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经济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政府不直接插手经营企业,因此,整个国民经济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层次。而与此相对应,在微观经济层次,企业要自主经营;在宏观经济层次,政府要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城市经济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来说属宏观经济范畴。因此,城市政府与其他政府一样,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进行市政建设和维护秩序,为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温州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所谓温州模式,绝不是政府经营城市的模式,而是民本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主要靠政府办经济和经营企业,而是主要靠广大市民自我创业办经济。概括起来这一模式就是:市场配置资源、民众创造财富、企业自主经营、政府搞好服务。其中,政府搞好服务的资金来源是税收,而不是经营所得。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政府搞好服务——企业增加赢利——向政府多缴税收——政府更好地服务——企业更加赢利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城市经济是人本经济
所谓人本经济,不仅仅是指在经济的发展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使经济的发展同人的发展相结合,人与自然相协调,而且还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所谓文化建设,就一个城市来说,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的价值取向、市容市貌、主要的传统风俗、名牌产品、建筑风格,等等。目前,在有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只注重经济开发,不注重人的精神面貌建设,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文物的保护、建筑风格的保护,因此出现了马路修得再多再宽,但交通却越来越拥挤;一个个的楼房建得又高又大,但整体看来千篇一律;街道打扮得花花绿绿,但市民的恶习不改,广告招牌庸俗不堪;旅游经济热火朝天,但坑蒙拐骗令人提心吊胆等等。所有这些情况都清楚地说明,一个城市如果只抓工程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只重视财力物力的增加,忽视人的发展和良好道德风尚的树立,其结果很可能是工程建设上去了,城市风气搞坏了。从长远看,经济也难以持久地发展。实际上,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特色经济,就没有特色文化;没有特色文化,也就没有特色经济。
(三)城市经济是开放经济
历史上的城市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从政治和军事上来说,要修城墙、修护城河,防止外来入侵。但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则要打开城门、建立市场、内外开放,使“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城市已经成为跨区域、跨国界的人流、物流、能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中心,具有沟通城乡和国内外经济联系的功能,其功能能级、市场规模和开放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之举。
(四)城市经济是辐射经济
城市一般都是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城市经济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这就叫城市经济的辐射性。实际上,城市经济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如果二者相互脱节,甚至相互排斥,城市经济就难以发挥优势,地区经济也难以协调发展。
(五)城市经济是名牌经济
一个城市必须有自己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名牌文化。这是一个城市的实力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辐射力之所在,吸引力之所在。否则,就谈不上特色经济,谈不上发挥优势,谈不上生命力和影响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搞“政绩工程”,却没有任何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文化,这个城市的前途就值得忧虑。远如青岛市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十大名牌企业、五大名牌产品;近像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就得益于品牌效益和名牌产品。这些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不但托起了城市的经济,也树立了城市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市政建设,从而形成了一个城市特色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的加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增强——特色经济更加发展的良性循环。
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加明显地呈现出三大特征:
1.具有功能齐备的现代设施,使城市要素空间分布的聚集性显著增强。现代城市已成为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区域,并在一定地域内成为经济中心及经济增长极和政府调控经济活动的枢纽点。我国经济呈现出板块经济和带型经济发展态势,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和沿长江、哈长沈、沿京广铁路、济青烟威、绵德成渝、长株谭、海峡两岸七大城市带,高度聚集了生产要素,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体,发挥着经济中心和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2.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使经济活动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交通一直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我国三大城市群,处于沿海、沿江地区,各城市间公运、铁运、水运、空运能力都很强,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输支撑,显示出三大经济区的强大优势。七大城市带也是以交通为先导,以人口、资金的快速聚集为要素,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全国而言,高速公路网络覆盖地区的GDP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70%。目前,我国许多中心城市都把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作为重点,通过大力兴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深水港等对外交通设施,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步伐,提升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实现生产要素快速便捷的流通,加强了城市的聚集扩散和吸纳辐射功能,成为经济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中转站和桥头堡,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3.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使投入产出的效益更加趋好。集约经济是城市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节约经济和效率经济,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和合作,经济规模的合理化,发达的基础设施与先进管理服务,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据统计,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32个特大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0.43%,却集中了全国40%以上的城镇人口、2/3的地区生产总值、3/4的工业总产值。目前,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地区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都集中在城市,这就是城市经济的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
从发展方向看,当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综合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
一是综合化。这种发展方向在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国际性的大都市,大都不只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游乐中心。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比重为5.8:51.9:42.3,珠江三角洲为5.6:49.3:45.1,环渤海地区为4.0:42.3:53.7。这说明三大经济区域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的多样性、综合性显示了城市的竞争力。32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集中了全国重要的工业、商业、金融和外资机构,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专业化。由于国际经济分工日益细密,不少城市,尤其是新兴城市,在其城市经济的发展定位时,强化的是自身的优势产业,目的是建立自己的“专业化”特色和优势,从而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城市经济资源,通过建立有特色的城市经济,确保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港口、商贸、科技、旅游及能源等特色城市,如大连、青岛、海口等。
我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能源重化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城市经济远落后于能源经济,还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充分认识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征和方向,对于确立我市经济的发展概念,推动我市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