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帧山西民艺虎的照片,题名“虎兔”,造型与虎相似,只是夸大了耳朵,圆睛也放大,嘴和须缩小,很像可爱的小狗娃。身上还绣了花朵和兔子爱吃的青叶红萝卜。
本来虎和兔是无法结合到一起的,虎是兽中之王,兔是没有抵抗能力的弱小动物,还是食肉动物捕噬的对象。而民间偏偏将两者组合到一起,创造出世间没有的“虎兔”。这说明,民艺的作者在继承古老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不囿于传统,根据自己的意愿,希望有虎的雄伟,又有兔的温柔的动物,于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相组合,便有了这种“虎兔”的诞生。
布制的虎兔玩具不仅山西有,陕西关中也有。在娃娃五月节穿的兜肚上,有的也绣上虎兔,只是名称仍叫老虎或艾虎。但在民俗礼馍的造型上,干脆捏塑成兔形。在新年祭祀和婚俗活动中,有的地方让兔馍代替了虎馍的位置。
民间的综合创造是有根据的,如楚地称虎为“余菟”、“乌菟”,《说文》中亦有“?”字,读音为兔,字意仍是虎。民间便是按“?”字创造了虎兔布玩具。
民间创造“艾虎”也显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和智慧。人们在布虎的腮部加上两片艾叶状的装饰,或让小布虎蹬在艾叶上,既赋予了防五毒的功能,又使“艾”、“爱”两音相谐,艾虎就成了“爱虎”。民间根据青铜礼器双身虎的原型,又发挥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双身虎纹样,绣到娃娃的鞋头上,进而又创造出双鱼、双凤、双鸡,以及用花果造型组合的虎头。民间的小儿虎头帽,虽然源于商、周武士的头盔,但是,每个母亲绣制虎头帽,都是一次爱心的创造,把自己的深厚的情感,用造型表现出来,并赋予种种内涵。年轻母亲们抱着娃娃聚集在一起时,无不是自豪的显示自己的娃娃,这又成了民艺虎创造的展览和竞赛。大家公认的民间艺术高手,人们都纷纷向她学,形成一个个地区性的文化圈。而后又出现新的高手,文化圈又有新的转移。所以说,民间艺术创造总是异彩纷呈,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上曾有人诬称民间艺术创造是“没有意识”的,仅是“复制”,只是剪纸“?样传承”无数的事实使这些议论不攻自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诬称民艺创作的人,正是向民间、向自己的母亲学了很多艺术的本领,转过脸来却把母亲贬得一钱不值,而给自己头上加上了“大师”、“第一”的冠冕。
民艺虎的创造得益于自由的社会条件,不像龙被皇家占有后,由皇家钦定了龙的造型必须遵守“九似”的规范。还严格规定五爪龙只能用于皇家,下层官员只能用四爪龙,不然就是犯上,甚至会带来杀身之祸。民艺虎创造没有皇家的钦定,也没有任何型制的规范,又没有人来督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所以民艺虎的艺术创造丰富多彩,富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龙的创造,近千年来没有变化,日趋僵化,失去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