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兔与马有时被一同用来比喻速度,说明运行状况。这是由于兔与马有共同特点:善奔跑,人们容易由兔联想到马,由马联想到兔,并由此产生速达的愿望。也由于以兔名马、以兔喻马的习惯根深蒂固。
《战国策》卷一载:秦国兴兵向周王索要九鼎,颜率到齐国请来救兵,秦军罢兵,而齐国要周履行诺言,将九鼎给齐。颜率又去见齐王,陈述九鼎运往齐国的困难:“夫鼎者,非效?壶酱?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鸟飞,兔兴马逝,?然止于齐者。”
《淮南子?说林训》说:“人莫不奋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风。”在当时,人们熟悉的速度最快的动物就是兔、犬和马了,将三者并列,或者将兔与马并列来谈速度,是常有的事。
兔和马又都被古人用来比喻时间的飞快流逝。用兔的高速奔跑来比喻时间的例子如宋代刘辰翁《踏莎行?九日牛山作》: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词中说时光像疾速跑去、倏忽而逝的兔。作者登上山峰,感怀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西风残照,满目萧然,欲携酒一醉却又难觅宜人的环境、气氛和心境。
用快马比喻时间的例子如《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像白色的马在一条狭窄的缝隙前飞奔而过。
古人用兔和马来比喻时间,是因为兔和马为人们习见的善跑的动物。兔比马的速度快得多,当时又是野生,跑去便不再返回,更有着时间一去不回的特点。
在这类比喻中,兔和马已经不是用来比喻具体的高速运动的物体,而是比喻无形的对象。兔与高速度的关系,开始于人们的直觉和联想,后来又由人们的抽象思维而增添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