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有的有翼,有的无翼,大多为有翼,无翼的较少。最早传说中的有翼龙为应龙。晋人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之“应龙”称:“应龙,龙翼者也。”《广雅?释鱼》:“有翼曰应龙。”所谓“应龙”,大概就是“翼龙”之音转,或“翼龙”之异名。由于原始时代的人们认为雷电主宰雨水,而雷电是龙蛇的化身,是龙蛇飞上天空去。能升天之龙蛇,不是一般的龙蛇,应是有翼的龙蛇。故人们想象那些能升天的龙蛇是有翼的龙蛇。
有的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龙,均无翼,而西汉以后的龙大多数有翼。在西汉的墓葬出土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均存在。有角无翼的龙以马王堆一号西汉早期墓出土的帛画上的龙为代表。这种龙体长,身尾分界不明,近似蛇形,身上布满鳞片,身体中部有鳍,有双耳双角,四条腿短粗,形同兽腿,足为鹰爪,有三趾,无翼。有翼无角的龙以洛阳出土的西汉中期卜千秋壁画墓内壁画上的龙为代表。这幅画是双龙,一大一小,小龙的形象不全,大龙形象有耳无角,身体紧接前腿之前处有双翼,翼的形状如鸟翅。西汉时期的交龙(或称结龙)均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盘绕在一起,构成双龙或多龙相交的形象。这种龙既无腿和足,亦无翼,除有角外,整个身躯与蛇大体相同。东汉时期的普通龙都有双翼,交龙则无翼。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的龙大多数有翼,少数龙无翼。南北朝至隋的龙,有的龙翼已变成细长的飘带形,有的龙翼由三根细长的飘带组成,但也有个别的龙无翼。唐宋时期的龙,翼全都为一根或两根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