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一、食猪大国与猪宴之邦

本书第二章中已经讲到,人类对猪的驯化,其目的与畜养牛羊马狗等都有所不同。简单地说,养猪主要就为了吃肉。家猪的出现,对于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人类在结束狩猎和采集生活以来,近万年间所食用的动物之肉多半都是家猪所提供的。

在我国多数民族的历史上,生猪饲养从来都是城乡人民主要的肉类食物来源。农耕文化虽然以种植农作物为基本食物,也曾出现过“肉食者鄙”的说法,但是源远流长的养猪传统还是发展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食猪大国。无论是生猪饲养的数量,还是猪肉品种的丰富多样,都可居全球之冠。“猪全身都是宝”之类的意识在我们国家早已尽人皆知。

不过,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似乎还不能算最喜爱猪的国度。现代人类学家报道了另一处令人惊奇的猪宴之邦:“世界上热爱猪类的地区,集中在新几内亚和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亚诸岛。在该地区,那些以村庄为单位、靠种植为生的部落,把猪视为圣物,专门用做祭奉祖先,或把猪视为重大日子如婚礼、葬礼的美味佳肴。在许多部落中,在开战或停战前,必须先宰杀生猪。村民们坚信,久离人世的祖先对猪十分偏爱。由此,不管是活着的村民还是长眠的故人,其喜食猪肉的程度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人们不厌其烦地频频举行盛大宴会,转瞬之间,几乎全部的猪都被吞光食尽。连续多日,村民和客人们狼吞虎咽地享受猪肉,当肠胃无法容纳时,他们便大口呕吐,以便腾出地方再继续吞食。待宴会结束时,部落里的生猪已所剩无几,要想恢复原来生猪的数量,尚需数年辛勤细心地饲养。然而,还未待生猪的头数恢复过来,新的一轮狼吞虎咽的活动又开始了。这种浪费败家的行为,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如此热闹的猪宴盛典,以及当地人民对猪既崇敬又贪食的情景,确实足以让我们这个食猪大国的子民也要叹为观止了。人们不禁会问:在这种全民盛典式的猪宴背后,潜藏着怎样的观念和动机呢?对猪的崇敬之情如何同大吃特吃猪肉的行为并行不悖呢?

文化生态学家拉帕波特对新几内亚的采巴加人(Tsemba唱ga)村落中猪宴仪式的分析,对我们理解上述问题很有帮助。他从文化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着眼,认为采巴加人养猪的原因有一定的特殊性。那里是初级的农业社会,村民们在自家园地中种植块根植物和蔬菜是主要维生手段。养猪不光为吃肉。一年当中除了举行猪宴的场合外,是不可以杀猪食肉的。猪在该文化中的功能相当于翻土机,它们用鼻子在园地里拱土,寻找块根,从而为种植做准备。人、猪、块根植物构成当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位一体之平衡。采加巴人之所以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猪宴盛典,主要在于周期性地调控猪与人之间的数量均衡,避免猪群繁育太快太多,没有足够的块根植物来喂养,出现人与猪争食的不利局面。

和一般的宗教学家和民俗学家不同,拉帕波特从采巴加人的自然环境来透视其文化特征。猪宴作为宗教性的礼仪活动,其外在的表面功能在于祭拜祖先,其内在的功能则在于调节社会和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即便是当时的采巴加人自己,也只知道猪宴的表面功能,对其潜在的生态作用并无自觉的意识。这就更显示出文化生态学视野的理性透析力度。

拉帕波特的这一次调研是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其结论对后来的人类学家有重要启示作用。按照同样的思路,有学者又提出为什么某些地区不吃猪肉的老问题,并从生态方面找到合理的解释线索。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