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经中有《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萨?王子舍身饲虎》故事,讲过去有一个王名叫大车,有三个儿子,太子名摩诃波罗,次子叫摩诃提婆,幼子叫摩诃萨?。三人一同游山林,见一虎生下七个虎仔,才七日,因无食饿得哀叫,三人围观了一阵都感到悲怆而去。摩诃萨?大生悲心,决心舍弃自己的肉身救助七只虎仔。他先让两个哥哥走,独自一人进入林中,至饿虎处,脱下衣服,躺到地上,准备让虎仔吃。但虎仔畏惧萨?的威力不敢来吃,萨?便采取从高处跌下来的办法,但却被小神用手捧住,没有受伤。萨?乃用干竹刺自己的颈部,流出血,并接近饥饿的虎仔。这时大地震动六次,天华乱坠。饿虎见萨?流血,便舐血食肉,将他的肉身吃尽。
古籍还记载很多佛家与虎的故事。
(一)虎迎“胡僧”
天竺(印度)沙门从远方来,有灵异。启程赴襄阳,欲乘舟过江,划船的人见他是“胡僧”,拒绝他上船。当船划到对岸时,却见这位从远方来的僧人已在岸边路上行走,还见有两只虎弭耳掉尾很恭敬地来迎接他。胡僧礼貌的用手抚摩虎头,便下道而去,见到他的人对他都十分恭敬。
(二)为虎受戒
东晋慧远弟子名法安,讲习禅业,律身持戒,为行尤精。义熙年间,新阳邑社有暴虎,住在神庙树下,前后害人已数百。法安便到此村,居民因避虎家家都紧闭门户。法安到神树下禅坐,须臾间虎背着人来到,见到法安惊喜跳伏,法安便为虎说法受戒而去。
(三)两虎卫禅师
南岳,思大禅师道风很盛。有一道士对他产生了妒害之心,密告陈主,诬他接受了齐国的钱币,准备钉石兴妖。陈帝立即派使者捕拿禅师。他们来到寺外石桥时,忽见两只大虎咆哮,还有大蛇挡路,使者见此大惊,发誓道:“我见思禅师当如想,若起恶心,我便接受惩罚。”蛇和虎听罢,立即退去。
思大禅师有二虎,引他登上山岭,刨地咆哮,泉水涌出,称为“虎跑泉”。
(四)刻木供虎
明朝万历十六年,闽中有人名雷振法,居在深山,以烧木炭为业,家有很好的鸭?木,偶想刻观音大士像。有一日入山烧炭,路上遇猛虎势要搏噬他。忽有一个美妇人在前面怒声叱咤虎,虎立即慑服叩首而去。雷振法再三向妇人拜谢,询问她的姓名,妇人说我就是你家的鸭?木。他立即大悟,便按见到的美妇人雕刻,(可能是观音伏虎),终身奉祀,不敢吃荤。
古籍中除高僧为虎讲说佛法、息虎患之外,还有不少禅师以虎为侍者、役使猛虎的记载,以此说明驯虎为高僧的道行之一,反映高僧法力及脱俗入圣的境界。
(五)佛画画虎
虎是“佛画”、“禅画”的题材,如《仙释驯虎》、《丰干骑虎》、《罗汉伏虎》等著名的绘画。最有名的是《二祖调心图》,一画曲肱,二画伏虎而睡。这幅画的作者为五代、北宋间西蜀禅僧石恪。画面有宋乾德元年(963年)款,并有元代虞集所作的跋文说,此画的大意是说佛氏调心的感化力量。更有元代人画的《四睡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画中三人凭虎而睡。所画的三人分别是丰干、寒山、拾得,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僧。直到清代,罗汉伏虎依然是陶瓷和木雕的创作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