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除宫廷画虎于门外,民间也在腊月除夕之日,在门口饰桃符,用桃木刻成小人,或用两块桃木板,一寸多宽,七八寸长,写上神荼、郁垒,或画虎头辟邪。表示镇压恶鬼的神人和虎在此守卫,一切妖邪和恶鬼休想进门。为什么要用桃木?一来因为神荼、郁垒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检查出入的恶鬼,还因嫦娥的丈夫、射九日的后羿,在他统治的国内政绩不佳,干了很多坏事,被一个叫逢蒙的人用桃木大棒打死。所以恶鬼都怕桃木,桃木板上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画上虎,恶鬼必然更万分惧怕。《典术》中说:“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古代,除夕之日县官还督促人们“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
神荼、郁垒本来就是虎神,前面已叙,而楚地巴人又称虎神为盂涂。汉代统治阶层多是楚人,便把虎神人格化。大概为了人神的尊严,恶鬼便留给自然形态的虎吃,其实是一回事。
唐代广东、广西的民间在“元日,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字,谓阴间鬼名,可息疫疠也。”上述“?”字,过去的迷信说法,人死为鬼,鬼死为“?”,人怕鬼,鬼怕?。画上虎头再写一个“?”字,就可以使一切鬼祟逃遁。
山西晋南除夕门上贴木板水印的“?头”(当地称魁头),戴纱帽,紫面虎须,样子像钟馗,又似阴曹的判官。商代甲骨文中有“□”字,郭沫若先生说:“象人戴面具之形,当是?之初文……得此字,可知?头之俗,实自殷代以来矣。”
古代有巫舞驱鬼逐疫疠,祈求平安的礼仪活动,称为“傩礼”,又称“驱傩”。《周礼?夏官》记载:“方相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担任驱逐疫鬼的主要角色是方相士,是宫中负责这项活动的专职官员,蒙着熊皮,戴着凶神样的?头面具,每逢春秋冬三季,率领众人拿着矛和盾牌,击鼓大呼,在宫廷各个角落进行驱疫活动。
洛阳西汉墓室壁画中有《大傩宴饮图》,方相士戴的“?头”面具,便是虎头样。南阳汉墓画像石雕刻中的方相士,头戴的面具也似虎头。在举行傩礼时,方相士“口作傩傩之声”,傩字与罗字同音,实为“口作虎虎之声”。
福建和台湾等地,除夕时在门楣贴木版印制的“狮头”,狮口衔宝剑,上面画八卦图。本来这是神虎的角色,口衔的剑应是菖蒲剑,传说是用来专门斩恶鬼的。由于外来佛教的盛行,便将佛的护法神代替了中国传统的神虎。
华北各省除夕在住室正厅内挂年画《镇宅神虎图》,图的上方有一大红印,印文为“镇宅神虎”四字,有的印文是“太山神虎”,或“当朝一品”。陕西凤翔年画神虎图还有七言诗一首:“猛虎雄威借山林,哮吼如雷惊鬼神,始皇敕封山王兽,持守广镇聚宝盆”,落款为“卧云居士”。这种年画是祈愿神虎镇宅,并守住家中的财宝。这种虎图,多为富户人家所用。
平民百姓家贴的武强神虎图,也有两种五言诗:“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虎是兽中王,除邪到下方,贵府请了去,万事大吉昌。”
山东潍坊年画也有神虎图,出售时有卖唱,唱词是:“大老虎,小老虎,你买了去贴家屋,大人看了不生气,小孩子看了他不哭。”
福建漳州年画中有《五福图》,以“虎”、“福”两字的谐音,画上印有五只猛虎,守卫在聚宝盆的周围。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有《招财进宝图》,画中印一只猛虎,守护在聚宝盆旁。年画神虎图虽多是威震山林的雄姿,但也有母虎与小虎亲昵的图画。福建年画中,还有《福虎衔钱图》。
民间还有《虎鹊图》,就是在虎图的旁边再加一个喜鹊。古籍记载:虎饿了想吃刺猬,刺猬抱成了一团,浑身都是刺,虎无处下口,所以虎怕刺猬。而刺猬则怕喜鹊,见了喜鹊便“自仰腹受啄”,让喜鹊啄食自己的肉。因此,虎愿在喜鹊栖息的树旁睡觉,便出现了“虎将至则鹊噪”的奇异现象。
民间喻虎为“福神”,喻喜鹊为报喜鸟,虎与喜鹊结合到一起,象征有福的喜讯来到了。虎鹊图这种艺术形式,早在宋代就有了,并制成瓷枕,上方画喜鹊,下方画卧虎。
华北和西北地区,每到腊月二十三以后,农村家家户户扫房,售制年货,蒸制过年的食品,美化新年的环境。老奶奶、大娘和姑娘们,用大红纸剪成各式各样的窗花,其中都有神虎题材。或剪“下山虎”,或剪“爬虎”、“娃娃骑虎”。有的剪怀孕的母虎,有的剪“虎家族”。有的地方根据竖直的窗格,剪成三段拼联的虎。
民间剪的虎都尽心美化,在虎身上剪出各种花纹和吉祥图案,或在旁边配上各种花草。民间剪的虎,可以说是“照猫剪虎”,形象质朴可爱。当红红的窗花出现在家家的窗子上时,顿时使农村变得红火、喜庆和幸福。
山西、陕西等地,除夕前家家捏制面花礼馍,或用来祭祀天地祖先,或用于串亲相互馈赠。造型以虎、兔、鱼、鸟为大宗。祭家神、土地的“枣山馍”旁要配小虎馍,或在“枣山馍”上装饰“上山虎、下山羊”小面花。羊,寓意吉祥。
山西新绛农村过年时,有的捏制“大门狮子二门狗,三门摆个毛老虎”礼馍,毛老虎馍放在住室的门墩上,虎身要插一根香。陕西洛川新年时讲究捏制人口老虎,家中有几个人便捏几个虎馍。如家中有人外出,要给他留下来享用。农村新年剪的虎,和用麦面捏的虎馍,即便有的张牙露齿,但并不狰狞可怖,几乎都很温驯、善良、憨笨可爱,并不把虎作神灵供奉,而是把它当做家庭中和睦可爱的一员。
山东莱州、招远等县,新年祭祖的供桌上摆放二尺多高的面塑“大圣虫”,人们说圣虫是条龙,其实,圣虫的造型上部是大虎头,脸为猫科动物的圆脸庞,有眉眼,竖鼻,阔嘴,有虎须和环形耳,下体是盘着蛇的躯体。在圣虫身上还要插上龙、凤、仙女、海怪、神话人物和戏曲故事人物面花。招远县的圣虫内部结构与莱州相同,特殊之处就是插的面花密密麻麻,像个大刺猬,他们起了个名字叫“海怪闹春图”。面花塑有飞天的仙女、飞鸟、人首鱼、人首蚌、人首虾海怪,还有陆上的兽类、虫类和戏曲故事《白蛇传》、《拾玉镯》等等,围绕着虎头蛇身的圣虫,构成了祥和繁荣、气象万千的世界。所谓“圣虫”,不是一般的虫类,而是《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所泛指的动物,如“倮虫之精者曰圣人”。
《清嘉录》记载除夕制“老虎柏子花”,到了年夜,用柏叶点以铜绿,剪彩色绒布为虎形,扎成小朵,名叫“老虎花”,或者再剪些寿星、谷子、招财进宝、麒麟送子之类,称为“柏子花”。闺中妇女多买些“老虎柏子花”互相馈送,并作为新年小儿女的装饰。这种年俗现已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