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道教也在汉代发展起来,从此,中国的崇蛇意识和崇蛇习俗,民众的敬蛇、尊蛇和畏蛇、厌蛇的心理,都增添了新的内容。
佛教来自印度,而印度有崇蛇的传统。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自然会吸收本国大量的原始宗教内容,其中也包括崇蛇传统和畏蛇风俗。
这样,蛇虽然不再是图腾,却借助宗教的翅膀,继续在空中飞翔。
(一)印度传统文化的蛇崇拜内容
佛教中与蛇相关的内容有很多来自印度古代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讨论佛教中的蛇之前,有必要先来看一看印度传统文化中的蛇崇拜内容。
1.从印度的蛇节和弄蛇谈起
印度人尊崇眼镜蛇,这种风习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雪拉拉村表现得特别充分,这里的蛇节比其他地方更为隆重。
在节日前夕,这里的村民们分头准备。男人们到野外去捕捉节日要用的眼镜蛇,捉到之后就盛放在容器里,带回家中供养。女人们要禁食、祈祷、打扫房间。当节日来临,村民们都要在拂晓时沐浴,干干净净欢度盛大的节日。日出东方,男人们捧着盛放眼镜蛇的坛坛罐罐前往会场,女人们佩戴心爱的金银饰物,约女伴同赴盛会。大家排成队伍,打着旗帜,奏响乐器,前往湿婆庙。男人们把还没有拔掉毒牙的眼镜蛇置于湿婆像前。女人们有的跪下来向眼镜蛇献上贡品,有鲜花、稻米、牛奶和燃烧的樟脑,口中祝祷希望神灵使她们能够生儿育女。
祭奠之后,眼镜蛇又重被装入容器,带到村外草地上放走。女人们或用花朵拂拭它们的头部,或以五色香粉洒在它们的身上。
印度又有弄蛇的传统,在莫拉赛村有弄蛇大学,学制三年,每年招生200多人。学校教给学员捕蛇,拔掉蛇的毒牙、养蛇、弄蛇等技艺。印度人中有的自幼与蛇亲近,甚至能够与蛇同眠。
弄蛇是由江湖艺人表演的,他们吹奏乐器,让蛇从筐中挺起,随着乐曲摇摆如舞。不少人认为蛇是神的儿子,除了音乐之外什么都不怕。实际上,蛇没有外耳孔和鼓膜,听不到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不过,蛇的内耳能通过腹部的皮肤、肋骨和下颌骨,感受到地面振动传来的声波。弄蛇人在吹奏乐器时,随乐曲左右摇摆,并用脚打着节拍,踏动地面。这样,眼镜蛇就对通过地面的声波迅速产生感觉,作出一些相应的反应。
今天印度文化中的种种与蛇相关的内容,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2.古代印度宗教中的崇蛇内容
古代印度宗教萌生于“吠陀时期”。这一时期始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在宗教典籍“吠陀”中,记载了至上神和雷神因陀罗大战宇宙之蛇弗栗多的故事。据说弗栗多是雷雨云的化身,令诸神畏惧,而因陀罗与弗栗多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战胜了弗栗多。
印度宗教中,也可以看出上古地域性崇拜的影响。对蛇、猴、象等动物的崇拜,可能起源于上古图腾崇拜。
随着印度社会和宗教的发展,祭仪变得繁缛,神的地位发生变化。梵天成为第一位的主神,而毗湿奴和湿婆是仅次于梵天的神。
大神湿婆和蛇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印度教的传说中,他以圣蛇为卧榻,躺在蛇身上,脐生莲台,四面四臂的梵天趺坐在莲台上。他的表征是:三股叉、眼镜蛇和神螺等。
印度的蛇节也与湿婆有直接关系。相传湿婆曾化身为一个过路的云游者。一日经过雪拉拉村,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和极大的尊敬。湿婆为之感动,现出真身,并准备赐给这个村子恩惠,作为所受款待和尊敬的答谢。村长想到村民们常被眼镜蛇咬伤,就请求湿婆使眼镜蛇不要再伤害他们。湿婆应允,从此该村村民与眼镜蛇和睦相处,不再被伤害。由此,便有了后来的蛇节,有了以眼镜蛇奉献在湿婆大神像前的仪式。
后来出现的佛教,吸收了印度教中某些崇蛇的内容,佛教中所说的龙,原本都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的龙(蛇)也为中国的僧众所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蛇、异蛇又增加了新的伙伴。
(二)佛教传入后的中国崇蛇新内容
佛教产生于印度,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印度的“龙”和崇蛇传统,也随着佛教一起影响到古代中国社会。
1.八部众
佛教天神中有“八部众”,也称“天龙八部”,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罗迦。其中龙众的渊源与蛇神相关。而摩?罗迦是大蟒神。这些天神传到中国以后,逐渐为信仰佛教的人们所接受。
2.龙王与龙女
佛教《华严经》中有无量诸大龙王,是水神,能兴云布雨。由于中国原有蛇与风雨相关的传说,又有“云从龙”的观念,所以比较自然地接受了龙王的传说,并且把蛇也同龙王拉上了关系,我们前面讲到的衔珠报恩的灵蛇,是龙的儿子,可以出入水域,就是一位稍次于龙王的角色。
龙王的女儿就是龙女。佛教神话中有龙女成佛的故事。《法华经?提婆达多品》说:娑竭罗龙王女8岁时即“智慧利根”,常听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后见佛献宝,变为男身,立地成佛。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也接受了龙女的传说,并且丰富、发展了龙女的故事。《太平御览》卷八?三引《梁四公记》,讲述了东海龙王的女儿掌龙王藏殊,梁武帝将烧燕献给龙女吃,得到龙女丰厚的回报。唐代李朝威在小说《柳毅》中讲了柳毅和龙女的爱情故事。但印度传说中的龙女或保留着蛇的影子,有的龙女是龙和人所生。中国传说中的龙女已不再有蛇的血统。
3.四天王与蛇
佛教有“护世四天王”的传说,讲须弥山腰有一座犍陀罗山,山上有四位天王,分居四峰。中国的佛教寺院常见四大天王塑像,其中西方广目天王手上缠绕着一条龙或一条蛇。他的从者是龙,此龙的原型也是蛇。
4.身为神将、神兽的蛇
印度古代传说中有十二神将,蛇为安底罗神将。佛教经典《大集经》中叙述了南方海中的仙山琉璃山,叫做潮,有各种宝藏。山中有窟,叫做“种种色”窟,是过去菩萨居住的地方。有一条毒蛇住在其中。另有“无死”窟,里面有一匹马;还有“善住”窟,内有一只羊。山上还有树神,叫做“无胜”,有罗刹女名叫“菩行”,她们的周围各有五百眷属围绕。这两位女人供养着毒蛇、马、羊这“三兽”。
毒蛇居住在菩萨住过的“种种色”窟中,又受到神人的供养,自然是地位很高的神蛇。
5.属蛇的人供奉的菩萨
佛教把十二生肖与菩萨和佛相对应。龙年和蛇年出生的人特别供奉的神是普贤菩萨。普贤是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据说他曾经在四川峨眉山显灵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寺庙中也常见他的塑像,他的坐骑是一头白象。
6.蛇曾是佛的助手
佛经《六度集经》卷五中,讲述了一个沙门和蛇、乌鸦、猎人的故事:
过去有个国家名叫摩天维,国王名叫难。他学通神明,感悟说“我的肉体会朽,成为粪土,还能保什么国家?”于是捐弃了荣华富贵,穿上大士的法服,以一钵食为满足。禀沙门戒。隐居在山林之中,达三十年。林中一树边有坑,深三十丈。一天,有一个猎人驰骋猎鹿,掉进了坑中,当时有一只乌鸦、一条蛇,也受到惊吓,都跌入坑中,身体都受了毁伤,同被困在坑下,仰天悲号,发出孤独绝望的声音。道士听到这声音,举火照见了坑中的受难者,他们正在哭泣,涕泪交流。道士来到坑边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忧虑,我把你们救上来”。当即搓了一条长绳,垂了下去。三个受难者或用嘴衔绳,或用手拉绳,爬上来,保住了性命,一齐叩头致谢说:“我们得以重生,是道士您仁惠弘普无量,使我们又看见了天日。我们愿意终身报答您的恩情于万一。”道士说:“我原为国王,国大民多,宫宝采女在各国中为上。希望得到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我把国看成怨窟,认为色、声、香、味、华服、邪念是六柄利剑,在斩截我的身子;是六支箭,射中我的躯体,这六种邪轮番使我痛苦,难忍难堪。我非常厌倦,捐弃了国家做了沙门。我愿开化群生让众生还其本元,岂止是你们三个呢?”于是他让他们各回自己的处所,不违佛教。猎人说:“我处世多年,虽看到儒士积善成德,可哪里像佛弟子这样恕己济众,隐居而不求扬名的呢?”他请道士到自己家中,表示他愿供养道士。乌鸦说:“我的名字叫钵,道士如果有难,请呼我的名字,我一定赶来。”蛇说:“我的名字叫苌,如果道士您有祸患,请呼我的名字,我一定来报恩。”三个受难者辞别了道士走了。
后来有一天,道士到猎人家,猎人远远看见他来了,告诉自己的妻子说:“这个不祥的人来了,我让你准备食物,你慢慢地假意应付,拖过中午,他就不会吃咱家的饭了。”妻子看见道士,很不高兴,假意留道士吃饭,虚谈着过了中午,道士走了。回到山中去看乌鸦,呼它的名字钵,乌鸦来问他:“从哪里来?”回答说:“从猎人家来。”乌鸦问:“吃过饭了吗?”回答说:“他准备的饭还没做好,日已过午,这时间已经不应该吃午饭了,所以我走了。”乌鸦说:“违仁背恩是大的凶逆。我没有饮食,无法招待您,请等片刻,我去去就来。”说罢就飞到般遮国,进入国王后宫。看见王后躺在那里,首饰中有明月珠。乌鸦衔了明月珠飞回,将这宝物奉送给道士。王后失去了珍宝,怎么也找不到,就告诉了国王,国王通知臣民,有得到明月珠的,送进宫来,赏金银各千斤,牛千头、马千匹。得到明月珠隐匿不报的,就犯了重罪,全族处死。
道士得了明月珠,把它送给了猎人,猎人却把道士捆绑起来向国王告发。国王问:“你从哪里得到这件宝物?”道士非常为难,说是乌鸦给的吧?那全国的乌鸦都要被杀光。说是偷的吧?那就不是佛的弟子了。只好默不作声,忍受拷打。不知挨了多少杖,他也不怨国王、不恨猎人,还说:“这样就让我感受到佛度众生的各种苦了。”
国王命令说:“把道士活埋了,只露一颗头,等明天砍头。”道士身体被埋,便呼蛇的名字说:“苌!”蛇听到了,说:“天下知道我名字的人只有道士,高声呼我一定有原因。”急速爬到道士那里,见道士这个样子,叩头低声问道:“因为什么落得这样?”道士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蛇。蛇流着眼泪说:“您的仁如天地一样,还遇到这样的横祸……那个国王只有一个太子,没有别的王储。我将进宫去咬死太子,再用我的神药给他敷上又可以复活。”
夜里,蛇进入王宫,咬死了太子。国王十分悲痛,命令停尸三天,下令说:“谁能救活太子,我愿把国土分给他一半,让他治理。”
三天过去了,国王没顾得上杀道士。太子的尸体被载往山间,准备火葬,经过道士旁边的时候,道士问:“太子得了什么病死的?不要葬,我能让他复活。”从者报告了国王,国王悲喜交集,说:“我赦免你的罪,分国土给你,让你当国王。”道士把蛇的神药给太子敷上,太子醒来,忽然哭着说:“我为什么在这里?”从者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太子回宫,大家都很高兴。国王要分国给道士,道士不肯接受。国王这才明白了,说:“分给他国家都不受,怎么会当盗贼呢?”就问道士:“你是哪国人?为什么现在当沙门?怎么有了杀身之祸?您这样的仁者,为什么遇到这样的灾难?”道士原原本本把实情告诉了国王。国王通知猎人说:“你对国家有功勋。把你的亲属全部叫来,我要重重赏赐你们。”猎人和他的近亲、远亲,全都来到王宫门前。国王说:“不仁和忘恩负义是最大的罪恶。”就把猎人和他的亲属全杀掉了。
佛告诉出家人说:当时的那个道士就是我自己。乌鸦就是?鹭子,蛇就是阿难,猎人就是调达。猎人的妻子就是怀?女子。
蛇是这个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是它救了道士(佛)。佛又点明,它是阿难。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叔父斛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牟尼回乡时,他跟从出家,侍从释迦二十五年,是“十大弟子”之一。为佛教的重要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故事中那条名叫“苌”的蛇地位是何等重要了。它是佛的助手。
故事中所称“道士”,实际上是佛教的出家人。《六度集经》原是印度佛经,吴康僧会译经时,译为“道士”。道士也称道人,是通晓佛教哲学的僧人,是和尚的旧称。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下:“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三)道教中的蛇
道教中与蛇有关的内容有些与佛教中的同类内容互相影响和渗透,以至于合一。也有一些独具特色、源于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与习俗。
1.崇蛇内容
道教信奉的神有真武帝君,真武本为玄武,是龟蛇之交,龟蛇相合。演变为真武帝君,就成了人形,但身旁有龟和蛇,或者脚踏龟蛇。传说中,玄武大帝(或真武大帝)主宰着北方。手下有龟、蛇二将。龟蛇二将本来是水、火二魔,分别有坎、离二气,曾扰乱天下,玉皇大帝派玄武大帝率众神将和他们作战,玄武大帝擒住了化为龟、蛇的水火二魔,将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
六丁六甲神也是道教的神,分别与十二生肖之一对应。六丁中有一位是蛇,为丁巳,属阴神。
北京的白云观内,有元辰殿,内有六十甲子神像,其中有五位是蛇相。他们分别是:己巳太岁郭灿大将军,执铁棍。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持纸轴。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持盅。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执枪。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端坐。
每一个人出生年的干支,叫做他的本命元辰。道教认为,每一本命元辰有一位相应的保护神。供奉、礼拜本命元辰神像,修真炼性,才能长生久视。上述五位蛇相的神,就是供属蛇的人们尊奉的元辰星宿神。六十甲子神的姓名前面以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称,肖蛇人的本命元辰神的称谓中都有“巳”。其他属相的人也各有五位本命元辰神。
2.《抱朴子》中的蛇
东晋葛洪的道教论著《抱朴子》一书,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内容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五十卷,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内篇和外篇中都多次谈到蛇。
《内篇?论仙卷》说:“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蛤……蛇之为龙,皆不然乎?”又说:“马皇乘龙而行,子晋躬御白鹤,或鳞身蛇首……”
《内篇?对俗卷》:“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斩之指。”是说自己多次见到人用一种叫做“蛇衔”的草药医治外伤,连结已经斩断的手指。这显然不会是真的。不过,关于蛇衔的传说流传很广,据说蛇用一种特殊的草为自己或其他的蛇治伤,有人看到,就用这种草治人的外伤,草也得名为“蛇衔”。
南朝宋刘敬叔在《异苑》卷三中也记述了蛇衔的奇效:“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欧洲也有类似的传说,《格林童话》中有一篇故事讲到蛇用一种奇特的草连结自己的断体,这个故事我们将在后面再作介绍。
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云南白药的传说,传说中,白药的产生也与蛇有关,有人看到蛇以草疗伤,受到启发,找到了制造白药的原料之一。
《对俗卷》说“幻化之事,九百有余”,包括“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大约当时有人能弄蛇耍蛇,有人会表演另外一些幻术、魔术,道教也利用幻术杂耍来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之事。
《对俗卷》还说有“千岁之龟”,在龟的上方“时有白云蟠蛇,千岁之鹤”,“蛇有无穷之寿”。认为蛇与龟、鹤都是长寿的动物。
蛇的蜕皮现象,使人误以为蛇可以常葆青春,又由此认为蛇有无穷的生命力,并且有连结断体的特异功能。
《内篇?至理卷》说:“入山林多溪毒蝮蛇之地,凡人暂经过,无不中伤,而善禁者以?(气)禁之,能辟方数十里上,伴侣皆使无为害者,又能禁虎豹及蛇蜂,悉令伏不能起……若人为蛇虺所中,以?禁之,则立愈。”这是讲用气功一类的方法禁毒蛇猛兽。
《内篇?释滞卷》再次讲到用气功一类方法降伏虎狼蛇虺,说善于用气的人,“嘘水水为之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又谈及“二首之蛇”、“五丁引蛇以倾峻。”
《内篇?仙药卷》说有一种叫木渠芝的仙草,吃下去可以白日升天。木渠芝寄生在大树上,像莲花,“其皮如缨蛇”。
《内篇?杂应卷》说有一种叫“蛇足散”的仙药。又说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即有七十二位龟与蛇合一的神随在老君之后。还讲到“蛇脂丸”可以固齿。“龙导虎引……蛇屈鸟伸……”等动作的体操可以保持听力不减。飞升上天要乘晒,“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
《内篇?黄白卷》说“蛇之成龙”是由于“自然之感至”。
《内篇?登涉卷》说:“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呼叫这条大蛇的名字,就会有吉祥。又说:山中“巳日称寡人者,社中蛇也”。
《登涉卷》还以较长的篇幅讲了避蛇的办法:
昔圜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众蛇皆去。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上,以入山林草木,则不畏蛇。蛇若中人,以少许雄黄末内疮中,亦登时愈也。
蛇种虽多,唯有蝮蛇及青金蛇中人为至急,不治之一日则煞人。人不晓治之方术者,而为此二蛇所中,即以刀割所伤疮肉以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须臾焦尽,而人得活。此蛇七、八月毒盛之时,不得啮人而其毒不泄,乃以牙啮大竹及小木,皆即?枯。今为道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晓辟之之道,亦非小事也。未入山,当预止于家。先学作禁法,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气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令此气赤色如云雾,弥漫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气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因向日左取三气闭之,以舌柱天,以手捻都关,又闭天门,塞地户,因以物抑蛇头,而手?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啮人也。自不解禁,吐气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
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气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气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
介先生法,到山中住,思作五色蛇各一头,乃闭气以青竹及小木板屈刺之,右徊禹步,思作吴蚣数千板,以衣其身,乃去。终亦不逢蛇也。或以干姜附之,带之肘后,或烧牛羊鹿角薰身,或带王方平雄黄丸,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
又麝及野猪皆啖蛇,故以厌之也。又云日鸟及?龟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蛇中人,刮此二物以涂其疮,亦登时愈也。云日,鸩鸟之别名也。
又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吴蚣。吴蚣知有蛇之地,便动作于管中。如此,则详视草中,必见蛇也。大蛇丈余,身出一团者,吴蚣见之,而能以气禁之。蛇即死亦。蛇见吴蚣在涯岸间,大蛇走入川谷深水底逃。其吴蚣但浮水上禁。人见有物正青,大如?者,直下入水至蛇处,须臾,蛇浮出而死。故南人因此末吴蚣治蛇疮,皆登愈也。
书中介绍的避蛇之法离奇古怪,多属迷信的妄言。其中有的做法主要凭借意念,如走到山林草木之间,左取三口气,吹到山草中,意念中想象这三口气像红色的云雾,弥漫几十里,让随从自己的人也吹气,这样据说踏上了蛇,蛇都不敢动。这种以意代气的方法当然不会有什么效果。书中又说广成子让黄帝佩带雄黄,结果把蛇都驱走,被蛇咬了也可以用雄黄末治伤;带雄黄丸也能避蛇,这看起来并不怪异,雄黄确实有毒,是否可以用来以毒攻毒呢?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还含有少量重金属盐,可以治疗恶疮、杀死寄生虫。但是,有人做过实验,在箱底铺上雄黄,把蛇放进箱中关了几天,蛇却安然无恙,这说明雄黄也没有杀蛇或避蛇的功效。
《抱朴子》中有关蛇的记载还有许多,见于《地真卷》、《遐览卷》、《祛惑卷》和《外篇》的《逸民卷》、《任命卷》、《酒诫卷》。归纳起来,其中所讲的蛇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无穷之寿或象征吉祥的神蛇;二是伤人的毒蛇,有的能把竹木咬得枯焦,毒性显然被夸大了。甚至还有长百余里,口牙大得像能装三百斛货物的大船的?蛇。书中说对于伤人的蛇要躲避、制服之,避蛇的方法有的可能来自民间的巫术,道教本来就是渊源于古代巫术的宗教,在道教的发展中仍然不断接受巫术意识的影响。《抱朴子》内篇整理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其中自然会含有不少巫术内容。
随着神话传说的发展演变、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流行,蛇的传说、故事日益丰富,蛇的形象更为复杂化,在传说中的种类不断增加。有的是神灵,有的是妖孽,有的是人的朋友,有的是凶险的灾星。还有佛法的卫士、道家的神将、属蛇的人们的保护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