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遗址文化产品形式比较单调,不能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雷同严重
近年来,遗址主题公园建设存在盲目行为,许多遗址公园的主题、表现形式都大同小异,难以给观众和消费者带来新鲜感。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和陈列内容也千篇一律,有观众感叹:看过一个博物馆,就不愿再看第二个博物馆了。遗址和文物复仿制纪念品的开发也缺乏新意和特色,几乎在一个遗址旅游景区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纪念品,缺乏特色和新意制约了纪念品的创收。
2.产品协同性差
人们对遗址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到现场的参观,要全面深刻的获得遗址文化的内涵,还必须借助于考古书籍、图片、期刊、影视、网络产品等多种方式,但是目前这些产品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不能和主导产品配套,来共同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这些产品存在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9.2.2 部门间发展不协调
遗址文化产业部门比例不合理,没有形成一个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产业网,致使产业稳定性不强,综合效益较差。
2002年西安遗址文化产业中参观游览、文化商品和其他经营收入的比值为1:5.14:0.72,这说明以遗址文化内涵为依托的日用品、文具、健身器材、传统服装生产部门发展较慢,以古景观、古场景、古活动的模拟为内容的娱乐经营企业比例偏低。
部门发展速度也极不协调,文化商品增长比例较快,其他娱乐和相关产品增长较慢,1998年其他经营产值占18.06%,而到2002年其他经营产值仅占10.49%,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幅度下降。
遗址文化产业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是符合不平衡发展原理的,但差距的不断扩大,部门发展过度倾斜,必然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协调,也因此造成结构失衡,降低了遗址文化产业的稳定性和聚合质量。
9.2.3 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
目前遗址文化产业的经营处于一种分散状态。主要表现在:专门从事遗址展示策划、组织的公司还比较少,一般是由综合性的旅行社来完成;文物的复制、仿制品生产仍然受到多种限制,生产的数量有限,遗址纪念品、陈列品,也多数归于轻工业行列;遗址和文物考古书籍的出版,除文物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外,几乎所有的综合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都出版遗址和文物考古书籍,显然遗址相关书刊的出版还没有完全从其他出版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专门的遗址出版行业。
从事文物收藏品、复仿制品、工艺品生产公司大多数是小型公司,这些小公司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经营资产有限,市场开拓能力不足。许多事业、企业挂靠经营,不能按规范操作,造成市场混乱现象。
9.2.4 产业内部关联度差
产业的高效率运转,要求产业部门之间有很高的关联度和协调性,以便有效地促进产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顺利进行,从而使遗址文化产业的供给和需求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
由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各行业的关联度系数绝对值较低,说明遗址文化产业中各行业的关联性不高。参观游览主导行业的前向、后向、旁侧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核心产品、副产品、服务产品不能配套开发,遗址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开发诸环节没有形成一体化,这严重制约了遗址文化产业综合效益的实现。
9.2.5 结构演化升级缓慢
遗址文化产业结构演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各行业在增长过程中的波动较大,比例结构变化不明显,遗址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缓慢。
由于遗址管理体制改革效果不明显,制约了遗址文化产业发展,在调整和优化上弹性较小,结构转换缓慢,使遗址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结构转换效果也不显著,遗址文化产业相关层,如传统服装、玩具、器材部门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仍然比较薄弱,无力开拓市场,难以与遗址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