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早期,尤其是在母系氏族时代,拥有绝对权力的首领或帝王是不存在的。“原始时代政治的最普通的形式是民主政治。其权力由元老或一个民选的议会执掌。一人独裁的政治在最原始的社会中差不多完全没有。”因而也就不存在王权。
从民族学和历史学资料来看,各地原始民族的政治有种种不同的形式。社会发展水平尚处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中,老年人统治着一切,里维斯(一译“利维斯”)称此现象为“老人政治”(gerontocracy)。整个老人阶层的权力可能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但几乎无论在何地,年轻人在氏族部落权力中心的地位是无关紧要的。在一些部落中,没有首领,长老议事会决定一切。个人的权力几乎完全为集体的长老议事会所吞噬,没有独立地表现出来。首领与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无尊卑上下之分。凡大小事务都由长老议事会共同协商,并不是首领一人说了算。在财产分配上,首领也和一般成员一样,没有任何特权。
政治权威是怎样产生的?美籍华裔著名学者张光直认为,政治权威的崛起与巫师和巫术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天和地,人与神,生者与死者,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层次。而天地和人神之间的沟通,只有依靠巫师与巫术。只要掌握了这两者,以及艺术、文字等,就占有了天地和人神之间的沟通,也就取得了政治的权威。
毋庸置疑,巫师和巫术对于统治者树立权威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它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如何树立权威,取得王权或巩固王权?纵观历史,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把自己说成是图腾与神的化身或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神灵保护的人;二是所谓“君权神授”,即把自己获得王权说成是上帝的旨意,神的安排;三是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即既宣扬自己的王权是神授的,又说自己是神的化身或神之子。
在三种形式中,第一种方式可能是最原始的。例如,古埃及统一之后,民族图腾神“荷鲁斯”被埃及国王所独占,并把自己说成是鹰神的化身,以鹰自号。国王家中养有鹰,定期与王后接触。传说王后接触鹰后才能怀孕生子。又如古罗马创始人罗穆路斯和瑞穆斯兄弟,传说他们在婴儿时期,在面临死亡之际,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方得以生存。因而人们认为他们兄弟是受图腾保护的,是与众不同的人。无独有偶,中国汉代西北的乌孙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乌孙原居住在甘肃敦煌一带,为邻国大月氏所灭,部众四散,领地被占,人们逃亡匈奴。乌孙王之子昆莫刚生下不久,被遗弃荒草之中。母狼见婴儿,以狼乳哺之,又有鸟衔肉至其旁。乌孙人感到十分神异,因而崇敬狼,以狼为保护神。古代突厥人也一样,传说突厥汗国创始人阿史那氏为狼所生:“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后狼生十一男,其一即为阿史那氏。
另有一些原始民族首领或古代帝王则把自己说成是神的化身或神之子,以树立王权。例如,在19世纪太平洋南海群岛的土著民族中,“差不多每个岛上都有一个代表神或者神化身的人。人们称他为神。这些人同神在实质上已混淆不分了。这些人神,有时是国王(称‘国王’不妥,应称‘酋长’或‘首领’)本人。”19世纪东南非的津巴人或莫津巴人“把国王(酋长)当做神一样,认为是世上最伟大最好的人。而这位国王(酋长)也自称只有他才是世上的神,如果老天爷不按他的意思下雨,或天气闷热,他便以箭射天,惩治老天爷违反了他的意志”。古代日耳曼“布鲁克特利部落一位名叫维尔达的妇人曾被公认为神,并且因此统治着她的人民,远近臣服”。古代巴比伦的国王,“在世之日都自称是神……令人们崇拜”。在美洲纳切兹人中,统治者“既是高级祭师,又是国王(他的称号是‘伟大的太阳’)”。
在中国历史上,龙在树立权威、夺取王权和巩固王权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其原因是龙在各民族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前所述,在新石器时代,龙便被奉为主宰雷雨之神的象征,受到各地的崇拜。人们相信雨水、旱涝均由龙神主宰,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雨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或风调雨顺,或旱或涝,决定着农业生产的丰歉,直接影响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因此,在众多的神灵中,龙受到最普遍的崇拜。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夺取王权或巩固王权,通过各种方式神化自己,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历代帝王借助龙树立权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把自己的诞生神秘化,声称与龙有密切的关系,说自己是龙种、龙子。上古埃及自奉太阳神为主神之后,历代国王被认为是太阳神,“在世之日即被崇敬为神,敬献祀品,并有专职祭司在供奉国王神位的寺庙里专司祭祀礼拜。”人们“绝对相信国王真实的神性”,认为他是“伟大的神”,是“太阳神的儿子……他的各种称号直接渊源于太阳神的称号”。其二是把自己说成是受龙保护的人,是与众不同的人。
中国王权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夏朝建立之初。不过,王权的形成经历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使帝王的权力和世袭制度化。大概在五帝之时,王权便开始产生。最早借助龙来树立权威的恐怕是黄帝了。黄帝虽然是传说中的人物,但笔者认为绝不是子虚乌有的人物。在一些无文字的民族或虽有文字但不普及的民族中,有专门传授系谱的老人,负责向本氏族或本家族成员传授系谱。因此,每个人都能背诵几十代祖先的名字,尤其是功勋卓著的祖先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例如,哈萨克族儿童至今一般都能准确无误地背诵父母以上七代甚至几十代祖先的名字。据说过去有人甚至能背诵77代祖先的名字。中国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无疑是靠这种方式一代一代传下来,文字产生之后,被载入史册的。因此,传说中的五帝,不是凭空虚构,是确有其人的,只不过是后人把他们神圣化罢了。
黄帝部落原来主要居住在北方,据古史学家徐旭生的意见,较早的时候,黄帝“全在黄河北岸,沿中条山及太行山根,远或已到燕山以北,今涿鹿一带”。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属于‘迁徙无常处’的游牧部落”,史载“黄帝有熊氏”,意即黄帝出自熊氏族。后来,以牧为主的黄帝部落与以农为主的蚩尤部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学术界一般认为蚩尤部落属东夷部落系统,是崇龙蛇的部落,当是太?部落的后裔之一。因此,黄帝和蚩尤之战实质上是崇熊的黄帝部落与崇龙蛇的太?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得全面胜利。“这次战后,传说黄帝后裔即向南大发展,进居黄河流域,后来又到了江淮流域。在南迁的过程中,又打了许多仗,据说‘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这次战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游牧民族征服农业民族的战争,也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北方民族南下大迁徙。此后,黄帝成为诸部落之长。
黄帝所属部落南迁之后,以牧业为主的北方文化与以农业为主的南方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两种不同的文化冲突表现为社会的动荡,被征服的氏族部落的反抗此起彼伏。传说黄帝杀蚩尤时,其所属氏族部落多有不服,“天下复扰乱”。为了使征服者臣服,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持自己的领导地位,黄帝部落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文化。他们原来只崇拜自己的图腾(熊、虎等),后来他们也入乡随俗,崇奉该地普遍崇拜的龙,吸收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以获得被征服者的信任和拥护。黄帝本人及其继任者为了巩固自己在各部落中的地位,并使各部落遵从统一的号令,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他们充分利用被征服者崇龙的心理,充分利用龙文化的宗教功能,声称自己是龙的化身,是主宰雨水之神,并把自己的诞生神秘化。史载“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而生黄帝。大电光即闪电,如前所述,闪电即龙的化身,感大电光而生黄帝即感龙而生黄帝,故黄帝“龙颜,有圣德”,或称他为“河目隆颡,日角龙颜”。有的干脆称他为“主雷雨之神”。黄帝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主雷雨之神,目的是使各部落像崇拜龙一样崇拜自己,以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这正如西非的罗安戈人一样,他们像崇拜神一样崇拜自己的首领,其首领的尊号与神的名称一样。他们相信,首领能够呼风唤雨。每年12月,人们便举行仪式,请求首领给予播种所需要的雨水。
黄帝之后的大多数帝王都被称为龙子龙孙,或说其诞生与龙有关。如颛顼,有的史籍说颛顼之父昌意遇黑龙负玄玉图而生颛顼,故其身上“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有的史籍则称颛顼之母女枢感“瑶光之星,贯月如虹”而生颛顼。前已述及,虹如龙形,亦即女枢看见如龙之星光虹而生颛顼。另有的史籍则称颛顼“乘龙而至四海”,能乘龙者,多为龙神或龙之子,如黄帝为龙之子,人死后“得仙乘龙上天”,???亦即所谓天上的龙父亲把儿子接回天上去。这正如古代印加国王及其王族成员一样,相信自己是太阳的儿子,认为人死或生病是“他们的父亲太阳派来的信使召唤他们回到天上与太阳一起安憩”。所以,颛顼也无疑是龙之子。
帝尧陶唐氏也传说系龙之子。相传庆都与赤龙交合而生尧,故尧的形貌如龙,史载尧“身侔十尺,丰上兑下,龙颜日角,七采三眸,鸟庭荷胜,琦表射出”。
帝舜有虞氏,出生亦与龙有关。相传握登见大虹(龙的化身)而感生舜,故其“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有圣德”,是则舜亦为龙之子。
关于大禹,陈志良考证其图腾为两龙。他说:“从禹字的字形上说,甲骨文与金文也都作二虫相交之形,所以以为禹的图腾是两条龙,应无问题。”另外,有些古籍记修已“吞神珠薏苡”而生禹,或说禹母“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而生禹。《遁甲开山图》则说:禹母“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而生禹。所谓“得月精如鸡子”和“得石子如珠”,其实就是龙卵的象征物,也就是说禹母吞龙卵而生禹。另外,传说禹治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泉流通。禹因而治之。”这也表明禹与龙有特殊的关系。又传说“禹乘两龙,郭支为驭”。如前所述,能乘龙者,多为龙子。
夏后启的诞生也很神异。传说启母“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此石即龙石,亦即龙卵的象征。龙蛇为卵生,石破启生即龙卵破裂而启出世。此亦表明启也是龙之子,因而夏后启也能“乘两龙”。
周朝天子穿龙袍,《礼记?礼器》:“天子龙衮。”《周礼?司服》:“郑司农云:衮,卷龙衣也。”《释名?释首饰》:“衮,卷也。画卷龙于衣也。”衣服上画龙,表明天子都是龙之子。
汉代之后,每一代帝王都被说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传说汉高祖刘邦系其母刘媪与蛟龙交合而生。《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因为是龙之子,故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索引”注引文颖言:“高祖感龙而生,故其颜貌似龙,长颈而高鼻。”刘邦出身寒微,比不上六国诸侯王后裔的地位、身份高贵,为了抬高自己,树立权威,使众人信服,刘邦及其亲信便编造了这一荒诞的故事,把自己说成是龙之子,不是凡人,以使人们像尊崇龙一样尊崇他、畏惧他。
汉文帝也传说系其母薄姬梦苍龙而孕。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薄姬系魏王豹之妃,被刘邦纳入后宫,然而“岁而不得幸”。一天,刘邦“怜薄姬,召而幸之。薄姬曰:‘昨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宋书?符瑞志?上》所载略同:“薄姬言:‘妾昨梦青龙据妾心。’高帝曰:‘……吾为尔成之。’一御而生文帝。”薄姬梦苍龙据腹与当年刘媪梦蛟龙于其上如出一辙,这无疑是薄姬为其亲生子争夺皇位而编造的舆论。
传说汉武帝诞生前有赤龙来阁。《汉武帝内传》:“汉孝武皇帝,景帝子也。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下,直入崇芳阁。景帝觉而从阁下,果有赤龙如雾,来蔽户牖……翁曰:‘吉祥也,此阁必生命世之人’”。可见汉武帝诞生亦与龙有关。
三国时,魏国曹丕首先称帝。传说曹丕出生时亦很神异。《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古籍多言“云从龙”,出生时有云气环绕,预示有真龙天子出世。曹丕称帝时,也编造了些“黄龙见”之类的谎言,以表示上应天命。《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魏略》:“文帝欲受禅,郡国奏:‘黄龙十三见,明帝铸铜黄龙,高四丈,置殿前’。”关于这一史实,《三国志?文帝纪》还称曹丕为帝是天意,早在50年前便有预兆:“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扬:‘此何祥也?’扬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扬之言,其验兹乎!’”
蜀主刘备称帝时,群臣亦编造谎言,说有黄龙见,劝刘备应天顺民,登帝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群臣上言:“……今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于是刘备即皇帝位。
吴国孙权称帝前,亦编造谎言,说有“黄龙见”。孙权去世后,孙亮继位。孙亮生前,其母潘氏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将来能立为太子,继承王位,在妊娠时编造一个梦龙的神话。《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潘夫人对孙权说:“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亮。”孙权深信不疑,后来废了原所立太子孙和,改立小儿子孙亮为太子,潘夫人也因此成了皇后。
南北朝诸国的建立者多言与龙有关系,如南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鳞文遍体”。其子武帝萧赜出世那天夜里,据说萧道成的母亲和刘皇后同时梦见“龙据屋上”。故萧道成给儿子起了个小名“龙儿”。
南朝宋国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也与龙有不解之缘。传说他曾“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刘裕听了十分高兴。又传说他出外行走时,常见有二小龙跟着他。后来发迹后,“龙形更大”。这些传说也意在使人相信刘裕是龙化身的人。
南朝梁武帝萧衍诞生时“有异光,状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景,两胯骈骨,项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为儿时能蹈空而行……所居室中,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然”。“舌文八字”当是龙蛇之舌,居室中常有云气意谓龙之居室。所有这些都是意在说明萧渊是龙的化身。
隋文帝杨坚也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以树立权威。史载杨坚诞生时,“紫气充庭”。一天,他母亲吕氏抱着杨坚,“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吕氏大惊,“坠高祖于地”。还有书说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唐太宗李世民为争夺帝位,也曾编造过龙的神话。传说李世民诞生之时,“有二龙戏于馆门外,三日而去”。出生时有二龙出现,意谓所生者为龙。李世民的形貌,据一位相面先生说,为“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这些舆论,大概是出于宫廷斗争的需要编造出来的。如果确有其事,李渊将会立李世民为太子,而不立李建成。把自己的诞生神秘化,表明自己是真龙天子,以迎合只有真龙天子才能当皇帝的心理。
唐玄宗李隆基在登帝位前,也曾想尽办法把自己与龙拉上关系。唐中宗时,李隆基只不过是皇侄,没有当皇帝的份儿。史载当他任潞州别驾(太守)时,该州境“有黄龙白日升天”。他外出狩猎时,“有紫云在其上,后从者望而得之”。所谓“有紫云在其上”,古云“云从龙”,有云必有龙,意即李隆基为龙。唐人张读所著《宣室志》说李隆基为龙,即帝位前,潜龙于兴庆宫。即帝位后,龙也游出宫中。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被迫入蜀,龙也随李隆基入蜀。传说称:“唐玄宗尝潜龙于兴庆宫。及即位,其兴庆池尝有一小龙出游宫外御沟水中,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嫔内竖,靡不具瞻。后玄宗幸蜀,銮舆将发。前一夕,其龙自池中御素云,跃然亘空,望西南而去。环列之士,率共观之。及上行至嘉陵江,乘舟将渡,见小龙翼舟而进,侍臣咸睹之。上泫然泣下,顾谓左右曰:‘此吾兴庆池中龙也。’命以酒沃酹,上亲自祝之。龙乃自水中振鬣而去。”
后周创建者周太祖郭威,史载其诞生时,“赤光照室,有声如炉炭之裂,星火四迸”。传说他睡着的时候,“有小虺五色出入颧鼻之间”。还传说有一与郭威同姓的尼姑见到郭威后对人说:郭威“顶上有肉角,当为世界主”。五色小蛇、头上长角,均为龙形,为帝王之相。郭威称帝前,原为后汉枢密使、检校太尉,掌握军权,后来发动兵变,推翻后汉,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为了蒙骗百姓,开脱罪责,编造了种种龙的神话,意谓自己称帝是天命,是命中注定要做皇帝。
直到民国初年,“龙瑞”“真龙天子”的幽灵仍在中国游荡。1915年即袁世凯称帝的这一年,湖北宜昌英国领事许勒德发现神龛洞中恐龙化石。宜昌关监督刘道仁以为是龙瑞,即电奏入京,随即派张专员来宜昌察验。化石原为群龙无首状,但张专员入洞视察后,“竟谓首尾俱全,实为大皇帝之国瑞。”并册封恐龙化石为“瑞龙大王”,改宜昌县为“龙瑞县”。随后欧阳温即在《东方杂志》载文称:“帝王与龙关系至密,方今国体更始,而石龙亦同时出现,其以祥瑞视之,又无足怪矣。”然而,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便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死去了。
据上所述,历代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充分利用人们崇拜龙的心理,利用普遍存在的帝王为“真龙天子”的信仰,编造种种谎言,把自己说成是龙子或龙的化身,以树立政治权威,以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