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神话,主要侧重于讲述猴子与人类一些重要文化事象之起源的关系,认为这些文化事象的产生是同猴子的发明、发现或传播分不开的。这一内容,在以上所谈的猴子变人类神话中,其实或多或少已有所涉及,例如前引彝族史诗《门米间扎节》所述的猴子发明用火、熟食以及播种粮食,等等。流传在四川成都地区的神话《伏羲兄妹与石头》,也详细描述了猴子学习和发明各种文化事象过程。神话讲:早年洪水泛滥,人类和所有生物灭绝,天上的伏羲兄妹偷偷下凡,两人依天意成亲欲再殖人类。
……
可是,他们成亲后没有后人。妹妹爬上一座很高的山上,求老天爷帮忙。每回上山,她都要捡一块石子放在山顶顶上,慢慢个儿,石子堆多了,妹也老了。她伤伤心心地哭,眼泪流到石头上,石儿子变成了五颜六色。
又隔了好久,石儿子堆堆长大了,放亮光。妹欢喜了,天天都要上山看一回。
有一天,天上一亮,地上几晃,天跟地一碰,石儿子堆堆爆了,满天飞的是五颜六色的石儿子。花石儿子滚下水,变成鱼虾;钻进草荒荒变成虫虫蚂蚁;弹到树子上去的,变成猴子;飞上天的变成了雀雀儿。地上这下子热闹了,雀雀飞,虫虫叫。妹没事时,逗虫虫耍,逮鱼儿耍,就是爬不上树子。一天,猴子从树上蹬下一个果果,妹捡起来就啃。猴子跟倒学,慢慢个儿把树子上的果果吃完了。它们朝树尖尖上爬,树尖尖断了,猴子掉下来,尾巴儿杵断了。
冷天来了,猴子冷来要死了。妹也冷来遭不住,拣些树叶叶缠在身上。猴子见了,也把干芭蕉叶、干泡桐叶扯来围在身上,拿绵葛藤缠紧。冷天头没吃的,妹逮些鱼呀、虫呀来吃,猴子见了,也跟着学。妹又拿石头打雀雀,猴子也拿石头打。你打我打,石头碰石头起火了,猴子就抱些柴来蓬起烧,围倒烤火。又把逮来的鱼虾丢到火里烧。烧好的东西,吃来有味道。猴子就天天烧东西吃,慢慢个儿就晓得吃熟食了。遇到下雨天,猴子没事做,就捏稀泥巴耍。捏成碗,丢到火里头烧。烧好的碗不漏水,装起水放到火头烧,又把东西放到碗里煮,煮好的东西很好吃。他们又捏砂锅砂罐,开始吃煮东西了。
遇到大风大雨,猴子淋来遭不住,就拣些树枝枝树叶叶来,搭个棚棚遮雨。
后来,这些猴子,渐渐变成了人。
这则神话中的猴子,是一种十分机智聪明的形象。它们善于学习、善于探究、善于发现,正由于它们有着这样的精神,用火、渔猎、熟食、制陶、建筑等各种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事象才得以发明或形成。
在有的神话中,猴子不是自己发明或发现某种文化事象,而是起着传播者的作用。例如前述羌族神话《木姐珠与斗安珠》中所云。
但不管神话中猴子是发明或发现还是传播了各种文化事象,总而言之,它们的行为,都属于一种文化英雄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类神话中的猴子,都具有着文化英雄——即那些最先发现或发明种种文化成果并将其技艺授予人类的神话人物,以及确立人类社会普遍秩序的神话英雄——的性质。
综上所述,猴子在不少民族的神话中是一个比较常见而且重要的角色。这至少说明猴子是一种出现很早的动物,而且从一开始人类就同它们有较多的接触,因而能够较细致地观察它们并发现其主要特点。神话中的猴子,往往不是人类的始祖,就是文化英雄或宇宙的缔造者,具有格外显赫的神圣地位。这一点,又是同猴子因灵巧智慧等特征而成为早期人类崇拜的对象直接相关的。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所举神话大都是在现代记录下来的,被记录之前它们一直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区传承,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它们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但是,一般来说,神话中所包含的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及某些观念等因素,通常都会相对稳定地得到保留和传承,较少受其他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一点,也正是神话及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作品所共同具有的“传承性”特征——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可以说,这些神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能够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原始先民对于猿猴的认识和态度的。另一方面,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在每一个民族当中,通常都是被当做真实的事件来讲述和传诵的。一个神话在某个民族或地区能够得到传承,就说明该民族或地区的人们,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接受神话中的基本观念和内容的。因此,以上这些在现代仍然流传的神话,可以说也体现着历代人们有关猿猴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