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句话:“龙化为虎泰山之阳”。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泰山的南面,即阳面,是鲁国;泰山的北面,即阴面,是齐国。“泰山之阳”的鲁国或鲁以南的徐夷、淮夷,是否不崇龙而崇虎?“龙化为虎”之说,让人费解。
苗族原来生息在中原,后随蚩尤被黄帝战败,又经舜、禹多次征讨,被迫迁往长江以南地区。苗族的文化中至今还保留很多中原的文化。苗族刺绣中有“龙化虎”的纹样,造型是龙从虎的下腹出来一条尾巴,又像是虎脱皮,由虎变成了龙,也很令人迷惑。
商代中期青铜鼎上,有整体展开式的虎头纹,中间有凸出的竖线,从中间分隔成两部分,分开后的每一部分竟然是夔一足的龙纹,若将两部分连起来看,则又是虎纹无疑。有的考古学家对青铜器上的龙虎变化,早有新发现,但未能破释。这是否是“龙化为虎”,很值得研究。
如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试论夏文化》中分析二里岗早商青铜器纹饰说:“饕餮纹多作双夔合成形式,其尾部绝大多数是向上卷。”
徐乃湘、崔岩峋在《说龙》一书中说:“商代龙纹,是以两个侧视的龙形作对称式的组合,组合后呈现一副巨大的兽面”。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敦愿先生说:“商代铜器中的兽面纹(饕餮纹)中便有虎形。”这正如1987年安阳博物馆在北京展览的对联所说的:“说它是龙就是龙,说它是虎就是虎”。(指饕餮纹)总的来说,饕餮纹是虎显龙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