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有的有足,有的无足。辽宁兴隆洼石块龙和湖北焦墩卵石龙,考古工作者未报道是否有足,可能是无足,否则不会不报道。
在神话龙中,烛龙是无足的。烛龙又称烛阴,《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淮南子?地形训》则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据目前所见资料,最早的有足龙为两足龙,为河南濮阳仰韶蚌壳龙,只有两只足。
神话传说中的龙则有一足龙,如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记其“一足,出入则必风雨”,《说文》亦称:夔,如龙一足。
除了一足龙和二足龙之外,还有三足龙。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出土一条木质龙,该龙是一条“三脚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足乌”,但未见有“三足龙”的神话记载。如若确是三足龙,则属罕见。
从古代墓葬中的龙形象来看,西汉时的龙一般四条腿粗短,形同兽腿,足为鹰爪,有三趾,但也出土过一些西汉时无腿、足和爪的龙。东汉的龙形象足较长,足亦分兽足、鹰爪两种。东汉末至东晋时期的龙身体四肢变得细长,同时也发现过一些此时的无足之龙。南北朝至隋的龙,四肢上有很长的兽毛飘起,足为三趾鹰爪。唐宋时期的龙,腿为兽腿,足为鹰爪,一般三趾。与唐宋之前不同的是,宋代已出现四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