10日,不到半个月时间,独立师与敌作战20余次。成功把敌军主力牵引到黔东一带,掩护红二、六军团顺利挺进湘西。但同时,独立师也陷入了敌越缩越紧的包围圈。11月10日,独立师在湘、川二军左右夹击之下,部队损失近200 人,弹药给养也十分困难。王光泽决定率部抓住战机从人迹罕至的梵净山突围。经过几天的急行军,一路与敌追军作战,印江独立团被打散,团长牺牲,全师只剩下3 个团,不足600人。11 月14日,独立师在梵净山区护国市遭遇黔军5000余众。王光泽率全师指战员依托山区的有利地形,迂回运动作战,与敌军捉了三天“迷藏”,给敌以重创,并成功突出重围。不料在邑梅(梅江),正面与敌军相遇,后又有敌大股追军袭来,王光泽被迫率部与敌激战,政委段苏权身负重伤后与部队失去联系,川黔独立团团长牺牲、德江独立团长下落不明。经过奋力死战,独立师伤亡惨重,突出重围不到200人,许多战士没有子弹也没有干粮。王光泽把身边仅有的一点干粮全部分给了伤病员,率部向湘西追赶主力。11月26日至28日,王光泽率饥饿和疲劳之余部与敌民团且战且退到干坝子时,全师弹尽粮绝,战士一个个倒了下去。在此情况下,王光泽只得命令部队化整为零,分多路突围,最后只有十几人突出重围,至湘西赶上主力。
王光泽在分散突围中只身来到川湘边界一个贫苦农民吴荣友大爷家里,隐蔽了2天。换上便衣后,他又上路前往湘西。不料在上川被当地民团认出被俘,押送川军。敌人对王光泽软硬兼施,先是委以高位诱降,后又施以皮鞭、夹棍等酷刑,王光泽不为所动,毫不屈服。川军头目田冠伍一筹莫展,最后只好具文请示,蒋介石立即电令“就地处决”。1934年12月21日,敌人将王光泽用绳索捆在椅子上,脚上钉上死镣,抬到酉阳县龙潭镇外4里多路远的荒山上,残忍杀害。
1982年,王光泽遗骨移葬龙潭镇烈士陵园,遗骨上的铁镣陈列于酉阳县历史博物馆。
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原名1908年生,重庆富顺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第三军团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指挥军团担任右路前锋,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突围。在历次战斗中,邓萍充分发挥了参谋长的军事参谋作用,在军事行动中与彭德怀精诚合作,军事才干得到彭德怀的高度评价。1935年2月27日在遵义战役前线指挥作战时,邓萍英勇牺牲,年仅27岁。与邓萍一起战斗过的彭德怀深情地追忆道:“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他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并强调说:“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
参加了此次战役、时任团政委的张爱萍挽诗一首,充分概括了邓萍短暂却光辉的一生:“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烟。‘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将邓萍烈士遗骸迁葬于碧水环绕的凤凰山上。
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参谋长钟纬剑原名1907年5月生,湖南醴陵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突围长征,时任中革军委第一野战纵队参谋长。
长征途中为避免敌机的侦察和轰炸,他与司令员叶剑英率领纵队,挑着1000多副担子,抬着笨重的机器,黑夜行军,沿着五岭山脉的羊肠小道艰难前进。抵达湖南境内后,他与纵队紧跟主力红军浴血奋战的足迹,连续突破敌人第二、三道封锁线。途中,他经常深入连队训练士兵,提高战士的投弹、射击技术。翻越老山界时,路旁是悬崖峭壁,天黑路滑,他与战士们一道搀扶着伤病员,将他们一个个送出险境。叶剑英受伤后,纵队的指挥任务几乎全部落到他身上。他凭着智慧、毅力和吃苦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将纵队带到了通道境内。黎平会议后,部队整编,他改任中央军委纵队参谋长。遵义会议后,调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扎西整编时,改任第十团参谋长。
红军二渡赤水后,他和团长张宗逊、政委黄克诚率部与兄弟部队一道攻克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城。1935年2月28日,红十团奉命抢占、坚守位于遵义城西南的老鸦山主峰。敌人三面包抄,用炮火封锁红十团,并派出飞机助战。激战中,钟纬剑身先士卒,跨出战壕,扑向敌人,杀得敌人节节败退。正乘胜追歼逃敌时,敌人的炮弹又一次飞向老鸦山,他腹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 岁。建国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苏杰原名1912年生,江西永新人。1934年8月参加红六军团西征,时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政治委员。同年10月到达黔东与红二军团会合后,随红二、六军团领导进军湘西,率部参加了创建和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4月,在湘西桑植陈家河和永顺桃子溪战斗中,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周仁杰、参谋长陈松岳先后受伤,任团政委的苏杰勇挑重担,一人指挥全团作战,他机智沉着,身先士卒,配合兄弟部队全歼敌军三十四旅。由于苏杰的指挥才能,不久升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率全师将士转战湘鄂川黔地区,粉碎了敌军和土匪武装的多次围追堵截,取得了辉煌战果。7月,红军在湘鄂边界的来凤县和龙山县,包围了盘踞在这里的敌人陶广和周燮卿部。正当红军实施攻击的时候,蒋介石急令彭位仁师增援龙山,企图从侧面突袭消灭红军,28日,红十七师奉命以一天一夜急行军赶到龙山招头寨增援。到达招头寨后,还来不及修筑工事,大批敌军就向红军扑来,红十七师仓促应战。战斗中,苏杰来到前沿阵地,组织敢死队向敌军发起猛攻。在红军敢死队的猛烈攻击下,敌人很快便溃败了。可就在此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苏杰头部,苏杰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军团首长王震、萧克赶到阵地,亲自主持追悼会,号召全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坚决为死难烈士报仇,将革命进行到底!”
红六军团第四十九团团长王烈原名1911年生,江西永新人。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到湘西。参与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因在反“围剿”作战中勇敢果断,逐步由连、营长升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1935年11月19日,率部随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誓师突围长征。红四十九团是红军突围长征的先锋团,为了保证红军主力迅速突破敌人的澧水封锁线,王烈率红四十九团日夜兼程向澧水疾进,于20 日下午到达大庸、慈利溪口之间澧水北岸的张家湾、黄家湾、安坝一带,隐蔽在黄家铺后面的树林里,架好机枪,对准目标,准备掩护红军强渡澧水。但因对岸守敌火力集中,初次强渡未成。当天下午5时,团长王烈决定,以一部分兵力从老鸦口突破封锁,另从尖兵连中挑选4名战士组成突击组,偷渡安坝渡口,然后袭击对岸的官塔碉堡,再往上攻,占领杨林铺渡口碉堡,迎接大军过澧水。突击组的战士们,身藏手枪、手榴弹,扮成小商、乞丐,向偷袭点奔去。他们混在过渡的农民群众中,登上了澧水南岸,假装向哨兵讨水喝,机智地混进碉堡,猛然扑向敌人,占领了碉堡,与飞渡南岸的尖兵连会合,迅速控制了安坝渡口杨林铺渡口和老鸦口。在组织指挥这次突袭战斗中,王烈身先士卒,亲率一营乘着木排、竹筏奋勇抢渡,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对岸敌人的工事,控制了渡口,并指挥工兵连冒着敌机的轰炸,迅速搭起了浮桥。为了掩护相继抵达这一带的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河去,他又坚持在河边组织指挥战斗,不幸被敌人碉堡里射出的子弹打中,血流如注,壮烈牺牲。随后赶到的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得到他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命令炮兵把碉堡炸掉。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了。红军有的通过浮桥,有的从张家湾上、下游不远处徒涉点渡过了澧水,顺利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战斗结束后,战士们含着眼泪抬来地主伍大婆的锦匣子棺材,将团长遗体安葬在周家坊的一座柑子园里。
少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周玉珠原名1914年生,湖南茶陵人。1933年秋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到湘西,参加了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1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成立时,他任省委委员,并担任少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根据省委关于“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得力助手,党必须经过青年团动员青年群众实现党的决议和任务,各级党部委员会直到每个支委,都必须帮助青年团发展组织,建立支部,使团的组织赶上或超过党”的指示精神,他带领团干部积极做好发展团员和团组织的工作,先后建立了少共大庸县委、郭亮县委、永保县委、桑植县委和龙山县委等县一级共青团组织,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和协助党组织及政权机关开展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党的助手的作用。
1935年11月19日随红二、六军团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长征。11月21日清晨,随部队进至澧水岸边的杨林铺,他刚刚踏上由先头部队搭好的浮桥时,突然飞来几架敌机,对浮桥进行一阵狂轰滥炸。周玉珠在浮桥上不幸中弹牺牲。与他一同被炸的还有30多名红军战士。当地6个农民将他的尸体抬到田家坊,用红军给的21块光洋买来一副棺材进行安葬。坟前竖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红军烈士周玉珠之墓”;左边还注明是“湖南茶陵县人”。他的卫士流着泪,嘱咐农民田六一等人:“请你们好好保护他的坟,不要让国民党和土豪挖掉。我们以后回来再修墓。”从此,年仅21 岁的少共省委书记长眠在澧水河畔。
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参谋长兼五十三团团长刘风原名江西莲花人,1915年生。1934年8月,参加红六军团西征。红二、六军团会师后,投入到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粉碎敌人的“围剿”战斗中去。1935 年11 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突围长征,红十八师奉命担任留守根据地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刘风时为十八师参谋长并兼任五十三团团长。
1935年12月初,红十八师在完成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后,开始突围。在龙山马走岭,刘风率五十三团一枪未发就通过了敌人严密的封锁线。12月中旬,刘风率部进入湖北省来凤县境内漫水坪,在此宿营。第二天拂晓,红军刚走到一山沟里时,敌四十八师伙同地方团防武装突然从山上横插下来,霎时枪弹声如炒豆,硝烟弥漫。刘风立即沉着镇静指挥部队迎击敌人,他身先士卒屹立在最前线指挥战斗,不幸腹部中弹。由于部队处境比较险恶,需迅速摆脱敌人,加上山路崎岖,抬着担架实在不便,而刘风伤势又非常严重不适于长途颠簸,于是经研究,师部决定将刘风寄在来凤忠堡一个姓盛的裁缝家里。姓盛的当时答应一定照顾好伤员。一切安置停当后,部队重新踏上追赶主力的征程。红军走后,姓盛的裁缝,害怕敌人搜捕,阴险地将刘风和警卫员杀害。
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原名1901年8月生,湖南桃江人。1931年3月,被党中央派往洪湖主持湘鄂西根据地工作,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初到根据地时,为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后来由于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错误,大搞“肃反”扩大化,给根据地党组织和红军造成严重损失。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并落脚湘西后,对其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并将他从红二军团调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通过任弼时等帮助教育,他逐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在工作中改正错误。1934年11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时,他任省委委员和省委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又任湘鄂川黔军分会委员。
1935年1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存实力,红二、六军团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突围远征。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时,中央发来了关于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的指示。为适应这种政治形势的要求,南渡澧水后,夏曦以六言韵文的形式起草了一个很好的抗日反蒋的布告,用六军团政治部名义发布。布告的前几句是:“我们工农红军,志在救国救民,实行抗日反蒋,消灭卖国巨憝”;末尾两句是:“大家起来救国,胜利终归我们”。六军团到新化县时,提出了凡属愿意打日本的我们都欢迎的号召,7 天之内就有1000人参加了红军。夏曦不仅注意工农的工作,而且在学生、知识分子和妇女中的工作,也卓有成效。他主持六军团的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鼓动全军团宣传抗日救国和打倒蒋介石的道理,对沿途国民党统治区的震动很大。
长征途中,夏曦力求在实际行动中改正错误。当时战斗频繁,伤员很多,他在政治部卫生部和同志们的谈话中,提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问题时,沉痛地说:“我一想起来就感到内疚,这是我还不了的账啊!”我们“一定解决好伤员问题。受伤的同志都是有功之人,不能再让我有负于伤员啊!”
1936年2 月,途经贵州省毕节时,夏曦不幸溺水牺牲。
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师长吴正卿原名河北保定人。1934年8月参加红六军团西征,时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
9月2日,桂军五十五团在道县蒋家岭阻住了红六军团的去路。红六军团首长决定歼灭这股敌人。战斗中,吴正卿指挥四十九团向左峰神仙头迂回运动。待红军主力向敌人右翼发动猛攻时,他指挥四十九团乘势一举拿下神仙头。仅3 个小时就打垮了敌人。此后,部队以红四十九团为前锋,折向湘西,挺进贵州,迂回北上,打破了敌人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于10 月24 日在黔东印江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发动了湘西攻势。11 月中旬,红军在永顺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伏聚歼湘西军阀陈渠珍两个旅。吴正卿指挥的四十九团,是这次战斗的主力团。战斗打响前,军团政委王震亲临该团潜伏阵地给战士们打气。16日下午4时左右,敌人进入十万坪埋伏圈,早就憋着劲的红军战士一齐向敌人展开猛烈攻击。敌军乱作一团。吴正卿率领战士们勇猛扑向敌军阵地。这一仗歼俘敌军3000多人,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5 年11月,红二、六军团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突围转移前,部队作了整编,吴正卿调任第十七师师长,随军团主力开始了艰苦的万里长征。1936年2月10日,在贵州打鼓新场(今金沙)战斗中不幸阵亡。
红军长征在湖南牺牲的英烈们成千上万,由于掌握的资料有限,现只能列出部分团以上干部英名录,他们是:
胡 浚,红三军团五师参谋长,湖南宁乡人,1934年11月29日湘江战役中牺牲,年仅30岁。
周子安,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一○二团团长,湖南邵东人,1934年12月湘江战役中牺牲。
刘盛炳,中央军委通讯团无线台台长,湖北枣阳人,1934年11 月在湘南病故。
彭文光,红一军团二师管理科长,1934年11月底湘江战役中牺牲。
肖仰焕,中央红军独五团团长,湖南郴州人,1934年10 月在郴县黄茅指石阵亡。
金练东,红三军团某团团长,湖南平江人,阵亡,年仅31 岁。
陈顺清,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湖南浏阳人,阵亡,年仅28 岁。
熊仲卿,红二军团六师十团政治委员,1935年2月8日在大庸溪口阵亡,年仅27岁。
向国登,红二军团六师参谋长,湖南慈利人,1935 年7 月在龙山阵亡,年仅26 岁。
范春生,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团长,1935年11月27日在溆浦阵亡,年仅24岁。
刘汉卿,红二军团五师十三团团长,湖北长阳人,1935年11月27日在辰溪浦市阵亡,年仅24岁。
金承忠,红二军团四师参谋长,湖南人,1936年1月5日在芷江便水阵亡,年仅25岁。
常海伯,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参谋长,湖北石首人,1936年1月7日在晃县龙溪口阵亡,年仅26岁。
覃耀楚,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团长,湖南石门人,1935年1月5日在芷江便水阵亡,年仅24岁。
刘美阶,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团长,湖南桑植人,1935 年在桑植阵亡,年仅27 岁。
余力群,红二军团六师政治委员,湖南平江人,1935 年6 月在龙山病故,年24 岁。
曾庆云,红二军团五师十三团团长,四川人,1935年12月22日在邵阳鸡公坡阵亡。
黄炳元,红二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长,湖北人,1935年12月22日在邵阳鸡公坡阵亡。
李保珍,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团长,湖南茶陵人,1935年1月在大庸火烧坪阵亡,年仅26岁。
黄 林,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团长,湖北人,1935年7月28日在龙山招头寨阵亡,年仅23岁。
周志斌,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政治委员,江西永新人,1935年3月21日在大庸后坪阵亡,年仅23岁。
李 朴,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湖南浏阳人,1935年7月3日在永顺阵亡,年仅30岁。
马 赤,红六军团十八师参谋长,湖南浏阳人,1935年7月15日在湖北来凤胡家沟阵亡,年仅26岁。
贺荣华,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参谋长,江西莲花人,1935年11月20在大庸阵亡。
朱世伯,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参谋长,湖南桑植人,1936年1月5日在晃县田心坪阵亡,年仅24岁。
方正生,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政治委员,湖南平江人,1935年7月28日在龙山招头寨阵亡,年仅26岁。
谭 震,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湖南茶陵人,1934年8月在桂东县阵亡,年仅29岁。
张一吾,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委员,湖南浏阳人,1934年秋在湘黔边牺牲,年仅24岁。
田海清,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团长,1934年10月在湘黔边阵亡。
刘 日,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团长,湖南茶陵人,1934年在西征途中阵亡。
曾 杰,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处主任,湖南浏阳人,1934年阵亡。
周念民,红二军团六师参谋长,湖北利川人,1935 年2 月在永顺阵亡。
刘光明,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江西莲花人,1935年3月21日在大庸县后坪阵亡,年仅21岁。
刘锡珍,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治委员,江西吉水人,1935年8月27日在龙山县茅坪阵亡,年仅28岁。
方汉英,湘鄂川边苏区特委书记,湖南人,1935 年在龙山县茨塘牺牲,年仅22 岁。
谭必东,湘鄂川边苏区独立团参谋长,湖南临澧人,1935 年在湘黔边阵亡。
朱少伯,红二军团某团团长,湖北石首人,1936 年1 月在湖南芷江县阵亡。
贺志高,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政治委员,江西莲花人,1935年3月在大庸后坪牺牲,年仅25岁。
樊孝竹,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团长,江西永新人,1935年12月在湖北宽恩小兰牺牲,时年28岁。
吕克鲜,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广西人,1936年1月在湘黔边牺牲,年仅24岁。
§§后记
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的《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经过紧张的资料征集和书稿撰写工作,终于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了。
《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一书,是在中共湖南省委、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室务会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具体负责编写的。工作程序大致是:2005年12月由征集研究处提出编写计划及编写提纲,经省委党史研究室室务会议研究确定,并报省委领导批准,列入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2006年工作要点;2006年2月省委党史研究室向湖南人民出版社提交申请出版报告,经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审查确定,列入全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2006年3月起编写人员按照分工着手进行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工作;2006年5月湖南省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审确定,列入全国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2006年7月上旬完成编写任务,开始统稿、修改、送审;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有: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陈清林,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处长王文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副处长桂新秋,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主任科员刘瑛,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副主任科员朱柏林。其中陈清林负责审稿,王文珍负责策划统稿改稿,桂新秋、刘瑛参与改稿,朱柏林参与策划,刘瑛、朱柏林负责资料和文物图片收集整理。全书共分五章,附大事记,约30万字,收录重要历史图片近500幅。各章的具体执笔者是:第一章、第三章朱柏林,第二章刘瑛,第四章王文珍,第五章王文珍、桂新秋、刘瑛、朱柏林。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室务会成员给予了热情指导,特别是主任胡锦昌、副主任刘建平对本书的策划编写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有关市、州、县(区、市)党史研究室和湖南省博物馆陈列部、湖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资料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给予了积极协助,提供了不少资料和文物图片;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夏远生帮助审阅了书稿。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吸收了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各地党史部门提供的相关专题资料,限于篇幅,未能一一详细列出,敬祈见谅。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本书编写出版的领导、部门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作者
2006年8月20日
§§红军长征在湖南大事记
1934年
7月
23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给红六军团及湘赣军区发出训令: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转移,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新苏区,建立与二军团可靠的联系。对转移的路线、行动步骤和到达预定地域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指定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组成军政委员会,作为红六军团西征行动最高领导机关。训令虽然没有直接阐明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意图,实际上就是要红六军团执行长征先遣队任务,为中央红军向西转移探路。
28—31日 接到中央指示后,以任弼时为首的湘赣省委和省军区立即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召集了十七、十八师政治工作会议,进行战斗动员;对红六军团进行兵员补充、整顿、军事训练和军需物资准备;对红六军团西征后湘赣苏区的地方工作作出了安排。任弼时、王震将以上准备情况分三次用电报向中央作了报告
8月
5日 红六军团以一部分兵力四十九团攻占江西遂川的衙前,建立了红军突围的侧翼掩护阵地。
7日 红六军团9700多人在湘赣独立第五团引导下,从江西遂川县境的横石和新江口出发,先向南再折向西突围,踏上西征征途。
11日 红六军团由遂川的白沙进入湖南桂东的摇篮坑。中午到达寨前圩。至此,胜利突破湘、赣、粤敌之重围。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健急派刘建绪为第四路军前敌总指挥,驰赴湘南,设防堵截红军。
12日 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圩召开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并分任军团长和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下辖十七、十八两个师。会上还进行了战斗动员。当晚出发继续西进。
13日 红六军团主力经桂东沙田进抵汝城田庄,先头部队第五十三团经濠头到达暖水。
14日 红六军团主力到达资兴滁口。
15日 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经东江抵木公桥,一部攻渡头司。第十七师抵狮子岭。
16日 红六军团第十八师进抵郴县盆路口,十七师一部围攻五盖山,击敌保安团一部。当即决定将独立四团留五盖山地区,重新组织湘南特委,旷金权为书记兼军委书记,坚持游击斗争。
17日 红六军团越过粤汉路,进抵郴县走马岭。当晚,湘敌李觉部赶到郴县。为抢先占领华塘铺,红六军团先头团经升塘铺进抵华塘铺。郴县地下党组织派游击队前往铁炉冲、白水交界处接收红军伤病员80余名,连夜送到双元冲、后塘等地,组织群众盖茅棚,为伤病员治病。
18日 红六军团经保和圩到达桂阳极乐、全义,绕过桂阳县城进抵仁义圩、长塘铺等地。
19日 红六军团从仁义圩至七拱桥,分两路前进,先头部队经金盆圩进抵十字圩,主力部队经敖泉圩抵大富园一带。在地下党组织协助下,在仁义圩逮捕民愤极大的桂阳县法院院长熊正楚,次日将其枪决于七里坪。
20日 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经古楼圩、七里坪、芹溪攻克新田县城。主力部队经流渡桥、塘湾桥、赵家下等地进驻新田莲花圩、双溪岭一带。经过塘市时,农民家家户户摆设茶水,迎接红军。红六军团主力进入新田县城后,在城内及郊区开展了宣传演戏活动,并张贴“共产党十大政纲”等一批标语。
21日 红六军团获悉敌王东原、陶广部追兵已近,迅速撤出新田县城,进抵宁远县鲤溪一带,先头部队进至零陵三家湾。
23日 红六军团主力进至铲子坪,分两路前进,右路8000人越过分水岭,经楠木沅、罗家桥、接履桥进抵零陵蔡家铺,试渡湘江被阻;左路千余人经菱角塘进至七里店一带,佯攻零陵城。
24日 红六军团在敌重兵前堵后追和湘水陡涨情况下,决定放弃从零陵地区抢渡湘江计划,迅速向东转移,经桐子坪到达庙门口。
25日 红六军团抵达阳明山,占领祖爷庵。红六军团原计划在阳明山暂时立足,发觉这里区域狭小,不便于发展根据地,加上敌第十五师、十六师等正从阳明山南北西面展开进攻,遂决定放弃这一计划。
26日 红六军团越过阳明山,东出祁阳县白果市,然后急转南下。
27日 红六军团主力折回新田境内,红刘家山、七里坪到铺子岭、和尚岭一带宿营。四十九团经宁远石家洞于28日抵广发圩,会合主力部队。
29日 红六军团经三井、石羊进至嘉禾县广发圩、楚江、大塘一带。路过军团长萧克家时,军团领导人接见了周里,决定把谭余保等一批干部留下来,给一个营兵力,组织了湘南独立团,后返回湘赣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红军一部围攻嘉禾,主力经土桥圩、新村渡、一担石进抵蓝山县土桥圩一带。
30日 红六军团进入宁远,经下灌抵大界、水打铺一带。
31日 红六军团抵洪洞铺后,兵分两路:一部经田家、柏兴桥到达洲背,过沱水向杨柳塘前进;大部经驷马桥、后江桥、茶园渡过沱水,进驻杨柳塘、达头山一带。
9月
1日 红六军团两部在杨柳塘会合后,点着火把连夜行军,经上渡、新车进驻达村、铁螺湾、李家一带。
2日 红六军团在蒋家岭击溃桂敌十九师一部和民团的堵截后,在沙田一带田野宿营。
4日 红六军团在兴安县界首地区渡过湘江。
6日 红六军团进占西延(今资源)县城后,五十二团以步枪击落桂敌飞机一架。
8日 红六军团在车田接到中革军委新的训令,要求红六军团暂在城步、武岗、绥宁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吸引敌人,然后转移到湘西北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以配合即将突围长征的中央红军行动。部队随即向西急进,越过湖南界进入城步境内。
9日 红六军团从蓬洞经隘上、汀坪进抵上岩、桥头寨一带。在横水界与敌李觉保安二十三团遭遇,敌溃逃回城步县城。
10日 红六军团进抵城步丹口、观音阁一带,准备在绥宁以东之乌鸡山、上堡、赤板地区展开兵力,侧击由城步向绥宁方向前进的湘敌。次日,在皮冲界、观音阁、下团、丹口等山地与敌李觉部发生战斗。
12日 红六军团从丹口进驻绥宁的上堡、界溪、赤板一带。
13日 红六军团经黄桑坪进抵绥宁城(今寨市)附近,遇敌李觉部堵截,折回黄桑坪。
14日 红六军团准备绕至绥宁以西,突击绥宁西进之湘敌,但前卫十八师刚过小水、驾马等地,遭湘敌五十五旅突袭,被截为两段。于是改变计划,一部进入靖县境内,一部突破敌人驾马阵地,夺路南下。
15日 红六军团南下一部抵临口(今属通道)后,分两路前进,一路经下乡,进抵双江(今通道县城);一路向青芜洲前进。抵靖县境内一部拟攻县城,遭黔敌周仁芳旅、湘敌杨石松部堵截。回师通道杉木桥一带,少数留靖县寨牙一带活动。
16日 红六军团十七师进抵菁芜洲,与由靖县回师的前卫十八师会合。留寨牙的少数红军进抵通道溪口。
17日 红六军团进驻青芜洲与溪口之部,分击通道,占领县城(今县溪镇);另一部由牙屯堡进抵地阳坪。
18日 红六军团进抵靖县新厂。这时湘桂敌军主力移到北面,进行拦截,唯湘敌补充第二总队2个团向新厂追击。红军发现该敌孤军深入,决定组织新厂战役,集中兵力消灭这股敌人,争取主动,再向黔境转进。
19日 红六军团在新厂战斗中毙伤敌军20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枪支300多,打退了敌人的尾追。
20日 红六军团十七师经藕团等地进入贵州黎平的丘团;红十八师由平察进入贵州黎平的马家团。
10月
4日 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沿施秉以北地区向江口方向前进。红六军团进占瓮安县猴场。
7日 红六军团在石阡地区与敌遭遇失利,伤亡近500人。部队被敌截成三段,陷于湘、桂、黔三省敌军包围之中,转移于石阡、余庆、施秉之间。
10日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主力红军一、三、五、八、九等5个军团和中央机关直属部队编成的两个纵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向湖南湘西的战略大转移。
15日 李达率红六军团前梯队突出重围,在沿河的铅厂坝与红三军(即红二军团)一部会合,贺龙率部南下迎接红六军团。
16日 红六军团主力由石阡县的朱家坝折转南下,后卫部队遭湘敌袭击,突围中大部牺牲。
21日 中央红军从江西西南的安远、信丰之间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24日 红六军团主力到达印江的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即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25日 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向汝城、城口方向前进。
27日 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在重庆酉阳县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红二军团正式恢复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由红二军团军团部兼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的行动。
28日 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并开辟新的苏区,红二、六军团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的永顺、保靖、龙山、大庸、桑植地区发动攻势。
29日 中革军委决定野战军11月1日进至汝城、城口等地,并通过敌人由桂东、汝城至城口的第二道封锁线。
30日 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从江西崇义县的文英圩进占汝城东面的热水圩,并派一个营向益将方面警戒。红三、八军团先头部队陆续抵达热水圩。中央军委纵队与红一军团一部从江西的乐洞进入汝城的鱼王一带。
11月
2日 红三军团一部,由崇义的上堡进入汝城,围攻濠头。红一军团一部由江西崇义的聂都,经广东南雄的长江圩抵东岭,与由热水抵三江口的红军会合,攻打城口。
3日 中央红军密集汝城至城口一线,与敌发生战斗。敌人固守在沿线的数十座碉堡中,红军在城头寨、太来圩、大坪等地,歼灭湘敌陶柳团和胡凤璋部各一部,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摧毁敌碉堡30 余座。
4日起 中央红军由汝城、城口之间,通过敌人第二道封锁线。
7日 红二、六军团袭占湘西重镇——永顺县城。湘西攻势由此开始。
8日 中革军委发出从良田、坪石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指示。
9日 红一军团、中央纵队由乐昌的麻坑经上西坑、桃竹坑,沿九峰山脉向湖南盈洞、上章挺进。红三军团及红军一部从宜章的赤石,经平和进入郴县的邓家塘、廖家湾一带,然后分两路前进,一路经黄茅、鞭蓉、安源去临武;一路经良田去桂阳的太和。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攻占樟桥市。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经樟桥挺进分水,击溃民团武装。
11日 红三军团第六师攻占宜章县城。
12日 红军占领良田后在伍家桥与敌王东原部遭遇,伤敌多人,钳制驻郴州城之敌,掩护主力部队西进。在黄茅,地下党组织将97名红军伤病员转移到花背塘养伤。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在延寿、岭秀等地阻击粤敌第二师与湘敌陶广等部,双方均有伤亡。
13日 红一军团进抵宜章白石渡,在宜章工委活动下,有四五百筑路工人参加红军。
15日 中央纵队通过良田、坪石间的第三道封锁线。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七团在宜章县城城隍庙门口召开3000人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并在宜章平民工艺厂建立党小组,成立工人赤卫队,发枪10 余支。红一军团前锋进占临武县城。
16日 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从临武出发进抵蓝山雷家祠。红一军团主力从白石渡经宜章城后分两路向临武进军,并陆续进入临武县城。
同日 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十万坪地区设伏,歼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两军会师后的第一个胜利,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7日 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在祠堂圩接到师部关于抢占道州城的命令后,以200里急行军,经天堂圩、柑子园,跑步进占道州城郊水南街。
18日 红一军团前锋红四团架浮桥攻占道县县城。红一军团主力相继入城,召开庆祝会,演文明戏,并将县政府粮仓布库的粮食布匹分给穷人。后卫红五军团在宜章鹧鸪坪的牌楼岭阻击敌陈济棠后,进至临武杨柳寨。
19日 红三军团一部在蓝山洪观墟附近的刘八五村与敌李云杰部遭遇,激战一天,重创敌1个团。红三军团另一部在蓝山楠木桥附近大元井的杉枝岭遭敌李韫珩部的伏击,激战8小时,双方伤亡甚大。
20日 红九军团自道县驷马桥、后江桥一带出发,分两路向江华前进。
22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控制永安关,以拒广西之敌。红八军团进抵大界、驷马桥、沿河塘一带。红一军团直属纵队经宁远天堂圩抵道县白水塘。红三军团经兴桥分两路进抵道州城郊和洲背。
23 日 中央红军在天堂圩、肖家、屋脊岗一带与敌周浑元、王东原、李云杰部激战,毙伤敌连长以下百余人。红军各路分别进抵道县境内,打破了敌人于潇水沿岸围堵红军的计划。
24日 红二、六军团相继攻克大庸县城和桑植县城。
同日 红军在道州城郊击落敌机一架,活捉驾驶员两名。
25日 红九军团进占江华县城(现沱江镇)。在此开展宣传活动,镇压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并扩红150余名。中央及总政治部、中革军委分别下达“突破敌人之第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和作战命令”。中央红军在道县至江华间渡过潇水,直奔湘江。
26日 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会、省革命委员会和军区成立,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贺龙任省委委员兼革命委员会主席、军区司令员。
同日 红九军团佯攻恭城之龙虎关,以分散敌人兵力,与桂敌十九师及平乐区民团展开激战。中央纵队从道县进至文市附近的桂岩一带。
27日 红八、九军团从永明向蒋家岭前进,红八军团一部在都庞岭与桂敌激战4小时。红五军团进抵永明城,中央机关进入广西文市,红军前锋部队到达湘江东岸。
28日 中央红军以九军团为前锋,八军团为中路,五军团为后卫,经广西永安关进入广西境内。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从文市赶赴新圩,阻击广西之敌,掩护中央机关过江;红一军团第一师从道县赶赴全州,协同第二师作战。
29日 担负正面攻击的红一军团,在湘江东岸全州附近的觉山铺、珠兰铺、白沙铺、路板铺等地,与敌军9 个师激战,在红三、五、八、九军团共同掩护下,中央机关纵队从兴安东北的界首等地渡过湘江。
30日 红军主力大部仍在湘江沿岸与敌激战。
12月
1日 中央红军主力大部渡过湘江,向西延地区前进。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锐减至3 万余人。
2日 蒋介石妄想在湘江东岸消灭红军的计划失败后,撤销五路“追剿”军番号,组成两个兵团,仍以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企图在湘西围歼中央红军。并派一部分部队协同广西军阀尾追红军,同时电令贵州军阀王家烈在锦屏、黎平一线阻击红军西进。
同日 中央纵队到达枫木、中峰后,原定休整一两天,后得知薛岳部与湘军正向新宁、城步包围而来,即折回西南,经竹子水、牛塘界到达老山界下的兑伟(老华江街)一带。
4日 中革军委为提高各兵团的战斗力及灵活性,下达缩编各部队后方机关的命令,以减少后勤人员,充实战斗连队。中央纵队从千家寺、同仁等地出发,翻越长征以来第一座高山——越城岭主峰老山界。红一军团由车田进入城步蓬洞。红三、五、八、九军团向龙胜方向前进。
7日 红一军团一部由茶园经初水到达江头司(今金南),一部从茶园经五团和广西龙胜的潘寨、白竹坪、甘甲、广南、平等等地向通道前进。
8日 中央纵队在江底搭浮桥渡过浔江,向马堤方向前进。红一军团一部从江头司上城步大南山,次日抵长安营。
9日 中央纵队分两路前进,一路经芙蓉到达布弄,一路经城步县五团、越九斗江到达龙胜县潘寨。
10日 中央红军主力由龙胜进驻通道的流源、下乡、长安堡等地。红一军团一部分两路前进,分别进抵通道的石岩和临口。
11日 红一军团二师、十五师和九军团主力经青芜洲占领通道县城(今县溪)。中央红军主力经双江进驻牙屯堡等地。此时敌人部署了五六倍于己的重兵进行围追堵截,但博古、李德等仍然主张向湘西敌人布置的口袋里钻。
12日 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向中央建议,放弃北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经在通道境内召开的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讨论,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得到王稼祥、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人赞成。当日19 时半,中革军委发出继续西进、向贵州进军的指示。
同日 红三十四师余部返回湖南道县,在湘军和民团夹击下,师长陈树湘不幸受伤被捕,壮烈牺牲。余部在师参谋长王光道率领下转战道县、江华、蓝山、宁远一带。
13日 红一军团二师、十五师和九军团进抵靖县新厂,奉令向西南开进,与一军团一师、中央纵队及五、八军团进抵播扬。红三军团后卫部队最后离开广西,进入湖南通道县。
14日 中革军委电令红二、六军团向沅江上游之湘西地区发展,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同日 中央红军一军团在靖县新厂与尾追之敌陈光中师激战数小时,打退了敌人尾追。
16日 红二、六军团在桃源县以北浯溪河歼敌1个旅大部。次日占领桃源县城,包围常德城。
18日 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的正确建议,通过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红军在黎平进行整编,撤销红八军团,将所部并入红五军团。
19日 中革军委为贯彻新的战略方针,决定中央红军分左右纵队继续向西前进。电令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牵制湘敌和川敌,策应中央红军西进。
2月
1 日 中革军委对红二、六军团发出关于粉碎敌人“围剿”的作战方针的指示,并决定在湘鄂川黔苏区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由贺龙任主席,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夏曦等为委员。
3月
22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向党中央报告,提出在情况不利时,红二、六军团准备北渡长江、向远安、南漳地区转移。
4月
10—13日 红二、六军团先后在桑植县陈家河和桃子溪战斗中歼敌1个师部另2个旅。
5月
7日 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县茶陵坡歼敌六十二师1个营。
6月
12—13日 红二、六军团在咸丰县忠堡歼敌1个师部、1个旅又1个营,俘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
7月
28日 在招头寨战斗中,红二、六军团未达到围歼敌人之目的,红十七师政委苏杰牺牲。
8月
3日 红二、六军团在湖北宣恩县板栗园歼敌1个师,毙敌师长谢彬。
8日 红二、六军团在龙山县芭蕉坨击溃进攻之敌陶广部10个团,俘敌700余人。至此,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取得胜利,湘鄂两省敌军转入防御。
20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由积极防御、反攻转入进攻,向石门、澧县发动攻击,先后攻占石门、津市、澧县、临澧等城镇,至9 月上旬撤回桑植地区。其间扩大红军6000余人,筹集了大批资财。
9月
30日 张国焘收到任弼时29日发给周恩来副主席的电报,用红军总政委张国焘和总司令朱德共同署名的回电,与红二、六军团取得了联系,发出错误指示。
11月
4日 湘鄂川黔省委及军委分会于桑植刘家坪召开会议,研究决定突围转移到石(阡)、镇(远)、黄(平)地区的部署等问题。刘家坪会议后,红二、六军团积极进行突围准备。
15日 红六军团十八师奉命留守,掩护主力突围。从龙山毛坪出发,佯向保靖方向进攻,迷惑和钳制湖南方面的敌军。
19日 红十八师将大部分敌人引向保靖方向以后,即折回龙山茨岩塘根据地中心,钳制湖南方面的敌军。
同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17000多人从桑植县的刘家坪、瑞塔铺出发,开始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行动。
20日 红二、六军团的前锋四十九团和五十团一营,当晚强渡澧水,与敌周昆源团和许为义、田可耕常备队激战,突破澧水封锁线。四十九团团长王烈牺牲。
21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分多路渡过澧水,向沅水前进。湘鄂川黔团省委书记周玉珠在敌机空袭渡口中牺牲。敌人发现红军主力已向澧水、沅水突围,便以陶广、李觉、徐源泉等部约10多万人的兵力,把留守根据地的红十八师重重包围在茨岩塘地区,企图一举歼灭。红十八师在湘鄂边境与敌周旋。
22—24日 红二、六军团分别突破沅水封锁线,渡过沅水。随即两军团向湘中辰溪、溆浦、新化展开攻势。
25日 红六军团经桃源庵堂坳,进入安化,分兵袭取东坪(今安化县城)。
27日 红二军团四师、五师占领辰溪县城,六师占领溆浦县城。红军在溆浦县组织“抗日游击队”31支,发展队员1500 多人,并扩红3000 多人。
28日 红六军团经太平铺、孟公市、大洋江占领新化县城。在新化县组织“抗日义勇军”6 支,扩红1500 人。
29日 红二、六军团进入湘中后,敌人迅速将“围剿”部署改为“追剿”部署,敌以陶广、李觉、郭汝栋、樊嵩甫、汤恩伯5 个纵队,向红军追击。红六师主力准备迎击尾追之敌欧阳烈团。
30日 红五师一部在浦市与敌十五师汪旅、十九师唐旅激战数小时,红五师十三团团长刘汉卿英勇牺牲。红二军团军团部在溆浦活动,红十七师一个营进抵蓝田镇(今涟源)。
12月
2日 红二军团军团部仍在溆浦,贺龙回总指挥部。
3日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到达溆浦城。总指挥部命令各师于翌日到达低庄东北地区集结。红六师在谭家湾的深子湖夜袭欧阳烈团,没有成功。十七团团长范春生牺牲。
同日 红十八师为摆脱敌人,从茨岩塘出发,往东北的包谷坪突出重围,追赶主力。
5日 见敌樊嵩甫纵队并不急进,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伸入敌人侧后方待机袭击。红十七师经安化进抵江溪、网溪一带。驻新化县城的红十六师等部全部撤离,抵溆浦的两下江。
8日 红二军团与敌陈光中师战于溆浦城郊,毙敌营长以下70余人。战后红军转移桥江。
11日 因溆浦集结敌人4个师,不利于红军作战,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退出湘中,迂回转移到黔东地区。
12日 红六军团从桥江经水东向高明溪前进,在高明溪挫败陶广纵队钟光仁师。
13日 红二军团由新化转入溆浦,红六军团一部进抵龙潭。
同日 红十八师在鹿耳口往苦竹坪途中,于半坡与敌孙连仲部两个团遭遇,激战两小时,俘敌百余人。
14日 红二军团进入隆回。红六军团主力抵龙潭。
16日 红六军团警戒部队在燕子岩与敌李觉先头部队秦庆戈团遭遇,激战3小时,毙伤敌军数十人。
17日 红十七师、十六师分抵隆回司,与红二军团会合。总指挥部决定向南转移。
18日 红二军团进抵朝阳铺、桃花坪、飞鹅潭、寨市等地。红十七师抵汉江坪,红十六师抵十里山,途中与敌六十三师先头部队接触。
22日 红二军团在鸡公坡一带与敌钟光仁师激战,毙伤敌军200多人,红军亦伤亡300多人。
24日 红二军团抵水车,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随四、五师到竹舟江。红六军团在净溪与敌接触,缴获枪30 多支。
25日 红二军团渡过巫水进入会同。
27日 红六军团在马鞍山击溃会同“义勇队”后,红十七师进抵黔阳的江西街,架好沅水浮桥,并通知红二军团。
28日 红二军团军团部北渡沅水上游的清水江到达翟家坊,红四师组织民船北渡托口,经三里坪进抵芷江的龙孔坪。
29日 红六军团军团部、十六师经怀化楠木铺抵芷江萝卜田,红十七师抵芷江杨溪桥。
31日 红二军团军团部进抵岩田冲、冷水铺。红六军团军团部抵芷江城西黄甲街及竹坪铺。
1月
1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进到芷江以西冷水铺地区后,举行庆祝新年会。接着占领龙溪口、晃县、玉屏等城镇。这时,敌军除陶广、李觉两纵队距红军较近外,其余追敌被甩在4 天行程之外。
5日 红二、六军团在芷江以西的便水地区痛歼李觉纵队先头一个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