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五年(1632),礼部郎中马懋才道经延安等地后,在其给明廷的《备陈灾变疏》中说:“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以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且曰:‘死于饥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苦为盗而死,犹得为饱死鬼也。’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则弃之子已无,而又有弃之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更无影无踪。后见门外之,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而食人之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矣。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这里马懋才不仅表述了明末天灾造成人吃人的惨烈状况,而且说明李自成等大批农民最初起义的原因。
(摘自《延绥镇志》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