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断讼

  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二)。俗化异则乱原殊,故三家符世(三),皆革定法(四)。高祖制三章之约(五),孝文除克肤之刑(六),是故自非杀伤盗臧,(七)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八)。

  (一)铎按:东汉狱讼繁兴,其流有二:一则王侯骄淫负债,残掠官民;一则奸徒迫嫁妇人,利其聘币。祸根所在,绐欺而已。故节信议重罚塞原而着之篇。

  (二)史记秦始皇纪:'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汉书武帝纪元朔六年诏曰:"朕闻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韩安国传:'王恢曰:"臣闻五帝不相袭礼,三王不相复乐,非故相反也,各因世宜也。"'匡衡传:'衡上疏曰:"臣闻五帝不同礼,三王各异教,民俗殊务,所遇之时异也。"'数家语意相袭,而文或少异。淮南子齐俗训云:"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修务训高诱注:'"推移"犹"转易"也。'(三)"符"当作"御",御、符字形相近。或当为"抚",声之误也。"御世"见叙录,"抚世"见忠贵、三式、德化篇。铎按:御、符字形绝远,无缘致误。或说是已,而未得其字。今按"符"当作"拊"。拊、抚古通用,故"拊掌"或作"抚掌","抚循"或作"拊循",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后汉书梁竦传引"拊"作"抚"也。"抚世"字古书常见,故他篇皆作"抚"。此"拊"字若不误为"符",则后人亦必改为"抚"矣。凡因讹误而转足考见元本之旧者,多类此。

  (四)管子正世篇云:"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商子更法篇云:"伏牺、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壹言篇云:"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

  (五)汉书高帝纪:'元年,召诸县豪杰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服虔曰:"随轻重制法也。"

  (六)汉书文帝纪:"十三年,除肉刑法。"刑法志载诏云:"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克"与"刻"通,说文云:"克,象屋下刻木之形。"

  (七)"臧"程本作"贼",误。汉书高帝纪李奇注云:"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

  (八)汉书刑法志云:'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说。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循吏黄霸传:'张敞云:"汉家承敝通变,造起律令,即以劝善禁奸。条贯详备,不可复加。"'夫制法之意,若为藩篱沟堑以有防矣(一),择禽兽之尤可数犯者,而加深厚焉。今奸宄虽众,然其原少;君事虽繁,然其守约。知其原少奸易塞,见其守约政易持(二)。塞其原则奸宄绝(三),施其术则远近治。

  (一)楚语云:"为之关钥蕃篱而远备闭之。""堑"当作"堑"。说文云:"堑,坑也。"周礼雍氏:"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郑注:"阱,穿地为堑,所以御禽兽。"

  (二)旧作"治",据下文改。

  (三)盐铁论申韩篇云:"塞乱原而天下治。"大戴礼盛德篇云:"刑罚之所从生有源,不务塞其源而务刑杀之,是为民设陷以贼之也。"

  今一岁断狱,虽以万计(一),然辞讼之辩(二),斗贼之发,乡部之治,狱官之治者(三),其状一也。本皆起民不诚信,而数相欺绐也(四)。舜敕龙以谗说殄行,震惊朕师(五),乃自上古患之矣。故先慎己喉舌(六),以元示民(七)。孔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八)。""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九)。"脉脉规规(一0),常怀奸唯(一一),昧冒前利,不顾廉耻(一二),苟且中(一三),后则榆解奴抵(一四),以致祸变者,比屋是也。

  (一)汉书董仲舒传云:"一岁之狱,以万千数。"盐铁论申韩篇云:"今断狱岁以万计。"

  (二)说文云:",罪人相与讼也。辩,治也。从言在之间。"

  (三)汉书晁错传云:"狱官主断。"铎按:"狱官之治","治"字复上文,疑当作"决"。淮南子时则训:"审决狱",高注:"决,断也。"是其义。

  (四)汉书韩延寿传云:"吏民不忍欺绐","绐"与"诒"同。

  (五)书尧典。

  (六)"喉"旧作"唯"。诗烝民云:"王之喉舌。"铎按:凡从"侯"从"隹"之字,隶书往往讹溷。淮南子兵略训:"疾如鍭矢",今本"鍭"作"锥";方言:"鸡雏,齐、鲁之间谓之子",今本作"秋侯子";墨子非命下篇:"非将勤劳其喉舌",今本作"惟舌",皆以字形相似而误。说见读书杂志卷九。

  (七)"元"当为"玄德"之"玄"。荀子正论篇云:"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俞樾云:'读"元"为"玄"非是。汪又引荀子"上周密则下疑玄矣",如此又读"玄"为"眩",与前说歧异,而义益不通矣。汪所据者元刻本,而汉魏丛书本作"以示小民",今鄂局本从之,文义明白,不必徇元本之讹,曲为之说。'铎按:王氏读书杂志九墨子三引作"以示下民",虽不知所据何本,然知其亦不以作"以元示民"者为是。又荀子正论篇"疑玄",解蔽篇作"疑元",并即"疑眩",是汪说义涉两歧。

  (八)易系辞上传。

  (九)系辞下传。

  (一0)玉篇云:"眽眽,奸人视也。"亦作""汉书东方朔传云:"跂跂脉脉善缘壁",颜师古注:"脉脉,视貌。"庄子秋水篇云:"规规然自失",释文云:"规规,惊视自失貌。"荀子非十二子篇:"莫莫然,瞡瞡然",杨倞注:'"瞡"与"规"同。规规,见小之貌。'按"莫莫"与"脉脉"声亦相近。

  (一一)"唯"当为"诈"。礼记经解云:"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王侍郎云:'"唯"疑"睢","奸睢"犹"恣睢"。'铎按:作"诈"是。

  (一二)襄廿六年左传云:"楚王是故昧于一来",杜注:'"昧"犹"贪冒"。'周语云:"戎、狄冒没轻儳,贪而不让。""昧冒"犹"冒没"也。汉书匈奴传云:"单于咸弃其爱子,昧利不顾。"说苑正谏篇云:"'吴王欲伐荆,舍人少孺子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盐铁论结和篇云:"登得前利,不念后咎。"

  (一三)"中"下脱一字。

  (一四)"榆"盖"偷"之误。解,读为"懈"。"奴抵"字未详。

  非唯细民为然,自封君(一)王侯贵戚豪富,尤多有之。假举骄奢,以作淫侈,高负千万,不肯偿责。小民守门号哭啼呼,曾无怵惕惭怍哀矜之意(二)。苟崇聚酒徒无行之人(三),传空引满(四),啁啾骂詈(五),昼夜鄂鄂,慢游是好(六)。或殴击责主,入(七)于死亡,群盗攻剽,劫人无异(八)。虽会赦赎,不当复得在选辟之科,而州司公府反争取之。且观诸敢妄骄奢而作大责者,必非救饥寒而解困急,振贫穷而行礼义者也,咸以崇骄奢而奉淫湎尔(九)。

  (一)"君"字旧脱。

  (二)崔实政论云:"今官之接民,甚多违理,作使百工,及从民市,辄设计加以诱来之,器成之后,更不与直。老弱冻饿,痛号道路,守阙告哀,终不见省。"孟子云:"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书吕刑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三)史记郦生传云:"吾高阳酒徒也。"淮阴侯传云:"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汉书五行志:'谷永云:"崇聚票轻无谊之人,以为私客。'铎按:郦生"高阳酒徒"之语,在朱建传内。崇、丛古字通。说文:"丛,聚也。"书酒诰:"矧曰其敢崇饮",传:"崇,聚也。"忠贵篇:"崇聚群小",并二字平列。

  (四)汉书叙传云:"赵、李诸侍中,皆引满举白。"孟康曰:"举白,见验饮酒尽不也。""传空"犹"举白"也。铎按:"传空"犹"举白",想当然耳。

  (五)礼记三年问云:"犹有啁之顷焉",释文:"啁,声。""啁啾"与"啁"同。文选长笛赋李善注引苍颉篇:"啾,众声也。"史记魏豹传云:"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

  (六)书皋陶谟云:"惟慢游是好。"又云:"罔昼夜。"按、鄂声相近。幽州人谓""为"鄂",见释名释形体。铎按:洪亮吉云:'潜夫论云:"昼夜鄂鄂",则今文""又作"鄂"也。'(七)"入"旧作"人"。

  (八)史记酷吏传云:"义纵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货殖传云:"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晋书刑法志陈群新律序云:"旧律,盗律有劫略。"

  (九)成二年左传云:"淫湎毁常。"诗荡云:"天不湎尔以酒",释文引韩诗云:"饮酒闭门不出客,曰湎。"

  春秋之义,责知诛率(一)。孝文皇帝至寡动,欲任德(二),然河阳侯陈信坐负六月免国(三)。孝武仁明,周阳侯田彭祖坐当轵侯宅而不与免国(四),黎阳侯邵延坐不出持马,身斩国除(五)。二帝岂乐以钱财之故(六)而伤大臣哉?乃欲绝诈欺之端(七),必国家之(八)法,防祸乱之原(九),以利民也。故一人伏正罪而万家蒙乎福者,圣主行之不疑。永平时(一0),诸侯负责,辄有削绌之罚。此其后皆不敢负民,而世自节俭,辞讼自消矣(一一)。

  (一)王侍郎云:'公羊桓五年:"葬陈桓公",何休注云:"不月者,责臣子也。知君父有疾,当营卫,不谨而失之也。"襄二十五年:"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何休注云:"君子不怨所不知,故与巢得杀之。"是责知也。昭二十六年:"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何休注云:"立王子朝,独举尹氏,出奔幷举召伯、毛伯者,明本在尹氏,当先诛渠率,后治其党。"是诛率也。'继培按:后汉书孔融传云:"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以上,皆应知情。"即"责知"之意。盐铁论疾贪篇云;"春秋刺讥,不及庶人,责其率也。"汉书孙宝传云:"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皆用公羊谊。铎按;王绍兰又补公羊一条,见序(载附录)。

  (二)铎按:邵本"动欲"二字互易,似可从。汉书景帝纪元年诏曰:"孝文皇帝减耆欲",即此所谓"至寡欲"也。又赞云:"专务以德化民",即此所谓"动任德"也。

  (三)"月"旧作"日"。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云:"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夺侯。"铎按:"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云:"孝文三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免。"

  (四)汉书外戚恩泽侯表作"田祖坐当归轵侯宅,不与,免",此脱"归"字。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亦作彭祖。轵侯作章侯,误。表无"章侯"。轵者,薄昭所封国也。铎按:汉表脱"彭"字。

  (五)"除"旧空,据程本。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作犁侯,汉书功臣表作黎侯,并无"阳字",此盖与"周阳"相涉而误。"邵",史、汉并作"召"。汉书颜师古注云:"时发马给军,匿而不出也。"按武帝纪:"元狩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食货志云:"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着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吏,以差出牡马。""持马"盖"特马"之误,"特马"即"牡马"。周礼校人:"凡马,特居四之一。"郑司农云:"四之一者,三牝一牡。"铎按:"持马"两表并误。

  (六)庄子徐鬼篇云:"钱财不积,则贪者忧。"

  (七)汉书王尊传云:"绝诈欺之路。"

  (八)"之"字旧脱。

  (九)汉书金日磾传云:"乱国大纲,开祸乱原。"春秋繁露度制篇云:"凡百乱之源,皆出嫌疑纤微,以渐寖稍长至于大。圣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绝其纤者,不得嫌,以蚤防之。圣人之道众,堤防之类也。"

  (一0)永平,后汉明帝纪元。

  (一一)史记平津侯传后载王元后诏云:"俭化俗民,则尊卑之序得,而骨肉之恩亲,争讼之原息。"汉书楚元王传刘向封事云:"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消"与"销"同。

  今诸侯贵戚,或曰(一)敕民(二)慎行,德义无违,制节谨度(三),未尝负责,身絜规避(四),志厉青云(五)。或既欺负百姓,上书封租,愿且偿责(六),此乃残掠官民(七),而还依县官也(八),其诬罔慢易(九),罪莫大焉(一0)。

  (一)"曰"字误。铎按:"曰"盖"有"之误。或、有古同声,故连用。

  (二)王先生云:'"民"疑"己"之误。'铎按:疑当作"敕身"。

  (三)孝经。

  (四)王先生云:'"规避"当作"圭璧"。'继培按:后汉书冯衍传衍说鲍永云:"圭璧其行。"

  (五)淮南子泛论训文。

  (六)后汉书孝明八王传云:"梁节王畅少骄贵,颇不尊法度。梁相举奏畅不道。畅惭惧,上疏辞谢,不敢复有所横费,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阳、谷孰、虞、蒙、宁陵五县。"此类是也。

  (七)"掠"与"略"同,注见下。

  (八)"依"读为"薆",蔽也。史记绛侯世家索隐云:"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家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官也。"铎按:说文:"依,倚也。"广雅释诂三:"依,恃也。""还依县官"者,言反倚恃天子之宠以自保。后汉书孝明八王传梁节王畅传云:'畅上疏辞谢,乞裁食五县(全文见上注引)。诏报曰:"朕惟王至亲之属,傅相不良,不能防邪,至令有司纷纷有言。今王深思悔过,朕恻然伤之。王其强食自爱!"畅固让,章数上,卒不许。'盖天子不许封租,则官民为之杜口,而王侯之负债自若也。故曰"其诬罔慢易,罪莫大焉"。汪读"依"为"薆",未得其恉。

  (九)"罔"程本作"国",误。"诬罔"亦汉时律令文,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乐通侯栾大坐诬罔"是也。说文云:"嫚,侮易也。"经典通作"慢",大戴礼子张问入官篇云:"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铎按:说文:",轻也。"苍颉篇:",慢也。"书传通以"易"为之。诬罔、慢易并二字平列。

  (一0)昭五年左传:'昭子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罪莫大焉。"'孝经曰:"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今欲变巧伪以崇美化,息辞讼以闲官事者,莫若表显有行(一),痛诛无状(二),导文、武之法,明诡诈之信(三)。

  (一)白虎通辟雍篇云:"显有能,褒有行。"

  (二)晏子春秋谏下云:"痛诛其罪。"

  (三)"信"疑"罚"。

  今侯王贵戚不得浸广(一),奸宄遂多。岂谓每有争斗辞讼,妇女必致此乎?亦以传见。凡诸祸根不早断绝(二),则或转而滋蔓,(三)人(四)若斯邪(五)。是故原官察之所以务念(六),臣主之所以忧劳者(七),其本皆乡亭之所治者,大半诈欺之所生也(八)。故曰:知其原少则奸易塞也,见其守约则政易持也(九)。

  (一)下有脱文。铎按:"得"读为"德"。"浸广"与"遂多"对,即有脱文,亦当在"浸广"上。

  (二)韩非子初见秦篇云:"削迹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汉书匈奴传:'陈饶曰:"椎破故印,以绝祸根。"'(三)隐元年左传云:"无使滋蔓。"

  (四)疑"必"。铎按:疑"令"。

  (五)疑"也"。铎按:"邪"犹"耳"。

  (六)昭六年左传云:"明察之官。"铎按:"念"当作"急"。"急"本作"",故讹。

  (七)越语:'范蠡曰:"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八)汉书刑法志云:"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杰务私,奸不辄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服虔曰:"乡亭之狱曰豻。"

  (九)"奸宄遂多"至此,当在篇末,盖总结一篇之意。铎按:"奸宄遂多",下接"或妇人之行",文义自顺。错简乃自"岂谓"至"易持也"一段。

  或妇人之行,贵令鲜絜(一),今以(二)适矣,无颜复入甲门(三),县官原之(四),故令使留所既入家。必未昭乱之本原(五),不惟贞絜所生者之言也(六)。贞女不二心以数变(七),故有匪石之诗(八);不枉行以遗忧(九),故美归宁之志(一0)。一许不改,盖所以长贞絜而宁父兄也。其不循此而二三其德者(一一),此本无廉耻之家,不贞专之所也(一二)。若然之人,又何丑?(一三)轻薄父兄,淫僻妇女(一四),不惟义理,苟疏一德,借本治生(一五),逃亡抵中(一六),乎(一七)以致于刳腹芟颈灭宗之祸者(一八),何所无之?

  (一)诗采苹郑笺云:"妇人之行,尚柔顺,自洁清。""鲜絜"犹言"洁清"。荀子宥坐篇:'"孔子曰:"夫水,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二)"以"、"已"同。

  (三)"适"下当有"乙"字。古人称人以甲乙。韩非子用人篇云:"罪生甲,祸归乙。"此其例也。周礼司剌疏云:"甲乙者,兴喻之义。"铎按:日知录二十三有"假名甲乙"条,说颇备。

  (四)周礼司厉疏云:"汉时名官为县官,非谓州县也。"

  (五)"乱"上当有"治"字,说见述赦篇。铎按:"必"当依述赦篇作"此"。

  (六)诗南有乔木郑笺云:"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亦由贞絜使之然。"蝃蝀笺云:"淫奔之女,大无贞絜之信。"

  (七)史记田单传论:'王蠋曰:"贞女不更二夫。"'成三年左传云:"无有二心。"

  (八)柏舟。铎按:邶风柏舟。

  (九)诗斯干云:"无父母诒罹",毛传:"罹,忧也。"郑笺云:"无遗父母之忧。"史记韩安国传:'帝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一0)诗葛覃云:"归宁父母",毛传:"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草虫笺云:"君子待己以礼,庶自此可以宁父母。"

  (一一)诗氓。

  (一二)诗关雎:"窈窕淑女",毛传:"幽闲贞专之善女。"文选颜延年秋胡诗李善注引薛君韩诗章句曰:"窈窕,贞专貌。"列女传宋鲍女宗云:"妇人以专一为贞。"梁寡高行传颂云:"贞专精纯。"史记秦始皇纪会稽刻石云:"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一三)方言云:",恨也。"""与""同。

  (一四)礼记经解云:"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列女传周主忠妾传颂云:"主妻淫僻。"

  (一五)史记货殖传云:"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一六)史记孟尝君传:'冯驩云:"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周礼朝士:"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郑注:"属责,转责使人归之,而本主死亡,归受之数相抵冒者也。""抵中"之"抵",义与"抵负"、"抵冒"同。

  (一七)"乎"当作"卒",属下读。乎、卒字形相近,仪礼士冠礼:"啐醴",郑注:'"啐"古文为"呼"。'此其比也。

  (一八)吕氏春秋顺说篇云:"刈人之颈,刳人之腹"。"芟"当作"艾","艾"与"刈"通。铎按:"芟"当作"殳"。释名:"殳,殊也。"昭廿三年左传释文引说文:"殊,一曰:断也。""殳颈"犹"断颈"耳。

  先王因人情喜怒之所不能已者,则为之立礼制而崇德让(一);人所可已者,则为之设法禁而明赏罚(二)。今市卖勿相欺,婚姻无相诈,非人情之不可能者也。是故不若立义顺法,遏绝其原(三)。初虽惭于一人,然其终也,长利于万世(四)。小惩而大戒(五),此所以全小而济顽凶也(六)。

  (一)旧脱"不"字。盐铁论散不足篇云:"宫室舆马,衣服器械,丧祭饮食,声色玩好,人情之所不能已也。故圣人为之制度以防之。"礼记坊记云:"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二)韩非子五蠹篇云:"明其法禁,必其赏罚。"

  (三)书吕刑云:"遏绝苗民。"管子正法篇云:"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

  (四)周语云:"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韩非子难一:'文公曰:"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五)易系辞下传。"戒"王本作"诫"。

  (六)"小"下当脱"人"字。易曰:"此小人之福也。"

  夫立法之大要(一),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二)。诸一女许数家,虽生十子,更百赦(三),勿令得蒙一还私家,则此奸绝矣。不则髡其夫妻,徙千里外剧县(四),乃可以毒其(五)心而绝其后(六),奸乱绝则太平兴矣(七)。

  (一)汉书陈万年传颜师古注:"大要,大归也。"

  (二)昭卅一年左传云:"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

  (三)铎按:汉书朱博传:"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诏决事,更三赦。"师古注:"又经三赦也。"更、经一声之转。

  (四)汉时有剧县、平县之目,见后汉书安帝纪永初元年。

  (五)"其"旧作"者",据何本改。

  (六)说苑政理篇云:"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

  (七)史记秦始皇纪云:"欲以兴太平。"汉书路温舒传云:"太平之风,可兴于世。"

  又贞絜寡妇,或男女备具,财货富饶(一),欲守一醮之礼(二),成同穴之义(三),执节坚固(四),齐怀必死(五),终无更许之虑(六)。遭值不仁世叔(七),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八),或贪其财贿(九),或私其儿子,则强中欺嫁(一0),处(一一)迫胁遣送,人(一二)有自缢房中,饮药车上(一三),绝命丧躯,孤捐童孩。此犹迫胁人命自杀也(一四)。

  (一)汉书地理志云:"民以富饶。"

  (二)礼记郊特牲云:"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郑注:'齐,谓共牢而食,同尊卑也。"齐"或为"醮"。'列女传蔡人之妻曰:"适人之道,一与之醮,终身不改"。宋鲍女宗云:"妇人一醮不改。"陈寡孝妇传颂同。

  (三)诗大车云:"死则同穴。"

  (四)列女传齐孝孟姬颂云:"孟姬好礼,执节甚公。"汉书贾捐之传云:"守道坚固,执义不回。"

  (五)列女传节义传序云:"惟若节义,必死无二。"召南申女传云:"守节持义,必死不往。"

  (六)列女传息君夫人云:"人生要一死而已,终不以身更贰醮。"

  (七)尔雅释亲云:"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

  (八)汉书陈平传云:"平贫,乃假贷币以聘。""聘"与"娉"同。

  (九)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云:"齐之寡妇无子,不嫁,事姑谨敬。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令母嫁妇。妇益不肯。"正此类也。诗氓云:"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毛传:"贿,财;迁,徙也。"郑笺:"径以女车来迎我,我以所有财迁徙就女也。"贪其财贿,夺之使不得迁矣。

  (一0)桓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谷梁传云:"为之中者归之也。"范宁注:"中,谓关与婚事。"

  (一一)铎按:"处"疑当作"遽"。

  (一二)铎按:"人"即"妇人",故下文或言"人",或言"妇人"。

  (一三)庄卅二年公羊传云:"季子和药而饮之。"

  (一四)"命"当为"令"。汉书景十三王传云:"河间王元迫胁凡七人,令自杀。"又云:"赵王元迫胁自杀者,凡十六人。"

  或后夫多设人客,威力胁载,守将抱执(一),连日乃缓,与强掠人为妻无异(二)。妇人软弱(三),猥为众强所扶与执迫(四),幽阨连日,后虽欲复修本志,婴绢(五)吞药(六)。

  (一)说文云:",扶也。""将"即""字。汉书外戚传孝景王皇后传云:"女逃匿,扶将出拜。"后汉书列女阴瑜妻传云:"扶抱载之。"

  (二)史记陈丞相世家云:"曾孙何坐略人妻。""掠"与"略"同。方言云:"略,强取也。"

  (三)广韵云:'Q,柔也。"软"俗。'史记货殖传云:"妻子软弱。"按Q、软盖""之别体。说文云:",弱也。"汉书王尊传又作"耎弱"。

  (四)铎按:"与"疑"舁",说文:"舁,共举也。"

  (五)汉书司马迁传云:"婴金铁受辱",颜师古注:"婴,绕也。"史记秦始皇纪后班固论云:"素车婴组。""婴绢"犹"婴组",即上云"自缢"也。

  (六)下有脱文。何本增"晚矣"二字,大误。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