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禁忌
马神崇拜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马禁忌。马在中国民间被视为神圣的或具有重要功用之物,自然赢得了人们的崇拜,并因崇拜而形成了种种禁忌。
有关马的禁忌,以马日禁忌为最多。马日包括马诞日和动物纪年法中的属马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马日不同,但禁忌却往往相同:不许用马,不许打马,不许骂马,更不许杀马,不能不给马一些好吃的东西,否则,以为会得罪畜神,不吉利。这一天,民间更忌讳将马匹借给外人,认为这样就会影响到自家马匹的繁育。畲族以阴历三月二十三日为白马王生日,忌讳挑粪上田。否则,以为会触怒神灵,影响收成。有的民族甚至把这种禁忌扩大到每月的属马日,如傣族每月属马日禁忌使役马匹。
马是供人役使的畜类,被人鞭打是难以避免的,但也存在一些禁忌。各地区、各民族的马诞日都禁止鞭打马。另外,蒙古族还禁忌鞭打马的头部。据《黄金史》载,成吉思汗骑马出行时曾因马失前蹄而用鞭子抽打马的头部,与他同行的札木合见之,讥笑成吉思汗不懂道理。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说明了蒙古民族对马的一种禁忌,而这种禁忌是任何人都应严格遵守的。
有些民族对马的怀孕和生产还存有许多忌讳。鄂温克族猎到熊后,不能用骒马或公马往回驮运,只能用骟马往回驮运。他们认为,若用骒马驮运,马就会流产;若用公马驮运,公马就会像熊一样凶猛去咬人咬马。白族人家如有牛马生子,忌讳妇女进屋,以为这样会踩断了牛马的奶水。白族人赶马时禁忌说出“豺、狼、虎、豹”等字或同音的字,犯忌者要受罚。塔吉克族放牧的母畜产子时,忌外人观看,否则,以为不吉利。满族妇女怀孕五个月以上者,禁忌进人马棚内,也不许牵马。
马属役畜,不论是农业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般情况都不以马肉为主食。汉族民间认为马和牛一样,有功于人,不忍心杀之,除极端困苦情况下外,一般不吃马肉。类似的禁忌实际上在其他许多民族也都存在。
许多民族还存在马具禁忌。白族、阿昌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许多民族都忌讳女人从男人使用的马鞍子、马鞭子、套马杆上跨过。蒙古族也有类似的禁忌,禁忌的范围不但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
以上这些禁忌都是出于保护马匹或乞求马匹丰收这样一种动机而形成的。有些与马有关的禁忌则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的。
汉族民间俗信:孕妇禁忌吃驴马肉。认为如果孕妇吃了驴马的肉,就会使孕期延长到12个月,像驴马的孕期一样。“食驴马肉,令子延月”,这在唐代孙思邈著作中已经提到,说明当时已有此禁忌。
马在古代是人们的重要骑乘工具,人们在利用马匹出行或征战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种种禁忌。古代作战骑马出征时,忌讳马跌踬,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预兆。还有“雌马不上阵”的说法。忌讳骑雌马打仗,大概是以为雌总是弱于雄的,恐因此而招致失败。鄂温克族忌讳马牙挂在马镫上拿不下来(马咬马镫),据说出现这种情况,马的主人会死去。如果主人最喜爱的马突然死去,则表明是马代替主人承受了灾难。
一些民族对骑马做客也很讲究。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畜牧区牧民互相往来多骑马。如去他人家中做客,忌讳快马至人家门口下马。因为只有报丧或传递不吉祥的消息时才这样,故而忌之。一般应是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再步行至门前,这样显得对主人尊重。彝族、佤族、傣族等民族寨子多建有寨门。来访者骑马至寨门必须下马而行,禁忌骑马入寨。否则,被认为是对主人的轻蔑,会引起主人的反感。到塔吉克族家中做客,忌讳骑马穿过羊群,也不能接近主人的羊圈或用脚踢羊。否则,被认为是大不敬,是欺主行为。汉族古代臣子骑马上朝或举行祭祀仪式时走到一定地点也要下马,有些地方还立有“下马碑”,如北京孔庙前就立有这样的碑,上写“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几个大字。这些禁忌,大概与马主战事有关,所以和平时期人们忌讳骑马特别是快速骑马进入家门。
其他与马有关的禁忌还有很多。哈萨克族对墓地十分重视,行人骑马路过墓地时不能疾驰而去,妇女则必须下马徒步走过。哈萨克族还禁忌乘马闯过羊群。鄂温克族忌讳带马鞭子的人进入产房。河南一带,人即将断气时,要把身下的毡子抽掉。民间有谚:“断气不抽毡,来世难转人。”认为人死在毛毡上会转生为马牛羊等带毛类的动物。民间建房择地则有这样的禁忌:“前(南)高后(北)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后(北)高前(南)低,主多牛马”……
民间存在的种种与马有关的禁忌,是人们对马的崇拜心理的一种表现。马在古代被人们奉为神灵,神灵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马匹在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征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尊敬、热爱和感激之情。人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马匹为自己服务,唯恐某些不慎的言行影响到马匹的繁殖、生长,所以才产生了许多旨在保护马匹的民间禁忌。至于那些以人为中心的与马有关的禁忌,则是人们在长期使用马匹的过程中形成的“以马及人”、“人马感应”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比如,马经常与战事联系起来,骑快马入别人家门去做客自然会引起主人的忌讳;马的孕期较长,孕妇食马肉则被认为会“延月”,这显然是“以马及人”、“人马感应”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民间与马有关的禁忌形式可谓五花八门,但都是出于一种对马匹的敬畏心理。
(二)马占兆
民间还形成了许多与马有关的占兆迷信。占卜,是古人根据动物、植物及自然现象的某些特征来推算预测人事吉凶的一种活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动物卜骨,表明初民很早就有了占卜活动。以马行占卜之事也应很早。殷墟出土的甲骨,既有龟骨,也有马牛羊骨等,说明此时已经有了马骨占。占卜的方法就是用火灼骨出现裂纹(即兆纹),通过观察裂纹预测吉凶。占卜的内容和结果,也被记录在骨上,即为卜辞。在甲骨刻辞中,所用的家畜骨版,主要是马、牛、羊骨等。但马骨占具体是什么样的占卜方法,已不可详考。
周代还出现了一部占卜专著――《易》。在《易》中,马为乾、震、坎之象。《易?说卦》:“乾为马。”孔颖达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也。”《说卦》中还指出乾的卦象为马、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等。《易?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虞翻注:“震为马。”《易?屯》:“乘马班如。”虞翻注:“坎为马。”
“龙马”、“泽马”、“玉马”等,都是传说中的神马,被视为祥瑞之兆,王者有仁德则现。《玉涵山房辑佚书》辑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龙马者,仁马也……有明王则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天瑞降,地符升,泽马来,器车出。”《宋书?符瑞志》:“玉马,王者精明,尊闲者则出。”《初学记》卷九引南朝梁孙柔之《瑞应图》:“玉马者,瑞器也。王者清明笃贤则至。”
“天马”的出现在古代被视为吉兆。六壬、奇门遁甲(古代的两种相术)都以“天马”为吉兆。天马即天上的一种神马(天上的兆象),古人认为此兆出现能逢凶化吉。《烟波钓叟歌句解》:“遇紧急危难,仓卒之间,难得奇门,但乘取天马而去,则虽剑戟如林,亦能避其祸也。”
马在古代与戎事紧紧相连,民间有许多马兆也被与战争联系起来。马主兵,《说文解字》释马云:“马,怒也,武也。”《洪范?五行传》:“马者,兵之象,将有寇戎之事。”马出现异常现象,更以为不吉利,以为将有战事发生。京房《易传》曰:“臣易上,政不顺,厥妖马生角。”《吕氏春秋》:“人君失道,马有生角。”晋武帝太熙元年,辽东有马生角,在两耳下,长三寸。按古人的解释,这就是“兵象”,并将其与王室毒于兵祸联系起来,以为是其应兆。古人还有“天子亲伐,马生角”之说,也将马与战事相连。
天驷星也被与战事相连。《史记?天官书》:“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张守节正义:“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天子奉御官也,其动策马,则兵骑满野。”《隋书?天文志》:“其星移,有兵。”甚至连天上的云朵与马形似也被认为是灾异之兆。《吕氏春秋?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古人以此云为不祥之兆。高诱注:“《五行传》,为马妖也。”清魏茂林《驯雅训篡?释天》:“滑马,妖云也。”
古代相术如《麻衣相法》之类将人的眼形与动物眼形作比,分成39种,有龙眼、凤眼、羊眼等,并把动物的一些特征推及到人的身上。马眼是古相术39眼之一,眼形三角,眼睑塌陷,黑眼却露,似含悲伤,状如马目。古相术认为,马眼主劳碌贫困,刑子克妻,易招意外之灾。与此类似,古相术还把人的口分为16种,有虎口、羊口、马口等。长就马口的人被认为嫉害贪婪,衣食不足。民间说唱艺人有这样的以眼形相人的唱词:
长就的马眼人东奔西跑,
长就的牛眼人力大无穷,
长就的羊眼人吃斋好善,
长就的狗眼人伤人行凶。
马因为是人类的役畜,所以人的眼形如果像马眼,也自然会像马一样四处奔波、辛苦劳累。尽管这是迷信,但这里边包含着民间对动物眼形和动物习性的观察经验。
据传,诸葛亮曾创制一种占法,称为“马前课”。其法:以笔画圈,中书马字,四周任意画圈,以圈数奇偶定吉凶。因其方法简单,立即可占,故称“马前课”。《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就曾提到诸葛亮的马前课:“苗太监曾遇异人,传授诸葛亮马前课,占问最灵。”
以马占卜是先民以己度物又以物及人这样一种原始思维方式的产物。原始思维是一种我向思维,也是一种混沌思维。他们的思维中,人和马是混为一体的,人的特性可以在马身上找到,马的一些特征也可能会转移到人的身上,人和马之间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关系。民间占卜中存在的许多以马兆人之俗,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以马行占卜,还有一点就是跟中国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原则有关,有序则兆吉,无序则兆凶。违反常理或不和谐之事,如马长角等,往往都被认为是凶兆。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以其他动物、植物和自然物行占卜时,也有集中的表现。
古人占卜,总是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具有神异特性的东西。“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灵”全被用来作为占卜。因为它们都是神灵之物,所以它们才呈现种种迹象告知人吉凶。马被用来占卜,所以一定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灵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