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社会的产物。一代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将决定一代青年的思想风貌。同时,一代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将转化为一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青年思想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当代青年成长的背景是改革开放的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大转折的时期,国内外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变革的时期,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期,信息革命风靡全球的时期。成长在这样一个具有崭新特点的新时期,当代青年必然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反映在青年思想领域,可以概括为四大时代特征。
一、知识广博,思想活跃
当代青年与以往青年相比,思想活跃是其突出特征之一。这种活跃的青年思想状态,是以当代青年占有的较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青年思想呈现出敢于思考、勤于思考、思想活跃的局面。
当代青年的这一特点与我国国内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相关。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思想政治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局面,才出现青年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随着解放思想的进展,全国思想界活跃起来。一个个“禁区”被打破,冤假错案不断平反昭雪;“文革”被彻底否定;知识分子不再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改造对象”而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出现。迅速变革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直接影响了正在成长的青年人。青年人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表明了青年思想活跃的开端。
当代青年的这一特点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格局直接相关。对外开放,国内外信息渠道的开通,西方思潮、学术观点的引进,使青年们增加了比较、思考的参照物,打开了更广阔的眼界,促进了青年思想的活跃。
由于对外开放,西方社会中早已流行的一些新的理论、学术观点开始涌入我国,并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影响。先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在中国的传播,接着是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传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都在中国青年中形成一定时期的“热点”现象;具有某种超前意识的未来学派,借助意大利“罗马倶乐部”的报告和美国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在中国青年中颇有影响,人们谈论起兰德公司、2000年人类学会、国际未来可能性协会等从事发展预测的机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门类繁多,竟达几千种之多,青年人真正体会到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的气息。在开放潮流的冲击下,国内学术界急剧活跃,这种环境,使青年人具有以往不可比拟的更为广博的新知识,从而促进了青年思想的活跃。
当代青年的这一特点与社会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直接相关。广播、电视、报刊、图书这类文化传媒15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起到了青年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另外,通讯和交通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也为社会文化传播媒介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载体。
仅以全国广播电视为例,1990年全国广播电台635座,电视台609座,县市有线广播站2466个,书店12452个,都比1989年度增加了5%至20%。可见,传播媒介变化之大,发展之快。
现代通讯交通工具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传媒的发展,活跃了青年思想。现代通讯无疑为社会传媒开辟了新渠道,增进了青年信息的流通。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加大了青年活动的范围,促进了思想的活跃。这些物质条件,都为青年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量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
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为青年思想提供了新的营养、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使青年在当代获得了崭新的感受,获得广博的新知识,从而形成青年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特征。
二、求实精神强烈,反对形式主义
当代青年的强烈的求实精神,首先来自新时期对于“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恢复。
全国范围的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的旗帜为导引的。邓小平同志带头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还在其他多次讲话中倡导实事求是,并把实事求是称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全国思想界更高地举起了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的旗帜,大兴求实之风。这一求实之风盛行,影响了青年,培育了他们的求实精神。
当代青年的强烈的求实精神,还来自对形式主义的批判。对形式主义的长期批判,使青年人牢牢树立了厌恶形式主义的观念,更加崇尚实际,从实际出发。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过去形式主义的做法被实践所纠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形式主义作法的虚假和危害。随着对“文革”的否定,形式主义也遭到社会和青年人的嘲笑而告终。这种批判形式主义的经历和社会氛围,留给青年人一段深深的记忆。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一旦重新出现,青年人对其立即充满逆反心理和厌弃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青年的这一思想特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效果是积极的。
当代青年的强烈的求实精神,还来自国内政策的导向。改革中,一改过去思想政治工作“万能”的倾向,从大的导向上把个人实际利益与个人劳动态度联系起来,在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用实利调动了社会不同层次的积极性。讲究实际、实效,追求奉献和索取基本平衡的心态,构成了青年的强烈求实精神。
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3月28日对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负责同志讲了物质利益进入奖惩制度的主张。他提出:“颁发奖牌、奖状是精神鼓励、是一种政治上的荣誉。这是必要的。但物质鼓励也不能缺少。……奖金制度也要恢复。……稿费制度也要恢复,并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修订。”同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从哲学高度强调了重视物质利益的作用。他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还主张用经济效益好坏来衡量经济部门的领导水平,并认为,“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离开这个主要的内容,政治就变成空头政治,就离开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这种强调以实际物质利益调动劳动积极性的主张,很快转化为全国范围推行的政策,国内形成了讲究物质实利作用的风气和做法。
在实践中,1978年,安徽省农村出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就是以实际利益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10月,国家经委、科委、农林部、卫生部重新颁发,实行1963年发布的“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按五等奖级发给奖金。国务院同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规定按四个等级奖励,除发给奖章和证书外,还分别发给奖金。1980年5月,国家建委、计委作出“关于扩大国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其中规定自1980年起恢复实行企业法定利润留成的制度,企业可按工程预算成本的2.5%留取法定利润。同时实行企业降低成本留成,企业实现的降低成本额,50%留给企业。随着农村承包制的推行,奖金制的普及,以及企业各种留成制的实行,以实利来启动社会劳动积极性的作法遍及国内,形成一种稳定的氛围。青年在这个环境里成长,必然带上一种求实的精神特色。”
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就是当代青年具有强烈求实精神的社会原因。
三、参与意识强烈,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在新时期的进程中,当代青年比以往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经济生活、参与政治生活、参与科学文化领域,参与社会生活各领域,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展。
参与意识,实质就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青年加速实现社会化的一种实践精神。它的形成与发展也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不可分。当代青年较强的参与意识,与社会对个人的利益、个人的作用、个人价值更加尊重和强调有关。
由于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化,对抗格局被缓和的新格局取代,国家外来侵略和战争危险的紧迫感解除,国家政策和舆论在强调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也注意纠正忽视个人利益、个人作用、个人价值的倾向,因而青年的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的意识开始升扬。在这种氛围中,青年参与精神也随之增强。在管理领域,毛遂自荐当厂长、当队长的青年大量涌现;招标、招考、招聘都有大量青年响应参加;自谋职业、创办个体企业的青年大有人在;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青年人踊跃参加,各抒己见;青年人喊出了时代的强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都是青年参与精神的表现。
当代青年较强的参与意识,与社会为青年开辟的参与渠道和条件直接相关。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在急剧变革中为青年的参与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和众多的渠道。在政治生活中,选举权的进一步改革,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制的实行,政治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都为青年的政治参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在经济领域中,就业门路的多方开通,人才的逐步流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都为青年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科技领域中,国家对发明创造的奖励制度,保护科技发明的专利制度,国家在农村推行的星火计划,共青团开展的“五小”发明活动,也使青年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文化领域,全国报刊、杂志、图书成倍地增长,为青年人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了解文化信息、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物质条件;广播电台的节目增加了群众便于参与的“热线电话”,许多青年可以通过热线电话使自己的声音和见解直接播向全国;电视台的节目中,大量设计了由青年人参与的群众场面;文化娱乐行业出现了大量的卡拉OK歌厅,颇受青年欢迎,这使青年不单欣赏歌星的技艺,而且也有直接参与、自我感受演唱成功的味道。社会创造的这方方面面的条件,从各领域里促进和增强了青年的参与意识。
当代青年较强的参与意识,与社会引入竞争机制密不可分。在改革进程中,竞争机制越来越广泛地被引入,青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优胜劣汰的新环境中。这种社会竞争机制正面激发了青年的参与意识。这是由于青年期的心理状态决定的。青年期,认识活动处于最活跃、最迅速的水平,记忆力与理解力的结合达到一生的最高峰;热烈的情绪和追求的冲动汇合为对机会的极端重视,从而具有不惧风险的特点;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突出的自尊极易转化为一种在事业中不甘失败的拼搏精神;青年意志努力随主导动机的明确而越来越大,其意志行动的灵活性与坚定性相结合,产生一种不畏艰难,不惜牺牲、持之以恒的参与动力。青年的这种心理特点,与竞争的机遇相交,将结出强烈的参与意识之果。社会越是在经济、人事管理、文化教育等领域推行竞争机制,青年的参与意识便越是旺盛。
青年的强烈的参与意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启动和引导青年的强烈参与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个现实意义很强的新课题。顺应青年的参与意识,理解青年的参与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调动青年参与意识的活动,就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四、求新意识强烈,厌倦“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情况在不断地变化,新问题、新局面、新情况、新决策不断出现。在这种环境中,青年养成了强烈的求新意识,对因循守旧、“传统”的旧作法、旧思路、旧形式有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只有带有新鲜的气息的新的思路、新的做法、新的形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激起青年真诚的热情。这是当代青年不同于以往青年的又一显著特色。
当代青年求新意识强烈的这一特点,是国家在改革时期,国内外政策发生较大幅度调整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都随这一工作中心的转移而面临新的课题,与之相关的一切思想意识问题也要面临革故鼎新的任务。党的十四大决定搞市场经济,这不仅使经济领域面临一个新的情况、新的任务,而且牵涉全社会,都有一个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都有一个重新认识和寻找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位置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决策,使青年和全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增多。只有寻找新的出路、新的答案,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
在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新情况更是层出不穷,不断发展,这使青年形成了不断更新的思维方式。80年代初期和中期,曾多年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把生活领域的衣着等问题冠之以意识形态问题的看法遇到了挑战。经过讨论和争论,新的现象伴随新的思想意识不断出现,牛仔服、交谊舞、西服、化妆品迅速出现、扩展。青年则是新思想意识的推波助澜者。可口可乐、爵士乐、摇滚乐如今畅行无阻。人们的观念更新了,旧观念被丢弃了。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曾使青年为之瞩目,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使青年人更新观念的求新意识,加快了节奏。
当代青年求新意识强烈这一特点,还与全国强调实践的观点、探索的观点分不开。邓小平同志关于“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观点更加明确地引导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年的求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下,一些带有“传统”色彩的方法被青年所不取。
青年是求新的天然先锋队。强调实践观点的社会氛围更加强化了青年的这一优势。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我国在新时期不但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而且更加强调在实践中的发展;在对待社会主义的态度上,我国强调了社会主义的形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点,对它的本质必须经过更深入的探索才能知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本身就是一条支持新创见、新方法的路线。理论上的是非要重新加以确定;改革中的作法是否正确,要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不断作出新的判断。这样,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观念受青年青睐,就不足为怪了。
当代青年求新意识强烈这一特点,还与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形势有关。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理论滞后的问题长期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旧模式的失效,青年思想界积累了大量的思想难题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和难题的压力,迫使青年先进分子和广大青年一起把希望寄托在非传统式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突破上。
青年期的人处于追求真理、奠定科学世界观的最热烈的时期。稳定一贯、科学有效、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教育,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十多年的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出现失误,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了,教育失误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做到坚持一贯。社会传媒形成的舆论导向变幻不定,伤害了青年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还不够适应新的形势,其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尚未更新,更何况这支部队本身就遭到一些极端思潮和作法的冲击。社,会上还存在着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现象。这样,青年思想上的问题大量增加,而且增加了解决的难度。所以,青年在这种状况下,对带着新鲜时代气息的、有效的新方法有着炽烈的追求,甚至对贴着“新”字标签的陈旧的东西也有一种热情。这也是值得引导的一种新情况。
(原作发表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