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地区的凤翔县,曾是西周岐山、凤翔故地。此县有个村庄名六营,原是明朝朱元璋部队驻屯的营区。朱元璋收复凤翔后,留下少量部队驻守,防止败退的蒙军反扑。果然,撤到北方的蒙军又折了回来,将凤翔城紧紧地包围。城内的明军很少,很难防御城池的安全。传说明军中有江西景德镇制陶瓷的工人,他们利用当地产的黏土,连夜制成各种神怪和凶兽的面具,用墨线勾勒出圆睛利齿,再敷上鲜明的颜色,树立在城头上。围城的蒙军见到城上出现的面具后十分惊恐,以为城内有神怪相助,立即向北方撤退,再不敢返回来。
明朝建国后,驻守凤翔的明军整建制地留下来屯田,建六营村,他们就是六营村最早的居民。从此之后,明军的后代便以泥塑彩绘为业,发展成彩塑专业村。从明朝初年算起,到今日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六营村彩塑以捏塑民间儿童玩具为主,而其中最著名的是虎头挂片和坐虎。这两种不属于玩具,而是生俗礼仪用品。生了娃娃后,姥姥家或舅舅家便买虎头挂片和坐虎送去,放到娃娃的身旁,挂到室内的墙上,一来为辟邪,再就是增加吉祥喜庆的气氛。
大的虎头挂片有七八十公分高,小的有三十公分。大的坐虎有八九十公分高,小的仅有十五公分高。这种彩塑颜色对比强烈,光彩夺人。
细细观察这种虎头挂片和坐虎,纹样装饰竟然十分复杂,如虎头挂片的额部是一朵正在开放的大牡丹花,耳朵下有葡萄和花朵,两只蝴蝶顺耳飞下,似乎要去采蜜,虎腮的两旁又有蝴蝶飞出。虎的双眉是两条鱼,鱼头向下共吮一朵花。虎的鼻子竖直,构成祖字的初形“且”字。虎嘴的两旁绘出乳钉纹,中间是钱贯纹,是女性的标志。坐虎的额部也是女性标志的钱贯纹,眉部绘两条鱼,鱼头对着钱贯纹,虎的身上还有钱贯纹,并绘有石榴、葡萄和开花的牡丹,在虎背虎耳上,插有彩绘的蝴蝶。以上这些装饰与虎毫不相干,几乎改变了虎的本来的形态。不懂内情的人或许认为民间艺术没有写实的本领,胡乱组合。其实凤翔的虎头和坐虎上有很多喻意的文化内涵。民间艺术家们不是塑造自然形态的虎,而是按社会的习俗,社会的审美要求,人们的企盼和愿望来塑造艺术的虎。
虎头虎身上的纹样装饰绝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千百年来在民间形成的,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如牡丹,象征富贵繁荣;蜂蝶采蜜寓意传粉、结果;石榴和葡萄象征多子;鱼儿穿莲、吮莲、吮花象征两性交合;钱贯纹与“祖”的初形“且”字相伴,当寓意宗氏后代绵绵不断。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民间创造的各种虎,是中华民族共铸的吉祥物,她象征民族的生机、兴旺、繁荣和幸福,所以才能世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