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主体共分三篇,即历史篇、创业篇、改革篇。各篇所录片段均有概述,通过概述可以了解各方面的主要内容。为提升本书的资料性,后附《榆林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榆林的中国之最》、《榆林历史名人录》、《榆林籍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榆林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二、全书记事的空间范围,主要以现榆林市行政地域为界限,古代部分记事略有越出现榆林市行政区范围,凡在这个地域及古代大体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发生的事,不论历史曾属何地,均予选录。
三、时间范围,历史篇的上限,从涉及榆林的上古开始,下限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创业篇上限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下限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改革篇上限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下限至2005年前。
四、所选录的名人,包括古今中外。界定标准,依国际通行理解,包括有杰出贡献、地位重要以及社会知名度较高三个方面。一律采取以人记事的方法,记述名人对榆林历史文化、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等的观察、评述。现代名人以市外、省外为主,在市内工作的一般不选录,凡收入的均系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或到其他省(区)担任重要职务之后的记事或评论。
五、编排方法,按事物分类,同类事物编在一起,时间上由古到今,由远及近。同年代的,一般按月份先后排列。
六、注释,主要对人物或事件背景作必要介绍和简要的说明,同一人、同一事,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释。重复出现的不再注释。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律不加小传。
七、本书凡涉及古今地名,均以现名称为主,用历史名称的均以括号标明现名或在注释中予以说明。在一节中,第一次出现的地名、名称等均用全称,如榆林市、榆林市人民政府;之后用简称,如市、市政府等等,依次类推。
八、本书一般用公元纪年,用历史朝代年号时均在括号内标明公元纪年。
九、本书按国家出版局所规定的行文规则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