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两种乐器用于演奏的开始和结束。一种叫?(zhì),用于演奏的开始,形状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有洞,向左右击打。一种叫?(yǔ),用于演奏结束,形状如一个伏虎,虎背有二十七个龃龉,即锯齿,伏虎下有台形的底座。演奏结尾时,用前头砸碎的竹棒(名栎)击打虎头,再用棒逆刮虎背上的锯齿,以发声响。
所以用虎作演奏结束时的?,是因为虎震慑百兽,只要它在山上一声长啸,立时百物肃止,不敢再发出声响。在音乐演奏中,便采用了猛虎的威慑道理。
将?作成虎的形状,还有阴阳五行的观念。“就方位,季节而言,始乐的?位于演奏场所的东边,表示‘阳’,表示‘春’,表示‘物之始’,表示承顺天地,序迎万物。而?……位于西边,表示‘阴’、‘秋’、‘物之成熟’。因在‘四方神’中,白虎位于西方。又因虎啸而生风,风生而万籁皆作,虎伏而风止,风止则万籁皆息,所以用伏虎来作止乐的?。”
“虎背上的锯齿二十七个,即三九二十七,阳成于三,变为九。击?的竹棒长一尺,即十寸,即阳三九以阴十胜之,阴胜阳,所以代表止乐。”
单数为阳,复数为阴,在乐器中虎亦代表阴的一方。
乐器中?、?的历史很古老,早在舜帝时就有了,在《尚书?益稷》中对?、?演奏的情况就有一段很生动的描写。乐官夔对舜帝说:“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敲?作为乐曲的开始。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敲?作为演奏乐器的结束。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各位长官也合着乐曲一同跳起来吧。”
古代悬挂钟和玉磬的木架,两侧的立柱名?(jù),挂乐器的横梁名笋。《周礼?冬官考工记下》记载:“梓人为笋?,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嬴者、羽者、麟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嬴者、羽者、麟者以为笋?”。所说的“梓人”,是古代制造钟磬乐架和炊具、箭靶的工匠。他们制造钟磬乐架时,装饰纹样不能选用猪和牛羊,因为这几种兽只能作祭祀宗庙时的牺牲。嬴者属于虎豹貔螭;羽者属于鸟和凤;麟者属龙蛇鱼类。而嬴类的虎“恒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则于任重宜”。就是说虎最适宜。还说,若是用虎型做钟架的底座,击打悬挂的钟,就如同底座的虎在鸣叫。
从西周至战国,钟磬乐器架的底座多是虎的造型,有的用盘龙造型。楚国的鼓架用鸟的造型,底座用虎的造型,名谓“虎座鸟鼓架”。
汉代宫廷和贵族演奏雅乐的建鼓,鼓的底座便是虎型;有的用双身虎座,建鼓车上,架鼓的底座依然用虎的造型,汉代画像石的雕刻上,便有形象的记录。楚国的编钟,则以虎型作挂钩。
由于虎发出的声音宏大而有力,便与音乐的乐器结合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