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
1.国外相关研究
国际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建立了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套标准体系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定,其中遗产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国际上最基本和普遍的认识;1972年诞生的《世界遗产公约》是当今国际社会有关遗产问题影响最大的一个法律文件,公约中所确立的遗产价值判定的6条标准,已被国际上广为认可;鉴于《世界遗产公约》产生后,国际遗产价值理论仍不断完善,新的理论和视野下对遗产价值的评定较过去更为全面和完整。从管理角度来看,遗产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包括当地社区、政府、企业、旅游者和其他一些相关人员。Aworth,G.J.??(1990)探讨了遗产地和居民的关系,认为居民能够增强遗产地的活力和吸引力。Wager,Jonathan??(1995)强调政府在遗址开发利用中的作用,认为政府是遗产的规划者、管理者和营销者。Teo,Peg gy??(1997)研究了遗址开发的企业行为,发现企业建设的人造景观很难被当地居民和游客认同,一旦遗址遭到破坏,企业往往成为被批评的对象。人们认识到要实现遗址的最优化经营管理,必须加强不同利益主体的合作。Christina Nas??(2005)探讨了不同利益主体合作的必要性与合作途径,提出了成功合作的标准。
2.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较为系统研究大遗址价值体系的并不多见,已有的价值研究也是针对某一遗址或遗产而进行的实证研究,价值研究也着重于“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描述,没有较为建立完整的科学评价体系。李海燕硕士论文“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也是研究遗址本体客观价值,还没有就遗址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展开相关研究。
国内对大遗址或遗产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如:郭旃(2002)认为:遗产旅游中必须注重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反对将“把门权”、“保护权”与“管理权”分开,并提出创新机制的思想。徐嵩龄《中国经济制度转型期文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陕西发展文物旅游业为案例进行了政策研究,分析了陕西文物管理改革政策中值得肯定和值得商榷的方面,并对中国文物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王兴斌在分析国外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四权分离与制衡”的管理模式。张昕竹等《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建议取消地方政府对遗产地的直接管理,使文物单位变成一个小级别的行政单位,把资源保护的职能内在化,将资源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一体化。庞爱卿??等提出应把激励机制引入遗产管理,在“签订长期合同”的条件下,把遗址资源经营权转让给企业。苟自钧认为,遗产管理应实行政企分开,走专业化的管理经营之路。郑玉歆、张晓、郑易生??强调,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非经济价值,他们从遗产产权的法律基础,从管理模式,从“产权转移”导致的遗产破坏,多角度地对“产权转移派”提出批评,并以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作为他们推崇的遗产管理模式。
3.发展趋势
从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来看,国外研究的切入点在于相关利益者的行为研究,分析不同相关利益者的行为,探讨不同利益主体的活动对遗产地保护和开发带来的影响。他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上,认为只有处理好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各相关主体的关系,才可以管理和经营好遗产地。
国内研究实际处于一种探索和争论阶段,从研究和争论的焦点来看,最终可以归结为“产权的划分和转移”问题。即遗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能否分离,从而形成主张移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国家公园”论和主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二权分离”论之间的针锋相对。
国内相关研究正从遗产的价值研究转向遗产地开发研究;从遗产地开发营销研究转向遗产地问题解决研究;从遗产地本身研究转向遗产地管理体制研究,并形成热点;从遗产地管理的实际问题研究转向遗产地管理的理论讨论,开始有人讨论遗产经济学、遗产管理学的学科建设。
4.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为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以及保什么,如何保的问题。不同观点的实质,代表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同一对象看问题的不同角度,观点的冲突反映出利益与价值观的冲突。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两个维度,二者彼此交织,产生出当前比较混乱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理论界从价值论层面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结构并不普及,谈及历史遗产的价值,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科学价值、历史教育价值、历史美学价值等客观性本体价值,基本回避了从人本角度,文化角度以及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对遗产价值取向的研究,缺乏对遗产不同价值之间的关系探讨,从而导致价值研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遗址的社会价值随不同利益及其时间动态发展而变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取向与其有很密切的关联性。正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和正确认识,使得管理体制在面对市场经济浪涛带来的各种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对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大遗址,在管理目标上错位、方法上落后、机制上停滞,管理失效、遗址破坏严重。在大遗址保护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建设性破坏”和“三化”现象,使许多大遗址“脱胎换骨”成为“四不象”和假古董,这些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大遗址历史遗产的价值,带来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
大遗址属于特殊性的公共文化资源,决定了大遗址事业管理的特殊性,传统的组织理论与管理理论将无法完全适应现阶段大遗址的管理要求。研究试图从大遗址的价值取向研究出发,探讨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大遗址管理体制变革取向的关联关系,从而为大遗址管理体制改革的指明方向,为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行为,增强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大遗址资源的合力提供决策依据。
陕西大遗址具有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种类全、等级高的特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较为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遗址由于遗址性质、价值、区位、环境的不同,隶属关系的不同,利用程度的不同,在管理体制上产生不同的差别,甚至体制上的不同。因此,以陕西省大遗址管理经营中的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的关联性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其研究成果不仅对陕西大遗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全国大遗址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0.2.2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
(1)大遗址价值要素构成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研究大遗址价值的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明确大遗址物质构成要素与非物质构成要素的关系,特别是物质构成要素在大遗址价值构成的地位与作用,建立科学、客观的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建立关系模型,体现动态特征。
(2)大遗址价值取向规律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大遗址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探讨大遗址的考古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公益性休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与其他价值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特点,为建立大遗址动态化管理体制创造条件。
(3)不同利益主体对大遗址管理经营价值取向及其对大遗址综合价值的影响研究分析
通过对现有参与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研究,分析不同利益主体参与大遗址保护的动机与目的,客观评价各利益主体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作用,从而为管理机制研究和改革目标的制定做好准备。
(4)在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管理经营体制的特质研究
分析在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管理经营机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所具有的特质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管理形式。
(5)价值取向和大遗址管理体制变革的互动性关系研究
分析价值取向和大遗址管理体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大遗址管理体制随着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构建大遗址管理经营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关系性动态模型。
(6)我国大遗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管理基本模式
在对陕西省大遗址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关联性动态模型对陕西大遗址管理体制进行评估分析,明确陕西省和我国大遗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针对不同价值取向利益主体,提出相应的管理基本模式。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大遗址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与管理基本模式
对于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如何改革,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并且存在“产权转移派”与“国家公园派”的激烈争论,之所以出现改革的不同意见,是因为大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不同,即文化遗产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不同。本课题探讨大遗址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之间的关联性,试图寻找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之间关系的规律性,从而为大遗址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基本依据。
(2)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具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选择
通过寻找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之间关联的规律性,确定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合理的管理机构组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目前条件下我国大遗址管理和经营找到一种合理的模式,解决目前大遗址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破坏行为。
3.难点分析
(1)大遗址价值要素构成与评价体系研究
大遗址价值研究人们比较熟悉地是它的客观性本体价值,而从人本角度,文化角度以及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对遗产价值取向的研究还比较陌生,更缺乏对大遗址不同价值之间的关系探讨与研究。因此,其社会经济价值研究和综合价值与单个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是难点。
(2)大遗址价值取向规律研究
研究大遗址的考古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公益性休闲价值、旅游开发价值与其他经济价值在时间序列上,不同历史阶段追求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大遗址管理和经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大遗址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地域特点的。陕西以及我国大遗址价值现阶段以及将来发展呈现何种趋势,是研究的难点。
(3)在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管理经营体制的特质研究
在不同价值取向下,大遗址管理经营机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外在的表现形式――管理形式是研究的难点。例如大遗址管理经营以公益性休闲价值为取向时,管理体制所呈现的特点和外在形式是什么;当大遗址管理经营以经济价值取向时,管理体制所呈现的特点和外在形式又是什么?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把大遗址管理体制和外在表现形式划分成若干类型,界定每个类型的性质,探讨每个类型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制度。
(4)价值取向和大遗址管理体制变革的互动性关系研究
分析价值取向和大遗址管理体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大遗址管理体制随着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的研究是难点。首先是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随着这种价值取向的演变,大遗址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互动关系,找到这种关系的规律性,对探讨大遗址管理体制有重要作用。其次是地域空间上的变化,由于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价值取向也不相同,随着这种价值取向的变迁,管理体制也存在变化现象,研究管理体制在不同地域上的变化,从而找出大遗址管理体制的空间变化规律。
(5)构建我国大遗址管理经营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关联性动态模型
建立管理经营价值取向与管理体制对应关系的模型是研究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的价值取向,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关系模型,为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经营决策者提供服务。在模型中不仅可以反映不同时期的大遗址保护与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还可以反映出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制及其管理模式。模型对我国大遗址保护和管理经营的价值取向变化进行预测,从而给出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