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陪葬猪骨的观念动机

史前考古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总要在墓葬中陪葬动物骨头。在我国境内迄今发现最多的是猪骨。这种葬俗背后潜藏的原始观念是怎样的呢?

前引排湾族神话中有播种骨头而生长出活猪的母题,它表明这样一种神话观:骨头是可以再生的生命力之储藏所。而史前初民所理解的生命力与现代生物学绝不相同,总是带有神秘信仰的色彩,体现为可以游离出入于生物体的某种灵力(如马那)或精魂。

许多原始狩猎民族敬重猎物的骨头,或用于装饰物,或用于仪式道具,或奉于祭坛之上。他们相信,保存了骨头,灵力就还存,到时候骨头会长出肉,动物生命复生。如美国西部草原上的明纳塔里印第安人认为,被他们猎杀的野牛骨头会重新长肉,二度复活,到来年6月就长肥可供宰杀了。所以在草原上可以看到摆放成圆圈状的野牛头盖骨,静静地等待着复活的降临。

从狩猎进入农耕生产之后,对骨头为生命力储藏之源的这种法术观念很自然就转移到家畜身上,并相应地和农作物的生命再生信念联系起来。弗雷泽在解说古希腊的塞斯莫福里亚节日仪式时,曾举出北欧的民间风俗加以对照。“在黑森和迈宁根也是一样,在灰星期三和圣烛节的猪肉,骨头保存到播种的时候,再把骨头放在播种的田里,或是与袋里的种子拌在一起。最后,最后一捆上的谷粒也是保存到圣诞节,做成圣诞猪,然后打碎,春播时拌在谷种里。”

从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材料看,家猪饲养在各个从事农业的氏族公社中占有仅次于农业的重要地位。半坡遗址发掘的兽骨中猪骨的数量最多,说明猪肉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肉食资源。遗址中的两个大圈栏设施,说明当时养猪的规模已经不小,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中发掘的大量猪骨,也反映了当时养猪业已相当发达。随着生产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逐步为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也开始出现了。人们不仅把猪作为私有财产占为己有,而且还把猪(包括猪头骨和下颌骨)作为随葬品,带到坟墓中去。我国不少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都反映了这种情况,大汶口遗址已发掘的138座墓中,就有45座(占总数三分之一强)除用一般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随葬外,还用猪架,猪下颌骨、猪蹄、猪头等随葬,最多的是用完整的猪头,45座墓共有96个猪头,其中最多的一座,竟多达14个。这些情况,清楚地说明家猪饲养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猪是重要的肉食资源,还因为私有财产产生后,猪是当时可供交换的活动财富。

从比较文化的视野看,这种以猪骨之多寡来表明富裕程度的现象并非个别民族所特有。我国西藏珞渝马尼岗一带珞巴族博嘎尔部落喜欢养猪,男子自婚后另立家庭起,凡家中杀猪,均把下颌骨留下,存放在称为“邦固”这一面墙上,排列成行,作为其家庭富有之标志。在南太平洋岛民阿洛尔人(Alor)社会中,家猪被人们直接用做货币的一种,其流通功能相当于我国远古时之“贝”,以及后世之金银。以养猪之数量来直观反映主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正像游牧社会中以牛羊之多少来定贫富一样。类似的民俗文化现象还可举出许多,它足以说明史前人类陪葬猪骨的动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单纯的法术性生命再生信仰发展到墓主社会地位之标记。换言之,从单一的宗教动机发展出政治经济的动机。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