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冬寒,迎接春暖,自古是岁时习俗的重要命题。《后汉书·礼仪中》载,季冬之月“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就是著名的例证。在冬季的第三个月份,以土塑牛,立在城外东北方,表示“送大寒”。这风俗,后来演变为立春之日鞭打春牛的习俗。寒冬腊月,除了土牛送大寒之外,古人还在门户上作文章,杀鸡祭祀门户。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时俗风尚,录下许多风俗史料。“风俗”一词即源自该书。《风俗通义·祀典》载:
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稈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也。
《青史子》书说:“鸡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
太史丞邓平说:“腊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土气也,用其日杀鸡以谢刑德,雄著门,雌著户,以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也。”
以上引文,三条材料各言其说。第一条为东汉时民间的说法。雄鸡啼晨,大门黄昏关闭早晨开启,以时间方面的相似点作为中介,说明“门户用鸡”。第二条引《青史子》,将鸡归为“东方之牲”,也同雄鸡司晨相关;旧岁的终了,新岁的开始,在于太阳东升,“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第三条,录汉代邓平之语。古人以暑为阳,寒为阴。大寒之时,人们不希望阴气过于旺盛,所以先择属戌的日子举行腊祭仪式。地支十二,戌属土。在腊月的戌日杀鸡,意在送走刑杀之气,迎接将至的春气。因为,十二地支中酉属金,金主刑杀,而鸡为酉的属相。古人相信,在这特定的日子里,杀雄鸡悬于大门,杀雌鸡悬于房门,可以“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求得来年风调雨顺。杀鸡悬于门户的风俗,因阴阳五行说的掺入,益显得色彩神秘,并形成不尽相同的解释。但是,归根结底,这一风俗所体现的,是漫长冬日里对于春天的热望。对此,《太平御览》卷二九引裴玄《新语》,讲得较为直白:
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副之,俗说以厌疠气。玄以问河南任君,任君曰:“是月也,土气升,草木萌动,羊吃百草,鸡啄五谷,杀之以助生气也。”
不仅杀鸡还杀羊,羊头也高挂在门上。为的啥?只因大地复苏,草木将萌爱。杀一只吃草的羊,再杀一只啄谷的鸡,人们希望以此表示对自然界的一种干预,以此象征对于春天生发之气的扶助,说得再直白一点:帮助春的气息壮大起来,尽快挤掉冬寒。
作为一种风俗,东汉时磔鸡祭门的时间是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传至魏晋,这项岁时活动逐渐融入年俗,《晋书·礼志上》:
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岁旦即新年第一天。新年伊始,门上悬苇索、桃人,还要杀鸡祭门禳恶气。《南齐书·魏虏传》记北方民俗:“蜡日逐除,岁尽,城门磔雄鸡,苇索桃梗,如汉仪。”这反映了风俗的传播。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言及新年时磔鸡祭门的古俗,并解说它的含义:
古者,正旦磔鸡祭门户,以辟邪鬼。盖鸡乃阳精,雄者阳之体,头者阳之会,东门者阳之方。以纯阳胜纯阴之义也。
鸡啼黎明,使古人感到它是同东升的旭日相关联的动物,因而视它为太阳鸟,为阳精之禽,如《太平御览》引《春秋说解》:“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人们说,鬼魅昼伏夜出,害怕太阳,害怕光明,是阴邪之物。故而,古人在新年第一天,“磔鸡祭门户,以辟邪鬼”,相信此举可使新一年避开恶气邪鬼的搅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