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后记

黄陵,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的所在地。

黄陵,是民族圣地。以人文初祖黄帝为代表的先民们在此开创了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孙中山先生曾自豪地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在1937年亲撰的祭奠黄帝的祭文高颂:“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黄陵荫庇着黄帝的恩泽,承传绵延。这是片国魂闪耀、民心凝结、催人奋进的精神高地,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多少人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来此慎终追远、朝圣膜拜,以此接通中华民族五千年自强不息、奋发崛起的血脉。

黄陵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最重要的融合地带之一,地方文化深厚雄浑、多姿多彩。

黄陵地处国之腹地、秦之中部,其生态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开放较早,这些优越条件与时俱进地催生了黄帝文化研究与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中共黄陵县委、黄陵县人民政府站在弘扬黄帝文化、推动黄陵经济大发展的高度,于2005年7月正式启动了大型文化丛书《黄陵文典》编纂工作。全体编辑不畏艰辛、群策群力、反复讨论、数易书稿,经过两年九个月的拼搏,现全书终于定稿付印了。

《黄陵文典》是一套大型文化丛书,全书分《黄帝研究卷》《黄帝故事卷》《黄帝祭祀卷》《历史文献卷》《政论卷》《文论卷》《文物卷》《小说卷》《散文卷》《诗歌卷》《戏剧卷》《纪实卷》《书法绘画摄影卷》《民俗卷》《民间艺术卷》《人物卷》共16卷,800多万字。

为了编好《黄陵文典》,编辑部通过《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和因特网发布征稿启事,广泛向海内外征集稿件,得到了广大著名学者和文学艺术同仁的热烈响应。还多次到国家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部分文稿。本着“写黄帝、黄陵的作品,黄陵人写的作品”这个标准,共收到各类文字及图片稿件约5000万字(幅),大多为古今中外华人关于赞颂黄帝以及黄陵的各类优秀文化作品。有4卷是编辑人员深入黄陵城乡采风及外出调查采访、认真筛选编撰成的。可以说《黄陵文典》汇集了黄帝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是黄陵县迄今为止空前而巨大的文化工程,不仅仅是一套地方文化丛书,也是一套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心魂的文化丛书。

编纂《黄陵文典》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和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赵乐际欣然为丛书题词,省委副书记、省长袁纯清为丛书作序,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也为该丛书题了词。

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鼓励为我们编写《黄陵文典》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帝陵基金会原会长张岂之,全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全国书协顾问欧阳中石,全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欣然担任了《黄陵文典》顾问。特别是张岂之先生为《黄陵文典》作了序,欧阳中石先生为《黄陵文典》题写了书名,为文典增光添彩。

从启动的那天起,《黄陵文典》编纂工作被纳入中共黄陵县委、黄陵县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受到了两届领导、四套班子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由县上主要领导曹明周、呼世杰、孙旭、刘正、高育民、姜文华、姜润虎、王曦、贺忠乾和前任领导赵辉远、李兴斌、李慎健组成的《黄陵文典》编委会,先后召开过10余次编委会专门研究解决编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选编范围和人、财、物保障等重大问题,为顺利推动编纂工作提供了优越条件。特别是县委书记曹明周和原县委书记赵辉远担任《黄陵文典》总编,他们把握方向、具体指导,充分发挥了领导者和组织者作用,体现了他们作为守陵官对自身特殊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对龙乡的深厚感情。资深编辑家、著名作家师银笙作为常务副总编,自始至终参与征稿、编辑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甚至在手术后仍坚持审阅了全部书稿。副总编呼世杰、李慎健、孙旭、姜润虎、王曦、贺忠乾,不顾各自分管工作的繁忙,在不同阶段按照编委会的分工为《黄陵文典》编纂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副总编孙旭与常务副总编师银笙一道审定了各卷。

在征组稿阶段国家图书馆成斌琴女士、陕西省图书馆马明玉书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马明玉书记安排省图原报刊信息部主任金莹女士牵头,多部门合作,收集整理了1210多万字与《黄陵文典》有关的文稿。全国文化、艺术、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叶永烈、王充闾、钟明善、赵熙、高建群、杨闻宇、王震中、苗重安、刘守安、惠怀杰、马振兴等纷纷惠赐相关作品,大大提高了书稿质量。

《黄陵文典》编纂过程中,县上专门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各方面人才汇集的编辑团队。他们中有机关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有的是退休干部、个体工商户、下岗职工和痴爱文化事业的城郊农民。他们克服了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编纂工作之中。各位主编和各卷编辑尽心尽责、反复打磨确保了书稿质量。《戏剧卷》主编王安民是下岗职工,在青海、甘肃打工,为了编好该卷,冒着解聘的危险,多次返回黄陵修改书稿;《诗歌卷》主编、摄影技师任宗耀不怕生计压力,经常关住照相馆的门,埋头编纂书稿;《民间艺术卷》编辑、个体户吴百顺舍利取义,自费走村入户采集黄陵民间原生态文化;《文物卷》编辑、桥山林业局退休职工史振荣不畏坡陡路远,在一次拍摄古树名木时,不幸摔断大腿,但默默承受着身体上的创伤和经济上的损失,自始至终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民俗卷》副主编白振学虽年过古稀,几次从延安返回黄陵改稿,其精神令人感动。总编办工作人员在承担繁重的编务工作同时,一直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超负荷地参加了16卷的征组稿、编校和作品使用授权书联系工作。总编办干事刘宝玲因对外联系接打电话太多,而导致耳膜发炎,听力严重下降。总编办工作人员虽抽调出原单位,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但他们是《黄陵文典》编纂最辛苦的人。正是有这样一支不计报酬、不畏困难、只讲奉献的编辑、编务队伍,保障了《黄陵文典》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确保质量”是《黄陵文典》编纂的总体要求。对于一些政策性、专业性强的书稿,我们邀请资深专家审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彭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西北大学刘宝才和谢阳举教授等为相关卷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特别是谢阳举教授受张岂之老先生的委托,组织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专家就全书进行了审读。文物专家姬乃军审阅了《文物卷》。我们还邀请省内资深编辑孙忠多、吴精华、萧建国、曹彦为丛书把关。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编辑部主任李晓峰、副主任朱小平和所有编辑为丛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并做了精心修改。

在丛书付印之际,我们不应忘记中共黄陵县委办公室、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满腔热情为《黄陵文典》的编纂协调了多方关系;县交通局为总编办提供了办公场所。在此,谨向所有为《黄陵文典》编纂出版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黄陵文典》编纂中,因县级文化资料有限,特别是编辑多是兼职,自身学识有限、编校又无经验,错误难免,敬请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